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官-第3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每日粮食,供应也是不足。各种干粮,都是霉烂之物,有时候还供应不及。随同叶行远南下的仆人阿大愤愤不平,想要去找越军主官理论,却被叶行远阻止。
  叶行远劝道:“这本来就是上面交待下来的,便是去为难他,也无非自取其辱罢了。这等小处,又何足道哉?”
  他本来就不是多讲究的人,又身轻体健,便自己行走也是无妨。至于食物,他与那些越军小兵相处好之后,也可以交换些许,至少并无饿肚子之虞。
  这种事本在他意料之中,而圣人也有交待,这之后的二十年,便是他体悟“节”之德的关键时刻,这些小事,或许就是磨练他品格的机会。
  阿大心中不忍,涕泣道:“二公子自小养尊处优,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人人尊重,如今却受这些莽夫侮辱,真是。。。。。。”
  钟家乃是上品世族,与吴王谱系同属一支,历代为官。钟奇含着金钥匙出生,小时候的日子自然过得悠闲自在。后来在吴国政变之后,虽然近似软禁,但也从来未曾在生活待遇上吃过苦头。
  这与叶行远相比还大不相同,想到后来他在湖边牧羊二十年,甘之如饴,叶行远心中不禁也暗暗佩服。
  也许这就是他拥有“节”之德的明证,并不是因为他忍受生活的苦难,而是从容的面对苦难,消解苦难,并且仍旧积累着不断向上的力量。
  叶行远若有所悟,翻开春秋,细细读之,感悟圣人的心意,不去计较那些有的没的。
  走了半月有余,撤退的大军方才回到越都。越王刚死,留下好几个成年的王子,过于继承人还得争上一阵子,一时间也无人关注叶行远,他被关在城郊的一处宅子里面,任他自生自灭。
  直到三个月之后,诸王子之争终于有了结果,新一代越王登上王位,这才想起来这位越国的公敌。
  越王本性是个残忍的,便问臣下道:“钟奇乃是害死先王的罪魁祸首,如今既然落到了咱们手里,那便不能轻易饶过他,不如将其千刀万剐,明正典刑,以为先王复仇?”
  臣下大惊,忙谏道:“大王不可!钟奇虽然可恶,但他是圣人面前挂了号的人,圣人绝不能容咱们妄杀。若是杀了他,只怕。。。越国危矣!”
  圣人到底对叶行远到底是什么态度,他们并不敢打包票,但是圣人的声威,是越国大军都亲眼目睹的。他们绝不敢冒着激怒圣人的危险去害死叶行远。
  越王恼道:“不能杀他,将他留在越国何用?还要白白浪费粮米养他!”
  臣下琢磨道:“虽然不能杀他,但是既然为人质,大王要拿他初期容易得很。这般士大夫,心气骄傲,折辱几次,说不定就自己病死,到时候圣人可怪不得我们!”
  越王拍掌大赞道:“此计大妙!既然如此,爱卿可有什么妙策,可以狠狠折辱此人?”
  臣下苦笑,想了一阵便道:“越都城外大湖,湖边都是愚蠢乡民聚集之地,不若就将钟奇赶到此处,让他与愚民奴隶为伍,日日耕作,他定不堪受辱!”
  在他们这些食肉者看来,让一个细皮嫩肉的士大夫下地劳动,接触种种脏污之物。这就是极大的侮辱。
  又有人附和道:“耕作也就罢了,不若令他放牧牛羊,这才是最下贱之人的劳作。堂堂钟家子嗣,行此鄙事,令祖宗蒙羞,大约他坚持不了一日,说不定就要自尽!”
  越王大喜道:“自尽不算是咱们杀他,圣人也怪不得咱们?既如此,便依众爱卿之言,让他滚去大湖边沼泽牧羊!”
  一句话就定了叶行远的命运,当日下午,叶行远从凶悍的使者口中得到了这个消息,不动声色,只淡然接受。
  这本来就是属于钟奇的命运,叶行远早有所料,并不意外。
  阿大哭天抢地,喊着有辱斯文,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收拾东西,陪着叶行远一起前往大湖沼泽。
  这时候的大湖比三千年后还大许多,更有出海口,春夏之时,海水倒灌,湖水都变得有些咸涩。因此湖边形成了一片沼泽,甚为凋零,与江南春天的繁盛不同。
  此时的江南人口稀少,尚未完全开发,这一大片地方还未成为良田,只有少数人在工作。沼泽附近更是不适合种植,叶行远被命牧羊,就每日在湖边往来,只有一支小队看着他,也看得不甚紧。
  阿大陪着叶行远放牧了几天,看着叶行远亲自赶羊,更是痛哭流涕,恳求道:“公子,如今越国人也不注重此地,不若我想办法找条船,我们穿过大湖,回返吴国,再谋求他路如何?”
