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闲唐-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二陛下每天收到的各方来信不少,但是,像李元婴这样一句一个皇兄你真好,一句一个皇兄真是无比圣明,一般人真写不出来,人家是要脸的!
  李二陛下不觉得李元婴这么写信有什么不对,相反,他被李元婴夸得挺舒坦,他为弟弟着想,弟弟懂他的好承他的情,这怎么能叫不要脸?这叫兄友弟恭,他堂堂天子,理当给天下人做个示范!
  李二陛下叫人去把房玄龄他们宣来。
  自从昨天李元婴离开长安,整个长安城好像安静了不少,哪怕有些议论声,那也是在讨论李元婴就藩的事。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心情不错,李元婴虽不干什么伤天害理、穷凶极恶的事,但他本身就是个不安定因素,随时能弄出点新动静来。现在,这个不安定因素终于离京了!
  许多人都想相约喝一杯庆祝这桩大喜事。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在议事堂前相遇,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里的疑惑:这不早不晚的,李二陛下怎么突然宣他们过来?
  两个人的目光短暂接触之后就分开了,都没从对方那里得到启示,只能齐齐入内。
  长孙无忌坐下往李二陛下手边一看,心里突然咯噔一跳。
  他觉得这一幕有点熟悉!
  上一次,李二陛下也把他叫过来,然后给他看了封信。
  那封信看得他好几天吃饭都不太香!
  没办法,实在太恶心人了!
  好在这次李二陛下先点了房玄龄的名:“玄龄啊,早上元婴给我写了封信,有个想法我觉得不错,”他让人把李元婴的信拿给房玄龄,“你先看看信。”
  长孙无忌笑呵呵地看向房玄龄,幸灾乐祸地说道:“没想到滕王殿下才刚离京就给陛下写信了。”
  房玄龄跟着夸了两句,接过信展开一看,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
  作者有话要说:
  长孙无忌:幸好不是让我看!
  老房:笑容逐渐消失。jpg
  小王爷:我说的都是大实话,你们几个意思?(指指点点)


第166章 
  房玄龄捏着鼻子往下看,看完没完没了的马屁,才终于看到李二陛下所说的主意。
  李元婴大手一挥,划了一大片地当学田。李元婴在信里说,这学田是他仿着寺院福田设置的,寺院之中往往设有悲养院,用信众献来的土地当做福田供养鳏寡孤独。因着这一重,佛家慈悲之名广为人知!
  既然寺院做得,书院当然也做得,他还准备效仿佛家俗讲,每日对百姓宣讲些深入浅出经义故事,以达到教化百姓的效果。
  别的内容李元婴平日里或多或少都提过,听着不怎么新鲜,但这个学田却是李元婴新想出来的。李元婴见称心他们跑去寺院学俗讲,便思索起和尚们还有什么可学之处,怎地搞教化那么难,佛寺却能遍地开花?
  这一琢磨,就让李元婴琢磨到学田上头。
  李元婴想出了关键词,系统和王义方他们再提些建议让他参考着完善,到宋朝才盛行的学田制度就给他齐齐整整地整出来了!
  宋朝,那可是遍地读书人的地方,读书人最幸福的时代!所谓的学田不是让学生去耕种,而是把它分拨到官学名下,交由佃户耕作,佃户交上来的租税不必上交朝廷,只供给官学所需!
  土地就是人的根基,只要有学田在,顶死规矩来个专款专用,官学所需的经费既不必另外分拨,也不必担心被挪作他用!长此以往,何愁文教不兴?
  不得不说,李元婴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是很让人羡慕的,至少房玄龄看完就觉得自己勉强可以忍受前半截和后半截内容的荼毒,只细细琢磨中间那一段。
  想到长孙无忌笑呵呵的模样,房玄龄觉得不能光自己一个人受难,也堆起笑把信递给长孙无忌,让长孙无忌也看看。
  长孙无忌只能接过信,一读开头,还是熟悉的感觉,还是熟悉的肉麻。他怀着一言难尽的心情往下看,也和房玄龄一样找到了重点。
  长孙无忌抬头与房玄龄对视一眼,开口道:“我觉得此事可行。”他知道李二陛下重视文治,做梦都想经营出一个文治武兴的盛世。设置学田这种可以惠及后世子孙的建议,李二陛下肯定会采纳!
