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官-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难题,对于叶行远来说却驾轻就熟。他笑道:“大王不必担心。青丘之国虽然是海外之岛,但其实尾端也与北疆相连。
  燕国大军只需向北,绕过蛮族占据的地盘,沿着海岸线前行,再折而向南。便可抵达青丘之国的国都,距离虽然遥远,但对于燕国铁骑来说,并不算是太难的征程。”
  这条路他可走过一回,更何况他摸清了青丘国上上下下的脾性,这些皇族色厉而内荏,其实都害怕中原的大国,燕国铁骑只要去绕一圈,必然就能所向披靡传檄而定,顶多就是攻打都城的时候多花点功夫。
  燕文君将信将疑,叶行远也不着急,这只是初次见面,拿出这大概的方向就可。至于具体执行,还要等以后再说。
  徐周咳嗽一声,捅了捅燕文君,燕文君这才如梦初醒,朗声道:“公子之言,令寡人茅塞顿开。惟愿公子留在寡人身边,日日请教。”
  他虽然还没整明白,但到底是明君,一点儿都不含糊,开口便要封叶行远为上卿,参与国事。叶行远也不推辞,坦然接受。
  此事传到南面诸国,尤其是吴王与越王耳中,引起了一番轩然大波。
  越王自然是勃然大怒,他这时候才知晓害死自己父王的叶行远居然逃走了,下面之人知情不报,实在可恶。一怒之下便砍了好几个守卫的脑袋,并致书给燕文君,要求他遣返叶行远。
  燕国和越国相隔十万八千里,越国虽然近年来声势浩大,燕文君却也不怕他,自然是置之不理。
  吴王却心惊胆战,召集臣下问道:“诸位爱卿,钟奇本是我吴国世家,对吴国也立有大功。后来为了平息战事,才不得不送他去越国为质。
  孤思及起来,也是甚为愧疚。如今他离了越国,前往燕国为上卿,不知可会迁怒于我国?若是怀恨在心,那可如何是好?又越国那边,不知会否震怒?”
  他就是个胆小软弱之人,当太子的时候,还有钟奇为他的主心骨,又不经大事,表现还算不错。等登上了王位,钟家又凋零,他就越发暴露本性,行事也七颠八倒。
  有老成的臣子心中苦笑,心道你也知道钟家有功无过,他被投闲置散也就罢了。后来还救了吴国一次,居然又被国君出卖,送去魏国为人质,天知道受了多少苦楚。
  如今他既然抛下一切前往燕国,一定是矢志报仇,这可化解不了。
  便有人谏言道:“事到如今,也无法可想,只有一方面遣使到燕国交好,探探钟公子的口风,一面再向越国致歉,不要因此事再引起两国干戈。”
  其实这些臣子也看得明白,吴国这几年固然没什么起色,但三年过去,越国也不复当初的强横。越王上位的时候与兄弟争位,很是大杀特杀了一阵,伤了越国的元气。
  即位之后,越王也没有他父亲的野心,每日贪图享乐,朝中奸佞当道。如今的越国,其实已经威胁不到吴国的存在。
  越王大概也不会因为区区一个叶行远,来与吴国过不去。他们干脆就这么含糊过去,以安吴王之心。至于燕国,到底还隔着好几个大国,打不到吴国来,不用操心。
  吴王听众臣一番分析,这才放下了心。真就一方面遣使去越国,低声下气的致歉,被越国上下狠狠敲了一通竹杠。另一方面乖乖派人去燕国,给叶行远送礼。
  叶行远收到吴王的礼物,付之一哂。
  燕文君担心他心念故国,小心翼翼问道:“公子乃是吴国大族,吴王如今向公子致歉,不知公子可有归国之念?”
  这几日在朝堂上,他听叶行远筹谋深远,一条条朝政策略令人拍案叫绝,知道名不虚传,实在是个大贤,哪里舍得叶行远离去?
