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送我上青云-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锦绣这会儿也从阿娘那里了解到,现在的山核桃已经熟了,可以摘了。

    因为是要往里走一段距离,苏锦绣和家里人商量之后,便决定让成年的汉子们去摘核桃。

    苏大郎和苏锦绣一起去了苏久家。

    “阿叔,长着核桃的那一片还得往里走,所以想着能不能您帮忙带上几个人一起去把核桃打回来?您放心,我们给工钱的。”

    苏久笑了笑,“给什么工钱!等做出点心来了,记得让我家妞妞吃上几块就成。”

    苏久答应地很痛快,苏大郎让苏锦绣在这里陪妞妞玩,他又转道去了方三儿家。

    方三儿年纪不到三十,家里有媳妇儿孩子,听到他的来意之后,也是痛快地就应下了。

    苏大郎又把苏瑾行、虎子、狗子和二愣子叫上,打算等明天吃过了晌午饭就去山里打核桃。

    这就等于是能多赚一份工钱了。

    大家自然是高兴的。

    七八个汉子,一连在山里头忙碌了三天,才把那一片的核桃给打干净了。

    之后,又去打枣子,也是折腾了好几天。

    核桃打下来,外面都裹着一层青皮呢。

    杨氏早就放出话去了,让村里头的妇人们帮着一起剥核桃,一天十钱,不管饭。

    每天都有十几个妇人进出苏家,个个脸上都是笑嘻嘻的。

    唯有隔壁的方敏娘那叫一个气愤。

    说好了招人过来做工,可是偏偏不让她去,怎能不气?

    其实杨氏想着都是邻居,也没打算把事情做绝。

    可是方敏娘这人实在是不老实,来的头一天,就想着往灶房里头钻,杨氏给她结了工钱之后,就告诉她明天不用来了。

    大家的眼睛都不瞎,你不好好干活,总想着扒拉人家的秘方,人家还能容得下你?

    就算是方敏娘在村子里败坏杨氏的名声,也没有几个人信。

    毕竟大家都是借着苏家的光才赚到了一些铜板,哪能忘恩负义?

    山里的枣树长地没有往年多,苏锦绣大概掂量了一下,估计还得买些枣子才够用。

    为了味道上不至于出偏差,所以从一开始做核桃酥的时候,就用了两种枣子来搭配。

    这买的枣子也不贵,都是从村民手里收上来的。

    自己村子里就有不少人种着枣树,摘一笸箩就能得几个铜板,大家自然高兴。

    这种自家种的,一般大小不一,真拿到了镇子上去卖,也没有多少钱的,还得自己走路去,倒不如卖给了苏家更省心省事。

    虎子和苏瑾行几个人在卖糕点的时候,也帮着收了不少的枣子回来,倒是不用担心原料的问题了。

    核桃酥的制作却不顺利。

    第一天做出来的,总是不成形,手一拿就散。

    第二天调整了配方之后再做出来的,又有些硬了,吃到嘴里并不是酥脆的感觉。

    到了第三天,苏锦绣在灶房里待了一整天,便是小四都被轰了出来。

    终于到了第五天的时候,苏锦绣把核桃酥成功地做了出来,而且还特意让苏瑾行试着装到盒子里坐牛车去镇上,看看会不会碎。

    结果是令人兴奋的。

    一箱子里只有两三块是裂成了两半,其它的都很完整。

    苏锦绣兴冲冲地往堂屋里跑,到了门口,却听到了舅母和阿娘的交谈声。

    “不管怎么样,这日子总得过。我听说今年又要征兵了,家里头如果不能出人,那就得拿银子赎。去年是十两银子一个人,今年涨到了十五两。唉,我跟你哥商量了,不行就他去。几个小的现在都是刚当爹不久,若是回不来,那孩子可怎么办。”

    杨大娘说到这里时,声音明显地哽咽了。

    杨氏皱眉,“大嫂,大哥这个岁数了,若是去了边关,那能受得了?我听说边关缺医少药的,真要是生了病,那可真地回不来了。”

    杨大娘拿衣袖擦了擦眼角,“那能怎么办呢?去年老二成亲,就是跟你们家借的银子,到现在没还上呢。家里头开销大,可是也不能事事都指望着别人。再看吧。离征兵还有两三个月呢,兴许到时候能攒够呢。”

    这话也就是骗骗自己还成。

    都是庄户人家,谁不知道这一年到头能剩下多少银子?

