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闲唐-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二陛下接过看了起来。
  这次进士科取了二十五人,比原定的二十人多了五个。
  这也是李二陛下授意的,因为哪怕城阳她们考上了也没法外出为官,等于白占了名额。为了保证人才输入,他多许了五个名额,允许他们有符合要求的就挑足二十五个,没有的话自然宁缺毋滥。
  看到马周写在最前面的名字,李二陛下脸就黑了。虽然早有预料,但马周真把这样的名单呈给他,还是让他心情不太好。主要是,武媚曾经是他后宫里的女人,现在不仅混进了科举里,还占了榜头!
  哪怕李二陛下觉得李元婴编的什么“莽国王一言失美”完全是瞎扯淡,这一刻还是忍不住代入那个看着“心爱的女人”吐气扬眉、越活越精彩的“莽国王”。
  让他来决定让不让武媚排第一,岂不是等同于让他自己打自己的脸?!
  李二陛下不满地看了马周一眼,觉得马周一点都不会做人,居然让他来做这样的事!
  可惜李二陛下比马周清楚外面的情况,武媚那篇文章已经越传越广,基本上长安城里能识字的人都能几句!
  主要是李元婴这厮觉得光在馆报上刊出不太够,还叫人把里头振聋发聩的几段话编成歌儿在丰泰楼里唱,现在人人都知道今科举试出了篇精妙绝伦的好文章!
  要是把这个头名换给别人,那最好就是把这个人的文章死死捂好,绝对不叫外头的人看到,否则两篇文章很容易被摆在一起比较!偏偏这一年的考生之中没有特别出彩的,完全没人的答卷能明显压过这篇文章!
  这件事其实一如李元婴所说的那样,既然他已经允许她们参加科举,就该有容忍她们可能金榜题名、名列前茅的胸襟。
  人的才识与学问,一靠天赋,二靠培养,缺一不可,所以真正的人才都得万里挑一。既然武媚的才学已经达到这种程度,那么给她一个头名又如何?
  至于这会不会导致天下女子争相效仿,都来走这科举之途,其实也不必担心。朝廷招贤令发了不是一天两天,放不下锄头的百姓依然是大多数,连许多男丁都迈不出读书这一步,更何况是女子?
  退一步来说,倘若她们当真都能读书,那也不是坏事,须知教养儿女大多是由女子来做的,世家一家有女百家求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教出来的女儿知书达理、明慧过人,少有愚昧无知的蠢妇!
  李二陛下有了决断,便细细看起余下的排名来。前头一直没找着李元婴的名字,到第十个,李二陛下才看到“李元婴”三个字。
  这名次不算靠前,但也绝不算靠后,毕竟这次来应试的人可不少,李元婴能排到第十已经足以让许多人吃惊!
  再往后,李二陛下才依次看到魏姝和城阳分据在名单末尾几位。考虑到这三个小鬼的年龄,李二陛下觉得他们四个人都能榜上有名就很了不起。
  想找的名字都找到了,李二陛下心满意足地把名单交还给马周,竟是一个名次都没改动,难得好说话地让马周直接按这个名单公布!
  这时众考官重新细看排名,才发现仅有的三个女考生竟都入选了,李元婴的名次居然也抓住了前十的尾巴!
  众考官趁着马周去和李二陛下核定名次的空档,把几篇文章找出来重读几遍,想挑点错处,却发现这几篇文章都流畅得很,没有半分淤滞感。
  能当上考官的都是饱学之士,又颇得李二陛下信重,做不出故意找茬的事来,只能叹了口气,在心里感慨自己的学生天分太差,连几个才十来岁的小孩都比不过。
  所有人都没意见,名单便被拿去抄录,于放榜当日按时放出。
  李元婴等人虽来得早,却也没挤进前排,只能和平时一样守在外头等着里面的人往外递消息。不知道为什么,礼部的人将榜贴出来之后,最先看到排名的那圈人都静默下来,每一个人都不敢置信地盯着榜头位置上的名字。
  外头里三圈外三圈的人都有些焦急了,推搡着前头的人追问:“怎么了?榜头是谁?你们怎么都不说话?看完了就让一让,让我们也看看啊!”
  这时里头那圈人才如梦初醒,失魂落魄地惊叫:“怎么会这样?”“武媚?女的?”“榜头是女的?”“不可能!怎么会是这样?”
