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风啸金陵-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箭已经发出、自然是没有回头的可能,只是、本王的意思不是不能就这样闷声不响地和允炆成了敌人。”

    朱棣坐在椅子中看着道衍,缓缓地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道衍听了倒没有什么异议,点了点头道,

    “四爷说的没错,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我们当然要以一个充分的理由来解释此次的行动。”

    “理由?”

    朱棣听得有些好笑,

    “大师是说、这北平的地方官杀也杀了,城池得也得了,现在反倒要做的却是来为自己找个理由了?”

    fpzw


………………………………

第四百章 靖难开端

    “这是自然,”

    道衍审视地看着他道,

    “不然的话,四爷你刚才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意思是、想写一道奏折上呈给皇上,将齐泰、黄子澄构陷逼迫本王的事情和他说清楚,总不能让他觉得是我这个做叔叔的、不顾亲情地来造他的反。”

    不知是不是因为一夜地马不停蹄地在城中奔走,朱棣的脸上现出了少有的疲惫。

    道衍看了看他,示意身边的郑和为他沏上一杯茶来、道,

    “说了又能如何?难不成皇上还能将那两个人杀了为你出气么?更何况、就算是皇上真能罢黜了他们两个,事到如今、还能收手么?”

    “无论如何,我们叔侄刀兵相对、终究还是最坏的结果,在此之前不管它是否起作用,该做的还是要做的。”

    说着,朱棣接过郑和沏好的茶喝了一口、又道,

    “那么、大师您方才所说的寻找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老衲所讲到的理由么、也就是殿下您发兵的名义,两个字‘靖难’。”

    道衍微微一笑、道。

    此时的朱棣、想的只是接下来该如何行动,要知道只是控制北平这一座孤城是远远不够的,在他那充满了战略的脑子中、无论如何也要扫平北平周围的所有地区,不然的话、一旦被对方四下围困,那么、自己这些人可就危在旦夕了。所以、除了占领外,无暇思考什么“名目”的问题,而听到道衍提起这件事、便本能地重复着这两个字,

    “靖、难……”

    “是啊,就是靖难,”

    道衍微微一笑道,

    “如今四爷你占领了北平,然后还要占领其他地区,朝庭自然要派兵来剿,双方做战是势在必行。可是、你想过没有,与朝庭做战乃是反叛之举,燕王殿下你就真的想就此接受这个罪名么?”

    “这个……”

    确实、朱棣当然不能将自己置于“反贼”这个位置上,虽然已是走投无路、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动用武力的,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在同朝庭对抗,一向都以“四爷”这种较为随意的称呼来叫自己的道衍,此时竟然以“燕王殿下”来郑重其事的相称,可以看出这其中的重要程度,

    “当然了,小王当然想过、所以才要给皇上上书奏陈详情。”

    “如果上书有用的话,就不会发生今天这样的事了。”

    道衍冷笑道,

    “对于皇上的削藩之举,你以为在朝中真的没有大臣反对么?可是皇上只信任那么几个人,其他的任何谏言他都听不进去。”

    “可本王的表奏他终应该看看吧。”

    朱棣不禁回忆起那位侄儿曾经对自己的言语态度,看得出、允炆对自己这位四叔还是很重视的。

    道衍听了、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道,

    “也许会看,可他也得能看的着才行。”

    “这……”

    朱棣不禁语塞,没错儿,如今的朝政均由黄子澄、齐泰他们这几个人来把持着,自己就算是向皇上递交奏折,也一定会被他们给扣下来的,根本交不到允炆的手中,

    “那也得写,我写了他没看到是一回事,而我不写又是一回事。”

    “也好,”

    道衍点了点头,

    “那么就先由殿下你上书给皇上,如果没有回音,我们就得商量一下向天下宣布这条路了。”

    “唔……”

    朱棣还在犹豫不决,忽然有门上护卫来报,说原北平布政使郭资在外面求见。

    这郭资是原北平的地方官,是洪武十八年进士,又是明太祖朱元璋钦考钦点的翰林院庶吉士,文才自是非凡,才华也是十分的出众,和朱棣关系一向都很好,后来因为朝庭委派了张昺前来接任,而他基本上就被闲置了。