    更何况杨家全家上下真正能干活的才有几个?

    苏锦绣微微皱眉,家家都不容易呀。

    苏锦绣没进屋打扰她们,转了个方向回后院了。

    核桃酥一做出来,这卖的速度那叫一个快。

    现在杨大郎和杨二郎都跟着在这里做工,偶尔也会接替别人挑着担子去村外卖。

    苏锦绣帮着大舅一家算了一笔帐,哪怕是这么多人都在挣钱,可是刨去了一家的花销之后,两个月怕是连二两银子都攒不下来的。

    听着大舅母的意思,大舅是不愿意再伸手管苏家借了,现在能在这里做工赚钱,就已经有人冒酸水了。

    毕竟,这种占了妹婿家光的事情,总会有人看着眼红,比如说老屋那边。

    苏锦绣有心事,晚上就坐在了月台上发呆。

    苏大郎提了灯笼过来,“怎么了?”

    “大哥,你说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到大舅一家,又不让别人知道?”



第47章 买铺面



两人商量了好几天,最终有了主意。

    苏大郎把门栓好,然后又提着灯笼把前后院各处都检查了一遍,把两只狗放开,让他们自由活动,这才叫上苏锦绣一起去找堂屋里商量事情。

    “阿娘,我们想在镇上开间铺子。”

    杨氏一听就否了,“不行,咱们家刚刚盖起来的宅子,哪里还有多余的银钱去开铺子?”

    银钱当然是有。

    只是杨氏不想着让苏家太张扬了。

    就现在这样,已经是多少人嫉妒的对象了,若是再在镇上有间铺子,估计那些人得疯了!

    “阿娘,我和绣姐儿商量过了,有些点心咱们卖热的更好赚,而且都聚在村子里,也没有什么好处。如果能开间铺子,那以后咱们就等于是有了自己的门路,万一哪天跟别的商铺不合作了,咱们也能有销路。”

    苏保柱觉得儿子说地有道理。

    现在他们跟傅家的关系不错,而且大半儿的货都是被傅家给吃下了。

    若是哪天人家觉得他们赚地太多了,想着压压价,那他们也只有忍气吞声的份儿。

    毕竟是做生意,万一哪天人家换了掌柜,就想法子来打压他们呢?

    “开铺子也不是不行,只是咱们哪里有这么多的人手呀?”

    苏锦绣见阿爹松了口,就知道这事有门儿。

    “阿爹,咱们开铺子,却不能以苏家的名义开。”

    张桂花不解,“为啥?”

    “咱家的生意以后一定是越做越大的,可是咱们没分家,二哥以后是要考科举的,若是大哥入了商籍,以后怕是会对二哥有影响。虽说现在皇上对于商籍并不轻视,可是难免有人会借此做文章,毕竟咱们家根基浅,比不得傅家。”

    苏锦绣这么一解释,大家就都明白了。

    大兴朝并不轻视商人,只是官商勾结,一直以来也还是上位者心头的忌讳。

    “若是不以苏家的名义开,那你们是怎么打算的?”

    苏大郎笑道,“我都想好了,可以让大舅开,名字就叫苏记点心,里面售卖我们家里出的所有点心,另外再加上一两样现做现吃的那种。这样,还能招揽客人。”

    苏锦绣点头,“而且这种现做现吃的点心,咱们在家里不做,外人若是问起来,只说是大舅母的手艺。到时候铺子挂在大舅名下,实际上却是咱们两家合伙的产业。”

    杨氏现在哪里还听不出来,这兄妹俩是想着拉人一把呢!

    “你们有心了。只是这么大的事情,可不能随便做主。”

    “阿娘放心,虽然是亲戚,可是该走的流程一样也不能落下,该有的契约,咱们也是得照签的。当年分家的时候,妹妹年纪小不知道,可我都记着呢,如果不是大舅他们帮衬着,怕是咱们家小四现在都未必还有命在。”

    一提到这个,杨氏就红了眼眶。

    当年刚分出来的时候,杨氏已经有了身孕,家里头里里外外都是事儿,而且几乎是被净身出户。

    杨氏生小四的时候,又赶上了难产,老屋那边却说没有银子,不肯借钱救命。

    最后,还是大舅过来,带了五两银子,这才把她们娘儿俩给保下来了。

    再后来,更是时不时地送些粮食过来,要不是有几个舅舅接济着,他们一家哪里能有现在的日子?