  叶行远笑道:“大王不必担心,吴国弃我如敝履,我岂有回头之理?既然上了黄金台,自当助大王富国强兵,雄霸北方。”
  叶行远拟定的长久策略,当然是让燕国修炼内功,慢慢发展,远交近攻,蚕食鲸吞,慢慢有一统天下的契机。
  不过这个目标在十几年之内没有机会实现,因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还有周天子,周天子身边,还有圣人。
  圣人不离去,谁都不可能彻底改变现在的秩序。所以叶行远并不着急,先设立阶段性的目标,能够雄霸北方,对于一向生活在夹缝中苦逼的燕国来说,已经算是无法想象的美好结果了。
  果然燕文君大喜,一躬到底,致谢叶行远。
  此后,燕文君信任叶行远,将朝政全都交托于他。叶行远励精图治,力行变法,振兴燕国经济,三年之中,令小民无饥馁。
  又练兵三年,亲率出征,一举剿灭古老而孱弱的青丘之国,开通航线,将青丘半岛与燕国的北方平原连成一片,气候已成。
  这本来就是乱世之时燕国难得的气运勃发之时,人才齐聚,风调雨顺。没有叶行远的时候,同时期燕国凭着几位贤才大将,也曾反过来压制邻近的齐国,甚至大军压境,打到齐都附近。
  不过在叶行远看来,因为有圣人在,根本不可能灭齐国毕其功于一役,如此一来,这就是平白消耗资源和积累,必须变通改变攻略的方向。
  除了军事行动以外,叶行远对经济与技术进步也抓得极紧,尤重海贸。
  得了青丘之国这个跳板之后,他便以青丘之国南端为跳板,继续向东航行,与扶余诸国贸易。换来大量的海外奇珍与金银宝物,这些海贸获利,他都投入到燕国的基础建设与军事建设中。
  对于北方的妖蛮,叶行远采取了剿抚结合,双管齐下的套路。这时候也先尚未崛起,塞外妖蛮还是一盘散沙。叶行远一方面以互市贸易拉拢一部分与人族关系比较近的妖蛮,一方面出动燕国精兵,以特种战的模式,袭杀一些死硬部落首脑。
  一方面起到了练兵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压制着妖蛮的发展。
  稍微强大的妖蛮部落,要么选择与人类友好,要么在燕国的压力之下,缓缓向西迁移。燕国所受的压力,更多的向西面赵国倾斜。
  十年筹备,燕国的国力今非昔比,大幅度的提升强大。与同时期的其余诸国相比,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上。只是因为它攻略的方向主要是西北,中原诸国,并没有注意到而已。
  这样的燕国,一旦回眸南顾,一定会给天下带来一个大大的惊喜。
第503章
  周明王二十二年,春。洛邑。
  圣人已经在天子身边辅佐了二十多年,天子体弱,虽然成人,但也并未亲政,一直在宫中养病。
  春风吹动柳枝,老树早已发了新芽,窗外一片绿意盎然。出圣人在学宫中安坐,须发微扬,就如一座雕像。
  与十多年前相比,圣人的模样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他仍然精神奕奕,身体中充满了无限的能量与力量。
  他的年龄仿佛早就固定在时间长河之中,所有人都觉得第一次见到圣人的时候他似乎已经是个老人,而时间流逝,他仍然是个老人。
  圣人的授课已毕,高华君默默收拾着书本。这几日天子的身体不好,朝野之中都在传天子恐怕活不过今年,局势也一下子紧张起来。
  “老师,待会儿还要上朝么?”他恭敬的向圣人询问。
  圣人微微颔首,“如今朝中多事,我是不得不去。”
  如果可以选择,圣人宁可在学宫中教书育人,远离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但他明白,只要他一撒手,好不容易建立起来这脆弱的“礼”,就会像冬天的大雪一样纷纷崩散。
  尤其是最近天子暗弱,国舅姜氏嚣张跋扈,开始揽权,虽然还顾忌着几分圣人,但私下里的动作却越来越多。
  圣人大仁,他虽然看得清看得彻,但囿于心中的道,许多事不会去做。而生而为人的劣根性,让这崩坏的周王室难以为继。
  高华君早就不满姜国舅的行径,他字斟句酌道:“老师,如今姜国舅行事越来越过分了,拉帮结派,卖官鬻爵,令人切齿。如今朝中几位上大夫纷纷上书弹劾国舅,老师何不趁机将其除去?”
  圣人看了他一眼,淡然道:“姜国舅之罪,并无明证,若无理而杀之,那我与姜国舅又有什么不同?”
  圣人所求的,乃是百世千世之道,并非只是一时一事的平安。
  以他如今的神通智慧,可以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随时都可以让天地翻转,但一时之快,又有何用?
