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兴-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札木合的使节提出在辽东,两家以辽河为西界,以浑河为北界限,两家互不干涉。
    在中原,蒙兀人占领山陕甘三省以及川省北部部分地区,其余都归齐王所有。
    这个条件在齐王看来过于猖狂了。
    随着齐军对女真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齐王徐睦河本人对齐军已经建立起一种略微盲目的自信:齐军天下无敌,至少比被金军打的抱头鼠窜的蒙兀人强很多很多。
    那么,为什么要接受札木合这个弱者平分地盘的请求?
    既然自己早晚要成为天子,那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才是正常的,一个小小的蛮夷酋长,又何资格跟天子谈条件?
    于是,齐王亲自下令,把札木合的使节乱棍打出,当着泉城人民的面,命令士兵把札木合的使节绑在毛驴上驱逐出境。
    实际上,齐王本来不想做的这么绝对,因为齐省的纺织工业需要蒙兀的羊毛,也需要蒙兀的市场倾销盐、酒和毛布等商品。
    但徐世杨认为,相对于齐国需要蒙兀,其实还是蒙兀更加需要齐国。
    盐、酒、毛布以及齐国转口的茶叶,对蒙兀牧民来说都是生活必需品,现在不从齐国手里购买,那他们就很难买到便宜又好用的商品。
    何况,除了齐国,也没人会买蒙兀人的羊毛。
    因此,就算羞辱札木合,齐国与蒙兀之间的贸易也不会断绝,哪怕是最敏感的茶马贸易都不会。
    这只是明着告诉大家:灭亡女真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将来还有蒙兀,以及党项等等很多鞑子需要一个个收拾呢。
    ……
    下一个使节团,居然来自扶桑。
    来着是代表扶桑大名织田家的使节,礼部的人仔细询问使节团众人和与织田家有商业关系的李氏海盗代表,这才得知一些最近几年扶桑那边的情况。
    李飞虎与织田家取得联系后,织田家实力得到飞速提高,特别是去年的时候,扶桑大名织田德川联军利用齐国出口的鸟枪和自己仿造的火铳,在一场决定性的会战中打败了另一位大名武田军的主力之后,织田家实力发展十分迅速,甚至已经有了统一扶桑的趋势。
    换句话说,织田有点像是扶桑版袖珍型徐家。
    而派往齐国恭贺齐王登基的代表团来自扶桑一个叫做堺市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一个商人联合执政的贸易自由城市,人口不多但十分富裕(以扶桑的标准)。
    织田家占领这里后,把堺市当做自家的直属领地,从这里汲取大量财富用以战争,堺市的发展也因此加快,李家海盗基本都是在这里与织田家进行贸易的。
    扶桑人的目标是扩大与齐国之间的贸易额度:如今的扶桑,军队已经完全离不开火药武器,鸟枪这种东西扶桑人还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仿造一部分,但火药需求量根本无法满足。
    扶桑代表不愿意透露织田家自己的火药产量等情报,但李家的代表向徐世杨透露,去年与武田军决战之前,织田家的家主织田信长曾经火急火燎的在堺市向李家的商人转交二十万斤米和大量白银,用以交换硝石和铅。
    此后,织田信长又多次向李家商人求购硝石和铅。
    特别是硝石,五、六百斤不嫌少,五、六千斤也不觉得多。



第443章 贺使2
    实际上,不仅仅是硝石和铅,军需品中的精铁;文化用品中的儒学典籍、佛家经书;日用品中的铁锅、铁针、陶器、瓷器、丝织品、布匹、茶器,甚至于市场上流通的铜钱,等等等等各类物资,扶桑都需要从中原进口。
    以往,这些物资绝大部分来自江南,但江南深受倭寇袭扰,因此大周朝廷对扶桑人的态度并不友好,每年有资格合法到大周贸易的扶桑商船不过10多艘,这些船能运输的物资对扶桑这个国家来说真是杯水车薪。
    因此,扶桑市场所需部分,只能来自李家走私。
    走私品的价格自然让人瞠目,因此织田信长和堺市的商人们希望能够从齐国获得一个直接贸易的渠道,从这里购买较为廉价的唐物(扶桑人对中原商品的称呼)和各种军需品。
