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如今家里头还有一个苏瑾言这个秀才,偏这位又是个拎不清的,苏家的族人,可远没有柳氏一族那么团结。
早先柳家不通事理的,其实主要就是老爷子和老太太,再加上了柳大郎一家子。
自处置了这些人之后,柳氏族人的日子可以说是越过越好。
苏家在苏方村是大姓,可是村里还有一个方姓大族呢。
苏方村的占地和人口其实都比柳家村多,可是这几年的发展,却是明显不及柳家村。
归根结底,就在于柳家村绝大多数都是柳氏族人,大家齐心协力,这几年在柳承恩的帮助下,更是愿意将孩子们都送到不要束脩的学堂里。
光是最近两年,就出了六个童生呢!
当初柳承恩安排的这一切,可以说是如今都得到了极好的发展。
而苏方村的百姓们虽然也富了起来,可是这心气儿不在一处,所以,有些时候,这劲儿就没办法往一处使。
也是因为这个,这几年苏家的族长才有些着急了。
柳承恩也深知这一点,如果苏瑾言真地能够与苏二郎一条心的话,这将来朝堂上也能有个帮扶。
不过目前看来,就算是将来苏瑾言高中,只怕也不太可能愿意和苏二郎走地近了。
因为距离一理拉开了,再想修复,太难了。
苏瑾言原本比苏二郎年长,而且自幼读书,可是最终却是比他小且比他读书时间短的堂弟给越了过去,这口气如何能咽得下去?
苏瑾言自幼被家里人宠着,一直以为他会是为苏家光耀门楣之人。
可是万万没想到,最终这份荣耀竟然是落在了二房,真正闪耀的那个人,是自己一直看不起的苏二郎。
柳承恩这厢得了旨意,也不敢耽搁,带上了随行的护卫,浩浩荡荡往江宁府赶了。
柳承恩没想到的是,这次皇上把王硕也派到他身边了。
有王承恩带的这队人马相助,柳承恩相信自己定然能用最短的时间把江宁府的事情解决好。
柳承恩外出公干了,他们这些家人的日子还得照常过。
苏锦绣照例又来了花厅里处置每日的一些杂务。
“这批料子不错,董姨,差人给清川去量量身,给他做几身夏天穿的,这个月白色还有这个水绿色相差不大,做的时候跟绣娘交待一声,在衣袖上或者是前襟上绣出不同的图案来。免得人家以为穿的还是同一身儿呢。”
没等董姨应她呢,她又突然问道:“之前我二哥带过来的东西,我交给四郎了吗?”
董姨笑笑道:“夫人这是忘了?昨儿您亲手交到了老爷手上的,错不了。”
第513章 最近记性不大好(三更)
苏锦绣这才松口气,一手轻拍了拍额头,“总觉得近来这记性不大好,难不成是回京后这日子过地太闲了,所以整天无所事事,这才让脑子越来越空了?”
董姨只觉得好笑,哪有人这样说自己的。
“夫人,您可能是不放心老爷出门,这才会忘了。您放心吧,老爷身边儿还有那位王大人呢,不会有错的。”
“也对,有王大人在呢,不过我觉得倒是有些稀奇,皇上怎么会把王大人派到四郎身边了?”
王硕自回京后就被派到了城外的京畿大营里去了,听说是日日操练,而且还升了官,怎么还能被派去了江宁?
