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凡道剑仙-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滨轻轻抚摸徐子墨的小脑袋瓜:“你是真爱糖瓜呀。”

    徐子墨痴痴笑着,不做回答。

    “驾!”“驾!”“驾!”

    一阵马蹄声,从师徒二人身后急促地传来,于滨急忙抱起徐子墨,躲到路边。

    只见几百铁甲骑兵策马疾驰,奔入汶阳村各个街道。

    不一会,在这些骑兵地催促推搡下,人们被挨家挨户地带了出来,集体向一个方向走去。

    “韩王殿下,三贤王旨意!”

    只见赵南星胯下棕马金鞍,腰佩钢刀,沿街振臂高呼。

    “汶阳百姓,无论男女,无论老幼,无论贵贱,全部速到打谷场接旨,不得有误!”

    一时间,人群涌动,在几百羽林卫的看守下人们纷纷向打谷场走去。

    于滨心中顿觉不妙,抱着徐子墨,在人群的掩护下俯身向道旁闪去。

    眼见四下人潮汹涌,又有卫兵看守搜寻,别无去处。

    这时,不远处一座不大的东华帝君庙进入了于滨的目光。

    曾经的经历告诉他,现在村里出现的这支军队恐怖异常!就是他们让自己家破人亡四处流浪!

    于滨来不及多想,抱着徐子墨躲进了庙宇当中。

    四下望去,实在没有什么可以避身的地方,而外面的声音又逐渐嘈杂,于滨也逐渐肯定了自己先前的预感。

    于滨只好把徐子墨安顿在东华帝君的供桌下面,解下腰上玉佩与金银细软,连同那一包点心一齐塞到徐子墨怀里。

    于滨强作镇定地说道:“子墨,在这里安静等我,不要乱跑,好吗?”

    徐子墨略显不安地抬头望向于滨:“先生,我想去找娘。”

    庙门外,兵士的怒吼谩骂与百姓的哀嚎愈来愈强烈,让于滨不仅打了个寒颤。

    于滨勉强从嘴角挤出一丝微笑,摇了摇头:“不行,等天亮了,外面安静了,你再出来。”

    那一刻,徐子墨天真无邪的眼睛注视着于滨的目光,年幼的徐子墨仿佛明白了外面发生了什么,明白了于滨的安排。

    徐子墨的眼角满含泪水,在狭小的案桌下跪着给于滨叩头谢恩。

    徐子墨:“老师。”

    于滨嘴角苦涩地笑了笑,强忍泪水,不舍地遮上了案桌的围布。

    于滨跪立在东华帝君神像前,虔诚祷念。

    于滨:“天尊在上,信官于滨,愿以此身老朽,求您案下孩童平安一生。特,叩首跪拜,终不悔改。”

    说完,于滨叩首跪拜,起身,推倒了香烛卷柜,将供果糖饴散落一地。又打碎香碗,搞得尘土飞扬,仿佛被搜寻过后的破败。

    于滨整理妥当,拿起了天尊案桌前的三尺天师剑,平复了许久心境。

    转身,向庙外走去。

    于滨:“三十年前,先皇临难,微臣不敢以忠效尤。”

    于滨:“但是今天,为这孩子,我愿杀身成仁。”

    “哎!那个老头!”

    不远处,几个羽林卫看见了刚刚从庙里出来的于滨。

    “去打谷场,快滚!”

    于滨后背微微一颤,多年前的恐惧依旧萦绕在他的心头,紧握着手中宝剑,向打谷场走去。

    到了打谷场,全村男女老幼,全都被押送在此。

    四周密密麻麻围了八百羽林卫,各个手执火把,似群星一般。

    “大人,汶阳二百七十户两千一百五十余人尽数在此,我等搜查过后,未有缺漏。”

    赵南星缓缓点了点头:“备战!”

    一声令下,众军士纷纷从腰间取出弓弩,对准了汶阳村民。

    一时间村民惊恐,纷纷跪地叩首。

    “大人!大人!”

    “我等乡民,向来安分守己。四时税赋,从未怠慢啊!”

    赵南星望着跪地求生的百姓,内心五味杂陈,却又无可奈何。

    一时间,妇孺哭吼,民丁落泪。

    “大人!大人!可否明示我等罪过!让小人死得明白!”

    赵南星坐立马上,微合双目。

    只听一生高喝,响彻云霄。

    赵南星:“杀!”

