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祝五侠传回的消息说,是天山派掌门东方欲晓要亲自来到中原、查问他的弟子的下落了。”
“天山派?”
朱棣想了想、道,
“大师看那‘飞剑盟’的幕后主使之人、会不会就是这个天山派呢?”
“这个还不好说,”
道衍道,
“等看看事情发展情况再说吧,毕竟武林中的事、还是交给他们武林中的人来解决的好。”
“好吧。”
朱棣点了点头道,
“对了,临回来之前,听父皇说、这北方又有一些骚动,不知最近可否有什么军情战报么?”
“是鞑靼境内的一些北元残部、又在蠢蠢欲动,具体的还在等探报的消息,”
道衍看起来并没有将此次的军情放在心上,
“就算他们真的行动了,也得等朝廷的委派、皇上的旨意。”
“说的也是。”
到了眼下这种时候,朱棣确实产生了某种疲惫倦怠的感觉,竟然萌发了“再有仗就让十七弟去打吧”这样的想法,自己真的很想歇一歇了。
可事与愿违,正当他想歇的时候、偏偏又歇不成了,因为圣旨果然送到了他的燕王府,而且还真的是让他去平定那些北元残部。
此时已是三月份,北方的天气虽然还是春寒料峭,却也已渡过了严冬。一道圣旨从京城传来,朱棣又要踏上征战的路程了。
………………………………
第三百三十八章 再度远征
() 虽然说同样是出征,但此次的心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毕竟不象从前那样凭着一腔热血、急于建功立业,如今即使跨上战马、手握缰绳,总还是觉得内心空荡荡的。因为不知道北元所部的具体所在位置,朱棣决定先移师到大宁驻扎,可那里毕竟是十七弟朱权的封地,想想还是先和他打个招呼的好,便派信使到宁王府送信给他。
军至大宁安下营寨,来到中军帐中,让硬跟着一起来的柴靖南自己随意休息着,之后朱棣叫人将两名先锋找来,自己又开始摊开地图、查看着这一带的地形分布状况。
正看着,郑和从外面进来道,
“四爷,他们来了。”
“让他们进来吧。”
知道这个“他们”指的是两名先锋大将张玉、朱能,朱棣头也没抬地道。
随着话音,那二人掀起帐帘迈步而入,双双下拜道,
“末将参见燕王殿下!”
“起来吧,都是自家人,不必如此的多礼。”
朱棣摆了摆手、让他们平身,郑和搬过两把椅子让二人坐下,又倒了两杯水递了过去。
落座后,二人看起来都很兴奋,两双眼睛热切又期盼地望着自家的殿下,尤其是张玉,喝着水的同时、目光还不愿意从朱棣的身上移开,就这么一直地盯着,当对方抬起头、视线扫向他时,脸又瞬间变得通红,样子看起来有些滑稽。
果然还是和自家手下的将士们在一起、心情会变得开朗起来,朱棣也觉得他们两个很有趣,便道,
“二位将军,此次出征、孤王有项重要的使命还需要你们去完成。”
“殿下尽管吩咐……”
朱棣的话刚说完,这二人便急着回应,结果尚在端着水杯的张玉竟被呛得一口水喷了出来,连连地咳嗽着,弄得大家哭笑不得。朱棣只好笑着道,
“别慌,本王只是先和二位打个招呼,并非是让你们现在就动身,所以先不要急。”
“末将、真是的……”
张玉接过郑和递过来的手巾,边擦着喷在胸前的水、边红着脸道。
朱能瞧了瞧他笑了笑,转向朱棣道,
“不知殿下有何打算?”
“本王让你们二人休息一下后,在你们的本部人马中先出三千精锐的快马轻骑,原地好好地休息着,随时准备等候着出击的命令。”
朱棣认真地看着他二人道。
张玉、朱能一同点着头答应道,
“末将明白了!”
“哦、对了,”
朱棣又想起了什么,道,
“刚才蒙古营的弟兄们给本王送来了不少的牛肉,你们带回去些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谢殿下嘞!”
