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官-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国此时文君在位,求贤若渴,铸黄金台招揽天下人才。年前有一老先生名叫徐周的,被文君封上大夫,赏赐千金,有“千金市马骨”的美誉。
  叶行远正是要去燕国招贤台,他与钟奇的选择不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越国南蛮之地,他们对这个人质早就不再关心,纵然走失,也不放在心上。在天下这个范围之内,更没什么人关注区区一个沉寂了许多年的落魄贵族。
  但在洛邑,圣人在席上忽然睁开了眼睛,面露微笑。
  高华君随侍在侧,好奇问道:“老师何故欢喜?”
  圣人笑道:“你的好友,终于走出了自己设置的藩篱,从此海阔天空,定有一番作为。”
  高华君一愣,他的好友不多,大多都是在洛邑求学的师兄弟,一时没反应过来圣人指的是谁。良久才一拍脑袋道:“老师说的,是钟兄?”
  圣人点头道:“他已离开了越国,恢复自由之身,若我所料不差,他必北往燕国,求其大节。”
  大节?高华君琢磨半天,不明所以,再问圣人,圣人笑而不语。他虽然一头雾水,但还是满心为叶行远欢喜,默默祷祝他一切顺利。
第501章
  叶行远一路北上,这一段时间因为有圣人镇压,春秋乱世相对来说进入了一段平静的时期。
  一路上虽然仍旧民不聊生,但至少战事减少了许多,不至于经常见到白骨露于野的惨况。光这一点,圣人便可说是功德无量。
  “昔日庄子行于路上,与骷髅对谈,趣味横生,但也可见乱世之惨。。。。。。”叶行远深深叹息。
  阿大憨憨问道:“公子,庄子是什么人,是你的好友么?我们可要顺路拜访?”
  这个世界连老子都不存在,更未有庄子诞生,叶行远笑道:“只是一个有趣的读书人,我们不顺路,见不着了。”
  阿大这才放心点头道:“此人与骷髅聊天,只怕神经也不太正常,公子不见他还是对的。”
  叶行远被逗乐了,朗声长笑。他们星夜兼程,一月之间赶了千里路程,穿过鲁国、齐国,直抵燕国的边境。
  黄金台已遥遥在望,夕阳照耀之下,在天边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
  叶行远眯着眼睛,望着这一幕盛景,心中盘算着抵达燕国之后,自己要做的一切。
  燕国王宫之中,燕文君惊讶道:“钟奇?那个弑杀吴王伯虞,请出圣人诛杀越王的钟奇?他。。。他来了燕国?”
  徐周闭目点头,“正是那个钟奇,如今他已经到了黄金台下。”
  燕文君手足无措,钟奇身上背着两个国君的性命,这种人物纵然有大才,燕文君仍然有点犯怵——这会不会有点“克君”的嫌疑?
  他犹豫道:“钟家原都是大才,他乃是世家子弟,更有手腕有眼光。他来黄金台,寡人本该扫榻相迎,只是。。。。。。”
  徐周看出他的犹豫,问道:“大王建造这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只是为了要一个明君的名声?还是想要恢复祖宗基业,压制强齐,乃至统一天下?”
  燕文君正色道:“当然不只是为了名声。”
  他抚摸着面前的长剑,凛然道:“燕国本是强国,本该进击中原,只是辟处北疆,为齐国所阻。二百年不得寸进,这数十年来,齐国因海盐而富,燕国积贫,受其欺压。
  寡人幼年也曾到齐国为质,至今不能忘怀当日之辱。我励精图治,招揽贤才,当然不是为了虚名,而是要剑指齐国,一洗当年的耻辱!”
  他眼中露出憧憬的目光,“若真能一举扫灭齐国,得齐国之富,再加上燕国的勇士,自然就有扫六合统一天下的机会!”