    于滨霍然拔剑,立于众军面前。

    于滨:“大齐天机府督御司在此!尔等逆贼,下马受死!”
………………………………

第四章 玄徽子汶阳渡亡客,徐子墨随道入剑乡

    洛中十四年,八月十六。

    清晨,薄雾弥漫,也无辰鸡报晓。

    一切,都很安静,听不到一点人声嘈杂。

    徐子墨在朦胧睡意中缓缓苏醒,眼角上还挂着昨夜的泪痕。

    徐子墨轻轻揉了揉还有睡意的眼睛,用力扯开供桌下的遮布,爬过满地遮挡散乱的桌案经柜,顾不得满身的香灰泥垢,怀抱着于滨留下的遗物,向庙门外踉踉跄跄地跑去。

    徐子墨小声叫喊道:“爹,娘。”

    徐子墨:“先生,你们在吗?”

    听不到回答,只有火苗在残屑中噼噼啪啪的燃烧声。

    透过薄雾,徐子墨向四周望去。

    只见四下的房屋,无论各处,都已焚烧殆尽,只剩下断壁残垣。

    徐子墨心中开始害怕,快步向家的方向跑去。

    对于小孩子来说,家,便是最安全的存在,仿佛这世间一切灾难都不会摧毁家的温暖。

    徐子墨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爹!娘!”

    徐子墨:“你们在哪!”

    一路踉踉跄跄,徐子墨跑到了西街,来到了家门前。

    只见原先的茅屋早已被烈火焚烧得只剩一抔焦土,空气中也尽是弥漫着一股焦糊味。

    四周的土墙,破碎倒塌,被火光熏烧得漆黑破败。

    那怀里的点心与金银细软,散落一地。徐子墨哭喊着向那废墟奔去,哭喊着寻找爹娘。

    徐子墨环顾四周,也皆是如此破败模样。

    看不到昔日此时炊烟蒸腾的样子,街上也没有往日人来人往的热闹。

    徐子墨回到门前,拾起于滨的遗物,擦了擦眼角的泪痕,漫无目的地向村口走去。

    徐子墨一遍又一遍地喊着:“爹!娘!先生!你们在哪!”

    就这样,徐子墨来到了街口。

    远远地,透过薄雾,徐子墨仿佛看到打谷场上有几个人影。

    徐子墨木讷地站在街口,静静地看着打谷场上那几个人。

    只见一个长髯老者,衣着紫布青竹瑞鹤袍,头顶一根藤荆陋簪,凤眉鹤发,手执拂尘,由内而外地流露出一股仙风道骨的气质。

    老者身后,站着两个年轻人,身材高大,冷俊剑眉,各身着青布瑞云武服,金丝符文白缎护腕,背后各一柄银鞘青云剑,虽是武夫打扮却有着书生的儒雅气质。

    此时的打谷场,却是一片狼藉,只见燃烧后的废墟炭灰下,部分残破的骸骨探露出来,惨不忍睹,人间炼狱一般,仿佛能听到这些村民临死前的哀嚎。

    阴风阵阵,仿佛冤魂地哭泣一般。就连那两位青壮道士也不免微微震颤,流露出一丝恐惧与不尽的愤怒。

    那长髯老者长叹一声,不尽哀悼:“看来,我等终是晚到一步。”

    徐子墨:“你们,是谁啊。”

    众人一惊,纷纷向那声音来源处望去。

    看见在不远处向这里走来的徐子墨,一个年轻人怕打谷场的惨状吓到徐子墨,急忙向他跑去。

    “孩子,别看,转过去。”

    那年轻人一把抱住徐子墨,长髯老者与另一个年轻人也跟了过来,把徐子墨带到了村里。

    那年轻人将徐子墨缓缓放下,徐子墨用袖子擦干了眼角的泪痕,留下红肿一片。

    长髯老者微微笑着:“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呀。”

    徐子墨极力平复心情,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哭泣害怕的模样。

    徐子墨:“我,我叫徐子墨,我来找爹娘。”

    徐子墨:“还有老师。”

    徐子墨的声音微微哽咽,却在极力的克制。

    徐子墨:“老师说,君子困而不弃,愤而不哀。”

    徐子墨:“我还想找到那些坏人,然后杀光他们。”

    两个年轻人看着年幼的徐子墨那坚定又纯真的眼神,心头微微一颤,着实被这个十来岁的孩子吓了一跳。

    长髯老者缓缓点了点头:“呜呼哉,天命矣。”

    说完,长髯老者拂尘一挥。

    霎时间,漫天微雨,似天怨一般。

    长髯老者转身,向打谷场缓缓走去。

    一个年轻人抱起徐子墨,几人静静地跟在老者身后。

    长髯老者:“青灯落命乘风去,玉京难留剑乡臣。”