知道这就是燕王殿下的特点,有好东西一定会给军中弟兄们同吃共享,所以两个人也没客气,道了谢便转身出了中军大帐。
两名心腹大将刚刚离开没多久,忽然、帐外传来一阵的喧哗,朱棣不禁一皱眉,刚想让郑和出去瞧瞧出了什么事儿,却只见帐帘儿一挑,一个锦袍金冠的青年箭步跳了进来、大声道,
“四哥!没想到我会来吧?!”
“十、十七弟?”
见来者非是旁人,正是宁王朱权,想想好歹这里也是人家的封地,朱棣只好绕过帅案迎了上去。
可还不等他再说话,朱权已经扑了过来、一把将他抱住,
“四哥,小弟好想你啊!”
“四叔!”
一直没什么动静的柴靖南、此时忽然出现在兄弟二人的身边,一双大眼睛死死瞪着朱权道,
“这家伙是谁?!”
“这、家伙?!”
听见有人如此称呼自己,朱权也奇怪地扭头看着眼前的少年人、问道,
“四哥,这小子是谁啊?竟然敢说我是‘这家伙’!”
“十七弟,这孩子是四哥我的一个贴身小护卫,平时有些纵容,才如此的不懂礼貌,”
朱棣连忙道,然后又转向了柴靖南,
“靖儿,休得无礼,这位是四叔的十七弟、宁王殿下。”
“哦,是四叔您的弟弟啊。”
柴靖南听了,方有些不忿地向后退了一步。
朱权听了四哥的介绍,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道,
“四哥,他是叫你‘四叔’么,这么说来,就应该叫我‘十七叔’了,不是么?”
“我才不要!”
听了他的话,柴靖南赌气地回过身朝旁边走去,再次坐回到了自己的行军床上一躺、闭上眼睛养着神。
朱权也不再去招惹他,拉着朱棣的胳膊撒娇般地道,
“四哥、这次出征带着小弟一起去好不好?”
“不好,父皇只是让四哥我去,又没说让你去。”
朱棣口气坚决地将他的话给驳回来。
朱权有些不满地道,
“那为什么你能带七哥去,却不能带我啊?”
“你七哥?”
朱棣一愣,
“我什么时候带七弟了、哦……”
说到这里一下子想起来了,几年前,自己确实在征讨北元时、让朱榑跟随着,可那是奉了父皇的旨意,便不禁好笑地道,
“那是依照父皇的圣旨,你现在又没有,而且私离封地是不被允许的,知道了么?”
“唉!”
朱权叹了口气道,
“小弟就是想跟四哥你学学怎么打仗嘛。不如这样,我化妆成亲兵偷偷地跟在你身边,不让别人知道怎么样?”
“不怎么样,”
朱棣再次将他的提议驳回,
“你可是堂堂的宁王殿下,如何做得到掩人耳目呢?真让父皇知道了还了得,你不怕、我还怕呢。”
“好吧、好吧,我知道了,”
朱权只好用放弃的口气道,
“唉,那四哥你回来的时候,是不是还要从我这里经过呢?到时候能不能来看着小弟的防务,有没有什么纰漏不妥的地方,给小弟指点指点?”
“这个……”
本不想答应,可朱棣忽然想到了十七弟辖下的朵颜三卫,心中一动、便点了点头,
“好吧,等四哥打完这一仗,一定会到你的防区来看看的,十七弟你要等着四哥我哟。”
“好,一言为定!”
朱权很高兴地点着头,道,
“对了、四哥,小弟我还带来了不少的肉食军需,犒劳一下三军的弟兄们吧。”
“那就多谢十七弟了。”
朱棣朝他笑了笑道,然后吩咐亲兵、将朱权带来的犒劳物品分发了下去。
送走了朱权,郑和轻声道,
“四爷,您也休息一下吧,具体的时间虽然还没定,可依着您的风格、出兵那一刻随时都有可能到来,还是趁着有空闲歇歇的好。”
“嗯,好吧。”
知道他说的对,朱棣便来到自己的这张床前、合衣躺下休息。
………………………………
第三百三十九章 诱敌深入
() 日暮时分,派出去的几路探报都赶了回来,汇合了消息来向朱棣回报探得的结果,北元哈喇兀部以大将孛林为首的叛军、正驻扎在察察尔地界,具体地点也已查明。
报过之后,一名探报的脸上现出一丝古怪的表情道,
“他们还在叫嚣……”
“叫嚣什么?”
