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朱棣的情绪有些低落地垂下了头,几乎不敢再看一眼这个虽然已经长大了的、却在他心目中依然是个孩子的年轻人。
见了他的这副神情,柴靖南不禁笑了,故意拉过他的手、强迫他看着自己道,
“其实四叔你是希望靖儿跟着您的是吧?无论你怎么说、我都不会在这种艰难的时刻离开您的,四叔也别想甩掉我。”
“靖儿……”
朱棣凝视了他一会儿,忽地又笑了,
“那就随你的便好了。”
“四爷、靖少爷,你们怎么跑到那里去了!该吃饭啦,快点儿下来吧!”
说到这里,忽见郑和从一旁转了出来,边瞧着他二人、边喊道……
七天后,燕军再次在西郊校场点兵,朱棣亲自带诸将检阅三军。只见有三员小将并马而立在最前排,精神抖擞的样子让人想不注意都不成,朱棣见了只好拨马来到三人面前,因为还离着老远、他便已经看出这三人都是谁了。
………………………………
第四百六十七章 重整旗鼓
首先那一身重孝的正是张玉的长子张辅,见燕王来到面前、便就着马上施礼道,
“末将参见殿下!”
“嗯,这个、张辅啊,”
朱棣看着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慈爱与关切,
“孤王的意思、此番出征你还是不要去了,等日后有机会再随本王一起前往如何呢?”
“殿下!”
一听这话,张辅顿时急了,
“您是觉得末将不够资格跟随于您、还是因为先父的事情加以关照?若是前者,那么就正说明、末将需要多方锤炼,若是因为后者,那就更没有必要了,因为末将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而且如果先父在天之灵看见我没有守护在殿下身边,绝对不会原谅末将的!”
“张辅,”
朱棣叹了口气道,
“孤王就是觉得这个时候、你还是多陪陪你的母亲好。”
“家母有姐姐和两个兄弟陪伴,末将只要追随殿下就好!”
张辅的眼神很是坚定,颇有其父张玉之风。
朱棣点了点头,回过对朱能道,
“就让他跟在你的部下、做名副将如何?”
“自然是好。”
朱能笑着朝张辅招了招手,张辅立刻开心地催马跟在了他的身后。
朱棣又瞧了瞧另外两个、笑道,
“你们两个小子在干嘛?”
“当然是和爹去打仗了!”
众将一看都认出来了,正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而答话的正是高燧。
见大家脸上都带着想笑的样子,朱棣点了点头道,
“好啊,别人家的孩子都能上战场,没有理由我朱棣的儿子就不能,你们两个、还是跟着丘福吧。”
“谢谢爹!”
头一次可以随父王出征的朱高燧,显得满面都是兴奋地回答着。
就这样、全军再次起兵南下,首先进驻了保定扎下了大营……
不久、得到探报探得的消息,盛庸统军二十万依然驻扎在德州,而平安、吴杰二人驻守在真定。
到底该先打谁呢?就在众将聚集在中军帐中之时,这个问题无疑成为了讨论的焦点,主张先打真定的将领不在少数。而就在此时,一直站在地势图前边看边听着的朱棣,最后却做出了相反的决定。
“诸位,那平安、吴杰其实不足为虑,”
朱棣从地势图前转回身来、看向了大家,
“他们的进退完全取决于盛庸,如果盛庸那里被击退的话,那二人便不会再有任何的做为,所以孤王觉得还是要先去解决盛庸。”
“可是毕竟我军现在离真定近一些,如果越过他们去德州和盛庸对战,平安、吴杰率兵从我们背后偷袭又当如何?”
