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天道好还,人心效顺!”
  朱祁钰的车驾慢慢的驶离了京师,向着京外大营而去,身后的声音,才慢慢的平淡了下来。
  他只感觉自己的背后都是冷汗,他其实只是觉得自己只做了一点点的工作。
  杀掉了几个阴结虏人的家伙,帮助于谦疏通了通惠河,杀掉了一批倒买倒卖的奸人,打赢了一场在历史上本就该获胜的京师之战,何德何能呢?
  百姓为何会如此的拥戴呢?
  朱祁钰深深的吸了几口气,回到了辂车之内,看着车内的文渊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
  或许胡濙都没想到,会闹出这么大的阵仗,或许胡濙只是想趁着过年之前,热闹热闹,散散一整年的晦气。或许胡濙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谁在皇位支持谁的态度。
  但今天这个场面,是他们万万都没有想到的。
  朱祁钰坐在主位上,若有所思,他忽然开口问道:“中山王当年从南京出打到北京,用了一年的时间?”
  中山王说的是徐达,徐达的后人世袭了定国公、魏国公,虽然两公府不再执掌兵权,但是一直到明末,两国公府都有人承袭,未曾断过世系。
  于谦稍微算了算,俯首说道:“回陛下的话,从北伐开始,中山王进北京城的时候,差不多是九个月。”
  九个月。
  朱祁钰用力的点了点头,才说道:“朕忽然想明白了,为何也先如此狂悖,破紫荆关就直逼京师而来,而且还颇为骄纵。”
  瓦剌骄纵,这个问题,其实困扰了于谦,石亨、刘安、范广、孙镗等想不明白问题。
  瓦剌第一阵,居然是骑卒冲击民舍,这不是找死吗?
  真当大明军队手中的火铳,是烧火棍不成?
  朱祁钰颇为感慨的说道:“自古以来,兵败如山倒,山倾之时,岂是人力可以阻挡的呢?”
  “土木堡惊变,二十万大明精锐阵亡,在廷文武折损三成有余,五十万民夫或逃或亡,太上皇被俘虏。”
  “换做朕是那瓦剌也先,那朕,也狂悖!朕,也骄纵!”
  “当时无论怎么看,大明就是栋破房子,只要轻轻踹一脚,大明就亡了。”
  “得幸,大明还有于少保挽天倾,朕心甚慰。”
  于谦赶忙说道:“陛下拔擢贤才,延揽群策;收既溃之士卒,却深入之军锋。”
  “保固京城,奠安宗社,申严战守之师,尊养之礼有加,谗间之言罔入。”
  “实乃是,仁恩覃被于寰区,威武奋扬于海宇!”
  朝臣左右莫不面面相觑,这于谦可是出了名的刚直,啥时候这么会拍马屁了?
  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的千古奇闻了。
  自永乐十九年进士及第,于谦就梗着脖子怼了已经老态尽显的朱棣,惹得朱棣颇为不快,欲杀之。
  宣德共十年,先帝朱瞻基,屡屡因为于谦的数落,气的脑阔疼,朕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这龙椅要不你来做?欲杀之。
  朱瞻基最后还是没舍得杀,索性眼不见心不烦,直接扔到了江西去巡按。
  这一走,于谦离开朝廷十九年之久,虽然于谦不在朝廷,每次大朝会、朝议、廷议,却句句离不开于谦的奏疏。
  于谦巡抚江西、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直到去年外任十九年,才被招回了朝堂。
  难道十九年在外为官,终于学会变通了吗?
  朱祁钰也有点愕然,这段马屁台词太长了,他愣了许久才理解了什么意思,看着于谦一脸严肃的模样。
  这是认真的吗?
  “全仰来于少保料事如神,处置得当啊。”朱祁钰颇为感慨的说道。
  于谦俯首说道:“全仰陛下之英武决绝,臣只是奉君命行事罢了。”
  朱祁钰这才确信了于谦这番话的意思,就是将这些功劳都堆到皇帝的身上。
  于谦是知道朱祁钰要动手干掉朱祁镇的,所以,于谦要给他的君王的威严,层层加码。
  于谦也是在自保,京师保卫战的首功到底是谁?这种事他需要告诉所有人,是陛下!
  朱祁钰的皇位越是稳固,大明的江山就会越稳固!
