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风啸金陵-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能有何打算,”

    朱允炆拿着朱棣的那份奏折翻来复去地看着道,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年多前的事情了。这一年有余的时间里,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尤其是济南那一战,打得那么惨烈,恐怕如今想议和停战、四叔那边都不肯答应了。”

    “这不是燕王答不答应的事,”

    方孝孺不客气地、严肃地纠正道,

    “身为臣子、竟然真的与当今天子开战,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已经是在谋逆了。这种行为如何能够姑息得了,更不能就此一笔勾销,所以依臣看、此时此刻绝不能就此罢兵议和,一定要将其擒获治罪,方可彰显陛下的威严与权力!”

    “是啊……”

    朱允炆叹了口气、点着头道,

    “爱卿言之有理,告诉盛庸、铁铉二人,务必要平灭叛军、不得有误。”

    “臣领旨。”

    这回、方孝孺才放心地叩首退了下去。

    依然将四叔写的那份奏折拿在手中,朱允炆自言自语般地道,

    “四叔啊四叔,你让侄儿到底该拿你怎么办才好呢?你以为侄儿真的会忍心杀你么?为什么就是不肯来见我、甚至是不惜和侄儿我决裂呢?为什么……”

    就这样思忖着,突然又想起一件事,立刻提笔在一张小签上写到“万务不得杀害朕的亲叔”,然后盖上玺印、叫过内侍吩咐道,

    “将此签交给方孝孺、让他随旨一同传给前方将士。”

    此时、朱棣已率军抵达临清,打探到南军的粮草军资主要是都是由大名所提供的,立刻决定、遣一支轻骑到那里将其运粮船焚烧,之后率军从馆陶渡河,先后到达了东阿、东平,迫使盛庸南下应战。

    自前次从后袭击燕军、被燕王率几十骑给轻易击败后,盛庸当然也是一直再思考着对策。朱棣带兵的特点就是来去如风,而且善用骑兵,更重要的是他一向都是身先士卒、能够带动起全军士气,给人的感觉根本就是无法战胜的,这是他的优势、是否也是他的劣势呢?

    不久、大名的粮草被焚、燕军主力竟然绕到了他的南端,如此一来与京城方向的后路便被切断,盛庸知道、再不与燕军交手是不行的了,便率军前往了东昌。

    且说这段时间以来,燕军所到之处十分的顺利,几乎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终于在进驻东阿之时,得到盛庸举兵南下、并到达了东昌的消息。

    东昌这个地方、对朱棣来说真的是个很熟悉的所在,数年前便在那里逗留过,而且也就是在蓝玉位于那里的庄园遇险之时,与柴靖南久别重逢的,所以、再次来到这里,心中不知怎么、即有些感慨的同时,也透着某种的不安。

    既然对方已将此地做为了决战的地点,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再回避了,朱棣令全军掉头北上、开往东昌。

    然而在半路上,竟然遇见了盛庸派出的、前来阻击的先锋部队,朱棣命张玉、朱能二人前去迎击,结果双方一对阵、对方没能抵抗多久、便大败而归。

    这盛庸也不过如此——

    燕军将士们普遍都产生了这种想法,就是从来都不轻敌的朱棣本人、都开始计划着要速战速决,只要击败了盛庸,德州这条路线打通后,对接下来的南下作战就是非常的有利了。

    就在这种状态下、燕军终于和南军在东昌城外摆开了阵势,这场令朱棣终身难忘、又痛彻心扉的“东昌之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直到双方人马正面交锋之时,朱棣才发现、这盛庸与之前所遇见的敌手都有所不同,虽然早在济南之战与他算是交过了手,但那时只是对城池的攻防战,而且主要还是由铁铉主导,并没有完全的站在真正意义上的战场上对阵过。而现在看起来,这个从前根本没怎么在意过的普通将领还真的不可小视,因为他排列的阵型竟是有章有法、十分的周全。

    再完美的阵型也一定会有其弱点,朱棣观察了一阵后、决定先从两翼下手,命张玉、朱能压住中军正面待命,丘福带人从右翼冲击,自己亲自率五千骑兵冲击左翼,一声令下、撕杀便开始了。

