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必,我自己的亲哥哥过来,有什么不能见人的吗?”
丫环也不敢多劝,“是,姨娘,那您看要不要抱小少爷过来?”
“去吧。也得让孩子看看他舅舅。对了,昨儿考完了,哥哥定然是觉得有信心能得中举人,所以才过来给我们报喜的。”
宋姨娘在刘府的处境还算是不错的。
她的院子是几位姨娘里最大,下人也是最多的。
毕竟,宋姨娘自己也是带着家财被抬进来的。
说嫁是不合适的。
毕竟,只是一个小妾,而且还是一个曾经嫁过人的小妾。
刘震正在府衙处理一些公文,听到府中下人来报说家中有急事,便匆匆地回去了。
回府之后,才知道自己最宠爱的小妾到底给自己惹来了多大的麻烦。
而他听完了事情的经过,刚要出手教训爱妾,就被管家急匆匆地找了过来,说是知府大人派人过来了。
刘震心头一冷,立马就明白,十有八九,这就是冲着自己这个所谓的大舅子来的。
可能是考虑到了刘震通判的身份,所以这次来拿人,江元丰还派了身边的州判同行。
如此一来,既算是给刘震体面,也算是一种威慑。
刘家再怎么势大,这种事情,也是不敢欺瞒上峰的。
毕竟敢火烧民宅,而且里面还住着几个待考的生员,这绝对是大案!
更要紧的是,姓宋的安排了让人去纵火,那就是等于明知而为,那是不可恕的!
判个死刑都是轻的!
现在刘震就担心这件事情会影响到自己的声誉,毕竟,他年纪还不是很大,还是想要再往上晋升的。
若是因此而影响了自己的官声,没有了上峰的举荐,那就等于是给别人机会了。
所以,刘震稍一思索之后,便做了决定。
刘震亲自带着家丁,将人押送到了府衙。
刘震所为,自然是被宋姨娘所震惊。
可是她再怎么闹腾,再怎么不甘心,也只是一介妇人,如今是连刘府的大门,都踏不出去的。
所以,完全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宋姨娘是怎么嫁到的刘府的?
刘震当初能被她勾搭,那就代表着别的男人也可以。
所以,刘震将人抬进门之后,便对这方面一直很谨慎。
事实上,内宅由他的夫人掌管,不需要他多说什么,夫人也是知道如何来管束这些妾室的。
宋姨娘还不知道她因为哥哥做事,将会在府中失势。
宋秀才全名宋有忠,被押进府衙之时,整个人都是懵的。
他以为有刘震的庇护,自己一定会没事的。
毕竟,刘震的官阶虽然不高,可问题是刘家在江宁府势大呀。
无论是经商还是官场上,自有一套生存的法则。
哪知道人家的生存法则,放到了他的身上,那就是六亲不认,刚正不阿了。
放弃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大舅子,可以给自己换来一个不错的官声,刘震觉得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
宋有忠被抓,这是大事。
宋姨娘不能阻止自家老爷的做法,只能让人快马加鞭地给宋家送消息回去。
而宋家得知消息的时候,宋有忠已经认下了纵火犯所供的所有事实。
不仅如此,还有一人为了减轻自己的罪名,所以主动曝出了一些事实。
比如说,宋有忠做这种事不是一次两次了,早在几年前,便曾经故意阻止几位颇有才学的学子应试。
如此一来,这案子就必须得细审了。
这一审不打紧,直接把当年柳承恩和安崇明缺考一事都给捅了出来。
不仅仅是他们二人,还有一位如今疯魔的老秀才,正是被宋有忠派人教训之后,伤了脑子,彻底地断了科举之路。
事情闹到这一步,宋有忠的所作所为,已经激起了民愤!
