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弯角,而且都已经被唐国的人利用做成了防御设施,而且他们乘坐的船也是平生未见,看不到半个水手都是靠着下面的巨轮在操纵,船速像是飞一样。
好容易上了金沙滩却又是一连三处雄伟的关隘,每关都是壁垒森严,城墙高大,上面安置了许多弓弩并滚木礌石,可见就算是攻破了水寨上岸也只不过是刚刚开了个头而已,后面还要面对重重的挑战。
然后宿太尉一行人在唐国众将士的炯炯目光的盯视之下极为不自在的过了三关,却又是数百阶的青石台阶,他们只得下马步行,一路走过来直走了十几里地才终于发现眼前一阔,周围是数千座的房屋,一边种植的各种菜蔬粮食,一边是仓库住所,中间则是一座巨大的广场,里面注意容纳万人同时训练,后面才是雄伟壮阔的聚义大厅。
而且和球哥这种单纯只是靠着球技和拍马屁升上来的冒牌太尉不同,宿元景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虽然并无十分武艺,但是对于军事方面却绝对不是一个门外汉,他一路从唐国士兵们的护甲,武器,士气,精神状态和训练等方面都发现他们绝不在最精锐的禁军之下。
而那些个将领们则更不一般了,个个神情冷漠而彪悍,杀气腾腾,威风凛凛,朝廷的武官们说句不好听的话都被文官压制的束手束脚,再加上明争暗斗争权夺势,哪里还有这种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也难怪朝廷这么多次大战都被梁山,哦不,唐国打的落花流水呢。
第641章 又见招安
看完这一切之后宿元景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唐国的实力竟然如此之强,难怪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将来必是朝廷大敌;而喜的也是唐国的实力竟然如此之强,如果他们愿意出手相助的话对付那两股西夏流串犯们就不在话下了,自己也将立下功劳,为将来清流压过浊流走出坚实的一步。
因此宿元景心情复杂的走入了聚义大厅,就见对面居中高坐一人,见了他进来也没有起身迎接的意思,只是目光炯炯的打量着他,似乎对他颇感兴趣的样子,而两边则是近百名文臣武将。
宿太尉知道这人自然就是唐王杜嘉,本来他一开始还犹豫不决要以如何礼节和称呼来面对对方呢,过于尊敬未免失了朝廷体面,自己面皮上也不好看;而过于自抬身价则有可能激怒对方,弄不好反而弄巧成拙。
但是现在他不由自主的主动深施一礼道:“下官宿元景,向来知汝弟兄之心,素怀忠义,只被奸臣闭塞,谗佞专权,使汝众人,下情不能上达。目今天子悉已知之,特命下官赍到天子御笔亲书丹诏、金银牌面、红绿锦缎、御酒表里,前来招安。汝等勿疑,尽心受领。”
然后说完了他就等着杜嘉跪谢圣旨,这也是惯例了,皇帝乃是一国之主,九五至尊,圣旨所到就算是亲王也要跪迎,当然了,这并不表示钦差的身份一定高过对方,领完圣旨后钦差反过来要讨好对方的也是常事。
但是杜嘉却只是淡淡道:“宿太尉大名本王也早已经是如雷贯耳了,听说大人乃是清流之主,向来为官清正,本王也是很佩服的,道宗皇帝有什么旨意就麻烦大人当众诵读一下吧,本王洗耳恭听。”
宿元景旁边一个虞候闻言勃然变色,上前一步手指杜嘉厉声道:“大胆,竟然敢不跪迎圣旨,你这莫非是要谋反么陛下天恩浩荡饶了你们这帮该死之人,你们不思回报还敢如此猖狂,简直是野性难改”
杜嘉也不着脑,甚至根本都不看上这虞候一眼,旁边史进早已经大踏步而出,来到那虞候面前一把拎着那他如同老鹰捉小鸡一般举了起来冷笑道:“一介无知酸儒竟敢侮辱我家唐王,其罪当诛,来人啊,把这厮拉出去斩首示众,首级号令这次所有朝廷来人,让他们知道这里是唐国,不是大宋朝,他们的那套东西在这里根本没用”
两边唐国官员们都是大笑,史进随手把那个早已经是惊得面如白纸的虞候往地上一掷,早有几个膀大腰圆的士兵过来把他绑起来就往外面强拉。
