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苏锦绣拿银子换盐引,柳承恩是最高兴的。
因为他的府库里头终于又有银子了。
今年的秋税要该往上缴了,这是不能拖的,而且也是一钱都不能少的。
缴了税之后,他还能再拿出银子来做于北安州百姓有益之事,他当然高兴了。
倒不是说现在的北安州府衙有多穷,只是因为大部分的银子都被他给赊欠给了百姓。
毕竟贷款这种事,钱庄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而且这么大笔的银子,人家也不乐意提责呀。
所以,最终就成了老百姓欠着官府的银子呢。
这话听起来有些新奇,可却是事实。
前前后后,手底下三个县里头累计过数千户百姓搬了新家,真正有银子搬进去的才有几户?
而且这房子从建造之初,就是打目标群定为了普通百姓,甚至是贫苦百姓的。
富户谁会在意这么一套小宅院?
富户们盯的都是一些新镇子的商铺,都想着以后钱生钱呢。
无论如何,苏锦绣一下子给了上万两银子,这绝对是帮了柳承恩的大忙了。
按他的想法,还能抓紧时间再建一批宅子呢。
如此一来,解决了近千人的吃饭问题,还能给没有买到宅子的百姓们一点儿希望。
明年开始,府库这边应该就会轻松一些了。
因为按照柳承恩的规划,明年他要实施的很多项目,基本上都不用自己掏钱了,相反,还能自己进不少银子。
这就足以让府库充裕起来了。
到时候,也能让苏锦绣不再这么累,总是时时处处地为他着想了。
自从他到北安州任职之后,不仅自己忙,便是妻子也跟着忙得昏天黑地的,而且还要照顾着家里头的几个孩子,一想到这些,柳承恩就觉得自己对不住她。
甜言蜜语说多了都没用,一切还得看实际行动。
等到这次的药材采购也都结束了,一定好好地陪着苏锦绣出去放松两天。
第392章 母子三人(二十五更)
要说最惨的,还得是苏孝。
他自己忙前忙后的,这好不容易把酒坊和绣坊以及酱坊的生意都稳定下来了,盘算着终于能缓口气歇一歇了吧?啧,主子直接把盐引的事情交给他办了。
这可是大事!
就算是苏孝手头上有天大的事情,这个时候也必须得都放下。
贩盐的利润巨大,而且,主子愿意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来办,那就说明了对他是十足的信任的。
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主子失望。
苏锦绣和苏孝在前厅里待了一刻钟,该说的也都说的差不多了,便故意说自己倦了先回去,让董姨和苏灵在这里再和苏孝说说话。
虽然是一家子,可是苏孝常年东奔西跑,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面儿。
苏锦绣一走,董姨的眼眶就湿了,手指在苏孝的脸上触碰了几下,心疼道:“瘦了。”
“娘,我没瘦,您看,我现在比以前更壮实了,我现在的肉都是紧的,我现在力气也比以前大多了。”
苏孝说这话原本就是想着让母亲对他放心的。
哪知道董姨一听就更难过了。
“你一个商户,这平时是有多辛苦?难不成这装卸货还要你亲自来?回头我跟夫人说说,总不至于为了省那几个铜板就这么辛苦吧。”
苏孝一听这误会可大了去了。
“娘,您说什么呢!我怎么可能去做苦力呢?我是因为近来跟着几位镖头师父学拳脚功夫呢,这样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还能让我有一定的自保能力,这样我再走南闯北的,您和灵儿不是就能放心一些了嘛。”
董姨的哭声一顿,敢情自己还误会了。
差点儿就冤枉了温柔大度的夫人了。
“总之你自己要小心。娘一介妇人,也帮不上你什么忙。你好好做事,以后再娶个媳妇生了儿子,娘也就能闭眼了。”
“娘,好端端的您说这个干什么!”
苏孝的年纪其实不算大。
只是董姨算是一个寡妇,在她心中唯一的依靠就是儿子。
以后儿子成亲生子了,那她的心愿也就了了。
“你可有相中的姑娘?”
