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兴-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刑部尚书,我向大都督推荐了章兄你。”

第374章 忧心
    章明义身为进士,起码的知识储备还是有的。
    实际上目前齐省也就徐睦江、徐睦河以及章明义三个进士而已,他们都出面,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具体到章明义掌管的刑部,实际上他相当于齐省的最高法官,法律的具体条款依旧维持原状——仍旧以军法通行全省。
    除此之外,徐世杨希望章明义能把更多时间用在巡视齐省下属地方的各级官员工作上。
    准确的说,以章明义为首,成立一个巡视组,在都督府领地内巡回视察各级官吏的工作。
    毕竟章明义实际上是个监军,那就干脆监军到底吧。
    章明义本人对此有些犹豫。
    刑部尚书,确实是个很大的官,一旦接下来,他实际上就是都督府辖下继徐睦河父子之后,与徐睦江并列的第三高官。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尚书是都督府任命的,不是朝廷命官,自然也不会得到朝廷的背书。
    将来若是有一天……。
    呵,接下这个工作,章明义岂不成了早早站队了?到时候他怎么回江南?
    “章兄不用急着做决定,过几天再给我答复也不迟,反正六部筹建还需要些时间。”
    徐世杨看出他的犹豫,善意的说道:
    “章兄若是不想接这个工作,我们绝不强求。”
    “不过啊,章兄可以自己仔细看看如今的齐省是个什么模样,再对比一下江南,谁更有希望一些,章兄是个明白人,不会搞不清楚的。”
    章明义点点头:“让我再考虑几天吧。”
    “对了,章兄想不想投资工厂?”徐世杨突然问道。
    “投资工厂?我个人吗?”
    “也可以是章兄的家族,甚至可以是江南与章兄交好的朋友,我们这边来者不拒。”
    徐世杨笑道:
    “这边有几个明年计划新开工工厂的明细,章兄可以拿去看看,喜欢哪个都行,投资比例不能超过4成9。”
    徐世杨递给章明义一个名录。
    他大概瞄了一眼,上面包括全省府城都配备的纺织厂、工具厂、日照的烧酒工厂、在崂山引种茶叶的茶厂、辽南的晒盐工厂、在泉城府下属莱芜县的新钢铁厂、转移到兖州生产新式马车的车辆厂以及一个搪瓷工厂等等。
    章明义惊讶的道:“盐和铁,也开放给民间?”
    “将来会的,现在还不行。”徐世杨回答:“现在只是吸纳民间资本而已,投资者只分红,如何经营和产品流向还是都督府掌管——现在咱们毕竟还在打仗。”
    “这样啊……。”
    章明义觉得,这似乎是齐省都督府在向自己,以及江南亲主战派士绅让利示好,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可行,这个给我吧。”章明义轻敲新工厂名录,淡淡的说道:“我会派人去江南,跟那边有兴趣的士绅商议一下。”
    “那就麻烦章兄了。”
    徐世杨笑的很开怀。
    ……
    年会在腊月二十八结束,随后各级与会官员回家团聚,准备过年。
    按都督府的要求,除了值守军官和轮班官员之外,其余官员在正月初六正式开始进入新一年的工作。
    时间虽短,不过战争期间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年假,新上任的官员们倒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今年,徐世杨与他的妻妾儿子们一起留在都督府过年。
    如今徐家可谓如日中天,但几个出色的世字辈年轻人都在四方奔波,就连人在齐省的徐世杨已经两年没有参加过年时的祭祖活动了,这让急着向徐家列祖列宗炫耀一下的族长徐睦河先生非常恼火。
    徐世杨没辙,今年也只能留在泉城。
    大都督已经把徐家宗祠转移到泉城府,他花了将近五百万斤粮票,修建了宫殿一般的新宗祠,过年的时候,徐家在齐省的男丁全体出动,一起进行越来越繁琐的祭祖活动。
    徐世杨并不反感祭祖活动,这本来就是汉人特别重视的文化风俗,甚至他觉得可以把这种活动归纳为“寄托对先人的哀思,继承仙人的意志,让我们这个民族、家庭和个人变得更好”。
    但若是浪费资源到如此地步,徐世杨就会很不爽了。
    何况,他觉得,继续这样任由父亲折腾下去,用不了几年,他恐怕会要求徐家祭祖的时候,全都督府辖下都要一起去祭奠徐家先祖。
    话说徐家的先祖跟人家有啥关系啊?
