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闲唐-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二陛下叫人把他拎过去,李元婴还挺莫名其妙呢,凑过去问李二陛下怎么突然找自己。
  李二陛下把馆报最近出的那堆“特别版”扔李元婴面前,问他是怎么回事。
  李元婴说:“交流交流!”他理所当然地反问李二陛下,“皇兄你读书时考完了不和别人讨论的吗?这些文章又不是见不得人,怎么不能放出去了?”
  李二陛下瞪他。
  哪怕李元婴没署名,他也能猜出头一天的四篇文章是他们这几个人写的,只是一时还摸不准写得最出彩那篇到底出自谁的手笔。
  只要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其中一篇写得深刻又尖锐,远远甩开所有文章一大截,连弘文馆的学士们都表示这篇文章拿来应试有些可惜,这是一篇句句正中痛处、足以让作者流传千古的好文章!
  能把时论写到这程度,但凡缺了见识、缺了眼界、缺了胸襟都不可能做到。
  李二陛下私心里很想认为这文章是李元婴写的,但推敲了几次,发现不可能出自李元婴之手。
  李元婴完全没有这篇文章里透出来的尖锐,另一篇字里行间透出种“其实我还可以更奔放”之感的文章才是李元婴的风格,看得出他很努力地在收敛自己的小尾巴!
  魏姝和城阳也不可能。
  那就只有一个人了:武媚。
  这个“媚”字还是他给起的,认为她长相出众、媚态天成。
  结果这武媚出了宫,渐渐如利剑出销、锋芒逼人!
  李元婴见李二陛下脸色很不好看,积极地给自己解释:“皇兄,虽说内举不避亲,但是我是你弟弟,城阳是你女儿,姝妹妹是你未来弟媳,都连亲带故的,难免会有人张嘴就扯闲话!我知道你难做,所以先把文章放出去让别人看看。到时他们要是觉得自己名次低了不公平,骂你偏袒自家人,我就让他们睁大眼睛好好看看去!”
  李二陛下冷哼:“要是贡院给你们的名次低了,你们也能叫人评评理是不是?”
  李元婴断然否认:“不可能的,皇兄您要是没一视同仁的胸襟,直接不许我们考不就行了?当初突厥人来降,您给他们地方安家落户,您让他们当官为将;不管是哪儿来的百姓,只要愿意当大唐人,您对他们就跟对其他大唐子民一样,许他们入籍,许他们从军,许他们科举;不管哪来的使者,只要他们想学大唐的文字、大唐的学问,您都许他们到国子监旁听。皇兄容得下天下人,难道还容不下几个大唐女子?”
  李二陛下听了李元婴一番话,脸色稍缓。他倚在凭几上揉揉额角,神色有些疲倦,问道:“你近来和范阳卢家的子弟交好?”
  李元婴见李二陛下看起来挺累,机灵地凑上去给他按摩太阳穴,口里说道:“对啊,就是上回去翠微宫时老房带去的,您还夸他诗写得好!我跟您说,他可聪明了,学什么都快,我觉得他被家里耽误了,他家让他去学什么苍雅之学,清贵是清贵,就是难学得很。要是他早点来长安,一准能和我们一起考进士!”
  李二陛下正舒舒服服地让李元婴献殷勤,听李元婴这么说又想起那些令人恼火的世家大族。
  要是世家子弟都来考进士科,怕就没李元婴什么事了!虽然朝廷设立了官学,给了寒门子弟进学的机会,但寒门子弟一来没人开蒙,二来地里离不开人,能选出来真正地用的人还是太少了,能马上上手就用的人才基本都攥在世家大族手里。
  其实李二陛下也不介意用这些世家大族的人,问题就是,他们不太瞧得起李唐皇室,很多人甚至不来应试。像这次进士科他让李元婴和三个女考生应考,就有一些考生默不作声地罢考,认为这样的科考侮辱了他们!
  李二陛下也是有气性的,这些世家大族不爱和他们李唐皇室玩,他对这些拥据一方的世家大族也不太喜欢,前些年叫高士廉编纂《氏族志》时还特意让高士廉把这些家族往后挪了一等。
  李二陛下听李元婴由衷夸赞卢照邻,颇觉稀奇。若说世家大族最瞧不起什么,那肯定是李元婴这种名声不大好的皇亲国戚。这小子是怎么让人对他另眼相看的?