宿元景这时候不得不说话了,他此时也完全看出来了,唐国这些人压根儿就没把朝廷和皇帝放在眼中,更不用说自己了,在这里和他们计较这些完全是自找没趣甚至是自寻死路,小不忍则乱大谋,因此他急忙上前道:“唐王殿下,这人方才口出不逊实在是下官管教不严,但是还望念他只是触犯饶他一次,下官今后定当严加约束,若有再犯让他们二罪归一就是。”
杜嘉一挥手,几个亲兵们又把那虞候带了回来,此时他已经吓得面无人色了,虽然只是短短十几秒他已经看出对方绝不是吓唬他而是真的打算把他处死了,全靠太尉大人出言才把自己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所以他躲到宿元景身后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再也不敢放肆,宿太尉也低声严厉的和从人们嘱咐了几句。
然后宿太尉也不在奢求唐国上下对圣旨又如何尊重了,自己召唤属下将香车龙亭,抬放忠义堂上。中间设着三个几案,都用黄罗龙凤桌围围着。正中设万岁龙牌,将御书丹诏放在中间;金银牌面,放在左边;红绿锦缎,放在右边;御酒表里,亦放于前。金炉内焚着好香。
然后他自己居中而站,整理衣冠之后朗声开始诵读圣旨。
制曰:朕自即位以来,用仁义以治天下,公赏罚以定干戈,求贤未尝少怠,爱民如恐不及,遐迩赤子,咸知朕心。切念梁山杜嘉等,素怀忠义,不施暴虐,归顺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虽犯罪恶,各有所由,察其衷情,深可怜悯。
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赍捧诏书,亲到梁山水泊,将杜嘉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行赦免。给降金牌,红锦,赐与杜嘉等上头领;银牌、绿锦,赐与部下头目。赦书到日,莫负朕心,早早归顺,必当重用。故兹诏敕,想宜悉知。
宣和四年春二月日诏示
这份圣旨比起之前陈太尉来的那次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以宋朝皇帝天朝上邦的心态,当年和西夏国打了败仗不得不花钱免灾还口口声声都是赏赐给对方的做法,这个态度已经相当不错了,起码也是表明愿意正正经经的接纳他们为官了,而不是什么只是免罪而已。
其实按照原剧情之中宋江卢俊义他们这些跪久了的人,接了这圣旨之后那是一个感动啊,哭的稀里哗啦的恨不得当下就剖出心肝来给皇帝看了,以显示自己的忠义无双,后来也就此投降,开始了和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豪强的连番大战,最后上上下下伤亡大半之后只是被马马虎虎封了一些四五品官员,然后还大半被害,堪称耻辱。
只不过对于现在唐国上下官员来说则对这个圣旨不以为然,虽然没有发怒但也绝没有什么激动,都站在那里纹丝不动,等着唐王杜嘉的指示。
杜嘉看着宿元景反问道:“完了”
宿元景头上又冒汗了,急忙道:“完了,不知殿下作何打算恕下官直言,现在朝廷昏暗,奸臣当道,圣上虽然极为圣明却也是被闭塞贤路,殿下如果愿意带领各位好汉报效朝廷的话,绝对是大有可为,今后封疆裂土也是不在话下,如此还能名垂青史,被后代千百年的景仰,这又是何乐而不为之事呢”
招安一直是水浒粉丝们心中那一道说不出的痛
第642章 谈感情伤钱
其实宿元景这番话真的是肺腑之言了,在他看来这已经是作为臣下能够得到的极致了,他自己也一直是以此为目标而努力的,在他看来杜嘉他们这些毕竟都是草根出身,能够获得这个机会已经是祖上积德,屌丝逆袭了,自己官宦出身又兢兢业业干了这么多年不也只是走到这一步吗你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但是他还是小看了杜嘉和唐国众人,尤其是宋江带着心腹叛逃之后,愿意招安的人已经几乎没有了,所以杜嘉只是淡淡一笑:“太尉看来还是有所不知,自从我们唐国宣布立国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不会再屈居任何人之下了,和你们宋朝也只是井水不犯河水而已,招安之事就不要再谈起了,要是有什么愿意合作的倒是不妨说说看。”
