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袁盎一行,归返长安的路程,在太攀的眼中,便等同于是一次对天师府的清算——大军回返,路上总会碰到天师府的徐行者,除非那修行者,在大军到来的之前,便立刻避开,否则的话,只要碰到,太攀便能以种种理由,将那人卷入这争端当中,而后顺理成章的,将之击杀……
至于说是击杀而不是击败的原因,那当然更简单——天师府毕竟是九大宗派之一,其内每一个修行者,都是同辈之间的佼佼者,实力非凡,若是在面对他们的时候,还想着留手,那无疑是将自己置于必死之地,这样一来,太攀在争斗厮杀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留手,次次皆分生死,自然也是理所应当。
至于说天师府事后的报复,太攀自然也是早就有了应对。
……
无名的青山当中,两人之间的对话,只在电光火石之间,当太攀口中最后一个字落下的时候,在这争斗厮杀当中,太攀已经是占尽了上风。
他手上的长剑上,所挥洒出来的每一道剑光,都是朝着刘云古身上的致命之处落下。
剑光舞动之间,刘云古浑身上下,每一处穴窍,每一根汗毛,都在那致命的危机感下,隐隐作痛——这便是精修兵刃搏杀之术的修行者的可怖之处,虽然这些修行者,不似寻常的修行者那般,挥洒恣意,仪态万千,但一旦是叫这些修行者其欺近身来,展开攻势,那边是如水银泻地一般,绵绵不绝,叫人难以招架,稍有疏忽,便是生死两分之局。
是以,明明是实力比之太攀,还有高出那么一线,但在被太攀欺近身来之后,在太攀的剑光之下,这刘云古,也只能是艰难无比的,左支右绌,在太攀的剑光之下,挣扎求存。
只是,久守必失,终归不是虚言,而刘云古作为神境大修,也终究不成臻至体内的真元,浩浩荡荡,绵绵不绝的地步。
随着体内的真元,一点一点的变得干涸,刘云古的内心,也是越来越急躁,甚至于慌乱——按这个势头下去,不要说筹谋反击了,便是想要在这剑光之下,继续保全自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该死的,这云行舟,不过只是一介散修。”
“他体内的真元,又怎么会如此的浑厚?”
“我于守势,都快要支撑不住,但他处于攻势,体内的真元却完全没有难以为继的模样。”
“到底威势天师府的弟子,还是他是天师府的弟子?”
“还是说,这修行路上,所谓的天资,当真就这般重要?”
“我修行的年岁,于真元上的打磨,以及修行功法的本质,都远远的超出这一介散修,但偏偏,就因为他是天罡,以至于他体内的真元,竟是比我还要来的浑厚?”刘云古一边叫苦,一边暗自感慨着。
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先前叫太攀随意发挥的行为,有些孟浪了——太攀一步一步的,都到了他的近前,他作为九大宗派的弟子,又怎么可能会没有丝毫的察觉?
而他之所以要放任太攀过来,无非便是临时起意,想要诈一诈,太攀和风道人的死,到底有没有关系,只是他那里想得到,这一诈,非但是没有诈出什么接过来,然而是令自己陷入了这死局当中。
那绵绵不绝的攻势下,刘云古甚至是连说一句话的功夫,都找不到——刘云古毫不怀疑,自己面前这犀利无比的剑光,必然会在自己分神出声的刹那及身,将自己的肉身,连同元神,都一分为二。
刘云古丝毫没有注意到,每一次太攀手中的长剑上斩落剑光消散之后,都会在他护身的真元上,留下一道微不可见的痕迹,就好似微风于水面拂过的时候,所留下的痕迹一般。
这是太攀参悟那自穹天而落的剑光所得,算得上是一种极为高妙的剑术了——虽然还不能做到,如那剑光一般,在入眼的时候,便已经及心,由内而外的,将敌人斩杀于当场,但却依旧是能如雁过留声,风过留痕一般,哪怕剑光消散,也依旧是在敌人不经意间,留下印记,将一二分的威能,敛藏于其间。
此为,剑影…留痕。
太攀不紧不慢的,挥洒着手中的长剑,当四十多道剑痕,都是悄无声息的落到了刘云古护身的真元上的时候,太攀手中的长剑,才是陡然之间,猛然一震。
尖锐无比的颤鸣声响起,然后,刘云古身上,那护身的真元,猛然之间崩碎,刘云古的身形,也是不由得一颤——下一个刹那,太攀手中长剑的剑锋,就已经是轻巧无比的,在了刘云古的眉心处,轻轻一啄。
刘云古目光当中的神采,连同他的生机,便是在这一啄之下,飞快的散去。
“唉!”之后,太攀才是缓缓的收起长剑,叹了口气,随后指尖一点火焰,飞快的将刘云古的尸身,化为灰烬,而刘云古陨落的时候,体内天地元气逸散所产生的异象,同样也是被太攀鼓荡着真元,在第一时间,掩盖下来。
再之后,太攀才是在这山中留下了一个印记之后离开。
数个时辰之后,袁盎也终于是带着大军,出现在这了这青山之前——袁盎身边,余姚自然也是在第一时间,察觉到了太攀在这山中所留下的印记。
“太尉,云先生说,隐匿于山中的修行者,已经被他诛杀,大军自可从容而过。”感知了太攀所留下的信息之后,那余姚才是转身对着袁盎道。
而袁盎的神色,也是稍微的放松了几分,然后转过身,朝着背后满身疲惫的大军高声喊道,“传令下去,大军先过这座山,再行休整!”