  李元婴听李二陛下不信他能交上卢照邻这个朋友,不高兴地说:“我诚心和他相交,他自也诚心和我往来,有什么稀奇的!我还和他许多朋友有书信往来呢,平时我们遇到不会的问题,便写信问他们!”
  李二陛下道:“看来他确实把你当朋友。”
  若非真心往来,卢照邻断然不会和友人们提起李元婴,更别提捎带上李元婴一起和友人们通信。
  李元婴得意起来:“那当然,我最会交朋友了!”
  李二陛下见他这么得瑟,不想再听他炫耀,让他玩自己的去,别再搞东搞西。
  李元婴矢口否认:“我没搞东搞西!”李二陛下赶人他也没走,而是追问,“皇兄是不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李二陛下本不想和李元婴提,但李元婴和孙思邈学过几手,替他揉头揉得挺舒服,他便靠在原处和李元婴说了一嘴。
  烦心事关于带不带人去打高丽,前两年高丽就不安份,主要是高丽那个叫盖苏文的权臣不太安分。盖苏文全名渊盖苏文,渊是姓氏,大伙默契地只称他为盖苏文,或者随便给他改个姓。
  盖苏文手握兵权,在高丽为所欲为,上一个想弄死他的高丽国主已经被他大卸八块了,现在的高丽国主是他扶持上去的,听话得不得了,他干什么都支持。这盖苏文搞完内部斗争,又把手伸向了周边国家,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新罗,毕竟新罗自己内部不平静,高丽百济两边联合搞它,它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这些都是大唐的附属国,附属国不听话,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天可汗权威,李二陛下觉得不能忍,必须打!
  对此,朝中武将都表示赞同,他们很久没活动筋骨了,一心想要捞点军功。至于什么国库空虚、什么百姓困苦,那都不是他们会考虑的,武官要能把这些都搞定,要你们这些文官做什么?
  对于这种增加自己工作量去帮别人添功劳的行为,大部分文臣自然都不赞同。
  其中魏征反对得最激烈,逮着空就追着李二陛下劝谏,说这些年连年征战,又是突厥吐谷浑,又是吐蕃高昌,百姓苦啊!
  高丽远在辽东,土地贫瘠,物产贫乏,即便打下来了也没什么益处。最重要的是,这战线太长了,不管调兵还是调粮都太难,真要远征高丽,百姓的徭役加重、成年男丁又全部出征,日子要过不下去了!
  李元婴这才晓得自己闭关复习这段时间你朝中已经吵过一轮,戴亭一如既往没什么消息传回来,也不知新罗那边是什么情况。
  听李二陛下说那盖苏文那么可恶,李元婴紧张了:“戴亭和曼曼她们会不会有事啊?”
  李二陛下道:“相里玄奖回来时说他们早已平安到达新罗,没别的消息。怎么,你派去的人都没给你传信?”
  李元婴道:“戴亭向来不爱写信,说隔这么远,写了信也没什么用处,回来一并禀报就好。”
  以前李元婴也想派人专门跟着负责写信,后来想想这有点像在监视戴亭,也就作罢了,由着戴亭自由发挥。
  李二陛下挑眉道:“你就不怕他带着你的钱一去不返?”
  李元婴说:“戴亭眼里要是只有钱,他就不会辛辛苦苦天南地北地跑了。”
  李二陛下道:“哦?那他眼里有什么?”
  李元婴语塞。
  他哼道:“我怎么知道!反正他看不上那点钱。”
  李二陛下觉得这小子要不是运气好,挑上的人都不错,肯定早把他手里那点钱败光了。
  这时有人说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求见,李二陛下便让李元婴去找李靖,李靖那边有军报,可能有新罗的消息。
  李元婴也不爱听他们讨论政务,撒腿跑了。
  长孙无忌入内,见李二陛下心情变得不错。他坐下问了句李元婴怎么来了,李二陛下就一脸“糟心弟弟太爱往我身边凑了怎么办”的无奈表情:“那小子从孙老那边学了一手,非要给我按一按,就顺便聊了聊。”
  长孙无忌能怎么办?
