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丘福下意识地看了他身后那道门一眼、问道,
“可是、魏国公他……”
“徐辉祖冥顽不灵、不愿意屈服追随于孤王,但是、他有先皇所赐的免死铁券。我会罚他、终生为中山王守灵,永远不得离开魏国公府半步,”
既然他想以忠于允炆的名声来示人,那么自己何不成全他呢,朱棣竭力用冷漠的声音告诉周围的人他做出的这个决定,
“而其他任何人也不许来打扰他、更不许与他有任何接触!”
燕王殿下这是在顾及亲情、所以将徐辉祖终生软禁在此了——
这是所有人从这个决定中、得出的结论,同时所有人也都知道了、魏国公由始至终都是效忠于建文皇帝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有许多人来请求朱棣登上大宝、即任皇帝之位,可却没有得到他的回应。
其实并不是说他不想当皇帝,相反朱棣清楚的很、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如果自己不去夺取皇位的话、那么将来一旦受制于人,等待他的也只有万劫不复的境地,只有成为掌控天下的那个人、才有能力和权力保住自己及家人,还有属下这些弟兄们的性命与命运。
然而、他还在等,虽然说不清具体在等什么,可就是觉得还有一件大事没有解决,所以、朱棣就这样的等下去,也就是这样始终没入皇城,依然住在龙江驿中。
终于、这一天还真的被他等到了,已经有月余不见的柴靖南出现在朱棣的面前。
“四叔,”
很出乎意料地、刚刚一见面,柴靖南竟然破天荒地向他跪地磕头,并连连的谢罪,
“请您原谅靖儿对您的不辞而别,让四叔您担心了。”
“靖儿,回来就好,快快起来吧。”
见自己一直牵挂着的人、终于又回到了面前,朱棣连忙将他从地上拉了起来,难免有些嗔怪地道,
“即然知道四叔会担心,干嘛还要离开,而且还一走就是这么久。”
“四叔,”
起身后、柴靖南目光中透出一种成熟的深意道,
“靖儿只是想帮您个忙,只不过没帮好。”
“有这个心就好,不必太在意了,”
朱棣没有想到他所说的忙到底是什么,只是竭力地宽慰着对方道,
“以后恐怕能和你四叔我、心交心地说说话的人会越来越少了,靖儿,虽然这么说可能有点儿奇怪,可我现在真的觉得能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少,就连从前有的、也正在失去……”
“四叔,您是不是对一个人一直放心不下啊,”
好象是经过再三考虑后、才下定决心一般地,柴靖南缓缓地道,
“这次靖儿回来,替人带回了一封信给您,本来对方还在想该不该这样做,就让我来做最后的决定,可我觉得既然是给四叔您的、就应该让您知道,这样对您才公平。”
“哦、信?是什么人写来的?”
听他这么说,不知为什么、朱棣的心中顿时一动,心跳频律也随之加快,脑海中本能地闪现出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来,连忙问道。
柴靖南将自己所提到的信从怀中取出,双手递到他面前,
“四叔您看过了,就知道是谁写给您的了。”
“哦,是么……”
朱棣的手在接信时竟然有些发抖,小心翼翼地拿过来、缓缓地打开,当他看到那熟悉的字体后,双眼立刻紧紧地闭上了,
“允炆、你终于还是回应了四叔,可、这一切都晚了……”
“四叔,您不要伤心,”
柴靖南缓言劝说道,
“您还是好好的看看信的好,看了之后、至少会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不是么?”
“哦、好……”
朱棣的手依然在微微抖动着,轻轻擦了擦在不知不觉中流下的泪水后,仔细地看着这封信上的内容。
朱允炆在信上所写的大部分都是忏悔,承认自己是个不合格的皇帝,并向四叔道歉、请他原谅自己给他带来的痛苦,最后还写道、就象四叔所说的那样,如今大错铸成、本该和他一起弥补这一切后果,可自己实在是没有勇气来相见,所以只好拜托他独自承担起这份责任、挑起大明江山,从此之后、世上再无建文皇帝……
“允炆、他在什么地方?”