    听说他来了,道衍的眼前一亮、道,

    “这还真是需要谁、谁就来啊。”

    “哦,”

    看着眼前这和尚的开心劲儿,朱棣有些好笑,吩咐一声“有请”,那郭资便从外面进来了。

    见过了礼,这位前布政使开门见山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果然和道衍的看法相同,朱棣也知道他们二人所说的有理,便道,

    “好吧,等本王的上书真的不见回复后,我们就按两位所说的、向天下宣告靖难檄文。”

    此时、朱棣觉得也只能这样,至少不能忍气吞声地默默不语,无论如何也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何况这样还可以联络一下同样不满的那些人。

    就这样,朱棣立刻写下了奏折、说明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事情经过,还指出了这一切都是黄子澄和齐泰都在构陷自己,然后派人送入京城。

    折本上奏之后,为防止北平成为孤城,朱棣开始做夺取周边地区的准备,而此时,通州的守将顾成率军来归附,并告诉他说、朝庭方面的人果真打算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围,将北平围困直到歼灭。

    听到这个消息,朱棣倒并不意外,因为这正如他所料想的那样,应付起来自然会从容不迫。当即决定让郭资继续暂领北平布政使、主管全城的政务,自己率领一支轻骑部队迅速的去取蓟州等地。

    真的这一打起来、却是出人意料的顺利,本来朝庭守军这边的人计划的倒是很不错,可一行动起来、各处的守将却是各怀心事,而且大部分北方将领对燕王都怀着敬意,不愿与其做战。所以当燕军杀到时,几乎是轻取蓟州,而遵化、密云也是主动归附。接下来便是攻占了居庸关、怀来,并擒杀了战斗力相对比较强的宋忠,之后永平府也顺利收服。

    北方战火越烧越量,朝中当然会被震动了。

    正如道衍和朱棣所预料的那样,朱棣所上奏的折本、根本没有到达朱允炆的案头,其原因自然是被黄子澄给扣了下来。

    本来最先看到奏折的是齐泰,看过之后真是恼火不已道,

    “这燕王还真是会强词夺理,如今他在北平起兵造反、私自杀害朝庭命官,竟然还打算将责任推到我们几个人的头上。”

    “哦?快拿来给我看看。”

    黄子澄急急地道。

    齐泰见他那一脸紧张的样子,便将奏折递了过去,

    “怎么了?这燕王终于还是反了,不正应了我们所说的那样么,有什么不好的么?”

    fpzw


………………………………

第四百零一章 叔侄决裂

    “不是这么回事。”

    黄子澄倒没想到、事已至此朱棣竟然还敢上书给皇上,这种无畏无惧的气魄还真是令人惊讶,连忙将折子拿过去看了一遍道,

    “不行,这道折子不能让皇上看到。”

    “为什么?”

    不只是齐泰,连一旁不喜欢说话的方孝孺都抬起了头、看着他。

    黄子澄皱着眉道,

    “我们这位皇上是多么的没有主见、你们难道不知道么?我在宫中做伴读这么多年,可以说是看着他长大的,见他经常都是听谁说话都有理。更何况、皇上对他的四叔一直还都怀有某种让人无法理解的容忍,如果让他看到这个表面上看起来还颇有些歪理的奏折,真的一下子倾向了燕王,那日后还有你我的活路么?”