  燕文君乃是雄主,有着极大的野心,而且,他还有实现自己雄心的智慧、勇气和器量。
  更关键的,是他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他的抱负。
  徐周微笑道:“如果大王有这样的雄心,那么钟奇此人就不能不用了。”
  钟奇虽有弑君之名,也未曾有处理政务的名声,但是在吴国两次大危机之前,都展现了关键的决断力和智慧。
  第一次,毫不犹豫的出手刺杀吴王伯虞,解决了吴国的内部矛盾,保证了吴国今后几年的稳定。
  第二次,则是在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情况之下,求救于周天子与圣人,一举挽救了吴国的国运。
  这样的行动,任何人一辈子只要做一次,就能列名青史。而短短十年间,叶行远做了两次。
  徐周年纪大了,眼光毒辣,自然明白这种人物才是真正的大才。燕文君黄金台千金市马骨,终于引来了天上的凤凰,他徐周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燕文君若有所思,目光却越来越亮。
  叶行远带着阿大,在黄金台前安坐。所有前来黄金台的贤才,都会在这里等待。
  有人认得吴国钟奇,在一旁窃窃私语道:“此人居然也来了!听说他不是在越国为质,看来终究还是不甘寂寞啊!”
  有知情的反驳道:“也不是这个道理,刺杀吴王伯虞之后,他在家中闭门读书七年,绝非耐不住寂寞之人。只怕是越国人行事太过分,他才忍无可忍。”
  又有人道:“此人来此,必受文君重视,拜为上宾,咱们是不是要先打好关系?以后也有个倚靠?”
  有人冷哼道:“弑君之人,纵有才能,又怎堪大任?文君贤明,说不定还要将他拒之门外。”
  众人议论纷纷,也不刻意压低声音,叶行远淡然而坐,充耳不闻。
  黄金台已有盛名,如今来得人龙蛇混杂,叶行远也不急于结识。他来,只是想借用燕文君的平台,实现他心中的志向。
  当今天下,能够容得下他的,或许也只有这位雄才大略的燕文君。
  “钟公子在哪里?大王召见!”正思忖间,一个宦官急急忙忙从黄金台奔出,满头大汗,颇为紧张。
  叶行远瞥了他一眼,并未起身。旁边同样来黄金台应聘的人好心劝道:“钟公子,大王召见,你怎么。。。还不去?”
  到这儿来的人,都急着想要见到燕文君,只要得到燕文君的认可,便可扶摇直上,飞黄腾达。一听说燕文君召见,个个都急忙凑上去,哪里像叶行远这么稳坐钓鱼台。
  叶行远淡然笑道:“我听说上古明君,见大贤之时,不闻征召,只闻求见。我今日虽来此,也未必要奉召。”
  你还要摆架子?旁边人都被噎得说不出话来来,那传令的宦官也傻了,一溜烟奔了回去,向燕文君禀告道:“启禀大王,那人。。。。。。不肯奉召,说是什么上古明君见大贤,只会求见。。。。。。”
  他一头冷汗,觉得这简直是大不敬。
  燕文君也略有些愠怒,徐周却笑而劝道:“此言也有理,大王既然礼贤下士,便该请见才是,召见二字,未免太过施礼。
  不若我与大王一起下黄金台,亲自迎接大贤如何?如此也表示咱们的诚意。”
  说着徐周便要起身,燕文君大惊,忙道:“何敢劳烦老先生,寡人亲自去便是。”
  徐周摇了摇头,“不然,大王对老臣恩重如山,老臣能够为大王做的,也不过就只有这点小事罢了。上下一趟,并不费什么力气。”
  他年纪老迈,头发雪白,走路也有些不方便,颤颤巍巍下了黄金台。燕文君担心他出事,赶紧命人搀扶,自己也是随之而行,一路到台下招贤馆中。
  徐周四面一望,径直朝着叶行远走来,燕文君亦步亦趋,跟在他身后。徐周走到叶行远面前,深深施礼,恭敬道:“大贤来此,老朽与大王恭候久矣。”
  燕文君也上前施礼道:“久闻公子大名,何其有幸今日得见,寡人适才有失礼之处,还请公子海涵,便请公子随同寡人,一起上黄金台,共商国事。”
  叶行远这才起身,拱手道:“何劳大王亲自出迎?在下怠慢了。”
  燕文君大喜,便与徐周一起,簇拥着叶行远上了黄金台,一众等待燕王召见的贤士们面面相觑,羡慕嫉妒恨。
  叶行远抵达黄金台顶,燕文君命人送上酒宴,这才重新见礼道:“公子来此,寡人如鱼得水。如今燕国僻处北方,南有强齐,北有妖蛮,不知该如何发展,还要请公子教我。”
  燕文君也是个实用主义者,既然亲自迎来了叶行远,当然要询问治国之道。
  实际上他是一直在苦恼,燕国并非弱国,若以军力而论,他在诸国之中能排得上前三。但是因为地处北方,土地贫瘠,国力实在是太穷。