    相对蒙兀人,扶桑人的要求有一点很让人欣赏,那就是他们没有要求更高的政治地位,如果只是贸易,齐国方面没有反对的理由。
    但敏感的战略物资也不是随便出售的。
    比如说硝石。
    虽然齐省已经大规模铺开硝田作业,辽南那些较早收复的地方也有,而且齐省本身有些天然硝石矿藏,还有从天竺商人手中购买的部分,这些全加起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硝石需求并无问题。
    只是,徐世杨心里对扶桑有一些野心,现在腾不出手来,不代表以后他不会征服那些岛屿。
    因此徐世杨并不想帮助那边拥有太强的军事实力。
    何况扶桑出倭寇,与汉人也是有仇的,给他们军事上的支持,说出去对未来的政权名誉也是一种损害。
    因此,徐世杨向齐王建议,对扶桑的直接出口应该局限在非军事物资上:
    比如布匹、文化用品(齐省的造纸工业可以对扶桑倾销)、酒、玻璃器皿、盐等。
    而涉及军用的敏感物资,比如:铁器、硝石、鸟枪乃至成品火药,宁愿让李家赚些钱也要倒一遍手。
    齐王本人对此没有太大意见,虽然他有些心疼那些被李家赚走的钱,不过李家如此恭顺,给点好处也是理所应当。
    因此这件事就这样定下了。
    ……
    江南自然不会派遣使节恭贺齐王登基,不过,私下里派家人或亲信来的豪绅家族却有不少,有些人背后甚至有部堂级高官支持。
    这些人不在意徐家到底是称王还是直接称帝,他们只关心齐省对外出售股份的产业,能否真的给他们带来利润。
    此外,还有很多人希望能够讨价还价一番。
    这方面,齐王府负责接待的官员也只能让他们失望了。
    因为齐省对外出售的工厂股份价格已经是齐王所能接受的最低价——本来对外出售工厂股份在很多人看来就不是盈利的做法,降价出售股份还得考虑齐人自己的感受。
    不过齐王也为他们准备了一些别的好处:比如江南汉人可以在齐王辖下的土地上开设工厂,只要照章纳税即可。
    只是他们不准侵害齐王的专利权。
    齐省有一个直属于齐王,由户部、工部和刑部监管的专利局,不论是涉及到民生还是军器,只要是有用的发明,创造者都可以在这里申请专利。
    齐王和齐国政权会对这些专利进行考察,如果有市场,就会投资量产,所有获利都会按照比例给予发明者一份专利费用。
    但没有正式授权的企业,不准生产、仿造这些专利产品。
    江南来的投资者对此有些失望,毕竟他们来这里的目的,一个是收购江北那些盈利丰厚的企业股份,另外一个就是想获取齐省的技术——特别是玻璃生产以及大规模造盐的技术。
    然而这些都是保密的。
    如果在江北生产江南的特产,那么他们有什么必要到江北来投资?直接在江南生产然后把成品卖到江北来不就好了?
    齐王的官员对此的回答是:“避税。”
    齐国有一个直属于齐王的强力部门,名字叫做海关。
    奢侈品,比如茶叶、瓷器、丝绸等商品,进入齐国市场都要缴纳高昂的关税。
    如果是齐省能够生产,但产量不大的非必需品,关税甚至能够达到2倍货价以上。
    把关税平摊到商品里,这些商品价格一定高的惊人,怎么可能在齐国卖出去?
    但若是在齐国领土内生产,那就可以完美避开关税,成本和少量税收之外的收入都是利润,这就可是个不小的差距。
    齐国的官员还提醒江南来的投资者:在齐国生产各类物资,能够抢占的市场可不仅仅是齐国自己。
    这里还包括有高丽王国的市场,以及蒙兀的转口市场。
    此外,齐国的领土面积还会扩大,市场自然也会随之扩大,如果价格合适,多少好东西都不怕卖不出去。
    这些,可都是钱啊……。
    齐国官员的说法,对这个时候的人们来说蛮新鲜的,不过大家都是商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油条,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
    如果只为求财,按齐国的法律开办工厂或作坊,确实能狠狠赚上一笔。
    何况,齐国特有的工厂股份售价,其实也真算不得高。
    有些人还得回去跟自己的后台商议一下,不过也有些人此时就能当场预定一部分自己感兴趣的工厂股份了。
    总之,这边的形势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
    ……
    最后一个向齐王派遣使节的,居然是女真人!