    一直求速胜的朱棣、根本没想到他的战斗习惯早已被对方所了解。对于燕王这位大明第一名将,盛庸早已如雷贯耳,而“靖难之役”爆发以来,他就一直跟随在李景隆的军中,已经记不清自己的目光有多少回追逐着那个白马素袍的身影,对朱棣的行为也是牢记在心。所以此番对阵,盛庸事先就加强了两翼,而且还准备了让燕军意想不到的武器。

    朱棣手下的骑兵一直都是做战能力超强,所到之处无坚不摧的,可是这回、当他们冲向南军左翼,竟然发现根本无法将对方冲垮,更谈不上击溃,这南军士卒在部将的指挥下,进退自如,根本就是岿然不动。见这样拖延下去不是个办法,朱棣只得带人先后撤了出来。

    回到已方阵中,那丘福也退了回来,一见他便道,

    “殿下,末将该死,手下兵卒伤亡惨重。”

    “这却是为何?”

    依着燕军的作战能力,就算是突不进去、也不至于伤亡惨重,所以朱棣很是惊讶地问道。

    丘福指了指那些败退下来的军卒们道,

    “那盛庸在阵中布好了大量的火铳与毒弩,所以我们……”

    “本王明白了。”

    朱棣已经听清楚了——

    原来对方竟然有杀伤力如此之大的武器,看来不能再让其他将士去硬拼了,那样的话只能让弟兄们平白无故地送掉性命,看来只能由自己亲自带人从正面冲击对方的中军。

    打定了主意,朱棣转过头、对张玉及朱能二人吩咐道,

    “一会儿孤王去冲击南军中路,你二人暂时统领全军,若见其两翼前往支援时,立刻趁其削弱之即、再行进攻。”

    “可是、殿下,那样太危险了,对方人数那么多……”

    张玉十分担心地道。

    朱棣看了看自己的这两位最贴心的爱将、道,

    “你们放心好了,那些火铳、毒弩什么的,南军根本不敢拿来对付我,待本王将他们阵型冲乱,你二人再行出击。在我回来之前、这中军指挥权就先交给你们,你们两个有便宜行事之权。”


………………………………

第四百六十二章 险境突围

    属下遵令。”

    两个人听了之后、一起施礼领命。

    不知为什么、就在此时此刻,朱棣一转身的瞬间,忽然心头仿佛被什么东西猛的撞击了一下,不由自主地又扭头看了看这两员大将,然后一挥马鞭,那些始终追随在其身后的数千轻骑、便跟着他朝南军正面杀去。

    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一战的重要性,而紧跟在他身旁的郑和更是如此,所以就在刚刚还拜托过武平文、柴靖南二人,告诉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守在朱棣的身边、不离左右,这两人也是下定了决心要保护好燕王。

    数千快马旋风般冲向南军正面,出人意料的是、这里的防守并不象两翼那边的坚固,几乎没有费太大的力气便将其杀得节节败退。然而杀入阵中一段时间后,朱棣逐渐地觉察出有什么不太对的地方,没错儿,就是这南军士卒的败退方式。

    虽然说是在败退,可其中毫不见零乱、相反还是非常具有层次,回头再看时,那些明明已经退下去的南军士卒,在他们所冲突过之后、就着原地再次集结,眼见得就要将其合围。自道不好,朱棣下令赶快撤出,但为时已经晚了,南军已经在盛庸的指挥下、潮水般地围了上来。

    可以说、盛庸见朱棣的作战见的够多了,多的足以掌握其行为模式,知道这位英勇无畏的燕王殿下、经常会率少数骑兵深入敌阵,这虽然很令人惊叹、却也可以让对方加以利用——

    盛庸就是利用了他这一特点。

    见燕王果然如其所料的陷入了他的主力所形成的包围圈儿中,南军虽然经过数次败北,可招集起来的人数依然占着绝对的优势,盛庸借此优势传令全军、一定要将朱棣牢牢地困住,之后生擒于他。

    于是,继白沟河一战后,朱棣再次陷入重重包围之中,跟在其周围的这些将士同南军士卒展开了殊死搏斗……

    守在阵外的张玉、朱能开始见主公冲杀的很是顺利,可后来也已觉察出不对劲儿了,只见南军阵型丝毫不见混乱,虽已经喊杀声震天,却依然有章有法。

    心中一紧,张玉催马来到一处高地、放眼望了过去,早已见到燕王殿下那数千人被数万南军重重围困,立即奔到队前道,

    “朱能!殿下中计、已经被困,我们要冲进去将他救出来!”