  如果周边有小国,他或许还能靠劫掠勒索来发展,很可惜,在他进军中原膏腴之地的前方,挡着一个庞大的齐国。
  齐国兵精粮足,春秋早期也曾为霸主,如今虽然略有衰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兼富足,人口众多,打起仗来不怕消耗。燕国与他短时间作战可操必胜,但时间一长,就耗不过齐国。
  这倒也罢了,关键燕国北方,还有凶悍的妖蛮。如今蛮族强盛,三不五时就想要下南方打草谷,燕国为了抵挡蛮族,消耗极大,其余诸国眼睁睁看着,全无援助之意,燕文君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这个问题不解决,燕国永远无法顺利的发展起来。
  所以后来燕文君招到大贤,第一条定策便是急攻齐国,必须吞并齐国之后,才能够形成强势,能够进入发展的模式。
  这一步棋差点就成功了,燕国的铁骑,一直冲到了齐国都城的城墙下。可惜他们的时机不对,这时候正是圣人掌控天下大势秩序的时候,只一纸文书,便要燕国退兵。
  燕文君心存侥幸,想要抢时间攻下齐都,被圣人锦囊以火牛阵破之,损兵折将,不得不黯然退回燕国,郁郁而终。
  燕文君薨之后,燕国迅速的衰落下来,后来子衍在北方抗敌艰难,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原本抵挡蛮族的燕国军队沉彻底失去了心气。
  这才酿成了后来西凤关、苦渡城之围,北方惨况,不忍卒睹。
  不过如今既然叶行远来了,当然不会容许同样的情况再发生,也不会再采取注定会失败的战略。
  他胸有成竹,一指东方,“大王与燕人始终只盯着南方齐国,却忘了另一个发展方向了。”
第502章
  其它方向?燕文君甚为迷糊,不解其意。徐周眼睛一亮,击节赞叹道:“公子果然天下奇才也!一语惊醒梦中人!”
  治国的大贤,最重要的就是指明一个方向,方向正确,大伙儿就能一起使劲,最后获得成功。燕国之所以一直半吊子起不来,最关键的也就是缺乏一条真正可以一以贯之的战略。
  结束春秋战国乱世的乃是秦国,其实秦国的情况与燕国有些类似,虽有关中之地,但在当时关中也并非多肥沃的地方。想要东进中原,面前挡着晋国这个庞然大物,自己的边境上还有西戎、南蛮的骚扰,不得安生。
  但秦国就有一条准确的战略,历十世而不绝。所以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天下——这其中当然还有许多偶然的因素,但策略的正确,无疑也是一大关键。
  如今叶行远一说向东,徐周就像是醍醐灌顶,拍案叫绝。
  燕文君仍然有些迷糊,不解问道:“东面是苍茫大海,难道要我燕国子民,到海上去讨生活不成?”
  燕国的疆域其实并不小,处于东北位置,北面是妖蛮盘踞的草原,西面是苍茫大漠,不通人烟。南面是富庶的齐国,而东面,则已经入海。
  叶行远笑道:“大王目光望得不远,却不知在东海之外,另有地域么?”
  燕文君仔细回想,方才点头道:“我听说在东海之外,有精卫栖息之地,又是当年大禹治水的起点,名曰青丘之国。
  此地乃是古妖国,难道公子的意思,是要我们去取这妖国不成?听说妖国妖氛弥漫,土地贫瘠,咱们人族是生存不了的,取之何用?”
  上古的人、妖大战早已过去了太久,妖族一直在中原之外,即使是一国之君,对妖族也不太了解。在他心目中,青丘之国就是个穷乡僻壤,孤悬海外,实在没什么用处。
  叶行远哑然失笑道:“非也非也!青丘之国富庶,不在齐国之下,良田千倾,矿藏无数,更重要的是易守难攻。燕国若能以此为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可立百世之基业也!”
  听到有良田、矿藏,燕文君眼睛都直了,燕国少的不就是这个么?不过说到易守难攻,他点了点头,又叹气道:“就算公子所言不差,但就这易守难攻四字,便难死我们了。
  燕国积贫,并无水军,如何能够出海登陆攻打青丘国?拿不下来,也仍然是无用?”
  以燕国现在的航海技术,别说是送一支军队渡过东海,就算是个人想要乘船前往青丘之国都没那么容易。当然最关键还是没钱,造不出舰队,也不可能训练水军。
  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难题,对于叶行远来说却驾轻就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