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之王者天下-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青龙吞天矛,一柄黑金开山斧,都是极其珍贵的武器,玄铁战刀自然是武松拿了,青龙矛归了林冲,而现在猛将里面没有人用斧子,而一般的将领根本都拿不动,所以那开山斧只能先放在仓库了。

    谈妥了条件之后他们又把这协议公布于江湖,唐国立国的风波就这么过去了,结果是唐国面子里子都赚足了,而楚王晋王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过总算三大势力之间暂时取得了和平,江湖之中也可以少一点血雨腥风。

    但是对于唐国来说这件事却还没有结束,江湖这边的矛盾算是按下去了,可最大的对头当今的朝廷还没有反应,他们不出手则已,出手必然会是强力的一击,因此唐国上下也都是外松内紧,各路探子和明线暗线都在不停的派往京城,查听朝廷的消息。

    话说朝廷就这么算了么当然不可能,之前田虎王庆方腊他们称王的时候朝廷都给与了回应,虽然没能剿灭但是也遏制了他们的发展势头,而这次唐国的声势比之前几次又大了几倍,竟然还发了一份书函到朝廷这边来,这简直是叔可忍婶不可忍

    因此就算以艺术家皇帝的懒于朝政也是第一时间就上朝来质问此事,他一上来就把所有高官不分清流浊流都骂了个遍,这唐国都已经发展到这个规模了,甚至在兖州都有他们的城池,你们这群人难道都是猪吗食君之禄,为何一点都不能与君分忧

    百官都被骂的低下头去,说实话他们自己心里也挺惭愧的,这事儿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只不过这梁山,哦不,现在恐怕要叫唐国了,到底是怎么发展的,怎么短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绩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官员对此有一些心理准备,这些人要么和琅琊王家,要么和赵南左玉德张松王平等已经彻底投诚于唐国的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可以算作是两面派了,但是他们也只是知道唐国部分的隐藏实力而已,骤然看到全部也是吃惊不小,原来他们之前了解的不过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徽宗足足骂了一刻钟之后怒气才消去了一些,然后沉声问道:“这件事该怎么做,你们都议议吧,中午还没有办法那就在这里吃中饭,晚上还没办法就在这里吃晚饭,寡人今天也陪着你们。”

    众官员闻言急忙开始三三两两的讨论起来,他们都看出来徽宗这次是真怒了,平时他隔三差五才上一次朝,而且也是匆匆忙忙散朝下去玩耍去了,今天都打算和大家耗上了,可见今天要是不能让他满意大家是别想回去了。

    这时候就见武将行列之中一员头发花白的老将出列奏道:“陛下,老臣认为梁山这伙儿草寇实在是不能再纵容下去了,必须以雷霆手段将他们全部击溃才行,此外还有甚么晋王田虎,楚王王庆这些逆贼也都要一并除掉才行,我大宋朝朗朗乾坤就是被这些个贼寇们搞的乌烟瘴气,老臣实在是替陛下汗颜,这要是太祖皇帝看到这一幕岂不是要气的死而复生么”

    众官员闻言都是大惊失色,这话说的也大胆了吧,这不等于是明着说徽宗不如开国太祖么这虽然是事实,可未免也太难听了吧,徽宗岂不是要大发雷霆

第637章 宗泽的建议

    大家定睛一看不由得又是松了一口气,原来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老将宗泽,现在正担任兵部侍郎,兼任殿前指挥使。

    要说这位将军可以说是打了一辈子的仗,北面的辽国,西北的西夏国,南边的南越,还有各地的江湖势力,这个大宋朝基本上两条腿的种族他都对战过,而且作战勇猛,性如烈火,在军中威望极高,只有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堪比。

    他现在已经年过花甲,其实按道理早就该退休了,他也数次提出过都被徽宗拒绝了,现在天下也不是很太平,有着一位三朝老将坐镇他才觉得比较安心。

    本来徽宗听到那番话顿时就眉头皱起来了,刚准备发火一看说话的是宗泽火又消了,他知道这位老爷子就是这个刚而犯上的脾气,要不是以他的功劳就算不做兵部尚书也起码做个从二品的节度使或者殿前都指挥使了,又怎么还只是个三品官呢但是他的忠诚那是绝对无需质疑的,而且在他面前徽宗也确实是个晚辈。