    徐世杨觉得,他应该再跟老爹好好谈一谈。
    嗯,用现在还是“争天下”阶段,一切都需从简为由就很好。
    现在一心想要当皇帝的徐睦河一定能接受这个理由。
    ……
    江南。
    过年期间,喜庆的氛围洋溢在临安城的大街小巷之中。
    隆道元年,大周的局面相比去年好了很多。
    第一、新皇登基之后,岁币全理所当然的停掉了。
    少了这一大笔支出,在文相公和新内阁的努力下,朝廷十年来第一次实现收支平衡,没有产生新的亏空。
    这是很不容易的,要知道,去年被推翻的秦会之内阁,一共给文及甫留下了高达4100万贯的亏空,这个数字差不多是大周朝廷年收入的一半。
    第二、童贯已经在腊月中旬擒获反贼投资方腊,持续一年多的方腊民乱正式宣告结束。
    方腊手下还有几远大将在逃,不过想来这些江湖客也没法再给朝廷带来更多麻烦。
    这样,隆道二年将会因为战乱平息而获得更多喘息机会。
    第三、朝廷开拓江淮,此时虽然还未取得什么可见的成效,不过往常充斥街巷的江北流民确实是立竿见影的减少了。
    那些流民都被徐世松留在江淮,徐太尉给每户人家发放三十到五十亩不等的土地,让流民具备养活自己的能力,也对临安市容市貌的改善做出了卓越贡献。
    而且,江淮一代将近两百万流民,三千万亩土地,哪怕只开垦出十分之一,也能为朝廷提供大量赋税。
    更妙的是,朝廷无需花费什么,就能在江淮养活一支强军!
    以部分禁军、江南民军以及江淮流民组成的大周江淮军,目前已经有整整两百二十个营,11万在册兵额!
    形势一片大好,按理说,大周的隆道皇帝应该很高兴才对。
    按理说……。
    实际上,登基掌权只有一年多,但年纪已经四十多岁的隆道皇帝依旧像是当太子时那样忧心忡忡。
    甚至比那时还要忧心。
    因为现在让皇帝感到不爽的,除了各路鞑子之外,又多了一个齐省徐家!

第375章 威胁
    最近五、六年,齐省徐的名声实在太响亮了。
    先是歼灭鞑子一个谋克;
    后来是一个猛安;
    再后来鞑子全军被打退;
    现在齐军都反攻到辽东去了!
    若齐军是朝廷的经制之师倒也能让人稍微放心一点(只是一点),可他们实际上就是一个超级军阀!
    人家军权政权财权都是独立的!
    这样一个怪物,继续发展下去,对大周来说,与鞑子有多少区别?
    不,甚至比鞑子还危险。
    毕竟胡运不过百年,而齐省都督府是典型的汉人政权。
    隆道皇帝当太子的时候,可能会视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天天找鞑子麻烦的地方军阀为英雄,对他们取得的每一次胜利欢喜鼓舞。
    但他登基之后,权位改变了他的视角,现在隆道天子已经学会了站在自家政权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并且顺理成章的把不受控制的大军阀视作对自家皇权的威胁。
    怎么解决这个威胁呢?
    首要做法当然是提高自身的实力——这也是文及甫一直向他输灌的观念。
    若是朝廷经制之师能威压天下,那么一切宵小都不足以为道。
    很简单很真实的道理,完全无从反驳。
    于是隆道天子同意了屯田江淮的计划。
    可是朝廷中唯一有胆量率领上百万以流民为主的军民过江北上的,居然也是个齐省徐!
    徐世松,隆道皇帝的妹夫,大周的驸马。
    按道理来说,这样的身份应该避嫌,不去充当实权官员的。
    可朝廷无人啊。
    特别特别缺乏能独当一面,不怕鞑子的武夫。
    于是只好想办法在江淮军中安插主战派文官,以文御武。
    可是……。
    隆道皇帝紧紧捏着金杯,差点把里面琥珀一样诱人的胡商进贡葡萄美酒洒在地上。
    可是,久不沐皇恩的江淮流民,对文官有着很强的对抗心里,似乎在那些屯兵屯民们看来,文官等于士绅等于看不起人。
    文武不合的结果就是,以顺义营(顺义军改编)为首的几个江淮军精锐营,屡次发生顶撞监军文官的事件。
    士兵们一致要求罢免翁书平,请徐世柳出山监军。
    这又是一个齐省徐!!!