更是引得诸多学子们,对于宋有忠的强烈谴责。
事情的性质,越来越严重了。
宋有忠也没想到,自己曾经以为的忠心耿耿的手下,竟然会在第一时间出卖他。
宋有忠自己的贴身小厮也都被收监了。
几番审问之后,哪个也没能再忍得了。
于是,谁也没想到,柳承恩当年被人打破头的事情,就这么被人给供了出来。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供出这个消息的当天,正是放榜这一日。
柳承恩几人都没出去,只是打发了几个仆从去外面看榜。
苏二郎倒是心宽,“我觉得自己中不了,还是三年之后再来一次。”
第203章 中了
傅宏业则是唉声叹气,“瑾文贤弟倒是心胸开阔,我反正是不行,我觉得再过三年来考,我也一样考不中。”
柳承恩失笑,“你何必如此自贬?”
“我就是实话实说。我真不是念书的料,实话说,当初我怎么中的秀才,现在都是糊涂着呢。”
几人同时轻笑,有傅宏业,这气氛也紧张不起来。
“中了,中了!”
很快,就有人过来报喜了。
安崇明的书童在前面带路,一位敲着锣的差官一路笑着过来报喜了。
“恭喜高县安崇明,高中桂榜第八名举人!”
乡试发榜在九月,正值桂花开放,所以又称乡试榜为“桂榜”。
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所有人都兴奋地站起来,“恭喜崇明兄了!”
柳承恩倒像是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安崇明家中的不易,若是此次未能得中,只怕三年后,安家的情况只会更糟。
还好,他中了。
又过了一刻钟,再没有锣声传来。
所有人的心都跟着一沉。
毕竟,他们这院子里可是住着四个人呢。
现在只有安崇明一个人中了,这气氛的确是有些诡异了。
傅宏业和苏二郎二人的心态倒是不错,反正一开始就没有抱什么希望,只是想着过来探探路,下次再考,也就有经验了。
能一次就中举人的,那必然是天才呀!
他们二人自认勉强也就算是普通,所以不中才是正常的。
安崇明时不时地偷看向柳承恩。
论才学,他觉得柳承恩远在自己之上。
特别是事关国计民生的一些策论,他觉得自己和柳承恩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现在却迟迟没有好消息传来,他的心底微沉。
不是安崇明妄自菲薄,实在是在学识见解方面,他不如柳承恩甚多。
还记得老师曾言柳承恩是治国之良材,若是此次不中,只能再等三年。
柳承恩本人却是不急不燥。
他很清楚自己的文章到底有几分的把握中举。
在此之前,江元丰特意跟他讲了几位主考的政见偏向。
而柳承恩没有完全地去讨好这几位主考,可是绝对也没有去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上。
他是站在了一个相当客观的立场上,偏偏在言词间,又会流露出更倾向于他们的政见的意向,所以,他的文章看上去不会刻意地讨好主考官,却是一定让主考官较为满意的。
所以,他不敢说自己的名次一定会多靠前,可是中举的话,应该不会太难。
安崇明也没想到自己能考到第八名的好成绩,这个名次拿回去,那是绝对可以光宗耀祖了。
而江宁府每次录取的举人,一般都是在一百名上下,上一次的乡试中,录取了一百整。
至于今年,还要看具体的榜单了。
“桂榜解元大喜!”
“恭贺解元公高中!”
一声接一声的传唱,似乎是离他们的小院子越来越近了。
安崇明在听清楚了对方在唱什么之后,顿时欣喜若狂。
“是,是头名?贤弟?”
傅宏业和苏二郎二人都有自知之明,亦同时看向了柳承恩。
柳承恩无语,他们是不是也太高兴地太早了些?
“咱们这里住着的可不止一两户,大部分都是秀才,指不定是哪一家的解元公呢。”
柳承恩派出去的小厮还没有回来,也不知道是没有挤进去看榜,还是主子没中,他心中沮丧,也不敢回来报信了。
一般来说,这报喜都是从最后一名开始往前报。
现在解元公都出来了,若不是柳承恩,那就意味着他落榜了。
柳承恩心中也是有所猜测,不过,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高县柳公子可在?”