  有人甚至当场失声痛哭起来,觉得老天着实不公,怎么让个女的占了头名,自己却连尾巴都上不去!
  李元婴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很是骄傲地让人给他们让路:“让让让让,都让让,榜头在这里呢,都让我们进去瞧瞧!”
  别人一听他这么说,都给他腾出道来,让他领着武媚等人挤进前头看榜。李元婴往最上面一看,上头果然写着武媚的名字!
  这可把李元婴高兴坏了,转头朝武媚贺喜:“媚娘,真的是你,你得了头名!”
  武媚也有点不敢置信,她看着榜上的名字,心情有着从未有过的快活与明朗。她出宫之后,母亲与姐姐都曾写信来责问她,问她为什么这么糊涂,好好的才人不当,竟跟了个众人口中的混世小魔王。
  只有她知道,她现在的日子有多快活。
  李元婴活得自由又放肆,想做什么便做什么;最要紧的是,他不仅自己这样活,也愿意让身边的人都这样活。
  也许这份快活是有代价的,但是那又如何,世上本就没有尽善尽美的事。至少这一刻,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离宫之后她一次都没有后悔过。
  武媚高兴地跟着李元婴笑了起来,又在榜上找起了李元婴他们的名字。等确定他们四个考进士科的人都中了之后,他们才挤出人群去和狄仁杰几人会合,几个月的魔鬼式复习还是有用的,但凡今年下场应考的人都榜上有名,狄仁杰这厮平时不显山不露水,这次竟也拿下了明经科的头名!
  李元婴有想过自己的小伙伴们都能考上,但没想到两边的榜头都是自己的小伙伴。他一手拉着一个头名跑去和来看榜的考生们炫耀了一圈,说自己左手一个进士科榜头、右手一个明经科榜头,天底下再没有比他更厉害的人了!
  瞧见李元婴那嘚瑟样,很多人都想套麻袋打他一顿,对武媚和狄仁杰的羡慕妒忌恨反而少了。
  很快地,许多人都诚心诚意上前向他们道贺,尤其是同在国子监里念过书的同窗们——他们都很为李元婴这几个为国子监增光的新科进士们感到骄傲!
  李元婴就喜欢这种热闹,当场发出邀请,说今天下午丰泰楼摆流水席,所有人都能来吃,想吃多少吃多少,想喝什么喝什么。
  贡院一放榜,报喜的差役在大街小巷里奔走,今年榜头是个女子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长安城。
  丰泰楼也第一时间得了喜讯,知道不仅李元婴成了大唐头一个进士王爷,他们还将有个进士王妃!更了不得的是,榜头也是他们家的!
  这可怎么得了,不等李元婴叫人来传摆流水席的口信,丰泰楼这边已经第一时间广收食材,着手开始准备宴席。
  称心最近醉心于琢磨舞台设计,听了这喜讯便把整个丰泰楼当舞台来装扮,往楼里楼外装点了许多彩绸,还叫人扎了个漂亮的彩门立在丰泰楼外头用来迎客,将丰泰楼整成了整条街最亮眼的风景,一看就知道东家有喜!
  苏七娘跟着称心出来看彩门扎得如何,见所有伙计都干劲十足地忙里忙外,心里也欢喜得很。她仰头望着高高的彩门,笑着和称心感慨:“这样的日子,我以前想都没想过。”
  称心一顿,也笑着回道:“以前谁想得到呢?”
  现在这样的日子,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今天我特别高兴!


第158章 
  丰泰楼大摆流水席的消息传开,很快有无数人往丰泰楼涌过来,有来道贺的,有来沾喜气的,有纯粹来蹭点吃喝的,热闹得不得了。
  李元婴大方得很,来的都让吃个尽心,好酒好菜管够,除了不能吃不了还兜着走之外来了就给添碗筷杯盏。他还亲自领着小伙伴们露了把脸,特地穿了朝廷给的浅青色衣裳出来显了把进士威风。
  不管什么时候,大部分都是看脸的,见李元婴一行人无论男女都长得特别俊俏,气度也相当不凡,大家自都觉得他们当真中举中得名副其实,皆是诚心恭喜。
  李元婴带着小伙伴们在外头摆显得起劲,李二陛下却在接受各方朝臣的轰炸。
  你选自己弟弟当进士没问题,让自己女儿下场考试也没问题,怎么还胡来到选个女人当榜头?以后大家还乐意考进士科吗?!