宿元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以为杜嘉他们最多会趁机讨价还价要封赏,但绝没想到会是一口拒绝,他抬起头认真的确认了杜嘉的眼神发现对方真的不是开玩笑,然后又偷眼打量周围唐国官员他们也都是满脸的不在乎,没有丝毫为皇恩浩荡而兴奋甚至感动的模样。
这时候宿元景终于不得不痛苦的承认,对方和他不一样,是真的对朝廷的官位不在乎。
这下子就让他非常郁闷了,他手里最大的底牌就是朝廷的高官厚禄,可如果对方对这个也不在乎的话他就无计可施了,又该用什么办法来游说他们出兵呢
杜嘉仿佛也看出了宿元景的为难,温和道:“宿大人也不用为难,我听说最近西夏国似乎有一伙儿流寇溜进来作乱了,大人此次前来莫不是和此事有关吧”
宿元景大吃一惊,旋即叹了口气彻底放弃了挣扎,看来唐国的情报系统比他想象的还要出色,连这种事情都已经探明了,这就等于是一个女人的果照都已经被人家看过了,现在还有必要装什么淑女啊。
他只得承认道:“唐王英明,确有此事,既然殿下明示那下官也不敢隐瞒,我此次正是为此事而来,希望贵方能够出手相助,有什么条件尽管提就是,只要下官权力范围以内的必然允诺。”
其实这个事情唐国君臣早就讨论过了,杜嘉也不客气直接道:“那再好不过了,我们唐国虽然和大宋朝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好歹算是友邦,关系总是好过和那些异族蛮人,今番宋朝有难我们唐国自然愿意出兵相助,只不过也不能让我们白白消耗人力物力,朝廷必须要给与足够的补偿才行。”
宿元景闻言顿时喜上眉梢,这两方谈判不怕对方不提条件,怕的就是根本不开口,他急忙道:“这是自然,这是自然,那贵国打算要什么尽管开口就是。”
杜嘉使了个眼色给一旁的扑天雕李应,他现在担任户部尚书之职务,这些钱粮方面的事情自然是他的职责所在了,李应忙出列道:“宿太尉,下官乃是唐国的户部尚书,这种小事不用我们大王劳心,就由下官来和太尉商谈好了。”
宿太尉不敢轻视,急忙来和李应见礼,李应就把早已准备好的条件对宿元景侃侃而谈,把宿元景惊得是面如土色。
原来唐国提的条件一共有三个,第一,这次要朝廷出军费五十万贯,或者用等价的粮食,布匹,绸缎,马匹,茶叶,酒等物资代替也行;第二,梁州乃是宋朝最大的盐池所在,今后每年其中三分之一的食盐要送给唐国作为礼物;第三,要割让雍州的一个府城给唐国,无论哪个都可以。
而且李应有言在先,这些条件必须要朝廷昭告天下之后唐国才会出兵,赊欠免谈,讨价还价也是免开尊口,不要出现唐国把事情做完了却白忙一场的情况这在原剧情里面可是连连发生的,杜嘉也是特意叮嘱下面众人多长一个心眼。
宿元景顿时为难起来,其实第一个条件并不算什么,要知道为了避免西夏国入侵大宋朝每年都要赏赐十万两银子和十万匹绸缎以及许多茶叶等等物资给对方的,加起来远远超过了五十万贯,现在西夏国违背约定这个钱自然不用出了,只要唐国能够击败李德忠以及查穆尔他们朝廷算来还赚到了。
但是第二条就不太好办了,这个年代朝廷除了税赋以外,能够垄断赚钱的行业还有几个,其中之一就是咸盐,千万不要小看这玩意儿,这大家有钱了吃点好的,没钱了吃点孬的都没啥,可却绝对不能少了食盐,否则别说饭菜没滋味不说,连力气都生不出来,所以鲁智深武松那些个吃货们几天不吃酒肉就会用“嘴里淡出个鸟来”来形容。
所以百姓们可以不喝酒甚至不吃肉,但却不能不吃盐,但是这个咸盐的开采和贩卖权都是被朝廷牢牢把持在手里的,大家只能从官府开的商贩处购买也就是俗称的官盐,至于价格那就完全是官府来定了,有些心黑的地方官员们也会和那些不良商家们联手来抬高价钱从而大发横财。
这样一来有些百姓受不了了,或者是贪图这里面的厚利就会想办法自己去搞咸盐来卖也就是俗称的私盐,唐朝开国大将程知节也就是演义之中三板斧坐瓦岗的程咬金之前就干过这行,并且干的非常出色,当然了,这等于是从国家碗里抢饭吃朝廷自然不干了,因此是坚决打击,双方一直处于明争暗斗之中,但是谁都灭不了谁,可是贩私盐的危险却是极大的,被发现就是直接开干,抓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