这道声音就在门口了!
苏二郎蹭地一下子站起来,同手同脚地就去开门了。
“公子可是柳公子?”
“不不,在里面。”
差官又敲了一声锣,“恭贺高县柳承恩公子高中桂榜解元!”
所有人都木在那里,被这个巨大的喜讯给砸晕了。
还是柳庆反应快,立马拿了赏银出来,又接了对方送过来的喜报。
“多谢差爷,请您喝茶。”
“多谢解元公赏,小的也跟着沾沾喜气。”
乡试的解元公,出自高县!
这一下子,诸位学子们也都是炸了锅了。
要知道,高县可是有好几年没有出过举人了。
没想到这一次,不仅有人中举了,竟然还抢了解元的名头。
这下子,估计高县的父母官能笑晕了。
事实上,喜报传到高县之时,李县令也的确是乐得要找不着北了。
这次的乡试,高县总共有四人中举,除了一位近四十岁的举人老爷之外,其它的三人年纪都不大。
特别是柳承恩,是四人中年纪最小的,可是取得的名次却是最好的。
高县最年轻的举人老爷,也是江宁府近二十年来,最年轻的解元公!
“好好好!快,去通知夫人,准备贺仪,我们去柳宅一趟。”
“是,老爷。”
李县令高兴之余,带着夫人就去了柳宅。
此时苏锦绣也从街上传来的喜报中得知,柳承恩中举了。
只是,她也没听清楚,到底是个什么名次。
很快,李大人携夫人前来道贺,苏锦绣这才知道了四郎已是解元公了。
“多谢大人了,还请大人恕罪,我们也是一时激动,这还得给村子里送喜讯呢。”
“应该的应该的。本官立马安排人,随你们一同回柳家村。”
“多谢大人。”
李县令笑地见牙不见眼的,“这是本官应做的,若非是还有公务在身,理当同你们一同回村的。”
“不敢当,您是一县父母官,公务繁忙,岂敢耽误您的大事。”
李县令安排了王县丞以及何县尉同去柳家村通传这个好消息,可以说是给足了柳承恩颜面。
毕竟,这可是解元公呀!
高县多少年都没有出过一任解元公了?
反正最近二三十年内,没听说过高县能出这样的才子!
李县令觉得自己晋升有望了。
这也是政绩呢!
王县丞安排了衙差一路上敲锣打鼓,护送着柳老二一家热热闹闹地回柳家村了。
第204章 贺仪
柳家村老远就有人听到动静过来报信儿了。
“族长,快,快去村口吧。来了好多人,敲锣打鼓的,好像是有大喜事。”
族长的身子一颤,敲锣打鼓?
那,那是表示四郎中了?
族长兴奋地人都有些哆嗦了。
另一头,里正也被人请了过来。
听这动静,只怕是柳四郎高中的喜讯了。
里正心里头可以说是五味陈杂。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高兴。
毕竟,他也是柳氏的族人。
只是以后这柳家村能否多得些利益,主要还是要依靠柳四郎了。
里正暗暗吸气,只要自己不违背族人的利益,那么以后自己这个里正的位子,还是会坐地稳稳当当的。
只是自打四郎中了秀才以来,自己在族人中的地位就越来越低,明显是不及族长了。
以往人们有什么事情都会先来找他问个话,可是如今,都会直接去找族长商议。
特别是柳四郎自己做的这些个事,也都是去听取族长的意见。
不得不说,现在族长的声望越来越高,连同他孙子柳承志在族人心中的形象也是越来越高大了。
长此以往,那里正的位子,以后早晚是要落到柳承志身上。
柳承志读书识字,而且还曾中过童生。
到时候只要有柳四郎的举荐,任一村之里正,那也是再容易不过的。
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思,正正携带着自己的家人,也到了村口。
和族长等人互相问候过之后,便看到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过来了。
还有一辆驴车。
柳老二坐在车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