丘福不无担心地问。
朱棣扫视了大家一眼道,
“你们放心好了,平安、吴杰经上次出兵一次便被击败,已经不敢贸然来袭了,只要我们速度够快、那两个人可以不去理会。另外我早已命蒙古营游骑兵在真定附近以做疑兵,而且还有驻守在深州的郑亨一直注意着他们的动向,所以不必担心。”
“哦……”
众将听了均不再做声。
其实朱棣很清楚大家在担心着什么,毕竟燕军兵力不足,这是其最大的弱点。如果盛庸踞守德州、凭借二十万的兵力守住这座城池、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而燕军前去若久攻不下、搞不好再象上回济南之战、三个月都没能奏效,真定军再来袭扰,那岂不是又要陷于腹背受敌之中了么?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朱棣更清楚、盛庸绝对不会呆在德州城中不出来的,理由是无论从朝庭的角度、还是从其自身的角度上看,都不允许他这样做。
朱允炆以此一胜便告于太庙、诏告天下,会让满朝的人误以为战胜燕军、乃至擒获燕王的时机就在眼前,如果盛庸在此时按兵不动,缩在德州城里不肯主动出击,那么守着黄子澄他们那几个人绝对不会允许的,一定会催促其出兵。而从盛庸本人来说,其原本是从中下层将领中跃升式提拔为大将军的,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本钱、来不遵从朝庭旨意而自行其是,更何况他也急需立更大的功劳、来巩固其地位。
所以从这些所有方面来看,朱棣都敢断定、盛庸一定会离开德州,主动来和自己对阵。
然而事实证明,燕王的推测又对了——
就在燕军以漫步似的速度、向南推进之时,德州的盛庸果然统领全军出迎,并在夹河一带驻扎下来。
得知消息后,朱棣立刻命全军急速赶往那里,在离夹河四十余里的地方扎下大营,然后在中军大帐聚将。众将已得知盛庸离开驻守的德州,均对燕王的准确判断倍感钦佩,只等他一声令下、便再次与这个劲敌展开交锋。
不过见了大家跃跃欲试、十分期待的目光后,朱棣不过是云淡风轻地告诉他们,不要急于求成、更不得带有焦躁情绪做战,之后让全军将士好好地休整一天,以便养足锐气,说到最后就只有一句话,
“都散了吧。”
这就完了?
众将你看我、我看你,却也没有别的可说的,便纷纷散去、各回各营。
等大家全都走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却有一个人还留在原地没有动。朱棣发觉后抬头看了看,却原来是谭渊,便问道,
“谭将军可还有事么?”
“是啊……”
见燕王向自己询问了,谭渊犹豫了一下,可还是上前一步施礼道,
“末将有个请求,殿下能否让末将来担任此次大战的前锋?”
“哦,原来是为了这个……”
朱棣审视地看着他,略一思索道,
“此番与盛庸对战的前锋另有他人来担任,谭将军只管听从孤王调派即可。对了,将军属下的强弩营暂时交由本王来指挥,将军且先下去休息吧。”
“这……”
谭渊的脸色青一阵、红一阵,看起来还想要说什么,可还是忍住了道,
“末将遵令。”
看着他走出大帐的身影,朱棣的心中又开始平静不下来了——
在他的心目中,谭渊的地位仅次于张玉、朱能,甚至还在丘福之上,是随自己曾经一块夺取北平九门的心腹将领之一,平时在一起也是无话不谈、亲密无间。但自从上次沧州射杀降卒事件之后,朱棣也真的很生他的气,故而一直都没有加以理睬,但这不等于想就此将其弃之不用,不过是想让他冷却一段时间,憋一憋其嗜杀、暴躁的性格。但是就刚才谭渊的情绪上看来,在此役结束后,自己还是有必要找个时间和他谈一谈。
心中已经做好了打算,可朱棣却没有想到、已经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
第四百六十八章 再战劲敌
经过一天的休整,燕军也进驻到了夹河,觉得休息的差不多了,朱棣将精神饱满的众将们再次招集到了中军帐中。
“刚才探报来报过了,自从驻扎此地后,盛庸一直没有再采取任何行动,看起来他还是很谨慎的。”
朱棣边思索着、边对大家说道。
众将沉默了一会儿,朱能道,
“殿下,对方兵力还是成倍于我军,看来依然要以快速突袭才行啊。”
“你说的一点儿都没错,”
朝他点了点头,朱棣习惯性地看了看地势图、然后道,
“但是也不能就这样贸然出击,孤王觉得还是要先试探一下其虚实为好。这样吧,还是由我先带几个人轻骑突击一下,回来再做具体计划。”
“什么?”