……
这个时候,黄河边上的战局,也已经趋于平静——周渤麾下的大军,再如何的骁勇善战,周渤再如何的身先士卒,指挥若定,但他们也只有一万人,而在他们的对面,那踏着黄河面上的冰层而来的敌军,却是整整五十万。
哪怕这五十万的大军,并摆不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渤这一万余人最大的短板,也终于是出现。
他们体力不支了!
当第一个军士因为拿不稳手中的长枪,然后丧命于乱阵之下的时候,这一万余的大军的崩溃,就已经无可阻挡。
“周渤,可惜了!”河岸边的厮杀声,彻底的停歇下来的时候,吴王刘濞,才是在众人的簇拥之下,缓缓的踏过那一座天堑,当刘濞踏上黄河以北的时候,大军还在打扫那满是血污的战场,而刘濞见此,也是感慨了一声。
“二十年了!”
“不想二十年后,我刘濞再度踏上这黄河以北的土地,竟会是以这种方式!”慨叹之间,刘濞的目光便是一转,遥遥的望着,那长安城所在的方向。
“传令下去,大军休整一个时辰,然后往长安进发。”
“见山开山!遇水涉水!逢城破城!”
“不破长安,誓不回军!”
刘濞高声的喊道,声震四方。
“传令,以吕敖为先锋,一路追索袁盎残部,另派出使者,往各郡各县劝降,并一路收纳降卒,以及各郡县卫军。”
“在传令!”
“大军不得肆意侵扰百姓,骚扰妇孺。”
此为,剑影…留痕。
太攀不紧不慢的,挥洒着手中的长剑,当四十多道剑痕,都是悄无声息的落到了刘云古护身的真元上的时候,太攀手中的长剑,才是陡然之间,猛然一震。
尖锐无比的颤鸣声响起,然后,刘云古身上,那护身的真元,猛然之间崩碎,刘云古的身形,也是不由得一颤——下一个刹那,太攀手中长剑的剑锋,就已经是轻巧无比的,在了刘云古的眉心处,轻轻一啄。
刘云古目光当中的神采,连同他的生机,便是在这一啄之下,飞快的散去。
“唉!”之后,太攀才是缓缓的收起长剑,叹了口气,随后指尖一点火焰,飞快的将刘云古的尸身,化为灰烬,而刘云古陨落的时候,体内天地元气逸散所产生的异象,同样也是被太攀鼓荡着真元,在第一时间,掩盖下来。
再之后,太攀才是在这山中留下了一个印记之后离开。
数个时辰之后,袁盎也终于是带着大军,出现在这了这青山之前——袁盎身边,余姚自然也是在第一时间,察觉到了太攀在这山中所留下的印记。
“太尉,云先生说,隐匿于山中的修行者,已经被他诛杀,大军自可从容而过。”感知了太攀所留下的信息之后,那余姚才是转身对着袁盎道。
而袁盎的神色,也是稍微的放松了几分,然后转过身,朝着背后满身疲惫的大军高声喊道,“传令下去,大军先过这座山,再行休整!”
