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风啸金陵-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后决不会再出现这种事情,我会严令全军禁止杀害降卒,如再有违反者、定斩不赦!”

    “多谢殿下为我等主持公道……”

    徐凯擦了擦泪水、充满感激地道。

    朱棣又想了想、这才道,

    “只是这三千弟兄已经身死,人死也不能复生,虽可惜却也是无法挽回了,只能对他们的家眷进行抚恤了,本王愿意拨出财物做为补偿,此事还要拜托徐将军去完成。”

    “好的,末将替这些弟兄们谢过殿下了。”

    徐凯点着头应允道。

    此时、郑和已经将斗蓬拿了过来,并为朱棣披在了身上、大家这才又转回了中军营中。

    将死去的人们加以安葬,又对家人进行了抚恤,这件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但因此而留下的阴影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拿下了沧州、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德州,对于铁铉驻守的济南,朱棣此时是连提都不愿意再提了。

    进行了短暂的休整,燕军从长芦渡河、到达了德州附近。这里目前已是盛庸亲自在此驻守,朱棣率军到达后、进行的第一件事依然是招降,虽然也知道这样做十有八九不会有结果。

    而城中的盛庸已经做好再次与燕军展开攻防战的准备,对他送过来的招降信、自然不加理会。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前一天燕军还在城前大声鼓噪,第二天却不见了踪影。

    怎么回事儿啊、这是——

    盛庸心中纳闷儿,连忙派探报出城打探,才知道燕军已经掠过德州、一路南下奔袭临清。

    真是岂有此理,做为平燕大将军,无论如何也不能任燕军从自己眼前晃一圈儿就跑了,说什么也要攻击他们一下。这么想着,盛庸带了万余人随后追击,哪知接下来又是一件让他没想到的事情,追出的并不是太远,却见燕王本人带了不过几十骑、就站在路上等着他。

    却原来,朱棣早已料到他会随后追杀了,便让张玉率中军先走,而自己带着郑和三人、以及几十名亲兵护卫留在后面断后。

    南军见这情形不禁全都愣住了,不知该如何是好,他们都知道放箭是不行的,因为眼前的是“不可伤及”的燕王殿下。正发愣之时,朱棣已带人旋风般地冲杀上来,斩杀了数百南军士卒后,一声呼哨、几十余骑便飞驰离去……

    燕王再次出兵与朝庭开战了——

    这样的消息、于下诏书命盛庸北伐后不久,便传到了朱允炆的耳中,搞得他也是忧心忡忡、烦闷不已。

    究竟要到何时才是个头儿啊,那些文臣武将们什么时候才能将四叔带到他的面前来,还有……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每次得到前方的战报,朱允炆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说真的、对于这些,他真的有些受够了,太希望这场战争能够快点儿结束了,更希望眼前的这一切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从方孝孺那三人面前离开,回到寝宫、打算松口气,可又有内侍将殿前呈上来的奏折捧过来、放到他眼前的龙书案上。

    现在有关兵部及外省递来的折本都是直接转到黄子澄他们那里,而朝中大臣有事奏请、便直接交由皇上亲自来批示,所以看着堆在眼前的这些、如同山一般朝他压来的东西,朱允炆烦躁地顺手往旁边一推,顿时、那座“小山”便倒了下去,有的还掉在了地上。

    虚脱般地靠在龙椅上,目光又落在那些他的郁闷之源上,忽然、压在最下面的那份露出一角的奏折封面上,几个熟悉的字体映入了眼帘,这是真的么?不会是自己的眼睛看花了吧——

    朱允炆用力地揉了揉双眼、再次看了过去,没错、那就是他的笔迹,对自己来说是多么的熟悉,立即伸手将上面所有奏折都推到一旁,将那本压在最下面的折子抽了出来,拿到面前仔细地看着,一点儿都没有错,真的是他、是四叔亲笔写来的!

