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杨氏咽了一下口水,“绣姐儿,这钱是哪儿来的?”
“阿娘,今日我订亲,而且二哥也回来了,我便让大嫂多做些肉。”
苏杨氏眼睛眨了眨,脑子没转过弯来,“啊,好,行,做吧。”
“阿娘,这是我先前做绣活赚的,原本都是一些散碎的铜钱和碎银子,前几天去交绣活的时候,又结了一笔工钱,正好把之前存的都换成了这个,阿娘,我就是瞧着这个小元宝好看,所以在身上放了几天。”
说到后面,就是女儿撒娇的样子了。
苏保柱拿到手上掂了掂,“这得有五两吧?”
苏大郎也接过来在手上悠了两下,“嗯,得有五两。”
这下子,苏杨氏不淡定了,“绣姐儿,你跟娘说实话,这钱是咋来的?”
苏锦绣眨眨眼,把刚才的话又复述了一遍,末了,又加了一句,“对了,中间有一次可能是因为我的花样子新鲜,所以人家给的格外多一些。”
苏杨氏突然就大笑了起来,把银子直接往怀里一收,“绣姐儿晚上想吃什么?阿娘这就去给你做!”
苏锦绣:这个笑也太突然了,吓死她了!
第5章 热闹
这天晚上,因着苏锦绣顺利地订了亲,二郎又回来了,再加上苏锦绣突然拿出来的五两银子,一大家子可以说是个个眉开眼笑的。
有了银子,这日子才能过地下去呀。
苏杨氏将银子小心地收了起来,然后又转头从柜子里取出来一块儿香胰子。
“绣姐儿,以后这家里的粗活你是不能再干了,采菇子倒是可以,打猪草就免了。你这双手,可得仔细地保养着。”
“知道了,阿娘。”
但凡是能卖上钱的好绣样儿,都是用的好料子,所以对于绣娘的手,也是有着极高的要求的,最起码不能伤了料子,勾了丝线。
这一下子,苏锦绣就成了家里的重要支柱了。
“四妹的性子好动,坐不住,若是得空了,我也教她做一些荷包香囊类的,好拿到镇子上去卖。”
“成,小四以后就听你姐姐的话,要是再躲懒跑出去玩儿,信不信我打你!”
苏杨氏作势就抬起了头,方锦玉吓得脖子一缩,迅速往苏锦绣的身上靠,扯着嗓子喊,“知道了,我会跟姐姐好好学绣活的。”
方锦玉年纪还小,力气活基本上也干不了。
再加上家里头有苏保柱和大郎这两个壮劳力,所以苏家除了苏杨氏之外,其它人都很少下地,便是大郎的媳妇张氏,也是极少下地。
自打嫁过来,张桂花就一直觉得自己这是掉进了福窝里,顿顿能吃饱,还不用总是干力气活。
次日,苏二郎还在在家里再歇一日,苏锦绣便找上他,想着让他帮自己再多画几个画样子。
太复杂的,苏二郎也画不出来,不过乡下不缺花花草草的,所以苏二郎倒是很快就画了三四张。
“够用了,二哥歇歇吧。”
“我不累,倒是你,做绣活的时候,一定要在院子里,或者是屋子窗前,晚上不可以做。咱们家虽然不算是多富裕,可也能吃饱饭的。万不可拿自己的身子来开玩笑。”
“知道了,二哥。”
重活回来,再度感受到家人对她的关心,苏锦绣心里头真跟吃了蜜一样甜。
上辈子因着自己的任性,害得二哥处处受人嘲讽,之后即便是中了秀才,也仍然被人避着。
到了最后,更是因为家中琐事,被人记恨,死地不明不白。
这一世,自己回来了,绝对不能再让惨事再次发生。
苏二郎只比苏锦绣长一岁,今年才十五,正是翩翩少年郎。
如今中了童生,也便有资格考秀才了。
“二哥,那柳家四郎曾与你是同窗,你觉得他的学问如何?”
苏二郎认真回忆了一下,“应在我之上。不过,自他家里出事之后,便一直未来学堂,我也不知他现在是否落下了功课。”
苏锦绣点点头,“柳家的事,我倒也有所耳闻,只是不知真假,那日与柳四郎说话,也不好直接问。二哥可知道些?”
苏锦绣的确是知道的不甚详细,只知他家中亲人凉薄,方阿伯伤了腿后,便被强行分了出来。
事实上,苏二郎知道的跟她也差不多。
“绣姐儿,你虎子家的嫂子来寻你了。”
苏锦绣拿了自己的一个小笸箩出来,里面放着一些绣线和几块布。
“嫂子可是有事?”
这位虎子家的,就是昨日为她说话的那个女人,年纪不大,进门第二年就给虎子家生了个大胖小子,可把虎子一家子给乐坏了。
张月兰,也就是虎子媳妇儿笑地有些不好意思。
“绣姐儿,我也是腆着脸来给你添麻烦了。”
“嫂子别这么说,快坐。”
院子里有一张小方桌,还摆着几个小木凳,苏锦绣顺手拉她坐了,将小笸箩放在了桌子上。
张月兰瞄了一眼,这才将手里一个包袱打开,是一块儿靛蓝色的棉布,很细的那种。
“哟,嫂子特意买的细布?这是给小宝准备的?”
张月兰腼腆地笑了笑,“是呀,这不是小宝快满周岁了嘛,我寻思着给他做身小衣裳,等周岁的时候穿,可是我这绣活不行,人家不是说给孩子在肚兜上绣上五毒,可以避祸嘛。能不能麻烦你给绣个肚兜?”
