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兴-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户部会在部分地区推广棉花种植,最近两三年估计还不行,不过三年之后,棉纺和毛纺都会成为我省经济支柱,我希望到时候你已经做好准备了。”
    齐省粮食供应安全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开始种植经济作物也是理所应当。
    实际上齐省本来就有一些棉田,只不过数量很少,现在扩大种植没有太大问题。

第376章 工厂
    徐世杨希望在隆道二年把棉花种植面积提高到三十万亩,农业公司将为此投入一万以上的奴工和数千平民工人,如果一切顺利,这些棉田的产量足够供应两座现今青州纺织厂规模的工厂。
    如果在加上毛纺织和麻纺织,齐省今年能拥有3万以上工业妇女,这对于人口稀少的齐省,是一个很优秀的动员数字(预计工业妇女占总人口的2%,这个数字已经接近二战鬼子的工业妇女比例)。
    青州纺织厂的经理倒是清楚徐世杨对纺织的重视程度,但他不太明白为何这位年轻的统帅如此在意这似乎对战争并无太大作用的厂子。
    当然,统帅的重视对他来说是个好事,齐省即将成立六部,明确官员权限的消息已经渐渐传开,这边没有那么多读书人组成文官集团,因此类似他这种实际掌握一线情况的事务官就有可能在新成立的工部占据头角。
    换句话说,徐世杨越重视,纺织厂经理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大权限。
    “请少都督放心,棉纺机器今年一定能见到成果。”
    纺织厂经理大声承诺:
    “工人培训也已经上正轨,以老带新,三个月就能带出一批手法娴熟的女工。”
    现在齐省各方面对徐世杨的称呼都不一样,比如军方通常称呼他为司令,官员则大多以他大都督继承人的身份称呼为少都督,民间则喜欢称呼他小将军,还有些相熟的亲戚称呼他三郎之类,总之称呼相当混乱。
    徐世杨本人对此倒是没什么特别意见,反正什么称呼他都能接受。
    徐世杨鼓励道:“你有这个想法是好事,咱们现在就缺有实干水平的官员,加油吧。”
    ……
    接下来是铸币厂,银行下属的铸币厂目前只铸造当十贯面值的金币、当一贯的银币,以及面值一斤、五斤、十斤三种面值的粮票。
    齐省并不发行铜钱,金银币主要用以跨省或跨国大宗贸易,粮票则作为辅币,完全在内部流通。
    与江南不同,齐省所谓一贯按标准的一千钱计算,这个数字比大周通行的一贯高了足足250钱,不过齐省金银币铸造精美,金银含量均衡,信誉很高,因此江南来的商人都很喜欢这种大额钱币。
    至少双屿港李家现在很愿意接受齐省金银币进行贸易。
    都督府每年能从发行货币方面获得高额铸币税,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源,不过一旦六部成立,银行和发行货币将会完全交给大都督直辖的户部管理,徐世杨将失去对此方面的管辖权。
    当然,他还会保留建议权。
    毕竟货币代表一个政权的信誉,徐世杨不希望失去自己管控的货币出现太大波动,以至于侵蚀都督府的权威。
    徐世杨给户部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尝试发行铁币——这玩意不在齐省流通,而是运到江南或扶桑套购物资——这两个地方货币稀缺程度都十分严重。
    扶桑那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当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各大名对铸币似乎也没什么兴趣,他们统计收入以折合大米的粮本位为主,实际贸易以金银实体和走私进去的大周制钱为主流通。
    徐世杨认为,对扶桑倾销铁钱套购金银硫磺,应该能好好挣一笔。
    大周的情况则是制钱私钱并行流通,朝廷似乎已经放弃了对铸币的监管,铁钱与制钱按当地汇率二换一的话,齐省这边的利润同样将十分丰厚。
    既然要铸造铁钱,那么铁供应量就十分重要——因为铁与铜不同,这还是最重要的武器、工具原材料,产量不高可不敢这么玩。
    因此接下来徐世杨重点视察的工厂就是莱芜的钢铁厂。
    这地方附近就有铁矿、煤矿,原材料和燃料供应都没问题,新式炼铁高炉投产之后,齐省的钢铁产量预计在最近两年会有一个急速提升过程,钢铁产业下游的各种工具、武器、机器等工厂产量都会因此受益。
    莱芜钢铁厂目前没有女工,甚至也没有外族工人,所用人口全都是最受都督府政权信任的汉族工人,可谓最核心的产业之一。
    “本铁厂以焦炭炼钢,预计今年年产铁1万5千石,钢1千石!”