    怎么到处都是齐省徐?大周就没有别的人才可以用了吗?
    ……
    “徐大人,请把那几个乱兵交给我!”翁书平愤怒的盯着徐世松,双眼几乎喷出火来。
    “翁大人,你到底想要做什么?”徐世松丝毫不让的瞪了回去,没有一点交人的意思。
    “那几个乱兵残害上官,抢劫商旅,必须正法以儆效尤!”
    “那所谓的上官贪污军饷,还把朝廷的军粮卖给奸商,以砂石充数,这才是真正的死罪!”
    “官员犯罪自有朝廷法度,由不得乱兵自行其是!”
    “法度?翁大人您身为监军管过这个问题吗?”徐世松表情不屑的说道:“您这么放纵那奸臣,真的不是因为他是您堂兄弟的缘故?”
    “徐世松你血口喷人!”
    “是不是你自己不知道吗?”
    “徐世松!你只是个武夫!”
    翁书平气的浑身发颤。
    身为文官,即使是主和派掌权的时候,他也从没有被任何武夫如此顶撞过。
    现在主战派掌权,他作为本派核心之一,极具权威的监军,居然还压制不住徐世松这武夫,真是让人恼火。
    “没有我们这些武夫,你们早就被鞑子抓到宁古塔去了。”徐世松冷冷的说道:“翁书平,我再提醒你一遍,你是监军,你应该以部队的利益为重!”
    “不要再看不起武夫了!”
    “哼。”翁书平冷哼一声:“看起来,徐大人是要死保那几个乱兵了?”
    “那些兵是替全军出气,若是把他们交给大人,那就是罔顾220营11万大军的军心。”
    徐世松摇摇头:
    “我绝对不会把他们交出去,我也不敢这样做!”
    “徐世松,你等着本官上奏参你吧!”
    “这是翁大人的职责,请便。”
    徐世松回答:
    “不过下官也会把情况跟圣上和文相公解释清楚事情的原委。”
    “到时候,翁大人还是先想想怎么解释军饷和军粮的问题吧。”
    ……
    隆道二年正月初六。
    徐世杨正式进入新一年度的工作。
    按照都督府新的权利划分,徐世杨将在今年正式掌管齐省兵部和工部两个实权部门。
    这也是徐世杨最喜欢的工作——牢牢掌握工业和军权,就不会有任何人能动摇他的地位。
    大都督本人也不行。
    徐世杨按上次盖州战役前的计划,视察了几个重要的工厂。
    首先是青州的纺织工厂。
    去年的时候,文月曾经单独来过这个工厂,不过这里被徐世杨视为齐省工业最重要的布局点之一,因此他还得过来看一眼。
    青州纺织工厂是齐省目前最大的纺织厂,现如今有将近五千员工,大部分是附近屯堡和府城的妇女。
    现在这座工厂里有三百多台新生产的纺织机,预计今年还会增购五百台上下。
    这八百台纺织机都是毛纺机,目前主要原材料是从齐省各地收购上来的羊毛,若是原材料供应充足,这个工厂一年可以织造85万匹以上的毛布。
    除此之外,工厂每年还能缝制150万件以上的成衣。
    当然,现在的问题是,齐省的羊存栏量不足以提供这么多原材料,即使银行大量给农民提供养羊贷款,但仍然不够青州纺织厂的原材料消耗。
    按照纺织厂经理提供的数据,去年本厂只生产了十五万匹二等以上的毛布,若果羊毛供应没有改观,那么今年虽然机器增加很多,但毛布产量很可能不会超过三十万匹。
    “纺织机是个好东西,效率很高。”那经理汇报道:“但羊毛太少了,我们本来应该赚很多很多,没有羊毛,大多数工人只能上一天工就歇一天。”
    纺织厂产能空闲太大了,确实挺可惜的。
    “我会想办法多给你们找些羊毛,此外你们的技术部门已经可以考虑一下棉纺机了。”
    徐世杨说道:
    “今年,户部会在部分地区推广棉花种植,最近两三年估计还不行,不过三年之后,棉纺和毛纺都会成为我省经济支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