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大营,大家各安其事,而刚刚进了自己所在的大帐,武平文便一把拉住自己的五师兄、一副生怕他又不见了的表情问道,
“五师兄,这些年你都是怎么过来的?怎么会到了四爷的王府中?当年我和七弟下山的那段时间里山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连串儿的发问中,即包含了惊喜、担忧,又包含了悲伤、委屈,恨不得将分开的这段时间里、失去的所有一切都能够抓回来。
看着自己的六师弟如此的动情,祝平乐也因为自己一直瞒着他而稍稍有些后悔,便微笑着道,
“平文你不要急,听五哥慢慢给你讲。”
接着、便将自己近些年的遭遇都讲述了一遍,最后道,
“自打五哥从山上逃下来,多亏了燕王殿下搭救并收留在身边,不然凭当时武功尽失、又身受重伤的我,肯定是活不下来的。”
听完五师兄的诉说后,武平文愣了好久、方转过身来,向一旁的朱棣深施一礼,
“武平文再次谢殿下对我五师兄的救命之恩!”
“两位大侠千万不要客气,”
朱棣笑着摆手道,
“如果说救命之恩,你们二位恐怕救小王的次数就更多了。”
“无论如何,五师兄活着便比任何事都让我开心,”
武平文一副喜极而泣的样子,
“只是听全真教的席真人说、那关山岳已经遇害了。五师兄、您说他们几个怎么能……”
“平文,你听五哥说,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的,”
祝平乐一把拉住他的手、道,
“所以、你千万不能急躁,权且先和五哥我一起呆在燕王殿下身边,等到一切查个水落石出那天,我们再还关兄一个公道,你懂五哥的意思了么?”
“小弟懂了,”
武平文连连点头,
“更何况、能在五哥和殿下身边一直呆下去,也正是小弟求之不得的。”
说着,回过头看了看正瞧着他们兄弟微笑着的朱棣,也笑了笑道,
“四爷你可不能赶我们走哟。”
“那是自然,”
朱棣笑道,
“只要二位大侠不嫌我王府中招待不周就好。”
他们几个人在此谈笑着、开心着,而战场上的形势更是瞬息万变。因观童和兀良哈部这两处唯一可能来救援的人马,都到了对方一边,纳哈出终于绝望地向蓝玉投降。他这一降、驻扎在其它各处的部下诸将谁还能再坚守,纷纷相继降明。
得知此战报,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悦,命付友德统领由降军改编成的新军、驻守大宁。而纳哈出奉旨进京面圣、封为海西侯。
东北这边北元的势力基本上已经被平灭,虽然有高丽国来惹了些麻烦,可被接下来他们国内的一次政变就给解决了,李家成为了新政权的国君,而大明这边可以说也安定了。
在这之后,朱棣便回转了自家封地北平府,每日里同祝平乐、武平文兄弟二人请教请教武功,和道衍聊聊当前的局势,做的最多的应该就是关注时刻都在变化着的战局。
第二年、蓝玉率众直捣捕鱼儿海,几战下来,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逃往和林,却被也速迭儿大王袭击身亡,丞相失烈门与知院捏怯来向大明投降。至此、元朝灭亡。
北元残部终于平定,做为镇守北方的藩王之一,朱棣也觉得总算可以喘息一下了,此时坐在书房之中、再看地势图时,心情都与从前大不相同。
正看着,忽听门响了一声、接着便有人走了进来。
能不经通报便进到书房之中的人、不过就那么几个,而且这么些年来、朱棣已经练到凭脚步声就能分辨出自己身边的这些人了,便头也没回地笑道,
“大师今天这么闲,能到我这里来了?” 2k阅读网
………………………………
第一百七十七章 未雨绸缪
“是啊,老衲今天总算是能够偷得片刻之闲,来瞧瞧四爷在做什么。”
来的果然是道衍。
朱棣转过身来、笑着让他坐下道,
“我正在这里欣赏我大明的江山。”
“哦,是嘛,”
道衍边真如一尊佛像一般地坐在那里,边宝相庄严地道,
“可这大明的江山并非就已经是太平的了,还是说、四爷你希望从此就太平下来?”