  这一轮互相的吹捧,颇为有趣,朝臣们只是隐隐觉得不安,似是有大事要发生。
  “新营到了。”朱祁钰感觉到了车驾停了,边走了下去。
  呜咽的角声混着风沙,在京师外大营轰然响起,擂鼓震天。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朱祁钰忽然想起了这首诗,颇为感触。
  京师之战开打前,他天天泡在京师大营里,不断的训练的日子,虽然苦了点,但是的确是最有趣的日子。
  大明百姓是含蓄的,但是大明的军士是无比狂热的,当朱祁钰走出辂车的时候,整齐划一的声响,突然传来。
  等在校场之上的军士猛地转过头来,猛击了一下前胸的甲胄,发出了砰砰砰的响声。
  甲胄的甲片反射着朝阳的金黄,明晃晃的洒在了地上。
  京营二十二万军士,整整齐齐的单膝跪下,齐声、高声呼和着:“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二十万人高呼万岁,便是山呼海喝,震耳发聩!
  朱祁钰看了一眼扛着龙旗大纛,跪在最前面的石亨。
  不用说,这定然是石亨,早就演练好的。
  石亨的马屁,不像文人的马屁那样,于谦那样,有那么多的拐弯抹角的词藻,平平仄仄的押韵。
  石亨总是直接,简单而粗暴。
  朱祁钰平静的伸出手来,喊道:“平身。”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大明京营现在,真的可谓是赤胆忠心。
  朱祁钰走过了京营的军士们,在所有人渴望的眼神中,走上了讲武台。
  讲武台下是掌令官,他们负责将陛下的每句话,分毫不差的传递给所有的人听。
  掌令官的传递速度越快,代表军队的组织度越好,作战指挥,更加快捷方便。
  当然朱祁钰是不会让掌令官去做那种机枪挪十米的事。
  他从来不负责具体的作战指挥,他是皇帝,只需要告诉臣子们,他的目的是什么,就够了。
  德胜门外是朱祁镇的龙旗大纛竖了起来,他不得不亲自上前线。
  “将士们!”朱祁钰清了清嗓子,高声的喊道。
  掌令官如同鱼龙一样在军阵之间穿梭着。
  之前朱祁钰打算把自己的手伸到京营里去,让缇骑们每旬走访京营,来应对私役军士和克扣军饷之事。
  他当时就留下了一个后手。
  但是于谦大呼陛下英主也,就让缇骑去了,而且积极配合,这后手就没用上。
  朱祁钰的后手就是这些掌令官,把这些掌令官组织起来,大有可为。
  适当的时侯,可以赐下飞鱼服,让掌令官们挂锦衣卫的职……把锦衣卫建在百人队上。


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挂
  “我们胜利了。”朱祁钰首先确定了瓦剌人溃逃,大明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这一肯定的事实。
  这种宣布,让大明军士为之一振。
  但是朱祁钰话锋一转,再次大声的说道:“但是瓦剌人杀了我们二十万精锐,五十万民夫,京畿、山西、山东、河南,几乎人人戴孝,家家披麻。”
  朱祁钰的神情是极度悲哀的,他为大明如此多的好儿郎,凭白无辜的死在了土木堡之战中,感觉到了悲痛。
  “朕在京师之战前,就曾经跟于少保讲,终有一日,朕必将手提三尺长剑,将瓦剌人挫骨扬灰!”
  朱祁钰永远记得京师满城缟素的那一天,那是大明的耻辱的烙印,这种烙印,只有血债血偿,才能够洗刷。
  大明以武立国,摧枯拉朽的摧毁了元朝暴政,但是现在,大明被瓦剌人骑在脖子拉屎。
  只有将其彻底的物理意义上的毁灭掉,便不会有人记得这份耻辱了。
  “杀!杀!杀!”
  大明的将士在听到了大明皇帝的话,便有一小部分人,大声的怒吼了起来,随着怒吼声越来越大,便汇聚成了一股海啸般的声浪,在整个京师的上空盘旋。
  京师之战,大明军大获全胜!他们现在的确有信心,未来有一天,跟随他们的皇帝陛下,驱长车,征伐塞外!
  灭掉瓦剌!扫庭犁穴!
  声浪一波接着一波,喊杀声震天动地,朱祁钰却是岿然不动的站在了点将台前,看着怒吼的京营军士们,面目变得狰狞。
  这是耻辱,每一个大明人都深切的知道。
  大明的好儿郎!