    恍然间,几人来到了打谷场。

    长髯老者迎天一指,拂尘划过。

    顷刻间,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长髯老者:“归去兮,归去兮,待轮回矣。”

    雨声哀怨,在狂风中肆虐。

    长髯老者伸手一指,在半空画了一道符咒。

    只见一道金光从老者指尖似泉水般流淌,直到汇聚成一道完整的符咒。

    长髯老者拂尘一挥,只见那符咒瞬间金光大现,化作巨大,迎天飞去。

    渐渐地,雨声逐渐减小,不再似先前那般哀怨。

    一道薄雾,在几人身边萦绕,久久不肯消散。

    徐子墨仿佛心有灵犀一般,泪如泉涌,哭喊一声:“爹!娘!”

    两个年轻人的眼角也逐渐湿润,静静地看着四周一切。

    长髯老者:“去吧,去吧,贫道愿保他一世周全,完成天命。”

    话音刚落,薄雾渐渐散去,只留下淅淅沥沥的小雨。

    一个年轻人,缓缓走到打谷场的废墟前。

    拔出宝剑,在护腕上一贴,迎天劈去。

    “诸天炁荡荡,我道日兴隆。”

    瞬间,云消雾散,晴阳高照,众人身上的水渍也一齐蒸发干净。

    另一个年轻人从怀抱中放下徐子墨。

    徐子墨缓缓向面前废墟走去,小声念道:“爹,娘。”

    废墟,渐渐下沉,缓缓长出翠竹青草。

    待到徐子墨走到近前,却早已是翠竹林立,芳草萋萋。

    众人立于竹林之中,四下望去。

    老者轻抚长髯,微微笑道:“孩子,愿意随贫道回蜀山修行吗。”

    徐子墨转身看向那老者,点了点头。

    老者:“孩子,你有道缘,可惜无道心,需历人间得意疾苦,算尽运数,方可得道归天。”

    老者:“贫道愿收你为蜀山俗家弟子,十五年后送你下山完成天命,你愿意吗。”

    徐子墨回头看了看竹林深处,又看向那长髯老者。

    徐子墨思索片刻,目光坚定地说道:

    “愿借三清救苦剑,斩尽人间恶鬼邪。”
………………………………

第五章 剑如林子墨习仙法,云深时镇宁述神机

    洛中十九年,八月十三。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云烟缭绕蜀山,将这一片净土带入茫茫仙谷。

    蜀山,雷司殿。

    清晨,露水刚刚在曙光中开始蒸腾的时候,蜀山众弟子就已在殿前广场上盘膝安坐,颂经修炼。

    蜀山各弟子衣着青缎符文道袍,头顶瑞云藤荆簪,手执《太上救苦妙经》,盘膝而坐,整整齐齐,精心诵读。

    只见众人之前,徐子墨独一人正坐中央,衣着白布墨竹武服,银丝符文护腕,头戴瑞鹤入云簪,领着一班同门弟子一齐诵读。

    五年弹指一挥间,徐子墨已从当年那个天真幼稚的孩童,长成了一个白俊清秀,风度翩翩的少年。

    星眸含仇附峰眉,丹唇藏血诵清音。

    徐子墨:“魔王束首,侍卫我轩。凶秽消散,道炁长存。”

    众弟子:“魔王束首,侍卫我轩。凶秽消散,道炁长存。”

    诵念完毕,徐子墨跪立俯首,虔诚敬天。

    只见大殿之上,一个长髯老者,慈眉善目,眉角含笑,静静地看着殿前的徐子墨。

    “子墨。”

    徐子墨:“弟子在。”

    “五年,弹指一挥间,都有什么收获呀。”

    徐子墨:“答玄徽掌门,弟子立命仇海,幸得掌门教诲,经文儒典,未曾懈怠。及至今日,凡四年有余,弟子愈发觉得经史典籍浩如烟海,不敢言之几何收获。愿尽心立志,更进心力。”

    看着徐子墨谦虚而中肯地回答,玄徽子欣慰地点了点头。

    玄徽子:“孺子可教也。”

    玄徽子:“子墨,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玄徽子:“镇宁。”

    只见当年将徐子墨带上山的其中一个年轻人,从大殿一旁走到玄徽子面前,躬身施礼。

    镇宁:“掌门。”

    玄徽子:“以后,镇谷给徐子墨讲授经文典籍。就由你来给徐子墨传授武学功法。”

    镇宁:“是。”

    徐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