  叶行远摇头道:“别的地方也就罢了,吴国肯定是回不去了。”
  被越军队吓破了胆的吴王要是知道他回返,说不定就亲自下令抓人,再把他送回来。叶行远虽然不怕,但也不想浪费这精神。
  阿大知道公子对吴国已经彻底失望,便又问道:“如今天下诸国纷争,都纷纷招揽贤才,公子这等本领,何不投于他国?”
  叶行远又摇头笑道:“时机未至。”
  由于圣人展现出的神通,令诸国都是艳羡不已,一人可镇压千军,这是何等的本领?他们知道圣人恪守君子之道,效忠于周王室,绝不可能被他们招揽,便想尽办法招揽奇人异士,想要找到强国的另一条道路。
  北方燕国国君,铸造黄金台,千金市马骨,想要招揽贤才。据说已经得了几位大贤,后来兵发齐国,打得齐国几乎没了火种,就是不久之事。
  可惜此时乃是圣人当政之时,纵然有千军万马,纵然有天生大才,想要吞并他国还是绝不可能。圣人后来派出弟子前往齐国,以火牛阵打破燕军,又将齐国从灭国的边缘挽救了回来,促成了燕、齐的合约。
  从此之后,天下人就知道,圣人不同意未经王室批准的战争。
  这之后的二十年,是乱世中难得的平静。
  要到二十年之后,圣人由于下一任天子的排挤,挂冠而去,周游列国,重新寻找天命。这才天下大乱,诸国吞并,大鱼吃小鱼,春秋乱世终结,进入了大国博弈的战国时代。
  最后秦国得圣人授予的天命,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是为秦始皇,奠定了三千年大一统的根基。
  钟奇被吴王接回吴国,励精图治,三年反攻越国,绝其祭祀。那也是二十年后的事。
  现在钟奇就算是到其他国家,能够做的事情也有限,在圣人的秩序下,就算是他也只能默默服从。
  阿大苦劝不得,只得作罢。
  叶行远也并不在意这样的生活,就早出晚归,每日放牧羊群,读书、遥望湖光山色,感悟天地至理。
  他自来到轩辕世界,还从未有这种悠闲清净的时光,几年中并无动作,积蓄灵力,只觉得心中的一层桎梏就要突破,但还不知道要从哪里突破。
  一开始,看守的越国人还时时向上汇报叶行远的动向。越王听说他过得悠闲自在,心中不满,还曾派人几次来刁难,但叶行远都巧妙的应付了过去。
  后来时间一久,善忘的越国人也不太记得他,干脆就把他仍在大湖边自生自灭。看守的军士越来越少,后来更是很少到湖边的沼泽地来查探。
  叶行远乐得悠闲,他苦读春秋,若有所悟,但对“节”之一德,始终却还有些不明之处。
  毕竟对他来说,他与钟奇的思路与经历完全不同,一开始的选择他便与钟奇完全不同。直到现在,他仍然不理解钟奇的选择到底是为什么?
  带着这种不解,就更难理解“节”的含义。
  这与面对颜无邪时候的考验一筹莫展还不同——那时候是因为颜无邪自己都未必掌握了“和”的真意,而现在,则是叶行远与钟奇对“节”的理解不同。
  偏偏他现在还占据了钟奇的身体,这该如何继续下去?
  叶行远坐在湖边,冥思苦想。
第500章
  时光匆匆三年,这一日,正在叶行远在湖边思考的时候,忽然看到不远处几个黑影,似乎是起了争执。
  叶行远有明察秋毫的神通,目力极好,远远望见正是阿大与几个越国年轻人争斗。那几个越国人对他推推搡搡,阿大奋力反抗,但为了不影响到叶行远,一直都没有出声叫喊,眼看就被打翻在地。
  叶行远面色一沉,急奔到他们面前,护住了阿大,厉声喝道:“尔等年轻人,不知尊老之道,竟然殴打老人,成何体统?”