朱棣眼中满是茫然、抬头看着柴靖南。
………………………………
第五百零七章 风云再起
而柴靖南此时却在回忆着、自己和朱允炆分手时的那一刻的情景——
“能不能拜托你不要将我的下落告诉给四叔,对他来说、我已是个世上不存在的人了。”
已是一身僧人打扮的建文帝这样对他说着。
柴靖南看着他、顿了顿才道,
“当然可以,但是、做为交换,请皇上答应我、从此以后不会再做任何伤害四叔的事情。”
“你所说的皇上在哪儿?”
朱允炆竟然笑了,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他给人的感觉似乎有了很大的变化,
“站在你面前的、不过是个普通的出家人而已,当然不会再问世俗之事,更不会去伤害四叔,何况、我给他带去的及留给他的痛苦与烦恼,已经够多的了。”
“那好,我们一言为定,”
柴靖南点了点头,
“我不会向四叔透露任何有关你的去向的消息,如有违背、天地不容,你也一样哦……”
……
想到这里、柴靖南轻轻地笑了笑,
“四叔,他在什么地方、靖儿也不知道,这封信是一位僧人托我转交给你的,而且说、在大明的历史中建文皇帝已经不存在了。”
“他就这么丢下他的四叔了,”
朱棣当然明白对方话的含义、苦笑道,
“口口声声说对不起我、要弥补这一切,可他知不知道到底把什么留给了我。”
“对了、四叔,”
柴靖南忽然想起了什么、忙道,
“那僧人还有一件东西让我转交给您,说也许会帮上您一些忙。”
边说、边取出一卷黄绫卷轴,再次捧到了对方的面前。
即使不用打开、也看得出这是皇帝的诏书,顿了顿、朱棣才接了过来打开看着,果然、上面的内容是朱允炆写给群臣的,让他们不必再念及自己、安心地奉新君登位,而且不要恨自己的四叔,要听从他的命令。
看完之后、朱棣只有苦笑,这朱允炆已经到了此时、竟然还是这么的天真,因为、他很清楚,象这样的诏书根本就帮不上自己的半点儿忙,相反、如果真的拿出来倒会起到反作用,那些忠心于建文皇帝的大臣们、会认为这是他燕王伪造的,更有甚者、可能还会觉得是自己硬逼着侄儿写下这样的诏书,之后又杀害了他。可是、无论如何,终于有了允炆的音讯,虽然不知道他具体去了哪里,但心情总算是稍稍平静了下来。
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从龙江驿这里走出去、接管大明的江山……
自打燕王入京那天算起,已近一个月,在群臣的反复劝谏后,朱棣终于告太庙以示答应继皇帝之位,这样一来文武百官自然是有喜有忧,也都知道这预示着又将有一场风雨的到来……
这天,有一支队伍来到了位于金陵城北的太平门外五里处,当然他们可不是去和什么人打仗的,而是为了迎接燕王妃和世子为首的、从北平来的燕王府眷属,而北平的军政权已经暂时交给了郭资和平安来负责。
此时、郑和已经得到要接的人已经离着不远了的消息,便忙着指挥这支迎接的队伍做好了准备、看还有没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
与这些忙碌的人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武平文和柴靖南正悠闲自在地坐在路旁的椅子上,边喝着茶边聊着天儿。他二人当然不是这队伍中的,更不是专程为了来接燕王眷属,之所以会来这里,是因为事先他们接到了祝平乐的传书,说自己会随道衍大师护送而来,让他二人等着、有事情要告诉他们。
听说五哥要来了,武平文便坐不住了,加上一直呆在京城里、正好也想出来散散心,便和柴靖南干脆随郑和出城来了。
此时、燕王府的车队已经来到了眼前,郑和忙着迎接,让大家停下来歇一歇脚,柴靖南一眼便瞧见了乘马而来的祝平乐,立刻挥着手喊道,
“祝五伯伯!”
“唉,靖儿,六弟!”
