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风啸金陵-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令兵去传令了,已经冷静下来的朱棣又将道衍的信拿起来、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注意到大师还特意提醒到、真定的南军也有所行动,大概是要断其后路。

    在真定的南军将领应该是平安和陈晖,想了想之后,朱棣再次传下令给驻守在德州的房宽,让他务必要注意那里动向。

    听说要退兵了,众将难免都有些举沮丧,很能够理解大家的心情,朱棣劝道,

    “没关系,此次出兵至少我们让朝中那些个、肆意妄为的家伙们知道了,不是所有人都会任其摆布的。更何况、就算是返回北平,也只不过是暂时回去休整,之后、当然还要卷土重来,到那时、本王还要仰仗各位呢。”

    “殿下,我等均是您的部下,对您的决定自然是要听从,殿下您只管下令便可。”

    张玉起身施礼道。

    朱棣点了点头、又看了大家一下,才开始分派任务,

    “张玉、朱能,你二人先行动身往北平进发,沿途通知已经归附我军的各地守将一同退却;薛禄、火真,你二人率本部人马前往德州,去支援房宽,汇合后一同撤出;谭渊、李远,你二人统中军,在张玉、朱能启程的次日动身,注意后退的层次,不要混乱,各位可听明白了么?”

    “我等明白!”

    大家一同施礼答应着。

    可之后又静了好一会儿,终于、朱能忍不住问道,

    “殿下您呢?您何时撤下来呢?”

    “本王先留在此地断后,”

    朱棣很平静地道,

    “如果城中只有铁铉一人,那么他们自然不会出来的。可现在和他在一起的还有盛庸,这个人是懂兵法的,所以本王断定在得知我们撤兵后,他一定会出城掩杀,不留些兵力断后是不行的。”

    “可那也不一定要殿下您亲自留下啊,”

    丘福有些紧张地道,

    “这样我等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心,还是由属下来断后吧!”

    “唔……”

    朱棣听了、又看了看大家,见满营众将都是同样的担心表情,便笑了笑道,

    “其实只有本王留下殿后才是最安全的,好吧,既然你们都不放心,那么、丘福,就由你和高煦率本部人马和我一同为大家断后好了,这回你们总该会放心了吧?”

    “属下领命!”

    丘福连忙起身拱手答应着。

    命令一经下达,全军开始动了起来,各将令按着燕王的安排有序地行动着。先是张玉、朱能率本部人马首先起程,接着才是谭渊、李远统领中军动身,虽然撤退的过程有章有法,可还是被城中发觉了。

    其实燕军刚刚收兵时,盛庸便已经发现此次好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后来果然见他们在撤退,就想着从后掩杀。

    远远地烟尘滚滚,军旗在渐渐离去,觉得应该差不多了,十余万南军在盛庸的率领下、打开济南城的城门,杀将出来试图趁对方后退之时、打他个措手不及。

    不过朱棣事先已经料到他会有此一举,所以、就在追出还不足十里的地方,盛庸惊讶地发现、燕王竟然带着数千人在路上等着他呢。虽然这完全出乎了他意料之外,但想想十万人没有理由会被数千人给吓回去,因此、两军在此地开始交锋。

    南军士卒虽然在这三个月中、扭转了对燕军无力抵抗的局面,但一见对方依然各个英勇,心中本能地就产生一些怯意,故此即使几十倍于对方的兵力,可还是占据不了优势。

    正在这僵持着,从南军侧翼又杀出一支数万的人马,正是事先埋伏好的丘福和朱高煦,所部,导致南军立刻产生了混乱。

    盛庸倒没有多害怕,毕竟就算上后来的援军、燕军的人数还是远远少于南军这边,只是后出现的这支人马让他联想到另外一件事,那就是、燕王此次的撤军该不会是一次诱敌之计吧,将自己从城中引出来,之后再派人去夺取济南,那样的话可就坏了。

