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送我上青云-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十村背后的大山可是在北安州界内,若是辽东府那头也盯上了,再出些个什么不靠谱的告示,那才是有意思了。

    “这等小事,由地方的县令做主便是,哪里还用拿到本官面前说话?”

    李信眼睛一转,立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抬手竖了个大拇指,示意户曹下去安排。



第444章 屠村惨案



就算是他们手里头有盐,可若是辽东府一直不肯松口,也总归不是办法。

    盐是消耗品,总有用完的时候。

    更何况,苏锦绣囤积了大量的盐,是因为她手底下还有做各种黄豆酱的作坊呢,那里头的消耗量可是相当大的。

    柳承恩稍一盘算,就知道苏锦绣那里的盐他是不能动的。

    现在那个酱作坊可是养活着几百人呢,从作工的普通百姓,再到负责运送、售卖等等各个环节的人,都指着这酱作坊吃饭呢。

    先不着急,反正他们自己有盐,而且从蜀地那边关于井盐的通道也都打通了,所以不着急。

    柳承恩现在倒是想看看辽东府打算对小十村做什么。

    小十村的南边儿有个村子,看似是两个村子挨在一起呢,可是实际上,人家是属于辽东府境内的,跟他们都不是一个州府管辖。

    也因此,对于百姓间的很多政策也不相同。

    小十村因为算是较为富裕的村子,所以前期官府的种种利民政策,并没有用到小十村这里。

    而且小十村附近也没有可开垦的荒地,所以得到官府的关注就比较少了。

    没过多久,户曹又心事重重地过来了。

    “大人,又出事了。”

    “嗯?”柳承恩却是头都没抬,仍然在专心地看着公。

    “小十村和大十村联姻,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那边竟然在户籍上多方为难。又是让老百姓跑县衙,又是得要咱们衙门的章,这分明就是在故意折腾人呢。”

    柳承恩这才抬头,“对方为何如此?以什么名目这样做的?”

    “说是去年有大批的流民进入,目前他们整个辽东府都在重新查验户籍。若是没有户籍的,就要遣返回乡。另外,说小十村的百姓是属于北安州的,就算是找了良县的衙门也不管用,得找咱们衙门,毕竟这是跨州府。”

    柳承恩皱眉,对方要坚持这么说,那也算是有些道理。

    事实上,也的确算是跨州府了。

    可是对于这种村子,一般来说都是有着一定的便利条件的。

    而且都是大兴朝的国土,这是国内州府界线,又不是边境线,哪里就需要这么繁琐的手续了?

    看这样子,无非就是想要借此来打压他罢了。

    “大十村有多少人口?”

    “这个,具体的不知,不过从占地面积和小人对那里的印象,应该比小十村多一倍不止。”

    柳承恩点点头,“小十村是一个后来合并的村子,若非如此,也不会正好就卡在了交界线上。若是咱们将小十村的百姓都迁到咱们北安州的境内呢?”

    “大人,这可不是小事。况且,那些百姓愿不愿意搬还是两回事呢。再则,还有大批的耕地呢。”

    “此事我会上报朝廷,建议将小十村迁移,或者是干脆就将那条线改一改。”

    “大人不可!”

    李信刚进来就听到了此言,连忙阻止道:“大人,这小十村由来以久,以往多年都一直相安无事,您这突然就提到了要迁移小十村,甚至是更改州府的界线,这就等于是告诉别人,是你管理不当了。”

    “华兄的意思我明白,你是担心皇上会责怪我处事不周。只是,这小十村的事情总归是个麻烦,若是能迁移自然是最好的。也免得以后有纠纷。如今小十村不算是什么太大的村子,这收税还好说一些,可将来若是小十村富裕了,又是税又是瑶役的,我担心有人从中作梗。”

    李信也明白柳承恩的顾虑。

    说到底,其实都是为了百姓。

    然而,柳承恩的折子还没递上去呢,北安州,呃,更准确地说是辽东府就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案!

    大十村被屠村了!