“大师此话怎么讲?”
朱棣意识到对方一定是来和自己讲什么重要的事情,连忙将椅子往前拉了拉,道,
“如今北元已亡,前元主与他手下的重要将领们死的死、降的降,莫非这还没有太平么?”
“蒙古人性情剽悍、哪是那么容易就能降服的?”
道衍看着他道,
“虽北元名义上已亡,可其残部仍有四处流落的,而且那些归降的各部,四爷就真的保证他们会就此安分、不会再复叛么?”
“哦?”
朱棣吃了一惊,忙问道,
“大师的意思、以后这仗还是要打下去的喽?”
“当然,不仅是还要打,而且从今开始才是真正属于四爷你的战场。”
道衍那双不大的眼睛中、闪烁出的光芒足以刺入人的心肺。
朱棣被他的眼神盯得、顿时产生了一种在师长面前答错问题般的不安,道,
“请大师赐教。”
“四爷,从前老衲对您讲过建功立业这样的事不可急躁。在此之前北元尚存,对付他们的人一定是那些与陛下一同出生入死过的将军们。而北元灭掉之后、实际意义上的敌人已经不复存在,再有的话就是叛乱了,而平叛的任务、自然便会落在你们这些皇子藩王的身上了。”
道衍不紧不慢地说着,
“所以,就算四爷你不喜欢上沙场了,也由不得你。”
说到这里,道衍的口气中流露出些许的遗憾,可朱棣却从中听出了一些失望,忙道,
“大师不要误会,朱棣绝不是不喜欢上沙场,只是没有考虑周全罢了!”
“哦?如此说来,殿下并非是已经厌倦了征战、希望能够享乐了?”
“当然不是!”
朱棣的语气中有些急了、道,
“只要我大明土地上尚有一处没有安宁,我便不会停止自己征战的步伐!”
“原来如此,”
道衍微微点了点头、叹口气道,
“殿下还真是很象陛下啊。”
“啊?”
听了这句话,朱棣竟然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道衍却也没等他的下文,便道,
“这样就好,殿下也不必急,以后有您大显身手的时候。对了,上回殿下从辽东回来说、那个边陲之国瓦剌值得注意,还真叫您说着了,此次前元主被袭之时、还真有他们参予其中。”
“果然哪里都有他们,”
朱棣冷笑了一声道,
“看来以后的日子里,真要小心着这个瓦剌一下了。”
“是啊。”
道衍听了,也轻轻点了点头。
二人正在这聊着,忽听有守门的禁卫军在门外报道,
“禀燕王殿下,宁王殿下已来至府中,正在前厅等候。”
“哦?宁王?”
朱棣一愣,转而立即明白了,莫非自己这位兄弟是来就藩的?
这宁王本是皇十七子朱权,封地乃是在大宁,朱棣离京时他年纪尚幼,互相接触的并不是很多,谁想到今天竟然跑来看望他了。朱棣当然也不能怠慢,连忙同道衍一同来到了前厅。
刚刚一迈进厅内,便看见一位金冠华服的少年人站在大厅正中心、东张西望着。不用问,这位一定就是自己那个十七弟,虽然没什么太深的感情,可毕竟是自己难得一见的亲人们之一,而且人家又主动跑到这里来,朱棣心中还是感觉到了一点点的暖意,便叫了一声,
“是十七弟么?”
“四哥?!”
那少年人猛地转过身来、直直地跑到朱棣面前跪倒在地,
“小弟给四哥磕头了!”
“十七弟如何这般的多礼,快快请起。”
朱棣连忙伸手将他拉了起来,上上下下地打量了半天,可遗憾的是、还是没能想起他小时候的样子。想不起来就算了吧,朱棣也不再为难自己,向旁边指了一下道衍、介绍道,
“十七弟,这位是道衍大师,四哥我一向拿他当老师。”
“哦,原来你就是道衍大师,听大哥说起过的。”
朱权笑眯眯地打量着眼前的和尚说道。
道衍没有做声、只是笑了笑,打了个揖手算是还礼。朱棣便让二人坐下,早有内侍献上茶来。
朱权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道,
“四哥这北平府还真是不错,不愧是前朝大都,也不知道我那大宁是个什么样子。”
“十七弟此番北上、可是要去就藩么?”