  阿大当初在钟府就已经年纪不小,后来迭经变故,更早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滚倒在地,只护着身下一只鱼篓。
  那几个越国年轻人骂骂咧咧道:“区区一个吴国蛮子人质,竟然敢与我们这般说话?你这个贱仆,偷偷到湖中捕鱼,坏了我们的生计,怎么就打不得了!”
  阿大涕泣道:“公子,我看你这几年粗茶淡饭,越发瘦了下去,所以下湖捞了几条鱼。这本是无主之湖,谁又说不能捕鱼了?”
  年轻人喝道:“啰嗦,我说这鱼是我们家的,便是我们家的!不是咱们越国人的,难道还是你们吴国人的不成?”
  他摇晃着醋钵打的拳头,威胁道:“今天若不好好教训你们,你们不知道爷爷的厉害。”
  叶行远面色越发沉了下去,眼看阿大脸上满是血痕,显然那几个越国人下手极重,痛心道:“是我连累了你!这世上争斗不绝,便是我想按照这秩序平平静静做人,又安能如愿?今日既然如此,我也不必再忍下去了。”
  他长笑一声,心中豁然开朗,恰逢此时湖上云开雾散,一片阳光照下,湖面波光粼粼,令人心怀大畅。
  这几年来,他一直潜心思索钟奇的行动,心中已经略有了眉目。钟奇此人,受《周礼》影响极深。一举一动,都万分的符合规矩,也正是因为这种规矩,形成了他的“节”。
  所以他当初即使在朝堂上被逼到了绝境,也绝不会采取叶行远的弑君之举。所以他被迫在越国牧羊,也甘之如饴。
  这与圣人此时在周王室所推行的大道无形中暗合,故而圣人当初最看重钟奇这个弟子,觉得虽然不曾言传身教,却有神交之妙。
  这二十年间,师生不曾见面,但在圣人的语录中,却屡屡提到钟奇。更把钟奇当作自己的得意弟子来看待,还以他的行为来教导一众弟子。
  以规矩礼法,来匡正世间的丑恶,就是此时圣人“克己复礼”之道。
  只可惜,这条路即使是无所不能的圣人都走不通。他花了二十年,扶植周王室,震慑四方。但仅仅是因为换了个天子,便将他一脚踢开,乱世恢复到了原来的模样。
  后来圣人周游列国,再悟大道,才改了原本的初心。以天机与天命相辅相成,达成了读书人与天子的平衡,缔造了未来的三千年盛世。
  叶行远不是钟奇,他无法坚持“克己复礼”,尽管这三年间他精心参悟,他终究还是以前那个叶行远。
  他所行之道,更接近于实用主义,不让一切僵化,讲究“权变”之道。
  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何须还有太多顾忌?阿大对他忠心耿耿,他又怎能让这等忠仆受到欺负?就算是得不到钟奇的认可,得不到“节”的宝物,他也不能随随便便放弃。
  想明白了这一关节,叶行远仰天长笑,威严道:“尔等欺行霸市,恃强凌弱,还不幡然醒悟,更待何时!”
  清心圣音火力全开,那几个越国年轻人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只觉得脑中嗡然一响,突然感觉到自己真的是禽兽不如,怎么做得出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来?
  看着阿大身上的伤痕,他们更是后悔无及,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到:“小人行事,何等丑陋,幸得君子教诲,吾等悔悟了!还请君子重重严惩,方能稍稍减去我们的罪孽!”
  他们磕头如捣蒜,真心悔过,额头一片乌青,看得阿大都呆了。
  叶行远一笑,伸手将阿大扶起,得到他的谅解之后,才将这些越国人斥退。对阿大拱手一礼,叹道:“你劝我的都是金玉良言,可惜我一直未曾细细体悟,以至于累你至此。今日我已悟道,之后断不会如此,请受我一拜。”
  这不但是为了感谢阿大不离不弃的帮助,更重要的事他的行为,对自己悟道的帮助。
  阿大手足无措,连连摇头道:“公子,折杀老奴了,这怎么敢当!”
  叶行远直起腰,笑道:“从今日起,海阔天空,咱们就离开越国,前往北方吧。”
  钟奇是钟奇,叶行远是叶行远,各有各的执着和坚持——也就是说,有他自己的“节”。
  轩辕五十五年冬,叶行远版“钟奇”终止了自己在越国大湖边牧羊的日子,泛舟北上,一路往燕国而去。
  燕国此时文君在位,求贤若渴,铸黄金台招揽天下人才。年前有一老先生名叫徐周的,被文君封上大夫,赏赐千金,有“千金市马骨”的美誉。
  叶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