    苏保柱也觉得大郎说的有理。

    人不能忘本。

    当年他们一家难的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几次都是大舅哥出面帮了他们。

    如今他们家起来了,也的确是不能忘了当年的恩情。

    再联想到了老屋那边的亲人,苏保柱只觉得无比心寒。

    挂在大舅哥名下也好,免得再让那些人惦记着。

    苏保柱是一家之主,他一点头,杨氏虽然觉得不妥,可也没再吭声。

    只是盼着大哥一家能安分做事,千万不要再把心给养大了。

    事情敲定了,第二天苏大郎就去瞧铺子了。

    转了一圈下来,对于铺面的大小、位置和价钱也都有了数。

    “阿爹,牙行的人带我看了几处。我中意一套带小院儿的,前面做商铺,后面还能住人,院子里还能种些菜,就是贵了些。”

    苏保柱停下手里的活,“多少银子?”

    “对方不租,买下来的话,得一百八十两。”

    杨氏听得手一哆嗦,他们家盖这么大的院子,这么多的屋子才花了二百多两,就镇上的那么几间小铺面,还不及他家灶房大呢,竟然就要一百八十两?

    “这也太贵了吧?不行不行,咱们家可拿不出这么多的银钱了。还得留着赎兵役和明天赶考的钱呢。对了,还有绣姐儿的嫁妆都得预备出来。”

    苏大郎笑地有些无奈,“阿娘,我知道您手里头有多少活钱呢。拿二百两出来,您手上的钱也足够应付后面的事了。”

    “不行!”

    杨氏坚决不肯,这银子捂在自己手里头才有安全感。

    真要是全花出去了,总觉得这心里空落落的。

    “咱们换处地方,找处能租的。一年才花十几两银子了。”

    苏大郎叹气,“阿娘,那能一样吗?再说镇上的宅子买下来了,以后真要是不做买卖了,再卖掉也是可以的。而且镇上的铺子一开,到时候咱们赚的钱只会更多。”

    杨氏绷着脸,就是不肯松口。

    苏保柱给儿子使了眼色,屋子里只留了他们老两口。

    也不知道苏保柱是怎么劝的,总之,第二天杨氏还是拿出了银票。

    “大郎呀,这银子挣得不易,要不,你再还还价。兴许还能再便宜一些呢。”

    “知道了,阿娘。”

    苏锦绣是知道大哥的本事的,前世自己离家几年后第一次知道大哥的消息时,他已经是能在县城里买下宅子的人了。

    现在自己重活一世,而且一直尽量避免着让大哥入商籍,远离那些人的暗算,想来,大哥一定会带着苏家走地更稳。

    房契地契都是写的苏大郎的名字,这也是苏保柱和杨氏的意思。

    他们虽然没有分家,可是也知道不能让长子寒了心。

    无论将来二郎能考到哪一步,要花多少银子,至少,大郎这里还有一份儿家业,不至于兄弟反目。

    至于被叫过来的杨大爷夫妻俩,则是彻底地傻了眼。



第48章 挑拨



苏记点心铺在镇上开张,自然也引起了傻狗头的注意。

    上次在苏家跟前吃了亏,想要讨回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特别是得知连亭长都是因此而被撸了下去,他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

    上次周兴交待的事情,他也没办成,不仅没让苏家损失了钱财,反而是那一家子人被人告到了县衙里,可以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现在看这苏记点心铺子开张,心里头是怎么想都不顺。

    他一早就托人打听过了,这店的东家姓杨,跟苏家是亲戚,里面卖的也都是苏家出的点心,不然也不能叫苏记点心了。

    不能明着找麻烦,傻狗头就琢磨着怎么着能暗地里使绊子了。

    苏记点心铺子一开张,这苏家的点心就不必再天天挑着去镇上卖了。

    如此一来,苏瑾行的活计就少了。

    宋二郎看着苏锦萍挎着篮子过来,就朝着自家老娘使了个眼色。

    “哟,萍姐儿这是去哪儿了?这日头都这么高了,可别再晒地中了暑气。”

    苏锦萍微微一笑,“去山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