朱棣见他提起来,便顺水推舟地问道。
经他这一问,朱权顿时现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道,
“可不是嘛,本以为还要再等上个两三年呢。”
“就藩是早晚的事,就算再等几年、还不是都要去的么,倒不如早些到那里、早些熟悉一下的好。”
……奇@ 书#网¥q i & &s u& # w a n g &。 c c……
朱棣轻笑着劝道。
朱权听他这么说、便象什么机关似的、一下一下地点着头、忽又想起什么、睁大眼睛道,
“四哥,此次小弟来、一是为了看看您、另外还有一个目的,您能猜得到么?”
“猜不到。”
朱棣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朱权立刻露出一副不开心的样子,几乎是求着他道,
“四哥,你再猜猜嘛。”
“嗯,好吧,我猜你是想让我带你在北平府玩儿几天、是吧?”
朱棣只好随意地猜测着。
朱权的眼珠转了转、道,
“虽然猜的不对,可这个主意却是不错,就把这件事也列入计划之中吧,四哥,您接着猜!”
朱棣真是哭笑不得,自己干嘛要这么说,平白地增添了这么个麻烦差事,只怕再猜下去、说不上又得揽到什么活儿呢,便告饶般地道,
“十七弟,四哥实在是太笨了,真的猜不到。”
“四哥你猜不到、是因为你还拿我当小孩子,”
朱权不满地噘起了嘴巴,
“小弟我来是要向你讨教用兵之法的。”
“用兵之法?”
这倒真的出乎了朱棣的意料之外,
“十七弟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有这想法不是很正常么?”
朱权反问道,
“小弟的封地在大宁,那里可是边塞要地,不学点儿用兵之策又怎么能行呢?”
“原来是这样啊。”
朱棣忍不住笑了。 2k阅读网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制权旁落
朱权看着他的笑容、露出一副非常非常认真的表情,
“四哥你可不要笑我,在宫中时、经常听大哥对我讲、四哥你在打仗方面可是很厉害的哟,他经常地会夸奖你呐。”
“真的么?”
朱棣微笑道,
“好吧,用兵打仗这种事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讲完得了的,四哥我还是先完成你的另一个心愿,带你在北平府好好的游玩几天吧。”
“好啊!”
朱棣转移对方注意力的本事还真是不小,立刻便将朱权的兴趣成功地给引到别的地方去了。
就这样,朱权在燕王府中连住了两天、也连逛了两天,这两天中玩的还真是不亦乐乎,早就将那“第一目的”给抛到脑后去了。
第三天早晨,刚刚吃过饭,朱棣陪同朱权正在府中散步,忽见有内侍来报,
“二位殿下,京中有圣旨传到,请二位殿下速速前去接旨!”
什么?圣旨?
这还真的是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兄弟俩急忙来到前厅,见那位监管太监宁生正手捧着圣旨笔直地站在那里,见二人进来便忙走过来道,
“二位殿下,快快接旨吧。”
兄弟俩一起撩袍跪倒在地,只听那宁生宣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兀良哈部弃暗投明、主动归顺,实乃我大明之幸,特在大宁到开原设立朵颜、泰宁、福余三卫,兀良哈本部驻守,受宁王朱权节制,各首领均加封赏,着宁王速速前往大亲就藩,饮此!”
“儿臣接旨!”
磕了个头,兄弟二人起身,朱权接过了圣旨。
宁生陪笑着,
“两位殿下,老奴责任在身、不宜久留,待改日有机会再来向二位请安。”
“宁总管别急,待小王送您出门。”
朱棣边让一脸焦虑的朱权坐一会儿,边陪着宁生朝外走。等来到府门外时,从随后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