    勃极烈完颜宗弼以大金皇帝完颜亶的名义派遣使节抵达齐国控制区,希望能与齐国达成停战协议。
    他们带来了很丰厚的礼物和听起来有些合理的建议。
    前线的官兵立刻把这些女真人和几个汉官一起送到泉城。
    然而徐世杨认为这实在是没有必要。
    他甚至没让这些人见到齐王,也根本没给女真人提出建议的机会,直接就在泉城齐王宫门前把所有女真使节,不论是女真人还是汉人,全部斩首。
    徐世杨以实际行动向全天下宣誓:齐国不会与鞑子达成任何协议——不论是明面上的还是私下里的。
    金国必须灭亡,女真必须被彻底摧毁!
    没有任何妥协余地,没有任何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第444章 烽燧
    大周隆道四年三月二十。
    辽东,娘娘宫附近。
    与中原不同,此时的辽东还有些冷,因此萨廉阿仍旧在锁子甲下面套了两件厚衣服——一件麻布衣是辽东的常见服装,最里面还有一件棉衣,这是萨廉阿违规从齐国带回来的。
    因为棉衣穿的舒服,也更加保暖。
    只是在鞑子盘踞的地盘上,穿这种奢侈的衣裳,太容易暴露,因此参谋部军情局的人派萨廉阿他们出来的时候,多次要求他们不要穿戴类似的服装或配饰。
    萨廉阿故意没有服从这个命令,因为他本来就是个鞑子,自然也很清楚鞑子的性格,按照这次出任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一个蒲辇级底层军官来说,随身没有几样好东西,穿着太过朴素才是不正常的。
    “前面就是鞑子的烽燧。”跟在萨廉阿身后的朴南伊小声提醒。
    他身上的衣裳就显得差了许多:一块到处都是补丁,缺口处露出乌拉草的破布而已。
    这个高丽人被冻的直打哆嗦,鼻涕都流出来了。
    萨廉阿瞥了他一眼,随手从怀里摸出一块麦芽糖递给他,然后说道:
    “赶紧吃掉,到时候拉不开弓就完了。还有,别叫鞑子,若是说漏了嘴,咱们都得掉脑袋。”
    “哼,鞑子……。”朴南伊嚼着粘牙的糖块,含糊的嘟囔着。
    萨廉阿摇摇头,不再理他,只是熟练的上马。
    他扮演底层女真贵族,朴南伊扮演他的阿哈,但那都是给金兵看的身份,在大齐,萨廉阿与朴南伊之间并没有统属关系,他真管不了这个高丽人。
    管不了就不要管了,还是想想怎么完成人物吧。
    两个人的目标就是骗开前面那个金军烽燧,引导突击队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杀进去。
    任务很简单,但简单的任务总是难做到的。
    因此军情局才会专门从蓝军旅中把萨廉阿这样的投降真夷调出来,执行这种被徐世杨称为“特种战”的任务。
    没过多久,荒野中显得有些孤零零的烽燧出现在视野里,眼神极好的萨廉阿甚至能看到烽燧顶上几个金兵正向自己这边眺望。
    娘娘宫处在三岔河出海口附近,齐军攻克盖州之后与耀州一起成了前线,因此金军在娘娘宫—耀州一线修建了一大串烽燧,充当针对盖州的警戒线。
    齐军想要对辽中平原进行突袭,那就必须先行清除这些烽燧,否则狼烟一起,海州附近的金军主力就会迅速赶到,凭借骑兵优势驱逐齐军。
    来去如风的女真铁骑被迫用这种汉人防备游牧民入侵的小堡子防备汉人……,由此可见,大金如今已经岌岌可危到何种地步。
    萨廉阿也越发庆幸自己早在黄河之战的时候就主动降了汉人。
    现在,大金如何窘迫与他萨廉阿并未任何关系,他只知道,再立下几个功劳,自己就能获得平民资格了(他是主动投降的,一开始就是庶民阶级)。
    “底下来人是谁?”
    随着距离接近,萨廉阿已经能够听到烽燧顶上哨望甲兵的声音。
    “老子是阿鲁补主子麾下的蒲辇,奉命去海边查看盐数,今儿才回返,到你这留宿一晚!”
    萨廉阿从背后抽出一支小小的三角形背旗,向烽燧挥舞几下。
    哨望的甲兵立刻消失在烽燧顶上,显然是进到屋子里给里面的军官传信去了。
    萨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