    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起来,从头至尾、从前到后,一遍又一遍地……

    朱允炆的心中竟然开始内疚了起来,因为在这份奏折中、朱棣恳请他听自己解释,说他自己从来就没有谋反之心,都是黄子澄、齐泰所逼,夺其护兵、杀其下属,做为他们的主子藩王,怎么能眼着着这些忠臣良将就这样无辜丧命,所以才会占领北平、以求自保,望皇上明查、还自己以清白……

    复又看了看日期,竟然还是去年七月、北平刚刚有所行动之时。

    为什么一年多前的奏折、自己此时才看到?而且还是混杂在殿前大臣的奏折之中!朱允炆当然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气得他五雷轰顶一般、大吼道,

    “来人呐!将黄子澄、齐泰给朕叫到这里来!”

    “奴才遵旨!”

    有内侍连忙去叫了。

    过了一会儿,黄子澄、齐泰二人赶来了,一进门儿先施过君臣之礼,刚要象往常一样站起身、却听朱允炆冷冷地道,

    “朕允许你们起身了么?”

    “这……”

    两人连忙再次跪倒,互相看了看,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黄子澄想了想、向上叩头道,

    “不知皇上叫我二人来、所为何事啊?莫非发生了什么……”

    “是啊,”

    朱允炆叹了口气道,

    “发生了一件非常非常奇怪的事情,令朕百思不得其解,你们两个想不想知道呢?”

    “臣、愿闻其详……”

    虽然看出皇上十分的生气,而且这气还是冲着他二人来的,可总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地就承受这“雷霆之怒”吧,所以齐泰只好硬着头皮回答道。

    朱允炆冷笑着看了他们一眼道,

    “刚刚朕看到了一份折子,是一份朕从来就没听说过的奏折,而且,奇就奇在这份折子早在去年七月份、就该放在朕的面前了,可是、可是直到现在朕才看到!”


………………………………

第四百六十章 罢免二臣

    说到这里,黄子澄大概已经猜到皇上所说的折本是哪一份了,只是一时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会到了龙书案上,自己明明已经将其销毁了才对吧。

    可是、齐泰却没有反应过来,仍旧一头雾水、向上叩头道,

    “陛下,臣不明白,陛下您指的是……”

    “不明白?好啊,那么不妨就由朕将这份折子读给你听好了。”

    说罢,朱允炆拿起朱棣写来的那份折子,打开、并开始读了起来,边读着、还边不时地瞧着二人的表情变化。

    虽然已经猜到是这么回事儿了,可黄子澄还是害怕了起来,而齐泰此时才反应过来,二人连忙向上磕头道,

    “望陛下恕臣之罪……”

    “恕你们之罪?你们让朕怎么恕!”

    朱允炆气得将眼前所有东西都砸向了他二人,当然除了朱棣的那份折子,

    “朕的四叔写给朕的折子、有如家书一般,你们竟然也敢从中给扣下,令四叔所言不达天听!你们到底在怕什么?是不是觉得有四叔在朕身边,你们两个就不能立于朝纲之首了!”

    “陛下!”

    齐泰还是有些不服气地道,

    “陛下您说燕王的折子乃是家书,可他是臣、您是君,又何来的‘家书’之说,更何况,在信中他一直在强词夺理、企图蒙骗圣听,因此臣等才决定不将此折转呈给陛下、以防陛下您被其妖言所惑……”

    “妖言?蒙骗?”

    朱允炆听的更加生气了,

    “到底是谁在妖言惑朕!?还不是你们一直在说四叔会谋反!朕曾让他做监国,可他只说不愿被你二人所疑、才没有接受。朕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四叔会不惜装病装疯、也要摆脱嫌疑,这还不是被你们二人给逼出来的么!到如今我们叔侄二人刀兵相向,让那么多我大明的英勇将士在这无意义的战场上丧命,还不都是你们二人的一己之私所致!”

    “陛下……”

    黄子澄非常了解这位皇上的性情,知道他正在气头儿上之时、自己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还不如先承认错误,待其冷静下来后、再陈说自己这边的一番道理,那时、皇上八成又会觉得他们说的有理了,便向上叩首道,

    “臣等知错了,望陛下息怒,万务要保重龙体要紧……”

    “有朕保重龙体有什么用!”

    朱允炆余怒未消地道,

    “前方的将士每天都在丧命,你让朕一个人保重又有什么用?!”