按说,能进入京畿大营的人,这以后不是要去边关,就是负责守卫京城的安危的。
皇上这次的安排,还真让人看不透。
苏锦绣晃了晃头,又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眼前的这些布料上。
都是苏孝命人送过来的。
“这几匹颜色不错,给七郎院儿里送过去,月牙白的还有黛青的还有这边几匹都送过去。哎呀,算了,差人将二夫人请过来,让她自己选吧。”
七郎的衣料好选,男人嘛,左不过那么几种颜色。
可是这女子的衣料就比较复杂了,颜色太多了。
“春桃,你亲自跑一趟。”
“是,董姨。”
苏锦绣又看了几匹料子,还伸手摸了摸,对手感比较满意。
“咦,这匹竹青色的也不错,把这个也拿走,正好都是夏天的料子,多给青川做几身。对了,这同样的布料都各给我留出一匹来,我给元宝也做几身,到时候他们兄弟凑到一起了,也显得亲厚些。”
董姨刚刚就想提醒她了,这会儿总算是插上话,“夫人,您忘了,川少爷跟着老爷一起去江宁府了,还有元宝少爷也去了。”
苏锦绣一怔,随后再次重重地拍了一下额头。
这事儿被她给忘了个干净。
“瞧我这记性,昨儿还见元宝来着,怎么今天就给忘了?罢罢罢,那我刚刚说的那些面料留一些给父亲和安安做衣裳,余下的送到苏府去吧。”
“是,夫人。”
苏锦绣叹了口气,想着清川和元宝也都长大了,一晃眼,都比她还要高了。
董姨跟在她身边的时间久了,哪能不明白她的心思。
“夫人,老爷去江宁府,最多有三四个月就能回来了。之前给川少和幕少量身的尺寸还有呢,可以估摸着再大一些,然后做出秋装来。您看如何?”
“这倒是可以。要不,干脆就做几件披风,这种衣服不挑胖瘦,只要不是变化太大,应该都能穿。”
“夫人说的是。”
柳承恩不在,苏锦绣每天的生活也可以说是相当地规律,也简单。
铁蛋和苏灵的婚事也算是定下来了。
当然,在婚事确定之前,苏孝可没少找铁蛋的麻烦,就是想要试试看他这人的品行如何。
虽然之前也打过交道,可还是不放心。
足见苏孝心底里头对苏灵这个妹妹的爱重。
“灵儿的嫁妆准备地如何了?”
董姨笑道:“夫人放心,她哥哥都帮着准备了。至于一些衣裳鞋袜的,我也在准备呢。”
“苏灵是我身边的人,一等的大丫环,如今要成亲了,我这个当主子的也得给她一份儿体面。更何况,这几年大家一起生活,我也一直把灵儿当妹妹看的。”
“多谢夫人这几年的照顾了。”
“这是我让人准备的嫁妆,苏灵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这单子上的东西,你们记得回头也去官府里头备份一下,嫁妆是苏灵的,若是以后铁蛋敢欺负她,那我就给灵儿做主和离,这嫁妆得一份不少地再抬回来。”
铁蛋毕竟是柳家人,是柳承恩的侄子,苏锦绣这样说,也是为了能让苏灵再多一些的底气。
以前是奴籍又如何?
是他铁蛋诚心来求娶的,这以后就得一起好好过日子。
董姨也明白,夫人这是为了能安自己的心呢。
小户人家成亲,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一般只要是下了聘,再挑了吉日就可以过门了。
可铁蛋不想委屈了苏灵,所以就依着大户人家的种种规矩来的。
如此一来,这婚期就选地稍后一些了,定在了秋天。
苏锦绣觉得不错。
兴许那会儿四郎就回来了。
到时候,就让四郎去帮着主婚,有他出面,铁蛋和苏灵也都有面子。
四郎不在,苏锦绣每天都要检查两个孩子的功课,清川不在家了,两个小娃娃都不太适应。
七郎家的孩子还小,话都说不利索呢,不过倒是爱往这边跑。
关疏影也不止一次地说这孩子不乐意在自己院儿里待。
每每听她说起,苏锦绣便调笑着要将孩子接到自己院子里来养,自然换来了关疏影的一记白眼儿。
“夫人,马车备好了,可要现在出门?”
“好,叫上那两只皮猴子,不是闹着要去找旺仔嘛,带上吧。”
“是,夫人。”董姨笑地嘴都要合不拢了,两位小主子知道老爷不在,倒是真地挺能闹腾的。
杨氏这边正看着几个孩子在院儿里踢毽子玩呢,听说女儿带着外孙过来了,自然高兴。
“旺仔被拘在了屋里读书,我听大郎说想着明年把他送回高县去呢。”
苏锦绣愣了一下,随后想了一下旺仔的年纪,略有些吃惊道:“这么小,就要让旺仔去考试了?”