  所以圣人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沉思。
  高华君心中着急,但也只能徒呼无奈,只得换了个话题道:“前日钟师兄又给老师来信了,送来许多海外奇珍异宝供老师赏玩。”
  燕国如今豪富,已胜齐国,从海外得到的奇珍异宝更是无数。叶行远对圣人执礼甚恭,隔三差五都会送上重礼,对周王室的进贡也从来都很到位。
  一开始燕国人还不太理解,但是在这十几年来圣人一次又一次出手强行镇压各方诸侯之后,燕文君默认了这种秩序。他心有余悸,幸亏叶行远的策略正确,让燕国避开了圣人的怒火。
  对于圣人来说,这些外物从来不萦于怀,便笑道:“他倒是最圆滑的一个,让他读春秋,却不知道读出了什么东西。三千年沧桑,果然是变化万千,吾亦不可知也。”
  只要话题涉及到叶行远,圣人的话就云遮雾罩,似有深意。高华君一直随侍在圣人身旁,听了好几次“三千年”,回头苦苦思索,却始终不解其意。
  便好奇问道:“老师,钟师兄到底是何来历?”
  圣人的回答还是一般,笑道:“此事非尔可知也。”
  他顿了一顿,又叹口气道:“如今燕国大势已成,虽非吾道,却见天下之变。。。。。。”
  燕国按时纳贡,对周天子做足了义务,按照周礼,其国内政,圣人也不能干涉。
  而如今燕国以海贸富国,以军技强国,得了青丘之国这个稳定的基地之后,解决了粮食自给自足的问题,俨然已成北方第一大国。压制了最富的齐国与将士最为彪悍的赵国。
  现在燕国仍无南下之意,但圣人明白,这是弟子对自己的敬畏,并不说明燕国没有这样的能力。
  周礼,正处于崩溃之中,即使圣人知其不可而为之,顶多也只是将其延续一段时间而已。终究,还是会有新的天命。
  圣人哀民生之多艰,却也只能尽一身之力,尽可能的在这乱世维持住基本的秩序。
  叶行远出现在这时代,圣人已经知道时局必然会有变化,燕国的崛起,令他充满了兴趣,饶有兴致的等待着未来。
  与此同时,远在燕国都城的令尹叶行远,也正在思索着洛邑中的圣人。
  燕文君已经年华渐老,身体也变得更差,满面都是疲惫和衰弱。由于病痛的折磨,令这位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君走向的生命的尽头,但他仍然雄心勃勃。
  他设私宴款待叶行远,问道:“令尹,我们已经有十万雄军,兵精粮足,逼得也先部迁徙向西。不知何时才是南下攻齐的好时机?”
  燕、齐乃是世仇,燕文君对攻打齐国有执念,国中贵族们更是蠢蠢欲动,不停撺掇着君主——他们觉得这可能是燕国能够拥有的最好机会。
  叶行远瞥了燕文君一眼,淡淡道:“快了。”
  周天子活不了多久,圣人也很快会弃国而去。到那时候种田爆兵的燕国横扫天下,无人能挡。
  只是。。。燕文君未必能看到了。
  叶行远回忆历史,燕文君这位燕国难得的明君人寿不永,薨逝应该就是在今年——在原本的历史上,这时候燕文君已经兵临齐都,也算是爽快了一把。
  今时今世,叶行远的存在让燕国变得更加强大,也避免了在齐都城下功亏一篑的惨败。但也少了那种意气风发的快活,这对于燕文君来说,孰优孰劣,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了。
  历史上燕文君去世的时候,一定还是扬眉吐气,觉得齐都不日可下。
  叶行远想到此处,低声叹道:“大王当要保重身体,燕国尚有大好前程,大王所想日后都可见到。。。。。。”
  燕文君微一闭目,讪讪叹息道:“寡人的身体自己清楚,恐怕时日无多,令尹也不要怪我着急。寡人知道,如今天下有圣人坐镇,咱们还须忍耐。”
  能够忍到最后的才是赢家。燕文君雄才大略,当然知道这个道理。
  前世的燕国,一是因为战略不正确,二则是因为燕文君去世之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继承人。燕文君之子年幼,不足以控制全国,其弟篡位把持朝政,倒行逆施,导致最后的失败。
  如今朝中有叶行远,那位篡位的弟弟早就被远远打发去了青丘之国,如今迷恋海贸,成了大财迷。看来在叶行远扶持之下,即使燕文君如历史一样阳寿不长,政权应该也能够平稳过渡。
  叶行远微微点头,“日后燕军南下,先灭齐,后灭韩赵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