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7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在。”朱瞻墡俯首说道:“让陛下为难了。”
  “这样,皇叔,留给口子,这妾生子们若是在外头闯下了赫赫威名,想回来认祖归宗,宗人府也应该纳入宗碟之上,皇叔以为如何?”朱祁钰看着朱瞻墡看似提议的说道。
  这就和降袭制的皇帝的那一丁点的宽仁是一样的,妾身子想博个出身,不是不可以,得先到海外绕一圈去,混出了名堂,想认皇帝这么亲戚,皇帝也是认的。
  你都在海外打拼出了名头来,那么大的本事,认亲戚那是你喜我欢的大喜事。
  “陛下圣明。”朱瞻墡再俯首说道。
  “诸公以为如何啊?”朱祁钰看向了群臣。
  于谦带着头再喊:“陛下圣明。”
  于谦站直了身子,自己一个在正统年间以刚直著称的直臣,怎么到了景泰年间,就变成了带头喊圣明的谄臣?
  你说皇帝薄凉寡恩吧,皇帝还留了个口子,你说皇帝宽仁吧,皇帝留的口子就那么一丢丢,陛下做事,大抵符合朱元璋所言的宽严有度四个字。
  朝会仍在继续,于谦汇报了下关于京宣驰道的修建进度,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整个驰道的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这条驰道将会在春闱后动工,而后工部自然要对营造之事详细奏禀。
  朱祁钰这些已经和于谦提前聊过很多次,于谦和工部的话是说给朝堂诸臣们听,而不是讲给陛下听。
  朱祁钰自然有些走神了。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景泰十一年,也就是天顺四年,发生了一件在历史长河上,只有只言片语的小事。
  天顺四年,明英宗夺门复辟之后的第四年,他想要修西苑,就是修园子,修园子得要工匠,这工匠们被征召到了京师服役,驱迫劳累,工匠们就跑了,在史书上就留下了一句工赂管事逸,乏工。
  而后在天顺四年七月初六,这明英宗一看,自己的西苑一直修的拖拖拉拉,这什么时候才能修好?遂下旨:征天下逋逃工匠三万八迁四百余名。
  这次约束严了,工匠们倒是不跑了,可是这西苑仍然是拖拖拉拉,工部只好说人不够,也不好说工匠们消极怠工。
  这要是把皇帝惹得大怒把人杀了,难道让工部的大人们自己去修园子吗?
  明英宗也认为人不够,斥工部怠事,又令吏部选官二十员赴各地,严督有司搜捕逃亡工匠赴京应役。
  最后这园子修好了,明英宗也没住几日便一命呜呼了,这西苑最后到了嘉靖年间,在壬寅宫变后,变成了嘉靖皇帝这个道长的道场。
  “这一下子征调三万余的民夫,如此竭尽民力,是不是可以延缓下工期,减少民夫征调?”都察院总宪贺章询问着于谦,也是表达都察院的态度。
  陛下向来爱民如子,可是到这大兴土木的事儿上,一下子就调集了三万多的民夫,实在是有些让贺章拿不准。
  工部尚书王卺笑着说道:“贺总宪向来很少去石景厂。”
  “何出此言?”贺章疑惑的问道。
  “松江府的匠城相比较大明京师的石景厂,也不过尔耳。”
  “这年头,哪里还用征召民夫,黄榜一出,想做工,那得拿钱走关系找门路,才能报的上,吏部尚书王翱王尚书可是把反腐抓贪的考成,落到了石景厂的头上。”王卺纠正了贺章的说法,不是征召,是招募民夫力士,民间之踊跃,踊跃到吏部的反腐抓贪都盯着石景厂完成指标。
  王翱则是笑着说道:“不是我盯着石景厂,实乃是陛下敕谕营造,不能让蠹虫毁了千秋大业也。”
  这笑容,显然是颇有收获。
  即便是工匠也会腐化堕落,徐四七可是和陛下赤着膊在王恭厂里一起做过铁匠的工匠,现在不也因为儿子被流放到了辽东?
