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族长等人互相问候过之后,便看到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过来了。
还有一辆驴车。
柳老二坐在车辕上。
车棚里头是几个女眷。
苏锦绣先下来,然后扶着方氏和柳小莲分别落地。
“阿爷,我们回来了。”
王县丞是头一回来柳家村,听到柳承恩的夫人唤老者为阿爷,便自然而然地以为这是柳承恩的阿爷。
“恭喜老爷子了,令孙柳承恩高中桂榜,而且夺得了头名,如今可是解元公了!”
喜讯来地太突然!
族长和里正都以为柳四郎只要中了举人就成,名次根本就不重要。
哪里知道,竟然是头名?
是解元公了?
“多谢大人特意过来报讯,,家中备了薄茶,快快,里面请。”
王县丞自然也是有意交好的,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被请进了族长家。
没有去柳老焉家,可是好像也没有人觉得哪里不对。
柳承志的阿娘给端了茶点过来,苏锦绣又嘱咐了春桃两句,然后去了竹屋那边。
很快,铁蛋跟着一起过来了。
几个人手里都捧着匣子。
“王大人,这是自己家里做的点心,还请莫要嫌弃。”
“柳夫人客气了。您的好手艺,咱们高县怕是没有人不知道呀!”
话落,引起了一片善意的笑声。
王县丞等人带了回礼,最后离开的时候,恰好王小梅拉着她家男人也过来了,男人的身上还扛着一只刚刚猎得的山羊。
砰!
将山羊放在了地上。
“大人且慢,这东西是从山上猎下来的,就给几位官爷带回去打打牙祭,吃个新鲜吧。”
苏锦绣颇为意外,没料到她会如此地大方。
当着王县丞的面,苏锦绣当然是得先紧着自家的面子。
“王大人,还请几位差哥带回去吧,正好,这会儿吃羊肉锅子也是正合适呢。”
“如此,那多谢柳夫人了。”
王县丞是官,是有品级的。
人家奉了县令的命令过来送贺仪,她若是给赏钱,那就不恭敬了。
王小梅两口子来地倒是正好,这种东西可不是平时想吃就能吃上的。
既有脸面,又能让对方高兴,可以说是双方都满意。
苏锦绣则是拉着王小梅,硬塞给了她十两银子。
一只山羊带到镇子上去,顶多也就只能换来五两银子。
苏锦绣感激她在这个时候为她长脸,这才直接给了十两银子。
王小梅不收,却被方氏故意冷了两句,王小梅无奈,只好将银子揣进了袖子里。
因为是到了族长家里歇息片刻,所以这些贺仪也就都送到了族长家。
事实上,特意送来的这一部分,跟先前送到柳家的比,那简直是差地远了。
都是一些较为实惠的东西,比如说布匹都是一些细棉布,没有绸缎。还有一些糖、蜂蜜等东西,都是百姓家里较为稀罕的。
“阿爷,县太爷已经给我们在县城的宅子里送了一份儿了,这一份儿就给族人们分了吧。”
族长听得一愣,“啥?”
竒_書_蛧_W_ω_W_。_q_í_δ_U_ω_ǎ_й_g 。_℃_c
这么多的好东西,给族人分了?
“不成不成!”
族长连连摆手,“四郎媳妇,我知道你是一片好心,可是事情不能这么办。这人呀,胃口养大了,就回不来了。”
苏锦绣立马明白了族长的意思,也觉得自己刚刚的话可能是有些太草率了。
“那依阿爷的意思?”