苏孝脸一红,随即又有些尴尬道:“娘,您快别说了。这都哪儿跟哪儿呀,我现在天天都不着家,哪有机会接触姑娘家呀。您放心,等以后我真要有了相中的,一定跟您说,让您帮我提亲去。”
一句话,又把董姨给逗乐了。
“灵儿,你在府里头一定要服侍好夫人和几位小主子,还有娘亲这里你也不能大意了。手脚勤快些,少说多听,千万不要惹事,明白没有?”
“知道了,哥哥,我很听话的。”
苏孝也知道这个妹妹胆子不大,而且品行方面还是很能信赖的。
他只是担心这几年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反而让娘和妹妹失了本心,以为可以翻身当主子了,那可不成。
他们一家三口能活下来,能有今天,全都是夫人心善。
一想到自己还被放了良籍,苏孝就更是觉得此生无以为报了。
母子三人一起坐着说了好一会儿话,苏孝正打算走,春桃过来了。
“苏管事,夫人吩咐了,让董姨和灵儿一起去您的宅子里小住两日,待你走了,再接她们回来。”
苏孝明日还要再去一趟底下的两个酒坊,这次去办盐引的差事,能顺带着再销点儿别的东西,那也都是银子呀。
幸好夫人果断,今年一下子又添了两处酒坊,要不然,就冲着原来的那个产量,哪里供得上卖?
如今正好,两家酒坊的酒基本上都是供着外头的走商出北安州贩卖,还有一家酒坊出的酒就是供着本地人用,再有多的,就被苏孝拉走了。
董姨听完了春桃的传话,便是感激得不知道说什么了。
苏孝也没客气,直接让春桃代为感谢夫人之后,就带着母亲和妹妹走了。
苏孝购置的宅子就在离知州府不远的街上。
说是苏孝购置的,倒不如说是苏锦绣强行命令他买下的。
苏孝原本是每回回来都在知州府落脚的,还是苏锦绣觉得不妥,让他买下一座宅院,因为身份所限,所以宅子不大,可一家三口住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苏孝常年不在家,就算是有了这宅子,平时他回来也是住在知州府的时候多一些。
“我平时也不怎么在,娘您既然来了,我给您把钥匙,以后这里还得麻烦您帮我打理着。”
董姨笑地一脸满足,“好,好呀!”
苏灵则是四处瞧了瞧,桌面儿上都生灰了,的确是得好好打扫打扫。
“哥,这宅子是你的,还是夫人的?”
“是我的,当初我觉得不妥,自己只是夫人的管事,哪里能在外头购私宅?可是夫人觉得总得与我现在的身份相匹配,所以便做主买下了这里,然后落了我的名字。”
董姨一边帮着收拾,一边嘱咐道:“夫人待咱们一家恩重如山,你可一定要好好为夫人做事,千万不能做出对不起夫人的事来。”
“娘放心吧,我知道自己的本分是什么。而且您别看这几年我帮着给夫人挣了大把的银子,可是夫人却从不骄奢,夫人连着两年冬天在外施粥,这都是大把的银子呀。还有善堂那里,夫人也是时常派人送些衣物粮食,我算是看明白了,夫人是需要好多钱,可是这些银子,却不是花在自己身上的。”
这话董姨也是认同的。
她跟在夫人身边服侍,夫人平时的穿戴,她自然也是清楚的。
从来就不是最好,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夫人在这方面从来都是不争强好胜的。
明明如此年轻,可是这心境竟然如此之沉稳,也着实令人钦佩。
“夫人和大人都是心系百姓的好人,咱们能在夫人身边做事,那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咱们都好好做事,本本分分的,夫人待那些不认识的百姓都这么好,对自己人定然也不会差了。”
“知道了,娘。”
苏孝刚要跟她们再好好说说话,就有人敲门来催了。
“行了,你去办差吧,这里有我们。”
------题外话------
二十五章全部奉上,明天更新五章,另外,剧透一下,我们的知州大人要有麻烦了。嘻嘻,莫名有些小雀跃是咋个回事哟??