边答应着、祝平乐边一拨马离开队伍、来到二人面前下了马,
“你们怎么跑出这么远来见我?”
因为祝平乐和武平文虽然只是师兄弟,却情同手足,而和柴靖南也曾经是一起出生入死过,所以三人见了面显得非常的亲热。
等在旁边坐下后,武平文直接了当地问道,
“五哥,你让我和靖儿等着你,该不会是因为江湖上又有什么动静了吧?”
“六弟你猜的一点儿都不错,”
祝平乐抓起旁边的茶壶给自己倒上一杯茶,边喝着边点头道,
“这三年战争期间,虽然战场大部分是在东边,可西边还是有人在蠢蠢欲动,好在‘飞剑盟’的势力基本上已经被摧毁拔除,可他们的残余势力依然还有存在。七弟时常会传书给我,说多亏有武当派与华山联手,才将那企图趁乱挑事的家伙们给压制住了。”
“是啊,有武当的爷爷叔伯们在,这江湖上料也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波来。”
说着这话,柴靖南的脸上又现出他少年时期特有的骄傲开心的表情来。
华山的这两杰自然知道他和武当派的关系,可以说柴靖南早已算是武当的弟子了,所以对他这种率真的说法、不但没有什么出于门派的抵触情绪,反倒觉得可爱的很。
武平文还很有同感地点头道,
“靖儿说的不错,这武林中若无武当这样的可以威震四方的大门派坐镇,恐怕早就乱起来了。”
“那么、祝五伯,您找我们到底为什么啊?”
柴靖南又追问了起来。
祝平乐此时已将一壶茶喝了个空空如也,这才放下杯子道,
“是这样,虽然那‘飞剑盟’没掀起多大的浪来,可一些别有用心的门派还是想借‘玄铁令’这件事引起事端,武当邱道长和周真人的意思是、如今战火已熄,不如尽快将此事做个了结。所以打算依着三年前计划好的进行下去,而你们两个在围绕着玄铁令所发生的事情中、应该是最清楚的几个人之中的,才想着通知你们尽快赶往襄阳府的万杰山庄。”
“去那里干什么?”
柴靖南皱起了眉头、不太高兴地问道,
“我还想去趟终南山看看殷叔叔呢。”
“放心吧,靖儿你到时候会见到殷大侠的,是天山派的东方掌门建议、此次的武林大会放在襄阳举行的。”
祝乐平笑着道。
柴靖南一听、眼睛顿时亮了,
“武林大会?这么说会有好多人去喽!”
“那是当然的,所以才让我们尽快些赶到,大会是定在八月十五开始,我们最好提前点儿到、也好做个准备。”
祝平乐点着头道。
柴靖南当时就坐不住了,跳起来急声道,
“那还等些什么?我们现在就走吧!”
“靖少爷这是要去哪儿啊?”
身后传来郑和的声音,回头一看,果然见他正面带微笑地走了过来,祝平乐见是他、便将事情说了说。
郑和听了轻轻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道,
“这果然是件大事,也是不易耽搁的,只是、再急也不差这一时半刻吧,怎么也得向我们四爷辞个行再走不迟啊。”
“嗯,是啊……”
想到上次自己一声不吭地就跑了,让四叔一直牵挂不已,柴靖南便也同意了,
“好吧,等见过四叔打个招呼后、我们就动身。”
………………………………
第五百零八章 途中偶遇
离着举行武林大会的八月十五中秋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虽然说是要提前一些赶到,可算起来绝对是绰绰有余,所以这三位也没必要走的太快,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刚刚过庐州府时、竟然遇上了熟人。
一路走来,三人基本上都是很低调的,毕竟祝平乐的身份还不能露,大部分时间都是易着容的,投宿时也尽量住在僻静、人少一些的客栈。而这天、天色渐暗时,按照这一标准、三人找到一家合适的店走了进去。
掌柜的见了他们,目光中满是欣喜迎上来道,
“三位客爷快快请进。”
“有劳掌柜的,”
武平文首先开了口问道,
“你这里有大一些、够我们三个人住的客房么?若能清静点儿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