    因此徽宗陪笑道:“还请宗老息怒,方才寡人那番话说的可不是老将军,老将军有什么好办法还请快快说来。”

    宗泽正色道:“这几路贼寇现在已经养成了气候,而且天下如今可谓是盗贼丛生,绝不是蔡太师童枢密他们平日常说的天下太平,就以老臣的身份去年回家省亲都遇到了两三伙儿不开眼的贼人,如果这梁山贼寇竟然都已经猖獗到公开和朝廷叫板的地步了,可见有多狂妄,如果不能把他们迅速打下去的话,其余贼库肯定是有样学样,那我们就永无宁日了。”

    徽宗知道宗泽不会说谎,闻言狠狠的瞪了蔡京高俅童贯他们一伙儿一眼之后又道:“老将军言之有理,可是要同时对付这些贼寇一时间朝廷也是有些力不从心啊,前番高卿带了五六万禁军过去都被那梁山给打败了,这次要同时对付这么多家贼寇又从哪里去调兵呢”

    徽宗这个问题倒也不是无的放矢,朝廷虽然号称八十万禁军,但是现在一半都已经派往各处地方了,毕竟现在天下也不太平,剩下四十万高俅这次又折了五六万,其余的还要驻守京城以及周围重镇徽宗可不是秦皇汉武那种勇猛的帝王,身边没有个几十万人保护可是没有丝毫的安全感可言,而要顺利的讨伐梁山,哦不是,唐国没有个七八万人肯定不行的,因此才有此一问。

    宗泽自然明白徽宗的秉性,知道若是再要调用守城的禁军那不啻于虎口夺食,徽宗是万万不会同意的,而且就算徽宗愿意那些大臣们恐怕也要联手反对,他们的府邸也都在东京呢,他当即认真道:“陛下,禁军防护京城安全自然不可轻动,但是别忘了我们还有五六十万大军啊。”

    徽宗疑惑道:“老将军莫非是要动用那些府城的厢军甚至乡县的乡勇么,这恐怕不行吧,梁山贼寇实力非同小可,那些厢军的战斗力可不大够啊,就算是老将军亲自指挥也风险甚大。”

    宗泽呵呵一笑道:“末将所说的自然并非那些乡勇们,而是我们的边军,近年来辽国不甚老实,总在边境上制造摩擦,老种经略相公的三十万大军自然不宜轻动,但是西夏国这十多年都没什么动静了,小种经略相公的边军一直在驻守着未免就有些浪费了,末将建议由小种相公这边派出一支队伍出来去对付梁山贼寇,边军素来勇武,对付区区梁山乃是如汤泼雪,必然势如破竹。”

    原来现今朝廷在边境上有两个强敌,分别是北边的大辽以及西北河套地区的西夏,自从宋太祖赵匡胤立国之后三国之间就互相征战了不下百次,北宋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都是负多胜少,后来通过和亲,上贡,开放边市等种种手段才勉强维持和平,近年来虽有摩擦但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斗。

    但是朝廷却不敢大意,因此除了禁军以外还有两支应对辽国和西夏国的边军,分别由名将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和其弟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来率领,其中老种相公那边有三十多万,小种相公这里也有近三十万,都是疆场精锐。

    其中辽国由于地域广大,实力雄厚,在边境上进行挑衅甚至有些激进的分部来抢劫一番也是常有的事情,而西夏综合国力比起北宋就差了不少,只是仗着士兵战斗力强才保持了鼎足而立的态势,最近十多年双方都相安无事,因此宗泽才有调用小种经略相公部队的提议。

    当然了,如今在辽国的后方的女真一族早已经实力暴涨,完颜阿保机甚至都已经建立了金国公开反抗辽国,辽国数次派兵镇压都失败了,只不过朝廷这边重臣们的注意力还在辽国身上,就算有探子来报告那边的情报也都没人重视。

    百官听闻宗泽之言都是议论纷纷,不少人都是点头称赞,徽宗也是颇为意动,马上就让枢密和殿帅府的几位太尉们一起来商议一下宗泽的建议。

    童贯,赵光等几位枢密以及球哥,宿元景,杨戬等太尉们则当场商议起来,他们知道徽宗这次是真怒了所以顾不上再互相掣肘,都是认真的分析情况,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童贯代表众人回禀徽宗,就说宗泽之计划是可行的,可以由小种经略相公处派出八万人马,然后再从禁军之中挑选两万凑到十万去讨伐唐国。