“先选出一部分来,给你阿爷那头送过去,毕竟是四郎高中的大喜讯,让他们也得跟着乐呵乐呵。”
“是,阿爷。”
东西是柳老二跟着一起送过去的。
正好,也看看自己的老爹老娘现在如何了。
族长和里正商量之后,便决定给几位爷爷辈的人家都送上一份儿,再余下的,给族里的几家困难户送些布和糖。
“好,就依阿爷的意思吧。”
李县令是送了三百两银子做贺仪的,当然,这是直接送到了柳宅的。
而在苏锦绣他们一行人出发之前,又有几家分别派人送了东西上门。
估计这会儿,仍然是有送贺仪的。
苏锦绣提了一嘴,族长觉得他们家中也得留人,便让他们先回去。
“阿爷,那一小罐子的蜂蜜就在您家留着,别送出去了,自己留着吃,这是好东西,冲水来喝,对身体好。”
族长乐得嘴角都合不拢了,“好好好,你有心了。”
苏锦绣他们这一行人再往回走的时候,可以说是得到了全村人的恭送。
毕竟,那是举人老爷的家眷了。
天哪,感觉他们村子里真地出了一位大人物!
“听说这举人老爷的免税田可是三百亩呢!”
“不止呢,我听说还有免瑶役和兵役的名额呢,也不知道能给族里几个名额。”
“你懂什么?人家那都是要收银子的,你以为四郎姓柳,这好处就都得给了族里?”
第205章 可以做新郎了
大兴朝文人的地位很高,特别是有功名在身的人。
柳承恩如今得中了举人,不仅仅是有三百亩的免税田地,还有十五户免役的名额,因为他是江宁府的解元公,所以上面还会有额外的优待。
比如说,中举后,他们进京赶考的费用不一,而朝廷会根据路途的远近而有所补贴。
当然,不管数额多少,都是由朝廷统一发放的。
可是名次不同,这发放的数额也不同。
对于江宁府来说,因为离京城较远,所以朝廷是补贴二十两。
前十名者,补贴为三十两,这其中二十两按朝廷的规矩给的,另外的十两是江宁府官府所批,也就是说,这是知府大人批的。
至于解元则是能拿到五十两,同样的,也是二十两为朝廷发送,余下的三十两为江宁府所发。
当然,就算是没有朝廷发放,一般来说举人们的路费也还是很容易凑出来的。
就因为朝廷对于举人的各种福利待遇,所以,会有各地的乡绅主动送上好处,就只是为了能免税,或者是免于各种的丁役。
为了方便考生进京赶考,朝廷除了发放路费,还会安排专车护送。
这种车就被称为“公车”,就是接学子进京的专车。
这种“公车”会插一面礼部派发的小黄旗,上面写着“礼部会试”几个字。就算是碰到了劫道的,除非他们是走投无路了,否则一般不会难为公车。公车里面的学子出了事,地方官不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抢学子所得来的好处还不及他们所冒的风险。
所以,一般来说,举人进京赶考,还是很安全,很省心的。
不仅如此,举人进京赶考一路上的费用也都是全免的,吃喝都有官府出银子。
总之,就是级别很高的待遇了。
这也体现出了朝廷重视文人的态度。
其实,就算考生们没有得到朝廷有力的支持,比如说银钱不够,或者说是想要带家眷一起进京,可是朝廷只负担他一个人的费用,又怎么办?
其实各地的商人也会施以援手,财主和商户们会为考生们赞助补贴。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这些考生未来都会成为尊贵的官员,运气好的就会成为状元。这时候对考生们表示善意,以后考生们飞黄腾达也少不了自己的好处。
这种投资对于商户和财主来说算不上什么,一些恩惠迎来未来的长久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高县总共有四人中举,一直等鹿鸣宴之时,这四人才算是见了面。
最终,四人都是有意向进京赶考,那便约定了一起出发。
路上,也能相互有个照应。
目前了只有安崇明和柳承恩有意向要带上家眷同往京城,另外的两位举人都没有这个意思。
他们的理由是家眷去了,容易让他们分心。
鹿鸣宴过后,江元丰又将柳承恩单独叫了过去。
“既然决定了要进京赶考,那就尽快将家中都安顿好。会议是在二月,咱们江宁府离京城可不近,路上至少要走一个半月,所以,你打算何时出发?”