第393章 过节
大兴朝的盐属于盐矿盐场为官办,但是销售却是由商人来进行的。
因为所处的地段不同,所以这盐的价格也有所不同。
便是贩盐的盐商他们自己拿盐的价格也不一样。
一至五石粮食可向官府换取一小引二百斤盐引,折合成盐,大概也就是二百斤左右。
当然,这个价格不是固定的,是随形势变化、米价高低而不断有所变动。
把盐买过来再贩卖出去,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
报中是盐商按照官府的招商榜所要求的,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官府换取盐引,当然,若是用银钱买,自然也是可以的。
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也就是说,不是你想去哪个盐场采购就能去哪个盐场采购的,这都是有官府的明规定的。
不同盐场的价格,也是不同的。
比如说他们离着辽东府的盐场近,那里的价格就较低一些,而且还因为这个是海盐,生产量大,所以便宜。
可是蜀中的井盐就要贵一些,可是因为那里的井盐工序繁琐,据说是出来的盐更细,味道也更纯,所以价格偏高,一些富贵人家用的,一般都是这种井盐。
最后的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方售卖,这也就是说,官府不可能让你一家独大,买了大量的盐四处跑的。
有些盐商们经过合算,觉得用金银不如用粮食换盐引更划得来,但是因为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便在各边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生产粮食,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便于更多地获利。因这种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经营的,故又称商屯。
苏孝有跟苏锦绣提过这件事,不过目前,苏锦绣还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他们离辽东府盐场很近,没有必要去做那么多的事。
可如果是真地要长期的贩卖井盐的话,那就得想想怎么做成本更低了。
用苏孝的话说,若是粮价高的时候,可以直接用金银换盐引比较划算,粮价低的时候,则是可以直接用粮食来换,毕竟,官府对于市场价格的敏感远没有商人更为敏锐。
所以,等到他们把盐引换到手,估计那会儿官府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呢。
对此,苏锦绣则是不置可否。
于她而言,现在的主要目的就是帮衬柳承恩。
而且于家业来说,她自认手头的银钱也不少了,倒并非是拘泥于一定要成为大富之家。
只要夫君安好,儿女安好,那她也就知足了。
重阳节当天自然是格外热闹。
北安州现在有东市和西市,东市以百姓们的日用百货为主,胭脂水粉、绸缎布匹、油盐酱醋等等,一应俱全。
而西市则是以酒肆茶楼、青楼楚馆、酒庄客栈等为主,北安州的教坊,便在西市。
两年的时间,柳承恩让东西两市的规模都扩大了将近三分之一。
不仅如此,柳承恩还野心勃勃地想着以后还要再扩大一倍不止。
当然,让北安州变得越来越繁荣,这是好事。
而且北安州与真丽国也只是一座大山外加一道江相隔。
因为真丽国原本就是大兴朝的属国,真丽国的最高统治者也不是皇帝,而是称王的。
不仅如此,因为是奉了大兴朝为尊,年年纳贡,岁岁朝拜,真丽国的新王或者是世子,都是要写请封折子到大兴朝的。
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北安州这边虽然是边境,但是却没有战事。
不仅仅是现在,早在几百年前,就没有战事。
真丽国的国土面积小,而且物资也并不丰富,大量的一些基础物资还得靠着大兴朝流入,所以,他们一直很清楚自己的地位,对大兴朝很敬仰,对大兴朝的百姓,也很友好。
重阳节盛会,消息自然也传到了真丽国,而苏孝则是早在之前就特意布好了局,将他们新酿出来的菊花酒,以比国内高出两倍的价格卖入了真丽国。
因为要出关,所以就要纳税,刨去了税额之后,这利润那也是相当地喜人呀。
要说热闹,晚上才是最热闹的时候。
可是因为之前有了清川被掳走的经历,所以这一次,柳承恩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