  半路上位的就是不靠谱,自己私生活乱来就算了,连朝廷大事也当儿戏!有些气性大的老臣,甚至愤怒地递上辞呈,表示自己不干了,这朝廷实在待不下去了!
  房玄龄这边首先接到不少人乞骸骨的折子,一个头两个大,赶忙去和李二陛下说起这事。
  李二陛下正憋着气,听房玄龄说有一批人用辞官来威胁他,当即怒道:“他们要回老家养老就让他们回去,正好腾出位置给有能者上去!”
  房玄龄没声了,回去给众人转达李二陛下的意见。现在的李二陛下已经通过科举筛选了好几批人才,还真不缺可用之人,再不像刚登基时那样苦哈哈地一个人当两个人使了!
  更何况,人家真的是凭本事上考上进士的啊。
  ……
  李元婴乐了半天,下午又去东宫拜访萧德言,和他说起自己考上进士的事,和他的萧师分享这份巨大的喜悦。
  萧德言早就知道了,毕竟照着李元婴那闹腾劲,长安城里只要不是眼瞎耳聋的都能知道。他笑着向李元婴道贺。
  李元婴和萧德言聊了一会,才知道李二陛下被人炮轰了一天,惨得很。他忙别过萧德言,积极地去给他皇兄送温暖!唉,他是高兴了,可苦了他皇兄啊!
  李元婴跑去找李二陛下好生关怀了一通,让李二陛下别管那些胡说八道的人,有本事他们就自己写一篇比媚娘那答卷还好的文章出来!李元婴安慰完李二陛下,又试探着问:“皇兄,等我从太原回来,您是不是就让我去封地了?”
  李二陛下原本听李元婴张嘴叭叭半天都没分他一个眼神,听他这么问才扔下手里的折子看他一眼。
  李二陛下的表情看不出喜怒,李元婴心里打着小鼓。他积极表态:“等我去了封地,一定时时给皇兄写信!要是皇兄您许我回来,我就每年回来看您!”李元婴极力游说李二陛下,“不是说要帮您修一条路到泰山的吗?我先去探探路,到了封地一准想办法给您把路修出来!”
  李二陛下这才应了他一句:“行。”
  李元婴高兴不已,趁机问出更得寸进尺地问题:“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去吐蕃看看文成?”
  李二陛下道:“等大唐做到你说的敦亲睦邻再让你去?”
  背后搞事要有背后搞事的觉悟,不是所有人都是傻子,看不出你的意图。当初隋炀帝也想用驱虎吞狼之计,可惜做得太拙劣,被人杀得仓皇南逃。
  别人去吐蕃李二陛下都放心,有信心让吐蕃那边好生接待。但李元婴不同,李元婴出了那么个主意,还自己暗搓搓搞了那么多动作,万一松赞干布和禄东赞觉出不对,找个由头把他弄死在吐蕃怎么办?
  见这件事没商量的余地,李元婴不吱声了,又同仇敌忾地帮李二陛下骂了一会人才溜走。
  虽然吐蕃没得去,但去太原和就藩之事定了下来,也够李元婴高兴老久了。
  可惜城阳不能一起去。
  城阳的婚期本就定在春闱放榜之后。
  中举之后衣锦还乡的、觅得良缘的都不少,朝廷很人性化地留了段空档让他们享受人生各大喜。
  城阳的婚期正巧在这个空档里。
  皇家嫁娶还是挺容易的,一切都有人操办好,自己只要出个人就好,当初李治也是这么和王氏成婚的。城阳也没操半点心,在此之前甚至还全副身心投入到复习之中。
  如果说李元婴是大唐头一个进士亲王,那城阳其实是大唐头一个进士公主。
  比起对武媚的复杂观感,众人对城阳还是很欣赏的,对杜荷这个准驸马都十分羡慕,因为不是每个公主都像城阳这么性情温柔、才学出众,驸马真不怎么好当!
  城阳出嫁当日,李元婴这个当幺叔的自是当仁不让地当了送亲使,亲自把她送到杜荷手里。
  等他们正式搬进公主府后,李元婴寻了机会过去游说杜荷跟他去封地。
  杜荷在东宫当差,既然成了李承乾的妹婿,前程自是不会差的。不过李元婴还是觉得男儿志在四方,总窝在东宫着实没什么意思。
  虽然他和太子不能比,但是外头天大地大,做什么都痛快,城阳好好的进士身份也不会白白浪费!
  到那时,他叫他皇兄许他造大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