  朱祁钰看着面前的军士们,略微有些感慨,大明现在上下一心,对瓦剌之恨,刻骨铭心,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在原来的历史线上,于谦不止一次的上书,请求北伐,比如景泰三年的时候,瓦剌人和鞑靼人,终于连表面的和平都无法维持了,在草原上展开了决战。
  大明收到消息,于谦立刻要求北伐,但是他的想法,遭到了激烈的反对。
  这种反对,除了是忌惮土木堡惊变的重演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朱祁镇在那时候回到了京师。
  朱叫门一回到京师,南迁派、迎归派的臣子,立刻马上就找到了他们簇拥的中心,在朝堂上,形成了一股势力。
  这股势力,让明代宗和于少保二人焦头烂额,无法北伐,最终瓦剌坐大。
  而后朝堂党争纷纷扰扰,大明再无北伐之志。
  朱叫门复辟之后,解散了于谦组建的以备操军和备倭军为核心组建的十团营,不设京营,直到成化三年,朱见深才在反对声中,重建十二营。
  朱叫门复辟,大范围的清洗了把总以上的军官。
  北伐,远征大漠,即便是后来的皇帝有心,也变得愈加无力。
  大明皇帝的军权,大明皇帝的蛋蛋,到底是怎么被文臣们攥住的?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朱祁钰深知一点,那就是……朱叫门不回京师,就不会溃烂到不可弥补的地步。
  尤其是他还弄了个京师讲武堂。
  朱祁钰伸出手来,慢慢的压了两下,他深吸了口气说道:“赏罚分明,是朕应该做的,为了表彰此战作战英勇军士,特设功赏牌,希望激励我大明军士,英勇杀敌。”
  朱祁钰让人拿来了奇功牌。
  奇功牌并不是很多,一共二十块,宦官们早就准备好了檀木托盘,托着做好的奇功牌,来到了点将台之上。
  “大明少保、兵部尚书、总督京师军务于谦。”兴安拿出了一个敕喻,大声的喊道。
  于谦一步步的走上了台,来到了朱祁钰的面前,朗声说道:“臣受之有愧。”
  “于少保客气了。”朱祁钰拿起了一块檀木盒里的圆章,亲自给于谦挂在了胸口。
  “锦衣卫指挥使卢忠等一十二骑。”兴安再次喊道。
  这一次是绣春刀的锦衣卫授勋,一共十二人,夺旗之功,瓦剌人竖起了朱祁镇的龙旗大纛,这龙旗大纛是被冲阵的一十三骑夺下。
  不是十三骑吗?怎么才十二个人?
  朱祁钰打头阵啊……他总不能自己给自己颁个勋章吧,那岂不是真的成了勋宗了?
  “缇骑辛苦,跟着朕去卖命。”朱祁钰挨个给这十二人,别上了奇功牌。
  看着这样式,就极其满意。
  有两名无名缇骑缺席了,他们是授勋之事上,唯一带着面甲的人。
  他们没有姓名,他们绝对的忠诚。若是死了其中一人,就会有人递补。
  这是朱祁钰手中最忠诚的刀。
  “臣等誓死追随陛下,肝脑涂地,有死无生!赴火蹈刃,义不容辞!”十二骑在朱祁钰的面前,是极为激动的,他们半跪在地上,大声的喊着。
  “平身。”朱祁钰示意他们站起来,以他对卢忠的了解,这个粗胚,这几个词,怕是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
  “京师总兵官武清侯石亨、都督同知范广、广宁伯刘安、京师副总兵孙镗、宣府总兵、昌平侯杨洪、大同总兵官郭登!”兴安再次喊道。
  杨洪和郭登虽然已经不再京师,但是他们的亲眷都在,这是将领带兵在外的传统了,自然会有人代为授勋。
  杨洪是长子杨俊,那个身中十七创,重伤差点死掉的好儿郎。
  朱祁钰挨个将奇功牌,挂在了这几位新晋侯伯的勋贵们胸前。
  “诸将下马陷阵,勇往直前,该得此赏。”朱祁钰对他们的战功,再次做出了肯定。
  下马陷阵杀敌。
  就代表着爷不打算跑了,就在那儿,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任何退路可言。
  作为将领,他们其实不需要冲锋在前,但是他们还是身先士卒。
  这就带来了一种效应,那就是跟我冲和给我冲的差别。
  十九块奇功牌授勋完成,朱祁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