“回师叔,学生想在年前抵达京城,如此,也好在当地安心读一阵子书。”
“嗯,如此甚好。我在京城也有府邸,不过家中亲族较多,也不适合你读书。”
“多谢师叔挂记,学生会想办法的。”
江元丰挑眉,“我的话还未说完呢。”
柳承恩连忙低头赔罪。
“罢了,这里是我家夫人的一处陪嫁宅子,地方不大,是座小三进,你与安崇明交好,可邀他同住。另外,听闻你们二人都打算带家眷过去?”
“回大人,的确是有此打算。”
“带上女眷也好,生活起居上还能有人照顾一二。”
“多谢大人照顾,学生感激不尽。”
“我是你的主考之一,按道理,也算是你的座师了。之前也带你见过京城来的主考官大人了,去了京城,别忘了前去拜见。”
“是,学生记下了。”
柳承恩和安崇明等一行人,终于在十月初回到了高县。
苏锦绣早先就让人都记了单子,哪家哪户送了哪些礼,都等着四郎回来拿主意呢。
“阿爹阿娘,我想带着娘子一起进京赶考,不知二老意下如何?”
柳老二犹豫了一下,然后看向了方氏。
很显然,这种事情,他没有什么意见,可得自己的妻子同意。
“有她陪着一起也好,身边有个人知冷知热的,也免得别人照顾不周。”
方氏还惦记着让二人圆房的事情呢。
“四郎呀,那你们打算何时启程呀?”
“我和崇明兄商议着计划再等十日便动身。争取在年前抵达京城。”
“这么急呀?”方氏有些不安。
儿子长这么大,还没有出过这么远的门呢。
而且她听人说,这一路上也是有危险的,比如说天灾呀,或者是生病呀之类的,总之就是不放心。
“阿娘,明年二月就要会试了,大哥早些去也好适应京城的生活,而且大哥中了举人,还要去拜见座师的。”
方氏一怔,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座师。
柳四郎见他们没有意见,便转头看向了七郎,“我明年等着你中秀才的好消息。好好读书,莫要懈怠。”
“知道了,大哥。”
柳四郎点点头,“若是你明年的成绩不错,就可以进入县学了。我已经同老师提过你,只要你能中了秀才,便可以拜在他的名下。”
“多谢大哥为我操心了。”
柳四郎如今得中了举人,心情甚好。正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转头看到自己温柔的娘子,心中顿时便柔软了许多。
晚上,柳承恩早早地打发了下人都出去,一把抱住了苏锦绣,“阿锦,你可曾想我?”
苏锦绣脸红地发烫,哪里好意思说出那羞人的话?
听到了她的低应,再看看她如今这娇羞的模样,若是还能忍,那就真地可能是身体出问题了。
中了举人,而且苏锦绣现在也已经十六了,所以,柳承恩觉得他也可以做新郎了……
第206章 要建学堂(四更)
一夜缠绵,琴瑟调和。
再醒来的柳承恩,看着怀里的小娘子,只觉得自己昨夜好像是过于禽兽了。
又想着虽然可以同床了,可是小妻子的年纪还是偏小,最好是先不要孩子呢。
柳承恩想着,便又亲了亲她的额头。
关于苏锦绣的月事,柳承恩是一清二楚的。
根据早些年自己从生理课上学过的知识倒是能算得出来,苏锦绣现在应该是安全期。
“相公?”
苏锦绣睡眼惺忪,显然是还没有完全地睡醒呢。
“时辰还早,再睡会儿。”
屋子里都拉着帘子,光线极暗,苏锦绣也不知道现在究竟是何时了。
可能是骨子里对柳承恩的信任,便以为真地还早,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
柳承恩抱了她一会儿后,小心地起身。
外面,早已是日高三竿了。
柳承恩刚出院子,就看到了外面小亭子里坐着的方氏。
很显然,就是在专门等他出来呢。
“阿娘。”
方氏一看他这神色,先前又听了春桃等人的禀报,便知道儿子和儿媳妇这是成就了好事,自然是大喜过望。
“好好好!我让人炖了鸡汤,你媳妇可醒了?”
“未曾。”柳承恩也觉得有几分不好意思,被长辈猜出来自己做了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