……
这个时候,黄河边上的战局,也已经趋于平静——周渤麾下的大军,再如何的骁勇善战,周渤再如何的身先士卒,指挥若定,但他们也只有一万人,而在他们的对面,那踏着黄河面上的冰层而来的敌军,却是整整五十万。
哪怕这五十万的大军,并摆不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渤这一万余人最大的短板,也终于是出现。
他们体力不支了!
当第一个军士因为拿不稳手中的长枪,然后丧命于乱阵之下的时候,这一万余的大军的崩溃,就已经无可阻挡。
“周渤,可惜了!”河岸边的厮杀声,彻底的停歇下来的时候,吴王刘濞,才是在众人的簇拥之下,缓缓的踏过那一座天堑,当刘濞踏上黄河以北的时候,大军还在打扫那满是血污的战场,而刘濞见此,也是感慨了一声。
“二十年了!”
“不想二十年后,我刘濞再度踏上这黄河以北的土地,竟会是以这种方式!”慨叹之间,刘濞的目光便是一转,遥遥的望着,那长安城所在的方向。
“传令下去,大军休整一个时辰,然后往长安进发。”
第395章 袁盎说晁错
可惜的是,袁盎连军务都来不及交接,便已经是被那几个小黄门,半强制性的带进了宫门当中,而在袁盎离开之后不久,一骑快马自长安城而来,进了营寨当中,然后营中三万多的士卒,便在那人的带领下,往长安城的侧向而去,驻扎下来。
而在此时,长安城中,早已是一片愁云惨淡——黄河天堑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的速度,比之袁盎大军的速度,快了十倍不止。
在黄河失守的当天,长安城中,就已经得了消息。
而伴随着那消息传来的,还有袁盎最后定下来的,“聚四方之兵,存人而舍地”的方针。
在知晓了袁盎的这最后一个命令之后,长安城中,所有大大小小的官吏们,都是对袁盎破口大骂,言语之间,极尽羞辱之能事,似乎是不如此,就不能显示出他们的忠诚,不如此,就会被视为袁盎一党,被记入那煌煌史书当中,受千万年的唾骂一般。
而这些时日以来,朝堂上为此掀起了偌大的风波——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朝堂上所讨论的事,只有两样。
一则,是如何御敌,二则,便是如何处置袁盎——处置袁盎,乃是必然之事,朝堂上所争的,乃是到底要不要诛连袁盎的九族。
此时已经散朝,但三公九卿等,此时依旧是聚集于宣室殿中,众人在这宣室殿中,争执不休,各执一词,令这威严无比的宣室殿,看起来倒像是闹市一般。
“够了!”眼看着争执,越发的剧烈,御史大夫晁错,便是再次的站了出来,呵斥了一声,“这宣室殿,岂是尔等争执吵闹之地?”
“成何体统?”
在袁盎出声呵斥的时候,丞相申屠嘉,则是闭着双眼,沉默不语。
“陛下,太尉已经带到。”晁错的话音才落,内侍的声音,便是在宣室殿外响起。
“传!”宣室殿中,刘启这才是抬了抬目光,吐出一个字来——自众臣聚集于宣室殿一来,刘启还是第一次出声,而在之前,对于那些臣子们的每一次争执,每一个提议,刘启都是不知可否。
宣室殿中,也是陡然之间,化作一片的寂静——一直到,沉重无比的脚步,一声一声的,靠近这宣室殿。
然后,宣室殿的大门打开,一身狼狈的袁盎,缓缓踏进这宣室殿中。
众臣们都是将自己的目光,落到这位狼狈无比的太尉身上。
这些时日一来,长安城中,所有的争端,可以说都是因为这位太尉而起——在袁盎镇守黄河沿线,数次打退了七王联军的强渡之后,朝野内外,对这位太尉,几乎都是一片赞誉之声,而在一夜之间,所有的赞誉,都化作了诋毁。
“罪臣袁盎,丧师辱国,罪不容赦。”
“请陛下惩处!”从进入宣室殿开始,袁盎便是低着头颅,披头散发。
言语之间,袁盎便是拜倒于地,既没有任何的言语,也没有任何的动作。
“黄河失守且不提。”
“袁卿一语,便是将长安城外,数百郡县,拱手相让。”
“亦令叛军,直抵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