    说着,目光又落在齐泰身上,见他仍然一脸的不服气,这火儿不禁再次窜上了顶梁门、怒道,

    “齐大人,身为兵部尚书、却让全军将士白白地去丧命,朕看你这官儿做的根本就不称职,还是先别做了。你们两个先给朕回家去,朕不想再看到你们!”

    “陛下……”

    齐泰还想再要申辩,却被黄子澄一把给拉住了,摇了摇头制止了他。

    接着、黄子澄朝他递了个眼色,二人一同向上磕了个头,

    “臣等告退。”

    从寝宫退出来,边走、齐泰边恼火地道,

    “这皇上还真是不能体谅你我的这份苦心,我们为他日夜操劳,就算没有功劳、总还是有苦劳吧,竟然如此不留情面地痛斥你我二人。”

    “齐大人不必生气,”

    相比之下,黄子澄显得倒是很淡定,笑着道,

    “我们这位皇上啊,毕竟还是年轻,不过是耍耍小孩子脾气罢了。他一直在骂我们、那是因为他刚刚看过他那位四叔的奏折,觉得燕王说的有道理,等过几天这件事冷却下来,我们再找机会向他陈述我们这边的道理,皇上肯定还会站到我们这边的。齐大人尽管看着好了。”

    “还什么大人啊,”

    齐泰有些沮丧地道,

    “你没听刚才皇上说不让我做这兵部尚书了么,我现在已经不是‘大人’喽。”

    “我说、你怎么也耍起小孩子脾气了,”

    黄子澄哭笑不得地道,

    “就让皇上出出气也好,而你和我呐,都累了这么久了,能回家好好的休息一下倒也不错。依我看来,过不了多久、皇上又得将我二人招回来,那时想歇一下恐怕都难了。”

    “真的么?”

    齐泰有些半信半疑地问道……

    骂跑了两名心腹大臣,朱允炆平息了一下胸中的怒火,再次将四叔的那份奏折拿了起来仔细地看了一遍,想了想又唤道,

    “来人,传方孝孺来见朕。”

    其实就是不传、方孝孺也要来见了,因为刚刚遇到黄子澄、齐泰二人,见他们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便问了问,大概也了解到了事情的经过,便打算来劝劝皇上,偏巧、此时朱允炆就让人来传他了。

    见过君臣之礼,朱允炆道,

    “方卿,你替朕拟旨,撤去齐泰兵部尚书之职,还有黄子澄的官职也一并免去。”

    “臣领旨,不过,”

    方孝孺瞧了瞧他、又道,

    “黄大人的官职且先不必说,这兵部尚书的职位空缺不得,尤其还是正当现在这一时期,不知陛下打算由谁来接任呢?”

    “这……”

    朱允炆还真没想到这点,想了想、只好看着对方、反问道,

    “依卿看、由谁来接任比较好呢?”

    “臣以为、这朝中还真没有合适的人选,”

    方孝孺竟然微微地笑了笑道,

    “不如、就由正驻守在济南的山东布政使铁铉来暂领如何?一来他正在最前方与燕军做战,暂时代领兵部尚书之职行动也会更方便些;二来,对他前段时间所立下的功劳、也算是给予一番的嘉奖。”

    “这个么……”

    朱允炆想了想道,

    “就依方卿之意,去拟旨吧。”

    其实对他这一提议所暗含的用意、朱允炆也是十分的清楚明白,如果让朝中某个大臣来接任的话,将来再让齐泰官复原职相对地来说就要麻烦一些,至少在接任的那人没犯错误的情况下、又将其撤换掉还给齐泰,总还是有些说不过去。而铁铉就不同了,他不是朝中之臣,而且还强调是暂领,所以象兵部尚书这样的官职还是由朝中官员来做合适,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以后再恢复起来也方便些。而朱允炆内心也不想真的就将他二人弃之不用,所以便同意了方孝孺的提议。

    说完这件事,方孝孺并没有就此离开,依然跪伏未动,朱允炆见了诧异地问道,

    “卿可是还有事要奏?”


………………………………

第四百六十一章 激战东昌

    正是,”

    方孝孺点了点头道,

    “刚才臣在外面遇到了黄、齐两位大人,也知道了陛下您震怒的原因,不知对燕王那边、陛下又要做何打算呢?”

    “还能有何打算,”

    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