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8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合适吗?”朱瞻墡满是疑惑的说道。
  罗炳忠颇为肯定的说道:“不合适吧。”
  “合适,孤说合适就合适。”朱瞻墡想了想,还是交给罗炳忠办放心,作为长辈,教训下晚辈,并没有不合适的地方。
  朱瞻墡依旧气呼呼的说道:“他在外面养了女人还生了儿子这事儿,还是陛下告诉孤的!陛下赏赐女子入襄王府早就成了惯例,陛下也是习惯了把不好处置的高丽姬、海拉尔、倭婢、骊珠女都送襄王府,并无他意,可是孤每次受恩赏,脸都红,臊得慌!”
  “丢人玩意儿。”
  胡濙把襄王府王世子在外面养了女人生娃的事儿告诉了朱祁钰,朱祁钰最终还是告诉了朱瞻墡,朱瞻墡这自然要了解详情,这又要离京,自然要把手尾处置干净,得亏是陛下先告诉了朱瞻墡,若是朝臣捅出来,又不知道闹出多大的风波来。
  诸王归京后,藩禁仍在,这旁支私生不上宗碟,也就算了,可王世子是世子。
  罗炳忠想了想俯首说道:“殿下说合适,那我就去做?可提前说好了,办的不好,或者办的重了,殿下可不许埋怨我。”
  “你办事,孤很放心。”朱瞻墡一打马鞭,就奔着王府而去,等罗炳忠办完事就立刻出发,前往大宁卫。
  罗炳忠在朱瞻墡面前略显迟钝,可是在襄王府,罗长史那就是一人之下,这回府之后,罗炳忠到底如何教导王世子,朱瞻墡并不知情,但是王世子被罗炳忠找到没多大功夫,王世子就跑到朱瞻墡面前认错去了。
  朱瞻墡这头儿,走的极快,午膳都没吃,直接开溜。
  朱祁钰这边刚下了廷议,就听到了小黄门奏禀,襄王殿下人已经到了北土城。
  “朕有那么可怕吗?”朱祁钰看着于谦,又看着石亨疑惑的问道。
  “这京师里,殿下谁都怕,唯独不怕陛下,因为殿下问心无愧,站在陛下面前,也是坦坦荡荡。”于谦笑着回答道,朱瞻墡怕什么,还不是这京师里那些唠唠叨叨的士大夫们?
  朱瞻墡刚在论功过一事中,把马瑾骂的狗血淋头,还不了嘴,至德亲王的名头都快保不住了,文人的嘴,杀人的刀,锋利的很。
  石亨闷闷不乐的踢了下脚下的石子说道:“打败仗要兴文叄洌蚴ふ桃宋膮'武,输也是错,赢也是错,陛下,臣不明白,到底要怎样。”
  “养虎为患,养寇自重,就没人敢提这茬了。”朱祁钰给了石亨答案。
  石亨这是又气又乐,颇为无奈的说道:“那不是胡闹吗?老虎和贼寇一样,都养不熟,一不留神,就被囫囵吞下了。”
  “忠国公,这当了国公,什么滋味?”朱祁钰选择岔开了这个话题,石亨是个武将,打胜仗他负责,这搞后勤,朱祁钰负责。
  “也就……那么回事儿吧,哈哈哈哈!”石亨一叉腰,五大三粗、虎背熊腰笑的格外大声,都有了回声,就差把志得意满四个字写在脸上了。
  石亨这个表现堪称骄狂,可是这国公位,是他一点点战功打出来的,名正言顺用汗马功勋挣来的,他凭什么不能张狂!