    “可是、这样扣押亲王的奏折也不好吧。”

    听对方接连地将皇上称为“他”,方孝孺有些不悦地道。

    黄子澄来不及在乎这些了,连连地摇了摇头,

    “亲王?已经做了反贼还是什么亲王,而且我们这样做是权衡利弊、有取有舍,决不能让燕王有任何的可乘之机。”

    “你说的倒也对。”

    齐泰一向都看不惯燕王那平时显示出来的雍容、自若的做派,总觉得他无时无刻不以高不可攀的形象示人,更重要的是、他从不与读书人为伍,的确不能让他有翻身的机会,便也点了点头。

    就这样、朱棣的第一道折本被压在了众多的奏折的最下面……

    而接下来传到京城的消息就是更让他们心惊了,因为燕王竟然向天下各藩、各州府发布了一道《告将吏军民书》,历数黄子澄、齐泰等人的罪过,说他们蛊惑皇上、构陷诸藩,如今要“清君侧”。更让他们不安的是、其中所引用的根据竟然还是出自于先皇的《皇明祖训》。

    这个主意当然是出自于道衍,而那篇文章也是出于郭资的手笔。

    自从朱棣将《皇明祖训》这本书带回来之后,道衍已经反复地读了不止几十遍,可以说是记得滚瓜烂熟,早在这之前便发现了其中可取的地方。

    在意料之中的,迟迟不见皇上对自己的上书有任何回音,朱棣终于同意了道衍的提议,

    “大师所说的‘靖难’之事,不妨讲给小王听听吧。”

    “就是这本书,”

    道衍将那本他一直拜读着的书、在朱棣的眼前晃了晃,

    “这里面有几段训诫、可以做为殿下您出兵的根据,比如说这段,‘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原来如此,”

    朱棣不禁笑了笑,

    “不想父皇让我们拿来做为修身戒律的书,还有这样的用处,那么我们的檄文该由谁来写呢?”

    “自然是郭资了,”

    道衍笑道,

    “郭资才华横溢,不让他写让谁来写呢。”

    就这样商量过了,这篇檄文传遍了天下、当然也传入了宫中。

    这回黄子澄不能再不告诉皇上了,立刻将此文抄录了一遍,只是他将文中依据的那段、换成了另一段内容,抄好后、便和齐泰一同来见朱允炆。

    北方战火纷飞,朱允炆当然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他只是在等、看那位兵部尚书齐泰什么时候才能来报知于自己,今天见他二人一同前来、便哼了一声道,

    “两位卿家终于肯来见朕了,说吧,北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回陛下,其实是燕王起兵谋反了。”

    黄子澄小心翼翼地道。

    朱允炆听了、脸色立刻变得铁青,

    “你说什么?四叔他怎么了?!”

    “陛下、燕王在北平谋反,”

    见黄子澄面露怯色,齐泰忙抢过话头来道,

    “不但杀了地方官员、守将,还占领了周边地区,而且越来越嚣张,大有将范围扩大之势。”

    “他、他因何要反?”

    此时的朱允炆只觉得内心里凉冰冰的,他实在没有想到这样的事情、竟然真的发生了,

    “你们说、四叔他为何要谋反?!”

    “陛下,”

    黄子澄连忙将那份略加改动过的檄文双手捧上、道,

    “这是燕王让其下属发往各处的公告。”

    “拿来给朕看看!”

    朱允炆起身、劈手将檄文取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一直看到其中引用的《皇明祖训》中的那段——

    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私下傅致其罪,而遇不幸者,到此之时,天子必是昏君。其长史司并护卫,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都督府捕奸臣,奏斩之,族灭其家……

    看罢、朱允炆的双手开始发抖,

    “好了,朕是昏君是吧!亏得朕是那么的相信于他,他竟然不惜装疯来哄骗朕!当初朕让他来做监国、他不答应,如今反倒说朕是昏君,竟然还来造朕的反!”

    皇上曾经想让燕王来监国——

    这件事还真是头一回听说,黄子澄和齐泰相互看了一眼、顿时冒出一身的冷汗,多亏当初那位四皇叔没答应,不然的话还哪里有他们二人的位置。

    发了好一阵子的脾气后,朱允炆才又坐了回去、盯住了齐泰道,

    “立刻发兵,将燕王捉来见朕!朕要亲口问问他、因何要如此的对待朕!”

    “臣领旨,”

    齐泰向上叩首道,

    “只是陛下、对于燕王您也要加以处置,不然的话,无论是谁做讨伐的将领、从品级上看,都没有与其对抗的资格。”

    “这个……”

    朱允炆听了、想了想,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