    心中产生了这样的顾虑,自然也就无心恋战,盛庸当即传令、让全军退回城中。

    南军退了下去,朱棣带人象征性地追出了一里左右,之后才安安稳稳地率全军退往北平。而盛庸退回到济南城中后、虽然并没见到有燕军来袭,却已经没有再次追击的兴致了。

    燕军班师一路向北平府返回,路上听说平安、陈晖二人果然如燕王所料的的那样,出兵攻打德州,房宽所部伤亡惨重,而薛禄、火真二人赶到时,德放州已经危在旦夕,随之双方展开拉锯战,两边都互有伤亡。得到消息后,朱棣立刻派人传令给三人、放弃德州,随主力返回北平府。


………………………………

第四百五十四章 君臣相谈

    此时此刻将全军撤回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燕军兵力有限,无法将战线拉的过于长,更没有足够的人马将占领的地方牢牢地控制在手,这也是朱棣此次主动出击后、总结出的教训。

    全军终于返回了北平府,世子高炽在道衍的陪同下、率领地方官员出城迎接。

    见到自己不过才二十岁的长子、已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神情举止十分的庄重沉稳,朱棣倒也是颇感欣慰。

    回到燕王府的帅堂之上,见众将都还是闷闷不乐的样子,朱棣劝慰了大家一番,然后让所有人各自回府休息一段时间,待他们都陆续地离开后,才和道衍一同回到了他所熟悉的书斋之中。

    虽然嘴上一直在安慰他的这些部下们,可毕竟自己的内心中也不是那么的痛快,来到书斋中坐下后,便叹了口气道,

    “没想到会在济南、被一个从前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文官给挡了回来,这还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可不象主公您所能说出的话哟,”

    道衍瞧着他道,

    “此番本是主公首次主动出击,与南军战于北平府势力范围之外,能获得如此战绩已经令朝野震动、惊骇不已。而且主公所到之处、大多望风而降,这不是很好地证明了您的威名有多么地远扬了么?”

    “可是、最终占领的地方不又都丢失了么?这岂不是白白地征战了这几个月么?”

    朱棣看起来还是有些沮丧。

    道衍却微微地一笑道,

    “夺取的地方,本来就不能够长期占领,主公你也知道我军兵力有限,所到之处必须集中现有的所有人马与南军对抗,根本分派不出多余的人手去镇守各方。所以、那一城一地的得失又何必去在乎呢?”

    “大师的意思是……”

    朱棣听了,觉得他正好将自己心中最大的难处给点出,立刻抬起头来道,

    “我军根本不必去夺取那些城池府镇?”

    “虽说不是绝对的,毕竟粮道还是要掌控住的。但是主公征战的重点,应该放在有效地消耗掉南军的兵力、以及摧毁他们的士气这些方面上,其它的先不必去考虑。”

    道衍的语气十分地坚定明确,让人顿时觉得信心倍增。

    依着朱棣的聪慧,自然能够当即领会了对方的意思,便也重新又拾回了他那“大明第一名将”的气度,点了点头道,

    “大师的意思、小王已经懂了,待全军将士休息一段时间后,我一定会再次出兵南征。”

    朱棣已是下定了决心,绝对不会就此做罢的。

    而道衍却若有所思地看着他、片刻才又道,

    “不过、有些事老衲还是要提前和主公您打个招呼,希望您事先有个心理准备。”

    “大师指的是什么呢?”

    见他一脸的肃穆,朱棣不禁有些担心,连忙追问道。

    他这边一旦认真起来、道衍反而却笑了,摆了摆手道,

    “主公不必紧张,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因战场上所发生的一些状况、老衲有感而发,想对主公您进行一些劝告而已。”

    “哦,原来如此,”

    朱棣轻轻地松了口气,又道,

    “那么、大师是有什么劝告要对我说呢?”

    “主公,”

    道衍的目光变得很是深遂,

    “此次靖难之役本就是一声很艰难的抗争之战,其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因为您所经历的毕竟是残酷无情的沙场,所以面对将士们的阵亡是难免的。主公您是重情重义之人,与属下这些将士们感情甚笃,但绝不能因此丧失理智而做出冲动的行为,毕竟身为三军统帅,您的每一个决定都能影响整个战局。”

    “哦……”

    听他所提到的是这个,朱棣不禁也有所反思、继而变得沉默了。

    道衍又看了看他继续道,

    “老衲听说主公您在目睹部下因遇火雷而伤亡惨重后,不顾一切地与对方展开决战,将自己数次置于险境之中,虽后来化险为夷、可那样的做法仍然是绝对不可取的,这点、主公觉得呢?”