  朱祁钰回到了讲武堂,和于谦聊了聊京宣驰道的进展,才拿出了一本奏疏说道:“鸽路送来的,大明水师已经从爪哇向着旧港而去,眼下应该已经到旧港了,马六甲海峡,至关重要,大明海疆之门户,刘永诚、唐兴请奏复设旧港宣慰司。”
  于谦看完了奏疏,颇为郑重的说道:“臣以为不妥,在旧港复设宣慰司,不过是在走老路,臣以为应当将这咽喉之地,纳入四方之地,方能保卫海疆无虞,臣之浅见,还请陛下三思。”
  “一如当初燕云十六州在辽国手中,大宋便如鲠在喉,所作所为皆束手束脚,此咽喉之地重要堪比宋之燕云,燕云失,则秦岭以北皆在铁蹄之下,无片刻安宁,旧港失,则大明万里海塘,无险可守。”
  朱祁钰眼睛一亮,颇为认可的说道:“朕亦如此以为,只是怕步子迈的太大,才想着先复设宣慰司,再言其他,饭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
  “陛下圣明。”于谦思考再三,同意了陛下的想法,眼下还不是将旧港宣慰司纳入四方之地的时候,先设宣慰司,等到官船官贸的规模再庞大几分,大明在海上的威慑力再恢复几分,才是合适的时机。
  以大明现在的实力,其实直接将旧港宣慰司纳入四方之地,并没什么困难,陛下不急求,反而稳妥,那就是打算实实在在的吃进肚子里了。
  陛下谋求旧港宣慰司不是一天两天了,讲武堂设立之初,那副包括了旧港宣慰司在内的巨大堪舆图,就挂在讲武堂内,那幅图就是陛下心中的四方之地,囊括了奴儿干都司、鞑靼诸部、西域、云贵川黔藏、交趾。鸡笼、琉球、旧港。
  在大军凯旋的时候,唐兴还没有出发,仍在爪哇逗留,这是爪哇为数不多的城池,姑且称之为城池的地方,这个城池名叫巽他格拉巴,意思为椰树密布之地。
  在阵阵海风之中,唐兴在这个民风极为淳朴、风景秀丽的千脚阁楼上看着天海一色,愣愣的出神。
  唐兴腚下的阁楼在当地被叫做千脚之家,完全的木架结构,之所以叫做千脚之家,是因为此地湿润潮湿,为了防潮,要用木柱撑起,要足千木柱,才能撑起的阁楼叫千脚之家,房顶却是茅草,房边有木梯,房外海风习习,椰树秀立,房内头顶上悬挂着许多番民捕鱼用的鱼篓,房里墙边摆设着各种各样番民自制的手工艺品。
  如此简陋的阁楼,居然是大明天使下榻之地,唐兴并没有丝毫的嫌弃,因为这已经是当地最豪奢的宅子了,之前是当地番民四王所住的宫殿。
  “在看什么?”今参局赤着脚坐到了唐兴的身边,任由海风吹动着未曾梳理的秀发。
  唐兴笑着说道:“看娘子,美不胜收。”
  “夫君。”今参局身子一歪,便躺在了唐兴的怀里,慵懒的拱了拱,不愿再动弹。
  唐兴看着阁楼外的广袤土地颇为感触的说道:“大明地大物博,天华地宝无数,可是也有些东西奇缺无比,比如金银铜,以大明之广阔,却无法供应大明十分之一二所需;比如这黑金,在这地界,只要打口井,那黑金就滋滋的往外喷;比如这土地,此地一年三熟,十亩地,撒把种子不加耕种,就能养活三口。”
  “可是大明有一样,别的地方没有。”今参局抬起头,眼睛仿若是放着光一样的看着唐兴说道。
  唐兴笑着问道:“什么?”
  今参局情真意切的说道:“大丈夫,中原男儿多丈夫,就这一样,就顶得上千样、万样的天华地宝。”
  今参局在倭国是九百多万口的御令,她知道对于一个集体而言,什么才重要。
  男儿不丈夫,天下皆苦楚。


第九百一十八章 拳头够硬,才能立规矩
  今参局窝在唐兴的怀里,越待着越安心,就越愿意赖着唐兴不撒手。
  倭国的男儿不丈夫,所以倭国就没有安宁,上下皆苦楚。
  这什么是大丈夫?《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大丈夫居于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若是得志,则与民同行循正道而往蒸然盛世,若不得志,亦独善其身,不惹事,更不怕事。
  富贵不能迷惑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品德,威武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边是仁义礼的君子,大丈夫也。
  但凡是倭国有一个男儿是大丈夫,无论是足利义政、细川胜元、山名氏、斯波氏,倭国幕府将军、三管领、守护代等等,但凡是有一个人是大丈夫,袁彬等人就不可能在倭国有今日这般权势。
  为了自己一家之私,至天下生民而不顾,都称不上大丈夫三个字。
  今参局是御令,可她一个妇道人家,她解决不了倭国的问题,她不能让倭国的男人有种起来。
  当唐兴出现的时候,今参局才知道,原来,男人原来还能是这般模样。
  “中原多丈夫,这话,有理。”唐兴认真思索了半天,发现今参局说的有理,这的确是中原的特产,而且是非常珍贵无比的、天下独一份的特产。
  今参局看着海天一色,愣愣的说道:“中原之所以是中央之国,万国朝贡、天下来贺的天朝上国,正是因为如此,若是中原没了丈夫,不过是一个虚弱无比的空架子,便可任人欺辱,被人踏门侵户,也只能唾面自干。”
  “我一外番女子,说句不太恭敬的话,这不是危言耸听,中原不是没有过这样的至暗时刻,比如大明文人连皇帝都不称的晋朝,比如对蛮夷俯首称臣的南宋,比如正统年间。”
  唐兴眉头紧蹙的说道:“大明读书人对司马家不太尊重,连皇帝都不叫的吗?不过司马家自己不尊重自己,那就怪不得后人了。”
  “我不赞同你的话,魏晋南北亦有金戈铁马的刘裕,南宋亦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飞,正统年间亦有于少保戡乱匡正,他们不是大丈夫吗?”