丘福连忙问道,
“殿下,您还要自己亲自打这个前锋么?!”
“是啊,”
朱棣的目光从他的脸上扫过后,又不经意地看了看谭渊,见他的脸色十分的不自然,便即是在向大家、更是在向他解释道,
“从作战能力来看、南军根本不是我军的对手,单单在骑兵这个方面、他们就无法与我们相抗衡。据孤王估计,盛庸一定还是会倚仗他的火器和毒弩为主要手段,所以、这先锋试探的事情还是由我去比较安全,诸位统领三军压住阵脚、以防南军来袭。”
“我等遵命!”
众将齐声回答道……
次日、燕军全军列开阵势,盛庸率南军全军也随即亮队、并将三军扎稳。
正如朱棣所料,盛庸此时虽然跃升为大将军,可随之而来的压力却也是大的不得了,所以才会将全军带德州、主动出击。但他也是很清楚、自己统军二十万,外加还有平安、吴杰配合作战,只要是稳扎稳打、以火器与毒弩为优势,虽不说一定能胜过燕王,却也不至于败北,而燕军兵力不足,经不起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最终还是有机会将其击退的。
怀着这样的打算,盛庸严守着稳步推进的这一理念,将二十万大军布置得毫无破绽,无论对方从哪个方向杀来,都不会有问题的,之后才亲自来到阵前与燕军对峙。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双方严阵以待之即,有四匹快马从燕军阵中飞驰而出、并朝着南军阵列前冲来。南军将士谁能想到会发生这种场面,盛庸更是始料不及,连忙吩咐火铳营上前,只要对方敢接近便将其射杀。
很快,四骑已疾驰而至,可让盛庸大吃一惊的是,一马当先的那匹白马上之人,素袍软甲、威风八面,不是燕王本人又会是谁?吓得他连忙摆手、让军卒将火铳放下,直愣愣地盯着对方,看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来的这四人正是朱棣带着郑和三人,除了朱棣本人无人敢伤外,郑和及武平文、柴靖南均是身怀绝世武功,行动起来比起其他将领跟随要安稳的多,更何况这三人已经习惯性地保护着他,所以想不带着他们都不行。
且说朱棣率三人直奔到南军阵前,傲然扫视了这些将士们后、竟然从左到右在三军面前打马掠过、之后旋回,朝着盛庸点了点头道,
“不愧是‘平燕大将军’,阵势扎得果然够稳的!”
此一挑衅行为还真的很成功,足以将南军每个人气到吐血,可除了怒目而视外、却没有别的办法,盛庸死死瞪着朱棣、猛的一挥手,
“骑兵营、给我追!一定要生擒于他!”
立刻、从盛庸身后闪出千余骑兵来。却原来、虽然南军阵中少有轻骑,可经过几次与燕军对阵后,盛庸也开始思考着此事,便抽空选调了数千人经过短暂的训练、组成了一个骑兵营,而且还在他们中配备的火铳。
此时,见南军阵中冲出骑兵来,朱棣的目光一闪,对身边三人道,
“你们在前、我断后,撤!”
四人个便开始往回跑,有朱棣自己在后面掩护,那些追击的南军骑兵手中就算是有百余支火铳、却也不敢开火。眼看着、就快追到燕军阵前了,忽然就见朱棣拨马一转、闪到一旁,转瞬间、只见燕军前排队列齐齐地后撤,现出无数弓弩手,随着他将马鞭高高举起,万箭齐发射向了南军的骑兵马队,冲在最前面的那一排立时落马而亡。
在后面观阵的盛庸看得清清楚楚,一见知道不好,连忙吩咐收兵,南军骑兵随之退回。
此时因这短暂的接触,虽不是大胜,可明显的、盛庸被燕王着实地戏耍了一番,燕军士气大增。而南军这边却在盛庸的指挥下,很快就重新恢复了阵型,之后双方均开始忙着商议接下来的作战方案。
发现了对方的强弓硬弩射程远得惊人、威力也十分的巨大,盛庸不得不防,立刻传令将盾牌手调到了最前面,并令部将庄得、楚智严守阵势。
而朱棣回到了阵中,诸将连忙都迎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