    “大师说的是啊,”

    想起这件事,朱棣也开始有些后怕了,说真的、在白沟河决战时,若不是有那阵神奇的风、自己恐怕真的就会断送在当场,所以他也承认这点,便点了点头道,

    “这个、小王以后一定会注意的。”

    “只是注意还不够,一定要做到控制好自己,”

    道衍依然不放心地嘱咐着,

    “以后的战斗肯定还会更加的残酷,您属下的将士、包括那些位心腹爱将都有随时阵亡的可能,主公千万不要因一时的怒气、而做出冲动的决定,越是紧要之时越是要冷静,这样才不会辜负这些忠心追随于您的三军将士们。”

    “小王记下了,多谢大师的教诲。”

    对道衍的话,朱棣一直都几乎是言听计从,更何况、此一番劝告真的就说到了他的心底去了,因此也是连连地点头、表示接受,可这个话题又让他随即想起了因重伤回北平治疗的陈亨,便急忙询问道,

    “对了、大师,陈亨将军的伤怎么样了?可曾有所好转?”

    “主公不问、老衲也正想要告诉你呢,”

    道衍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

    “陈老将军伤势太重,具老衲看已经无力回天了。”

    “什么?!”

    朱棣顿时就是一愣,

    “怎么会这样?可、可是在军营之中,孤王去看他时,他明明对我说好多了,养一养就会没事的……”

    “那是陈将军他怕主公您分心,强撑着对您那样说的。”

    道衍苦笑了一声道,

    “他伤的地方处于要害的位置,内脏都受到重创,根本无法以治愈了,老衲为他找了北平城中最好的郎中、都无济于事,恐怕已经挨不过多久了。”

    “是么……”

    大概是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所以、朱棣的声音有些发抖,

    “那、那么我要去看看他、现在就去!”

    “老衲我和您一起去吧,我将他及其家小都安置在庆寿寺不远的一处宅子中,老衲直接引你过去。”

    道衍亦起身道。当即,两个人以及郑和牵出马来,一同赶往陈亨的宅邸,前去探望。

    其实说老实话,原本朱棣从前对这位陈亨不是很熟悉,只是因其在关键之时前来归附,才会有所留意,而且白沟河之战时也是因为要安抚这些降将,并让他们知道、他燕王殿下从不疑心、才特意将其安排为右军先锋这一重要位置上。


………………………………

第四百五十五章 兄弟交心

    虽然在战斗中败退下来,可毕竟双方实力悬殊,战败也是情有可原的,朱棣没有在意。但没想到这位陈亨会如此感念自己的恩情、又如此的忠诚重义,为了不影响全军士气,竟然隐瞒了自己的伤情,这着实地令人感动。

    三人直接来到陈宅,当陈亨得知燕王殿下刚刚返回不久、便亲临他的住处,顿时激动不已,因为他自己已经无法行走,便遣长子陈恭出门跪迎。

    朱棣下了马将陈恭从地上扶起、牵着他的手一直来到内宅陈亨的病榻前,见了殿下,陈亨已经是泪如雨下,朱棣连忙好言安抚道,

    “陈将军莫要如此,都是小王不查,竟不知你伤的这么重,实在是小王的疏忽。”

    “殿下若是这么说……属下真的更是无颜面对您了……”

    陈亨已是年及六旬,又受了如此重的伤,早已是气若游丝地道,

    “今日里殿下屈尊亲自来到下处,使属下在临终前还能见到您一面,真是虽死也无憾了……”

    “将军节不要这样说……”

    虽然嘴上在竭力安慰着对方,可心中一阵莫名的伤感袭来,令朱要的泪水也止不住地流淌了下来。这下倒好,本来是前来探病的,瞬间成了陪哭的,引得一旁的陈恭也跟着失声饮泣,搞得道衍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只好在旁边不停地劝说着……

    不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