    就是紧挨着小十村,隶属于辽东府的大十村,全村被屠,无论男女老幼,一个不留,全都死了。

    不仅死了,连村子都被烧了。

    这委实有些吓人,一个村子,加在一起近三千人,竟然说没就没了?

    而之所以说也震惊了北安州,就是因为这个大十村是紧挨着北安州的,与大十村仅几亩地之隔的小十村,却是安然无恙,别说死人了,连只鸡都没少。

    这太过于诡异了!

    任谁看,这都像是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屠村。

    李信看到了底下人送来的公,也觉得此事蹊跷。

    “会不会是盗匪所为?”

    柳承恩摇头,“一夜之间屠村,而且未曾惊动到离得那么近的小十村百姓,足以说明对方目的明确,而且实力强悍。若是盗匪,不可能这么仁义,独独放过小十村的。就算是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杀人了,也一定不会错过小十村的好处。”

    李信又看了看公中的一些遣词用句,显然,良县的县令也是被吓得不轻,这上报的消息写的那叫一个客观,生怕再代入了自己的感触,影响上峰的判断。

    柳承恩则是抿唇想了半天后突然轻嗤一声,“这下好了,下令让小十村百姓们迁移的理由有了,现成的,而且还不怕那些百姓不搬了!”

    李信一脸呆怔地看向了自己的上司,你开玩笑的?

    这个时候想的不是几千条人命被杀,而是让一个小村子迁移?

    你怎么想的呀!

    柳承恩将所有人都遣下去,压低了嗓门儿,“华兄,你信我。这件案子,咱们不能插手,最好也不要多问。案子太大了,我虽未亲见案发现场,可是仅凭着这县令上报过来的种种消息便可断定,能操持了这么大案子的,绝非普通人。”

    一个村子几千口人呢。

    一夜之间全部杀光,而且在此之前没有惊动其它村子的人,也没有任何人听到了尖叫。

    就这番操作,那不是专业的杀手,就是真正上过战场上的人才能干得出来的。

    这桩大案,不是他们有资格查的。

    就算是辽东知府,怕也只有个旁听的份儿。

    果然,朝廷很快派下了大理寺卿来严查此案,柳承恩却找了个机会,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亲自去了一趟大十村。

    不能插手,不代表了不能去了解一个真相!



第445章 杨家庄



苏锦绣自然也听说了大十村发生的事,毕竟是与他们良县的一个小村子紧邻而居的,这件事情,被传得沸沸扬扬的。

    不期然的,苏锦绣就想到了那位杨二公子。

    当时见到的杨二公子那眼神里,可并没有多少的怨怼在,而且,貌似还有着一股子跃跃欲试的劲头。

    心里咯噔一下子,随后又想到了他们的庄子离着大十村可远着呢。

    一个在良县县城的北边,一个在良县县城的南边,纵跨几十里呢。

    不可能,不可能!

    饶是这般自我安慰了一番,可是苏锦绣的心里仍然难以平静下来。

    干脆,让小四帮着带孩子们去玩,自己则是回屋去了。

    苏锦绣去了自己的小书房,想到一些旧事,便在纸上记一记。

    上辈子在北安州和辽东府的确是曾发生过几起的重大的屠村大案。

    北安州好像是有一个村子被灭了,只是是什么村来着?

    苏锦绣有些着急了,越是拼命地想要让自己想起来,就越是什么也想不起来。

    “没用的东西!怎么当时就没把村名给记住呢?”

    自己骂了自己一句,又开始继续回忆。

    这几起的大案,最终并案,最后好像是跟肃王府有了牵扯,最后肃王被削爵降为了公,而王府的长史等一干官吏尽数被杀,可以说是轰动一时。

    不过,仅两年之后,便又有人重查此案,最终,所有的矛头又指向了封地在陇西的永安王。

    永安王是当今圣上的小叔叔,辈分大,可是年纪却比皇上还小几岁。

    而最终的结果,便是肃王府沉冤得雪,重归王位,而永安王则是被贬为了庶民,并且被押往京城,软禁于王府之中。

    这大十村的一起屠村案,也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

    想到了这一点,苏锦绣便想着如何才能让柳承恩知道这件事。

    总不能说自己做梦梦到了吧?