    “可是、殿下他不是让我们去打两翼么?”

    朱能有些困惑地道。

    张玉摇了摇头,

    “不行,我见那南军阵中明显是有准备的,你我再按原定计划肯定是行不通的,殿下既然已授于我们便宜行事之权,就是让我们依情势而定。”

    “好,那么、我们现在就去!”

    朱能知道他说的对,便也立刻同意了他的想法,转身就去领兵,却被张玉给拦住了。

    又扭头看了看那烟尘滚滚的战场,张玉道,

    “就这么简单地冲进去恐怕不行,这样吧,由我带三千蒙古营的弟兄们先将敌阵冲破,然后将他们引开,你再带本部人马冲进去将殿下救出来。刚才我在高处看到、殿下是在那个方向,拜托兄弟你一定要将他带回来。”

    “还是我去把南军引开吧!”

    深知这是一件凶险异常的任务,朱能岂能眼睁睁地看着最亲密的战友去冒险、连忙抢着道,

    “我已经习惯快速出击,就由我带蒙古营的弟兄们去吧!”

    “傻兄弟,”

    张玉拍了一下他的肩头、苦笑着道,

    “我的儿子已经成人了,而你妻子还年轻、孩子尚且幼小,你要是出了什么事情、让她们怎么办呢?别争了,就由哥哥我去好了,你一定要将我们的殿下救出来。”

    说完,赶到蒙古营前一声召唤,这些勇士听说是要去救燕王,立刻二话不说、纷纷上马拔刀,一声呼啸跟着张玉朝南军阵中杀了过去。

    朱能在原地愣了片刻,轻轻拭了拭在不知不觉间流下的泪水,告诉丘福暂时代为指挥后,拨马来到自己的本部队伍前、率领大家随后也冲向了南军。

    这蒙古营的勇士是朱棣后调过来、做为后援队的,虽然很少用到他们,却一直礼遇有加,而且这些人本来就都非常喜欢朱棣,更是由衷地钦佩于他,所以听说张玉带他们去救燕王,当然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如猛虎般杀入南军阵列。

    南军士卒还真的没有几个人见到过这样的队伍,见他们马快刀锋、剽悍无比,拼杀起来如风卷残云一般,坚持没多久就被这些人杀得开始后退,阵型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

    得到消息后、盛庸立刻派火铳与毒弩营的士卒赶来增援。张玉的目的为的就是将敌阵冲破、并引开他们,见自己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南军,便朝着另一个方向杀去。

    见到南军大阵产生了混乱,而且中军已变得薄弱了不少,朱能率本部人马抓紧时机冲了进去。由于事先张玉已为他指明了方位,所以也不必乱闯,直朝着那个方向杀去。

    此时、朱棣已是不顾一切地和对方拼杀在一起,这一战甚至比白沟河那次更为辛苦,毕竟此次南军有盛庸的得当指挥,本来兵力就处于劣势的燕军、更加陷入苦战,若不是有身边这三人拼死相护,朱棣恐怕真的就被人家给捉去了。

    就在大家都有些力竭之时,忽然处于西南角的南军一阵大乱,那里的防守相对也弱了些,朱棣顿时精神为之一振,刚想要指挥大家朝那边冲,就见从眼前南军士卒的背后杀来一队人马,为首一员大将大声呼唤道,

    “殿下!快快随我来,我们一起杀出去!”

    朱棣一看,原来正是朱能,连忙带人跟在他身后朝外面杀去。

    此时,在高处指挥的盛庸一见,岂能让就快要抓到手的燕王就这么给逃了,当时什么也不顾了,放下令旗亲自上马、来到阵中督战,那些南军再次带队围了上来。

    就在南军的合围即将再次形成之时,从朱能冲入的方向又杀入一支轻骑,为首两员小将、却是朱高煦和张玉的长子张辅,高煦见到父王、立刻十分高兴地大喊大叫着,

    “爹!儿子来救您了!”

    三支人马汇合一处,士气顿时大振,终于杀出了重围。


………………………………

第四百六十三章 痛失臂膀

    返回了大营之后,朱棣的心中一直无法踏实下来,命全军重新整队的同时、连声询问道,

    “张玉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