  人,都是会变的,自然要有规章制度去督查。
  “是某孤陋寡闻了。”贺章这才了然,便退回了班列。
  朱祁钰也回过神来,这京宣驰道也议了很多次了,今天于谦做汇报之后,就要着手施工了。
  朱祁钰看朝臣们不再说话,对着兴安说道:“宣旨吧。”
  兴安向前走了三步,一甩拂尘,等着两个小黄门将圣摊开举起,才阴阳顿挫唱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天心施恩布德,今有铁马奔腾,图内外安泰,故敕营造京宣驰道沟通内外,着工部主理,于谦总督……”
  朱祁钰修京宣驰道是在大兴土木,明英宗修西苑也是在大兴土木,可是这兴土木,也看修的是什么。
  若是日后有人拿这个说朱祁钰是大兴土木的亡国之君,那朱祁钰也认了,亡国之君就亡国之君吧,垃圾多了,也看不差这么一点。
  兴安宣旨之后,大明的头等大事,终于摆上了桌儿。
  北伐。
  但是仍然只是朝议,朱祁钰并没有最后颁布旨意,他还在等这贡院里的反对意见,完成最后一次的料敌从宽。
  打仗是兴亡之事,朱祁钰慎重理所应当。
  朝臣们念的经还是老一套,已经没有可以完善料敌从宽的参考意见了,朱祁钰便止住了他们的话题,正当这朝会趋于尾声的垃圾时间,所有人都有所放松的时候,朱祁钰忽然开口说道:“户部右侍郎萧镃。”
  所有人一激灵,看向了那个颤颤巍巍的萧镃。
  萧镃更是吓了的一趔趄,赶忙出列跪在地上,颇为谦卑的说道:“罪臣在。”
  “何罪之有,连都察院、吏部、反腐厅都说你无罪,只是受到了钱溥的牵连,不要称罪臣,朕不喜欢,称罪臣会被朕拿了脑袋的。”朱祁钰手指敲了敲扶手,强调这萧镃认清自己的身份,他朱祁钰说你是户部右侍郎,你就还是户部右侍郎。
  “谢陛下隆恩。”萧镃感激涕零。
  “今日在这朝堂之上,朕驳了贺总宪所请,贺总宪是朕的臣子,不好忤逆朕的意思,只好做罢。”朱祁钰意有所指的对着萧镃说道。
  萧镃还没回过神来,贺章就赶忙出列俯首说道:“臣不敢有怨怼之心。”
  “看看、看看,不敢,不是没有。到底这贺总宪心里有火,现在胡尚书不在了,这贺总宪发起火来,朕也压不住。”朱祁钰短暂的停顿了一下。
  他这个停顿,意味深长。
  按理来说,贺章就该见缝插针的请罪,表明恭顺之心,但是贺章没有,说明贺章对陛下处置萧镃意见,的确是有意见,而且不小。
  这不是贺章没有恭顺之心,而是贺章真的认为这萧镃不能这么放过,萧镃是没犯错,可是这钱溥案子里桩桩件件,哪件不是钱溥借着萧镃的威名在做?
  朝堂上哪个不是人精,这一个短暂的停顿,贺章在陛下需要演戏的时候,选择了视而不见,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贺总宪心里的邪火儿,发不到朕的头上,他也不敢。”朱祁钰一瞅贺章这模样,就知道贺章的确是憋着一股子火儿。
  贺章听陛下这么说,赶忙俯首说道:“臣不敢。”
  贺章真不敢,陛下要是把胡尚书从官邸里抬出来,贺章不知道得受到怎样的刁难,胡濙的手段,试一次就够了。
  朱祁钰笑着说道:“贺总宪不敢对朕发脾气,但是日后还是要盯着你萧镃,这被都察院盯上的滋味,可不好受。”
  “你说是吧,萧侍郎。”
  “臣惶恐。”萧镃打了个哆嗦,现在的都察院已经今非昔比,说盯着你,就是一直盯着你,被盯上,那是左脚出门都要被弹劾,如此为官,不出几月,就失心疯了。
  朱祁钰的笑容更甚的说道:“这样,朕给你支个招,既能平息了贺总宪心里的火气,又能让萧侍郎不至于担惊受怕,两难自解,你看如何?”
  两难自解?
  这天下哪有什么两难自解的法子!
  群臣都看向了坐在月台之上的陛下。
  朱祁钰这才图穷匕见的说道:“钱溥的案子,就由萧侍郎督办吧。”
  群臣皆是瞠目结舌,陛下这招,着实是熊猫开饭,损到家了。
  这萧镃督办钱溥的案子,钱溥不死也得死。
  的确是两难自解,不过承受代价的却是钱溥。
  “陛下圣明!”贺章听闻之后,俯首说道。
  恩师督办自家门生故吏,他之前那个问题便有了答案,天下的士子们正在贡院里博取功名,若是陛下包庇萧镃,岂不是让天下士子寒心?