    铁厂经理对此十分自豪,尽管细算起来,铁产量不过一千一百吨多一点,钢产量连一百吨都不到。
    这个数字搁在另一个位面绝对是个笑话,恐怕也就是个村办企业的规模,不过在这个时代,这个数字确实值得自豪。
    徐世杨不知道与江南的大周相比如何,但肯定超过女真鞑子,估计在现今整个世界都能排的上号。
    ……
    徐世杨最后视察的工厂是兵工厂。
    目前齐省有两个兵工厂,一厂在青州,主要以胸甲、刀矛等冷兵器为主,也生产神机炮。
    二厂迁往登州,主要生产燧发枪、各种型号的野战炮和舰炮,同时还为即将成立的车辆厂生产车用大型板簧。
    另外还有一个单独的火药工厂,厂址选择莒州浮来山——因为在山里,就算出了事,也不会造成太大破坏。
    一厂厂长还是原来十五屯的铁匠老张,实际掌权人是他的长子,这小子对徐世杨保证每个月能提供一千五百件胸甲,如果所需更多,提高产量到三千件也行。
    徐世杨觉得他可以对非鞑子的中立地方出售一些铠甲,只是这方面忌讳很多,能不能实现还得考虑大都督的意见。
    二厂厂长是汤隆,这小子混的不错,他把当初浮来山当家的遗孀娶回了家,还买了两个鞑子婆娘当小妾,目前也是儿女成群,人生幸福美满。
    对于都督府政权,这个前土匪算得上感恩戴德,因此对登州的第二兵工厂倾注了大量心血,使得二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一厂——这也是徐世杨把重要的火器生产放在这边的原因。
    按照汤隆的汇报,登州二厂每个月可以生产一千条枪,但技术水平足够的工匠人数还是少,因此仍旧维持一半燧发枪一半火绳枪的水准。
    不过即使每个月五百条燧发枪,似乎给新军现有的全部火枪手全面换装也已经足够了。

第377章 兵力
    新军目前十个旅,除了定远旅下属步兵营是1个选锋连加5个燧发枪连的配置,以及靖远旅的骑马步兵全部装备燧发枪之外,其他八个野战旅下属步兵营都是1个选锋兵连加2个燧发枪连加3个火绳枪连。
    用燧发枪全部替换火绳枪,只需要武装48个连,五千支燧发枪而已。
    加上备用武器,以及替换损坏的燧发枪,预计新军所需不会超过六千条枪——登州兵工厂现在一年的产量正合适。
    “在下打算专门开出一个新车间,专门生产燧发枪机。”
    登州兵工的经理汤隆对徐世杨说道:
    “如果一个月能生产一千个枪机,我们甚至可以把火绳枪全都改造成燧发枪,这样全力生产,今年年底我们就可以拥有一万以上的燧发枪。”
    齐省生产的燧发枪和火绳枪只在击发机构上有区别,其他数据,包括口径、枪管长度、枪托型制等等数据都是相同的,火绳枪换上燧发枪机,就能直接改造成制式燧发枪。
    “就按照你说的做,枪多了是好事。”
    徐世杨立刻同意汤隆的新车间计划:
    “还有,你们还得继续想办法增加火枪产能,新军部队正在进行扩充工作,燧发枪需求量不会只局限在替换现有的火绳枪。”
    “另外,我准备允许屯堡民兵买枪,特别是移民辽东的平民,有枪才能对付那些四条腿或两条腿的豺狼!”