看着他的样子,朱棣有些好奇地追问道。
那名探报笑了一下道,
“属下说了,殿下您可不要生气。那孛林说、大明能征惯战的将军都死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朱棣小儿不足为虑……”
“什么?!”
朱棣一听、顿时提高了声调追问道,
“你刚才说什么?”
“不是属下我说的,是那个孛林说的!”
探报吓得连连摆手道。
朱棣气极反笑道,
“好啊,看起来这个叫孛林的家伙倒是骄傲的很呢,那么本王就让他看看我这个‘小儿’的利害。来人!传张玉、朱能来见我!”
时间不大,张玉和朱能来了,
“殿下,是不是可以发兵了?”
“是啊,休息好了么?”
朱棣看了看二人问道。
张玉点了点头、道,
“休息好了,只等殿下您的一声军令,我们去将他们打个落花流水!”
“可本王若是偏偏不让你们去打胜仗呢?”
朱棣笑了笑道。
两个人一愣,互相看了看,朱能道,
“殿下是怎么想的,尽管吩咐属下就是了,我们一定遵从。”
“好!”
朱棣赞许地点着头道,
“本王命你二人及所选出的三千轻骑现在就吃晚饭,然后带上本王的帅旗,跟着引路官赶往察察尔、孛林驻扎的大营。记住,要在天亮之前赶到、发起一次冲锋,如遇反抗你们就撤出来,天亮后打着本王的旗号再与他交锋,然后再次后撤。”
“后撤?”
张玉眨了眨眼睛、看着朱棣有些不解地问。
朱棣点了点头道,
“没错,就是让你们后退,而这时、那个狂妄的孛林一定会率人马追击你们,你们就只管退好了,只要等本王率主力人马到了,将他们合围起来,我看他孛林还能往哪里跑!”
“末将明白了!”
原来此次殿下改变了以往的奇袭战术,采用了诱敌之策了,两个人很高兴地施礼退出了大帐去准备了。
这时,柴靖南突然跳了起来、道,
“四叔,要去打仗了是么?”
“是啊,”
朱棣点了点头,
“一会儿我们也快点儿吃饭,等张玉他们走了,我们随后也要拔营起寨、赶往战场,靖儿,你和三保就跟在四叔身边,知道了么?”
“知道了!”
柴靖南很兴奋地边收拾自己的东西、边道,
“靖儿还是头一次上战场上呢,这回真的要开眼了。”
“战场可不是什么好玩儿的地方,那只是杀人的场所,”
朱棣看着他那高兴劲儿、苦笑了一下道,
“尤其是第一次到两军阵前,靖儿你可要有心理准备哟。”
“嗯,这个靖儿知道。”
柴靖南也很严肃地点了点头。
此时,军令已经下达,满营兵将均开始吃饭并做着出兵前的准备。张玉、朱能的先锋马队大概是早就预备好了,时间不大、便大开营门率先冲了出去。
这只轻骑刚刚离开不久,朱棣便下达了军随后出击的将令,大队人马乘着夜色赶往察察尔。
一路之上翻山越岭地前行,探报一拨儿接一拨儿的派出,终于得到了消息,张玉和朱能不负朱棣所望,还真把孛林给引过来了。
且说这两员先锋大将,早已领会了燕王的用意,在引路官的指引下、真的找到了叛军的大营。二人一商议,反正又不是奇袭、而是诱敌,便先派出一千人的马队、由张玉带领着,在后半夜冲向了毫无防备的营寨。
虽然偷袭的时间把握的很成功,可毕竟人数少,结果一顿乱砍之后,等北元军明白过来开始抵抗时,便又迅速地撤了出去。那位主将孛林被闹得一阵的懵,等反应过来整顿好军时,人家竟然跑了。可此时尚在夜里,又不敢贸然出击,便令营加紧防御、只等天明再说。
可天色刚刚见亮,来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