    徽宗闻言非常高兴,当场就颁布圣旨并选取了几位钦差去小种经略相公处调兵遣将,然后百官自然是各种奉承并且提前预支了胜利,君臣之间再次变得其乐融融,之前的紧张气氛早就消失殆尽了,大家仿佛已经看到了几个月后唐国被彻底攻破的盛况。

    然后钦差大臣当天就整理行装出发了,只不过他刚走第二天一个重大的消息就飞速传回了京城,震得整个朝野上下都是呆若木鸡,这消息只有区区五个字而已西夏国入侵

    终于开始抽异族了,兄弟们,感觉如何

第638章 西夏非病猫

    事情是这样的,现在的西夏国王名号是圣文皇帝李乾顺,他登基的时候只有三岁连龙椅自己都爬不上去,因此不得不靠几位摄政大臣来代为管理朝政,然后这几人就忙着争权夺势,结党营私,增加自己的话语权,因此这些年来也顾不上和北宋和辽国来争夺霸权了,所以给人造成了乖巧柔软的假象。

    但是党项一族一向都是民风彪悍,不然也不会以区区河套一隅之地和辽国宋国三足鼎立了,所以它不发威并不表示它是一只heokitty,只不过是睡着了而已。

    但是在李乾顺二十岁的时候这头雄狮终于睡醒了,这些年来他表面上装的很听话,就像是一个完美的傀儡而已,不管那几位摄政大臣如何跋扈和折腾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每天只是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因此别人也都没把他放在眼里,都想着先打败对手一统朝纲之后再来收拾他不迟。

    谁知道李乾顺暗中培养了一大批死士,并且笼络了了一批终于王室的忠心大臣,只是在静等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机会终于来了,三位权势最重的一位大臣一次酗酒而亡,其余的两家马上联手起来把他的势力瓜分一空后,这两家又互掐了起来。

    就当他们打的难分难解的时候,李乾顺却突然行动了,而且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亲自带领所有手下精锐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这两家的空虚主城击破,所有家属都控制起来,然后逼迫这两派投降,说只要他们投降就既往不咎。

    那两派的首领根本没有想到会发生这种情况,他们在前面正打的不可开交呢,没想到老巢却被这个“傀儡”皇帝给抄了,不由得都是面面相觑。

    而这个时候他们手里虽然有兵有马,但是一来家人都在李乾顺手中,二来粮草也不继,三来李乾顺毕竟占着大义,他们只不过是叛徒罢了,如果说李乾顺是庸才倒也说得过去,可现在看来他摆明是扮猪吃虎,心机深沉,长于谋略,实乃是一代英主是也,这就算他们想要造反也很难说服手下的将士们。

    因此他们无奈之下只得难兄难弟一起结伴去投降,但是李乾顺却没有轻松放过他们的家人,而是命令这两派去攻打宋国,起码要掠得五百万贯或者十万人口回来才算完成任务,到时候才能放了他们的家人,否则依然要处死。

    这两派的首领万万想不到李乾顺竟然有如此手腕,可是已然归顺也没有办法,只得领了命令各带本部七八万人马分两路一路向东直奔宋朝边境而来。

    李乾顺的这一手非常的漂亮,这两路人马本来就不是他的嫡系,他派他们来打宋国,得了好处都是自己的,顺便还能削减这两派的实力;而万一有所闪失他就会一股脑儿把罪责推到这两派的首领身上,就说他们叛变了西夏国擅自行动的,自己就能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不得不说他确实是个擅长军略的雄主,虽然算不得堂堂正正但却诡计多端,善于把不利的局面化为有利,而且还用到极致,宋徽宗和他比起来简直就是个渣。

    那两个难兄难弟一个叫做李德忠论辈分还是李乾顺的叔父,另一个则叫做查穆尔,乃是西夏国内一部分坚持传统不肯接受汉化的派系的老大,两人商量了一番之后决定兵分两路,绕过宋朝正面防守的部队以及玉门关等重要关卡,冒险从小路直取宋国本土。

    本来这些小路之上本来亦有宋兵把守,只不过这十多年来西夏国并无骚扰之举,朝中高俅杨戬等人认为在这荒无人烟之处放置兵马完全是白白浪费粮食,所以就懈怠了,所以这次李德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