  现在不寒心了,而是暖心。
  “这下气儿消了?”朱祁钰站起身来看着贺章说道:“贺爱卿,都察院还是得辛苦贺爱卿,都察院不乱,咱大明才不乱,一切有劳了。”
  “臣食君俸,忠君之事。”贺章说完便归班了,陛下对他没有邪火,更没有误解。
  “臣谢陛下提点,钱溥案,臣必然明察秋毫。”萧镃接受了皇帝的建议,揽下了差事。
  兴安一看大幕收场,再甩拂尘说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退朝。”兴安一扬嗓子,宣布这次朝会结束。
  于谦走在最后面,朱祁钰要去讲武堂,于谦也在讲武堂坐班,自然一道前往,这也是十多年来的惯例,同行的还有武清侯石亨,成国公朱仪等一众。
  “朕今日处置萧镃,于少保怎么看?”朱祁钰询问着于谦的意见,萧镃和于谦有旧,当年于谦锒铛入狱的时候,萧镃也是保于谦的群臣之一。
  于谦笑着说道:“甚善,唯有此,萧镃方能保全,都察院才能善罢甘休,亦能扼杀不正之风。”


第八百五十九章 能不能给稽戾王遮掩一二?
  朱祁钰和于谦的态度从头到尾都非常明确,要保全萧镃,这是因为朱祁钰并不是大明朝内外传言那般的薄凉寡恩。
  萧镃这个混蛋甚至要跟商辂争这《稽戾王实录》的修撰,而后要将稽戾王三个字改为正统君,这不是大大的不恭顺吗?
  不应该和徐有贞一样成为皇帝的心腹大患,除之而后快吗?
  稽戾王已经死了,若是没死,萧镃维护稽戾王,那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但是稽戾王已经死了,萧镃要维护的并非稽戾王这个人,而是维持这大明朝的君君臣臣千年以来的五常大伦,这是一个大明此时读书人的价值观。
  朱祁钰从来不怪萧镃要改史书的名字,很多人都想这么做,只是没说出来而已,他也不怪萧镃收门生故吏,人人都做的时候,别说萧镃,就是于谦某些时候也得不得不低头。
  人是在这个世间活着,不能跳出五行之外,不在轮回之中,大多数都不能免俗。
  朱祁钰对着于谦说道:“这天下事,就是被这你中我有,我中有你给坏了,朕也不求大明臣工们个个都克己奉公,为了大明蜡炬成灰泪始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不现实。”
  “朕只求他们对得起自己的俸禄,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儿,这是本分。”
  “陛下宽仁。”于谦真诚的说道,陛下的要求真的不高了,在其位谋其政,只要做到这个本分,在陛下这里,就算是人。
  朱祁钰一行人回到了讲武堂,朱祁钰留住了于谦说道:“商辂打算从太常寺里出来,从清贵的台子上下来,沾染些泥土,他跟朕说要去北伐给昌平侯杨俊参赞军务去,不知道于少保以为如何?”
  于谦斟酌再三,无奈的说道:“并无不可,臣就是担心商学士折在塞外。”
  于谦当然不是在诅咒商辂,他是真的这么担心。
  参赞军务不是总督军务,总督军务那是于谦要领的差事,参赞军务只是整理文书之类的工作,在军营里已经是最轻便的差事了,可是对商辂而言,那也是从未受过的苦,况且还是北伐。
  打仗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大夫们能轻易吃得了的苦,到时候受不了,又因为在皇帝面前请的差事,回又回不来,能做的只有一挂了之,自缢以谢圣恩了。
  朱祁钰则笑着摇头说道:“于少保吃得了这份苦,他商辂凭什么吃不了,大家都是读书人,他清贵就吃不得?要真的论,于少保不比他商辂更清贵?”
  “没这般道理。”
  于谦则回答说道:“臣是武勋世侯,大明用武之时,自然要去,责无旁贷。”
  当百官之首于谦做的很好,当世袭武勋,于谦也不差,该搏命的时候,从来不惜命。
  于谦其实可以不去的,毕竟北伐的不确定性太多了,完全可以让兵部尚书江渊前往总督军务,但是于谦却从没说过这样的话。
  于谦是有痰疾的,这些年调理虽然没有复发,可是这去外奔波一趟,怕是又要有什么变数。
  “那就让商辂去,吃些苦,回来从清贵的台阶上下来,有人就是想说些什么,也只能憋在心里。”朱祁钰最终决定了让商辂前往参赞军务。
  于谦犹豫再犹豫,开口说道:“陛下为何不让李宾言前往参赞军务,正好北伐之后,调回京师?”
  多少年了,朱祁钰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