    徐世杨计划建设三级动员架构:维持全训的新军野战部队为第一级;今后服役五年后退出一线,转为预备役以及新兵营组成的第二级;每年抽时间训练的民兵为第三级。
    民兵使用冷兵器自然无法与鞑子相提并论,但若是人人装备火枪,一个农夫都能轻易打死一个训练十年二十年的鞑子甲兵精锐,那么汉人的屯堡就有机会在野蛮人的地盘上站稳脚跟。
    另一个位面的米国人西进,也是这种形式——拥枪移民在少数正规军支持下涌入土著人的传统领地,疯狂侵占土地资源,直到把印第安人杀进保留区为止。
    这种政策的优点是更容易拓展民族生存空间,缺点是稳定下来后容易产生大量涉及枪械的治安案件。
    徐世杨觉得,现在前者是最重要的问题,而后者应该是汉族的后代们去头疼的麻烦。
    就当他给未来的华夏领导人挖个小坑了。
    实际上,除了给自己人的燧发枪,徐世杨还想生产一些火绳枪,出口给江南或扶桑。
    这种火绳枪采用更短的枪管(接近马枪枪管的长度),用手持式枪托代替抵肩枪托,用扳勾式火绳枪机代替简单的S型杠杆枪机,整枪重量从齐省制式燧发枪的9斤降低到7斤。
    总体上来看,这种简易火绳枪样式接近另一个位面瀛洲战国时期大行其道的铁炮,徐世杨希望这种性能弱与己方火绳枪的武器能为齐省商品开拓更多商业渠道。
    当然,出口军火永远是个双刃剑,将来必有一天,齐军会与装备齐式武器的敌军碰撞。
    因此,这方面即使徐世杨也不敢一言而决,他打算与老爹商议一下,以一个单独的进出口公司的名义,对现阶段非敌对政权出售包括胸甲和火绳枪在内的武器。
    若是将来出口的军火产生什么不好的政治影响,都督府政权自己也有机会撇清关系。
    登州兵工厂是徐世杨此次全省工厂视察的最后一占。
    隆道二年4月初,徐世杨在登州视察了经过扩编的新军部队。
    此时,隆道元年的新兵已经按计划补充进各个野战旅,同时新军还从各部队和全省范围内大规模招募有骑马基础的士兵。
    根据参谋部统计,目前新军所有野战步兵旅都已经扩充到两千人,每个步兵旅增加了5个新的连——包括一个直属旅长的选锋兵连,以及每个步兵营各两个火枪连。
    原靖远旅的骑马步兵被改称为徐世杨更喜欢的“龙骑兵”,这支部队虽然依旧是下马射击,上马机动的骑马步兵,但坐骑已经开始更换更加高大强壮的战马。
    龙骑兵扩充为18个骑兵连和两个骑兵炮连,总计两千人,这只队伍作为全军的总预备队,直属新军总司令徐世杨。
    原有的靖远营番号被改编成步兵旅。
    再加上新成立的十个重骑兵连(胸甲骑兵),目前新军的建制是:
    10个野战步兵旅,每旅下辖17个步兵连、2个炮兵连、1个轻骑兵连,共两千人。
    20个龙骑兵连,10个胸甲骑兵连,10个陷阵兵连,10个蓝军连,10个近卫连(含骑炮各一,步兵八),以及工兵和独立炮兵各5个连。
    野战军总兵力27000人;另有海军5000人(包括海军工兵、炮兵和陆战队);单独编制的新兵营8000人。
    齐军总兵力扩充至4万整。
    对于齐省目前在册登基的163万人口来说,这个兵力数字可谓十分之低,不过参谋部认为,如果情况危急,全省还可动员30万左右的民兵。
    只不过现在实在看不出那样做的必要罢了,而且财政上也很难承担如此动员后的消耗。
    参谋部对现阶段周边政权的预测是:
    敌对政权女真金国,应该还能动员5到6万甲兵,12到15万无甲兵和阿哈奴隶兵。
    敌对政权蒙兀元国,目前号称有95个千户,但目前他们分裂为两个敌对的政权,其中较强的是自称古尔汗的札木合,大概拥有60个千户,6万左右的兵力。
    此外他得到了山陕地区的6个汉军世侯的支持,总动员能力可能超过20万。
    他的敌人忽土勒汗也速该前段时间被金军重创,失去了靠近辽东的肥沃草场,现在麾下大约只剩下35个疲惫的千户,不知道还能不能维持3万5千人的标准兵力,动员能力应该也下降到5万左右。
    敌对政权党项夏的常备兵力应该在2万上下,总动员能力6万人,算是女真、蒙兀、党项三伙鞑子中最弱的一个。
    不过他们可以得到西域诸多佛教国家,以及横山蕃部的支持,若是极限动员,搞个十几二十万大军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不会超过三分之一。
    以上三个政权都曾经多次劫掠中原,因此都被参谋部列为敌对。

第378章 敌人
    除了女真、蒙兀、党项三个最现实的敌人之外,新军总参谋部还列出一批假想敌。
    这其中包括在女真金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