  长孙无忌只能顺势夸李元婴真是个孝顺弟弟。
  李元婴不知道自己又不小心让长孙无忌恶心了一把,径自跑去寻李靖讨军报看。
  李靖本来都申请退休了,李二陛下没让,最近还让他接着干兵部尚书的活。
  听李元婴是李二陛下让来的,李靖自是把军报都给他看。
  李元婴只从李二陛下那儿了解了几句,看完军报后对那堪称罪魁祸首的渊盖苏文印象颇深。他和李靖讨论:“这人有点厉害。”
  李靖道:“辽东诸国独据一隅,不过是自恃偏远才这么胆大妄为。一旦王师北上,他们肯定很快降了,算不上什么厉害。”
  李元婴道:“那打过去他们降了,我们还要不要打到底?”
  李靖道:“既都降了,自是不打了。”
  李元婴道:“听起来打着没什么意思,不就是投降吗?他们本就是大唐属国,降不降都是要称臣的。要是碰上不要脸的,这头跟你降了,等你前脚一走又继续乱来,难道又得倒回去打一场?”
  李靖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总不能别人愿意降你还把人赶尽杀绝。”
  李元婴唉声叹气地感慨:“这世上最难对付的,就是不要脸的人啊!”
  小王爷没看到和新罗有关的军报,不过金胜曼顺利归国的消息是使团带回来的,他倒也没太担心,谢过李靖便走了。
  第二日一早,贡院那边要放榜了。天才蒙蒙亮,坊市大门初开,分散在各坊的士子们蜂拥而出,齐齐赶往贡院看榜。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发朋友圈:这世上最难对付的,就是不要脸的人啊!
  很快收到新提示:你的好友皇兄,魏征,长孙无忌,房玄龄已点赞。
  小王爷:?


第157章 
  这可是关乎自己能不能考中进士的重要时刻,李元婴也没睡懒觉,早早呼朋唤友过来等候放榜。
  李元婴不知道的是,关于这次进士科的排名,阅卷考官们的意见很不一致,差点没捋起袖子打一场。
  一开始大伙都还挺冷静的,心平气和地坐一起改卷子,毕竟卷子都是糊名誊录的,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拿到的是哪个考生的考卷,便都按照自己的看法给评了等次。
  今科考官都是李二陛下点的将,主考官是马周,当然,李二陛下挂名进士科主考之后,他就光荣退位为副主考了。
  但是活依然都由马周来做。马周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当初李二陛下登基后给昔日伙伴布置作业,让他们都写点心得总结交上去给他瞧瞧。结果其中一个人写得特别好,李二陛下一看,这不对啊,怎么这大老粗想法这么多这么细致了?
  李二陛下把人叫来跟前一问,才知道这家伙找人代笔了,代笔的人正是马周。李二陛下于是给马周安排了官职,时常听取马周的意见。
  比如以前宵禁时一直是派人奔走呼告,马周看了觉得费人费力,当即上书表示可以击鼓为号。自那以后,坊市开门关门都以鼓声为准!
  马周就是这么个思维活跃的人,他出身寒门,锐气十足,一力推举自己评阅的那份考卷为第一。他认为这个考生能着眼现实、针砭时弊,同时还兼顾文采,整篇文章读来痛快淋漓,其中提出的许多举措又不失可行性。不管怎么看,这都当得头名!
  别说什么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篇好文章和一篇普通文章摆在一起,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有人喜欢,自然有人不喜欢。有人就认为这个考生语气太狂傲,带着点指点江山的狂妄,不太符合他们中庸和谦和的追求。
  如果说这时候大家只是因为个人偏好不同而争执的话,那等到初始排名拟定出来、找出原卷核对名状之后,两边的争执就彻底白热化了,甚至有人临阵倒戈认同了反对一方的观点,认为这不仅不能得头名,还应该黜落!
  马周虽也觉得这个第一不好定,但是听其他人说不仅不能得头名还要黜落,他反而坚定了保它第一的想法。他直接提出最终解决方案:“那就让陛下定夺!”
  没办法,这份答卷出自武媚之手。这武媚曾是李二陛下的才人,外头现在还偶尔能听到“莽国王一言失美”的传奇故事,武媚该不该得第一还真得李二陛下来定夺,毕竟谁也不知道李二陛下是不是和故事里那个“莽国王”一样痛失所爱、辗转反侧!
  有武媚这个靶子在,其他人的排名反而没人在意了,都按照草拟的排行直接定下,由马周拿着这份极具争议的排名去找李二陛下核定。
  李二陛下接过看了起来。
  这次进士科取了二十五人,比原定的二十人多了五个。
  这也是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