“这个我也不清楚。我也是觉得旺仔还小呢,急什么呢。旺仔这孩子挺乖的,平时家里头也有个兄长的样子,偏你大哥总是看他不顺眼。”
杨氏说着说着,这心里头的不满就出来了。
苏锦绣连忙劝道:“阿娘,大哥不是看旺仔不顺眼。这话以后可不能说了,万一被人听着去了,再乱传一通,你让旺仔怎么想?”
杨氏被她一提醒,也觉得如今府里头人多嘴杂的,的确是不能再随心所欲了。
“阿娘,大哥是对旺仔寄予厚望呢。大哥也是上过学堂的,不管是他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还是因为别的原因不能再读了,总之,这件事情算是大哥的一块心病。”
第514章 姚夫人又出幺蛾子了
杨氏叹了口气,她也知道这么多年,委屈这个大儿子了。
如今再听苏锦绣这么一提,顿时就觉得自己好像才明白了什么真相。
“你说当年”
话没说完,就被苏锦绣给截住了。
“阿娘,当年的事情不提也罢。如今旺仔是块读书的料子。我二哥不也说了旺仔很有本分嘛,大哥对他严厉些,也是为了让他成材。若是一味地宠着,那才是害了他。
更何况,阿娘想想旺仔是长房的长子,这以后还是得袭承家业,照顾弟妹,这肩上的担子重着呢。如今大哥对他严厉一些那才是好的。”
杨氏眼神里头流露出一抹愧疚的神色。
“你说当年咱们家要是有钱该多好!这样大郎也就能去考个功名回来了。”
孩子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长起来的,苏大郎是否聪明,她能不知道?
当年苏大郎一直说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一心想着多赚钱,其实不过就是想着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
他知道家里头没银子,根本就供不起两个孩子读书,所以才这样说的吧?
可怜他们当时都想地太简单。
大郎这样说,他们也便信了。
如今再想想,若是当时有条件,大郎如今怕也是能考个功名回来的。
都是太穷了。
若是当初老宅的人不那么地欺负他们,大郎又怎么会早早地去给人家做短工!
思来想去的,这怨恨就又到了老宅子那边儿。
“若不是你阿爷阿奶太偏心了,你大哥也不会这么辛苦!”
苏锦绣拉住她的手,宽慰道:“阿娘,你换个角度想。大哥虽然辛苦了些,可是这么多年来,咱们一家人在一起不是挺好的?家里头不再为了吃穿发愁了,而且二哥还做了官,您如今也是含饴弄孙,不比以前好?”
杨氏扑哧一笑,抬手在苏锦绣的额头上点了点,笑骂道:“你是惯会哄人的!”
见她的情绪出来了,苏锦绣也就放心了。
“阿娘,二嫂最近怎么样?吃的多不多?”
“唉,她那里我也有些犯愁呢,正好你来了,一会儿你去她那里劝一劝吧。”
苏锦绣皱眉,“怎么了?”
“还不是姚家!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天天的没事儿瞎折腾。这回的事情,你二哥也不好出面,偏你二嫂又是个性子软和的,我现在想想也是头疼。亏得她是二媳妇,要是桂花也是这性子,我能被气死了!”
苏锦绣一听乐了。
以前他们都担心姚明兰进门后,会夺了大嫂的风光。
毕竟,姚明兰虽是庶女,可好歹是官宦人家出身,可是张桂花是真正的乡下农家女出来的,早年的时候,便是字都不识得一个。
这两相一比较,怎么着也得是姚明兰在府里头更吃得开。
怎么现在听着阿娘一说,好像是远不及大嫂了!
这倒也不是苏锦绣孤陋寡闻,而是这几年她跟张桂花接触地太少了,哪里知道苏大郎私底下教了她多少东西?
也是这次回京后,苏锦绣才慢慢地发现了大嫂的种种变化。
比如说在这穿着打扮上,张桂花明显就跟以前的品味不一样了。
首饰也并不像是以前那样,觉得戴地越多,越显得富贵了。
而且她待人接物,很明显也是大方得体,丝毫不像是以前的张桂花了。
也是这几年苏大郎有意地在教导她,而且还时不时地带她去外面的一些场合上走动。
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张桂花自然也就意味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
当初在高县,她也是曾与县令夫人一起同过席的,后来去了江宁府,也没少跟那些官夫人们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