  李二陛下听长孙无忌这么说,又询问房玄龄的主意。
  提出想法很简单,要把想法执行下去却不容易,要是让李元婴去办,李元婴肯定二话不说办了再说,绝对不会想太多。但是治理天下不是儿戏,在做出一个决定之前得考虑方方面面的影响。
  李二陛下时不时会犯浑,自诩“我虽然是皇帝,但是经常包揽文臣武将干的活”,可总的来说还是清醒的,行事原则之一就是“遇事多问问”。他与房玄龄两人开了个小会,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回去后又各自找人开了个小会,这才把李元婴提出的学田制度敲定下来。
  这时候李元婴已经走到半路了,一路上他们行走如风,没人喊累,全都对即将到达的滕州充满期待。哪怕那里可能贫瘠落后、可能远不如长安繁华,但是那是他们可以一展身手的地方!
  李元婴每次扎营,都会按计划到城里溜达一圈,考察考察当地的情况,然后派管事和掌厨的留下来开丰泰楼分号。
  前些时候李二陛下偷偷匀给李元婴的铁矿都分拨给他了,一口口又大又圆的铁锅陆续造出来,被李元婴塞进了就藩车马队伍里头,没到一个地方就留一批人和锅,留下指令让他们到时候统一开业,第一时间抢占市场、独领风骚!
  当然,每到一个地方,李元婴也不忘给李二陛下写信汇报自己做的事。
  李元婴一向觉得做好事要留名,既然他诚心诚意帮李二陛下筹谋泰山计划,怎么能不把自己的努力写到信里告诉李二陛下?所以,李元婴见天儿给李二陛下写信,殷勤得不得了。
  李二陛下收信收得挺愉快,觉得他这幺弟真是个好弟弟,多亲近他啊!
  别人都当他是皇帝,这个不敢和他说、那个不敢和他聊,不是一副表现得刚正不阿就是表现得诚惶诚恐。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是要人哄的,反正李二陛下被李元婴哄得很高兴。
  这可苦了房玄龄几人,若说那设置学田的想法还有点讨论性和实用性的话,后面这些信纯粹就是想一出是一出的献媚了,每封信的中心内容都是在表示“皇兄你太好啦我记着你的好所以我也在好好地在为答应你的事努力哦”。
  李二陛下自己爱看这些纯马屁内容就算了,兴致上来了还要邀请他们一起看,让他们想忘记李元婴那个祸害都忘不了。
  到底哪个缺德人教他写文章的啊?还不如让他一直不学无术下去,别像现在这样变着法儿拍马屁!!!
  直至李二陛下把心腹要臣都祸害了遍,李元婴才终于抵达滕州。这时候他要往长安送信已经得跑垮好几匹马了!
  由于已经入冬,天气冷得很,一行人在路上已经换上冬衣。李元婴裹着披风骑在马上,感觉刮面而来的北风都那么亲切可爱,合该这是他的封地!
  李元婴一马当先地在最前面领路,得儿得儿地带着人奔向滕州城。相比长安城的高大巍峨,滕州城看起来着实有点秀气,李元婴一点都不嫌弃,怎么看怎么觉得满意。
  不知是不是老天感应到他要来了,天空忽然簌簌地飘起了雪。众人驻足往天上看去,只见细细的冰花徐徐落下,天地蓦然间蒙上了一层浅浅的白。李元婴高兴地转头和小伙伴们分享喜悦:“下雪了,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
  武媚也骑在马背上,她没戴什么幕篱,身穿女子喜爱的骑马装,整个人看起来明艳逼人,宛如出匣明珠、明亮夺目。她笑道:“瑞雪兆丰年。”
  狄仁杰也道:“对,看来今年会有好收成。”
  李元婴最喜欢听这种吉利的话,听两个小伙伴这么说自然高兴不已。
  这时滕州刺史已经亲自出迎,虽然李元婴没来过滕州,但是他沿途闹出的动静无人不知,滕州府衙上下自是都翘首以盼,一听他们差不多要到了就早早候在城门外等着李元婴到来。
  滕州府衙的官员按着品阶高低一溜排开,一眼看去很是壮观,应该是能来的都来了。李元婴在鄠县管过事,现在已经算是有点地方经验的人,看见府衙的官员们给足了自己面子,自也没让他们为难,下马与他们打过招呼,在他们的引领下携着他长长的就藩队伍入城。
  比起离京时的盛况,李元婴的车马其实已经减了大半,毕竟他沿途卸锅和留人,一路走来行李至少少了三分之二。但是这样的仗势还是免不了引来滕州百姓的关注,哪怕天上飘起了雪,还是有不少人围在道路两旁看着李元婴一行人往王府行去的壮观场面。
  李元婴沿途不忘高高兴兴地和百姓们打招呼。
  百姓们初时见到李元婴笑着朝自己招手,还觉得自己眼花看错了。等确定李元婴确实在向自己笑,百姓们都惊到了,一路追随着李元婴走到滕王府外都没散去!