    那也太假了!

    况且四郎那么聪明,这样的借口,根本就不可能瞒过他的。

    想到柳承恩去了大十村打探,苏锦绣这心里又开始不安了。

    犹记得上辈子的北安州知州,就因为肃王一案而被牵连其中,虽然没有被杀头,可是仕途已毁,等到日后翻案后,那位知州虽然也被平反了,可是整个人已经废了,再难担大任。

    这样的结果,她当然不愿意在柳承恩的身上看到。

    而且,在她的记忆中,这屠村案应该是还要再等两年才会发生。

    这辈子怎么提前了?

    难道是因为自己重生的缘故,所以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

    可惜了,苏锦上辈子虽然是待在了贵人身边做事,可是到底身分低微,所以像是屠村大案这里面的一些隐秘,她并不知情。

    被杀的到底是什么身份,而杀人的又是什么人,她一直都不清楚。

    要想个办法告诉柳承恩才行。

    却说柳承恩在大十村转了一圈后,又去了小十村,在那里住了七八日,将自己想知道的都打听地差不多了,这才往回走。

    小十村的村民们已经开始往北迁移了,里正已经划出了一大片地,然后又请示了上头,准备建房搬家呢。

    这件大案一出,辽东府暂时也没了要找他们北安州麻烦的心思。

    这个时候,他们甚至害怕有任何一丁点儿辽东府不好的事情传出,所以,关于海盐的事情,也都自然而然地对北安州解了禁。

    如此一来,柳承恩自然就更不怕辽东府了。

    毕竟,出事的是在辽东府地界上,现在大理寺卿就在辽东府住着呢。

    柳承恩回去的路上,却是一直都皱着眉头,这个大十村里头明显是有古怪的。

    不仅仅是大十村,他这次还沿途去了其它的几个村子,总觉得这里头有一个叫杨家庄的地方,也不对劲。

    柳承恩甚至还在杨家庄住了一晚上。

    这个村子里的户似乎是有些多呀,而且,朝廷对于弓箭一类的管束还是很严格的。但凡是家中有这东西,能明面儿上摆出来的,那必然是在衙门里登记过的。

    而他注意到这个村子里显然不止一两个户。

    一来是因为他去了好几户人家,借机看到了人家墙上挂着这东西呢。

    二来,杨庄庄是依山而建,他也进山转了转,高威仔细看过之后,给出一个结论,每天上山的人可不在少数,从脚印能看得出来。

    不仅仅是户多,而且高威给出的判断,是这个村子里练武之人很多,普通力气大的农人,跟受过专门训练的兵丁,那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大人,那些人看起来一身打扮像是庄稼人,可是实际上他们的坐姿、站姿等明显就不是普通的百姓。可若说是都是服完了兵役回来的,那未免说不过去。”

    柳承恩明白了高威的意思,这杨家庄里的只怕不是普通人。

    联想到了大十村被灭,柳承恩还是觉得有必要好好地查一查这个杨家庄。

    “先去县衙,问问小十村的情况。”

    “是,大人。”

    柳承恩已经发现了杨家庄的不同之处,自然就不可能放任不管。

    而且,杨家庄整个村子都有些古怪,那么身为良县的父母官又是否知情呢?

    柳承恩没有在良县停留多久,也的确只是让人调了小十村的相关资料来看。

    之后又随手翻了翻当地的户籍簿子,便不再多看了。

    “大人,可要下官安排食宿?”

    “不必了,本官还有一些公事要回去处理,本官走了这一遭,倒是发现你将良县治理地还不错。”

    “多谢大人夸奖,小人愧不敢当呀。还是多亏了大人的种种提议以及政令,要不然,良县的百姓们也不可能有现在的好日子过。”

    “严县令不必自谦,是你的功绩,就是你的。说来,严县令在这个地界上待了也有七八年了吧?”

    严县令眼神微闪,面色平静道:“回大人,下官在这里已任期九年了。”

    “那时间可不短了,严县令为何久久未能升迁呢?”

    严县令苦笑道:“大人,下官在朝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