  今参局摇头说道:“刘裕北伐回朝后,深陷党锢之祸,一生之志深陷泥潭而不得,岳飞更是被那赵家皇帝亲自下旨拉肋而亡,我本以为这于少保也落不得什么好下场,毕竟行废立事,很难不被皇帝猜忌。”
  “不过十一年了,听夫君说于少保都封公了,那便是我看错了,我一个倭国女子,没见过那么多大丈夫,看错不是应该的吗?陛下是大丈夫,夫君是大丈夫,这于少保也是大丈夫,大明大丈夫多,所以天下无敌。”
  “爷所言的三人,和我说的不矛盾,中原不缺大丈夫,在至暗之时,还能有伟岸之人,这不是中原强盛的原因吗?爷想想,于少保这样的大丈夫,只能被冤杀,若是于少保被冤杀,这大明还能如今天这般强盛?”
  唐兴理顺了今参局的话,笑着说道:“我女婿又不傻,于少保这样为了老朱家天下呕心沥血的臣子,珍惜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冤杀之?”
  “文皇帝被于少保在殿试当面骂了一通,文皇帝连进士出身都没舍得褫夺,那可是新科进士的殿试,文皇帝被乳臭未干的于少保当面指摘,于少保还是做了进士;那先帝在的时候,于少保三天两头说先帝的不是,总结起来就八个字: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先帝不还是委以重任?”
  “我很难想象冤杀于少保后会是何等局面,也不敢想。”
  “你说的很有道理,大丈夫,就和这田里的庄稼一样,的确不是凭空来的,得精耕细作,好生照料才是。”
  “大明这么多大丈夫,要是能匀给倭国几个,那倭国也不至于这个模样了。”今参局颇为羡慕的说道:“爷是大明人,身在局中则觉得理所当然,大明理当这么多的大丈夫,可是妾是倭国女,看的清楚,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哪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
  唐兴、袁彬、岳谦、季铎、陈福寅、李秉,这都是大明的臣工,虽然唐兴娶了今参局,袁彬更是做了山野袁公方,可这些大丈夫都还是大明的大丈夫,而不是倭国的,这一点今参局相当的清楚。
  “爷,今天要见的这几个人,爷还是遵循圣旨,客气些。”今参局坐直了身子,说起了正事。
  唐兴说起这个就来气,愤愤不平的说道:“知道,但是就是气不过,这些个家伙,都是些什么东西,我还得遵循圣旨对他们客客气气的。”
  唐兴之所以在爪哇,还没前往旧港,是要见一批人,是一批商贾,这些商贾,有一部分甚至是宋末元初时候,从中原逃难,最后在爪哇定居;有些是宣德之后,正统年间,大明不再官船官贸,不再南下西洋,为了谋求暴利到了南洋的人;还有一些,则是在景泰年间,走的松江商总叶衷行的路数,交了移民税脱离了大明的人。
  这些人都可以统称为海外弃民。
  唐兴对这些人颇为不满,在他看来,都是窃国为私的蠹虫,对他们客气?不砍了他们,那是碍于皇亲国戚的身份。
  今参局当然知道自己丈夫对这些人有怨气,她想了想说道:“陛下有陛下的道理,毕竟这都是六合之地,是在海外,客气些也无妨,大家同文同种,在这海外便是少数,还不能一致对外,那不是任人欺凌?”
  “爷想想,他们在这无垠海上,拼死拼活,到最后这利儿,不还是归了大明?他们想商舶往来,是不是得到市舶司纳税抽分?在眼下这光景,不跟大明做生意,可能吗?既然要跟大明做生意,那就得给大明纳税。”
  “他们已经没有根了,爷是天使,代表的是大明,更代表着陛下,这官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