第167章 
  李元婴带了那么大一批人过来,自然有人要挪位置,这点李二陛下早有准备,年末考核时已经腾了些位置出来,让李元婴把带来的人安插进去。
  刺史姓崔,是个和气的胖子,胖得挺均匀,并不显得难看,倒有些和气。
  崔刺史刚到任不过一年,考课还算不错,他听说李元婴今年要就藩就提心吊胆,集簿做得格外认真,杜绝任何弄虚作假成分。
  别人可能觉得不必对李元婴太上心,毕竟李二陛下弟弟那么多,李元婴顶多只是占了出生晚的便宜才被李二陛下抱到身边养。但崔刺史不是一般人,他见微知著的本领远超于旁人。
  若只是单纯地接到宫中让人养大那一点都不稀奇,在宫中长大的皇子多得是,隔壁齐王不就是李二陛下的亲儿子吗?还不是说杀就杀!
  李元婴不一样。
  别人不知道,崔刺史却是知道的,当年位列秦王府十八学士的许敬宗可是因为李元婴遭了秧。虽然因为姻亲关系保住了性命,前途却是没了,对于一个一心向着权势富贵的人来说比杀了他更残忍!
  李元婴在李二陛下心里要是没点分量,绝对动不了许敬宗。
  崔刺史心里警惕得很,上边让空哪个位置他就空哪个位置,绝对不做半点挣扎。要知道李二陛下脑子一热是能给众多功臣和自己年仅十几岁的儿子们许个世袭刺史的人,他坐到刺史位置上心里不安宁啊,总担心李二陛下脑子又热了!
  接完李元婴,崔刺史问明李元婴什么时候得空可以开接风宴就走了,既不显冷淡也不显殷勤,瞧着很会做人。
  李元婴对崔刺史的印象还不错,不过也没把过多的精力放到探究崔刺史为人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反正他得在滕州扎根,将来总能看清的!
  现在的李元婴一心扎进了他的滕王府上头。
  滕王府的选址很符合他的喜好,明明王府是后来才修的,看起来倒像是整个滕州城绕着这王府来建似的,气派得很!
  后山也很大,登到山腰就能俯瞰全城。若是翻过后山去,那就是一片肥沃的小平原,这片小平原也全属于滕王府。
  最让李元婴高兴的是,王府里头还圈了个湖,湖水由活水引来,瞧着清澈漂亮。李元婴绕着王府里里外外地跑了一圈,着实惊喜不已,当即回去挥毫疾书,又给他皇兄写了封厚厚的长信拍了一通马屁,说自己对这王府实在再满意不过了!
  末了他还给李二陛下提了句崔刺史的事,说崔刺史长得胖胖的,让他想起四侄子,不知道四侄子走到哪了,辽东冷不冷。听说长得胖比较不怕冷,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回头他问问崔刺史!
  李元婴写完信便叫人帮他把信送回京,慢慢送也不打紧,反正没甚要紧事。他还不晓得李二陛下有和心腹要臣分享他马屁信的喜好,只觉得自己是在和自己兄长闲唠嗑呢。
  都说什么血脉至亲、手足情深,照李元婴看来都是虚的,即便不是生在皇家,父子相残、兄弟相争的事也不是没有。想要真有点感情,还是得靠自己好好维系!
  李元婴相当自得。
  看看,他多努力啊!
  魏姝也不知道李元婴时不时给李二陛下写的都是什么玩意,直到她收到魏征的来信,才知晓李元婴已经被长孙无忌等人拉入黑名单,盖戳他是天底下最无耻的人。
  哪怕隔着信纸,魏姝都能看到魏征横眉竖眼的凶相,可见魏征也被李元婴那些马屁信荼毒得不轻。
  照魏姝看,李元婴这个写信的是有点不要脸,但李二陛下更不要脸啊!别人收到这种信都是自己暗中舒爽,李二陛下不同,他不仅自己看爽了,竟还发展出和别人分享马屁信的兴趣爱好!
  魏姝悄悄和李元婴说起这件事。
  魏征给她写这个的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