这布的确是不大,小小一块。
苏锦绣还没回复,张月兰便又道,“嫂子也不让你白做,只是我手头上银钱不宽裕,能不能拿粮食抵?”
苏锦绣看她一脸紧张的样子,生怕自己不答应。
“嫂子这话就见外了。您和虎子哥也不是外人,咱们可是同宗同族呢。不就是一个肚兜嘛,你放在这儿就成,不过我手头上现在还有活没弄完,估计最早也要七八日之后了,嫂子可能等得?”
“可以可以!”张月兰忙不迭地点头,就怕她再反悔不给绣了。
次日,方家大嫂,苏锦绣和苏二郎一同坐着牛车去镇子上。
苏锦绣是为了交绣活。
本来苏锦绣是需要到县里交的,正好丽锦坊的一位管事这几日就在镇子上住着,所以苏锦绣之前便和管事说好了,等东西做好就先送到镇子上。
管事是位三十多岁的姑姑,模样一般,身量较矮一些。
看了苏锦绣送来的东西,倒是十分满意。
管事很痛快地给她结了钱,又将几块布料和绣线给了她之后,提醒她下次要去县里交绣活了。
苏锦绣自无不应,又连连道了谢。
随后,苏锦绣又带大嫂张桂花去了镇上的一处绣坊,将大嫂和四妹妹的绣活也一并交了。
那位管事给苏锦绣结钱的时候,张桂花没看仔细,只是记得给了几块散碎的银子。
之后姑嫂二人又买了一些家用,这才到了镇子口坐牛车回村子。
苏锦绣来的时候,她自己的荷包里就有从宋二郎那里搜刮来的几块儿碎银子,这会儿正好跟自己的工钱都混在了一块儿。
张桂花和方锦玉二人总共得了一百多钱,在张桂花看来这也已经不少了。
回去的时候,苏锦绣的筐里只装了她自己的一些布料绣线,而张桂花的小背篓里则是装的满满当当的。
刚进村口,就看到了一场闹剧。
原是柳二郎的娘跑到了方敏家破口大骂,然后被方敏的娘拿着扫帚扑出来,两人扭打在了一起,谁也没能落了好。
苏锦绣路过方敏家门口的时候,还看到方敏躲在门后头,满是怨毒地瞪着她。
苏锦绣挑眉,这个方敏向来记仇,以后的日子,怕是不得消停了。
第6章 好东西!
苏锦绣自是不怕的。
上辈子把自己害得那样惨,这一次,说什么也得让她自己尝尝恶果!
苏锦绣回家后,又数了一遍银子,不由得就想到了柳四郎,也不知方家阿伯的腿是否好了。
两个村子其实离地不算远,中间也就是隔着一些田和沟壑,只是苏锦绣也不好过去。
现在再回忆起来,发现那日见的柳四郎模样很好看,而且两只眼睛里的神采似乎也是格外地闪耀。
苏锦绣总觉得那样的眼神,是上辈子没有见过的。
便是后来与已经当了官的柳四郎见面时,也没有觉得他眼中有如此神采,只觉得那个时候的柳四郎整个人身上都是阴沉沉的气息。
苏锦绣也只以为是因为现在的柳四郎未曾经历那么多的人情冷暖,所以心底仍然是一片阳光,这才会如同暖阳一般。
苏锦绣将自己钱袋子里的钱稍微整理了一下,将自己的碎银子混进去一小块儿,太多了,她也是担心阿娘会发现。
“阿娘,我们买了好多东西回来,您之前交待的盐也买回来了,我们还买了一些面料回来。”
“知道了,先放到堂屋里去。”
苏锦绣和张桂花把东西都放到了堂屋的八仙桌上,然后又开始数铜钱了。
“这些碎银子差不多有三两,还有六十五铜钱,我和大嫂做的绣活都卖掉了,大嫂和四妹的总共卖了一百七十呢。”
“好!你们都能干。”
苏杨氏笑得合不拢嘴了。
最开心的事就是数银子了。
苏杨氏先将碎银子都收了起来,然后又看了看这些铜钱,数出来三给了苏锦玉。
“玉姐儿拿着吧,不过先说好了,这绣活要是不好好做,下次就不给了。”
“知道了,阿娘,我一定好好学!”
苏杨氏满意地点点头,又拿出来十给了张桂花。
张桂花看着这十钱都傻了,“阿娘?”
“给你你就拿着,有时候我给的银子若是不凑手了,也能有个应急的。以后每次换了钱我都会给你们几个一些。玉姐儿年纪最小,挣的最少,所以这钱给的也最少,绣儿姐赚的多,所以给的也多。”
苏杨氏有些肉疼地数出来了十五钱。
其实,给大郎媳妇十钱,是因为他们两口子要用,要不然,哪里能舍得给这么多?
倒是绣姐儿这里,苏杨氏觉得她没有大的花销,可是这钱毕竟是她赚回来的,也不能太吝啬了。
苏杨氏是深知要想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饱的道理,所以就算心疼,可还是很果断地递到了苏锦绣手里。
苏锦绣轻笑,“谢谢阿娘。”
苏杨氏又看了看这些布,有青色也有灰色,看着就不像是年轻人穿的。
“阿娘,这是我做主买的,想着我先让四妹学着给阿爹做身衣裳,她要是想要学好绣活,这针脚匀密就一定得把握好。”
“嗯,是这么个理儿。行吧。”苏杨氏又翻了翻,“这是不是买地多了?”
苏锦绣脸一红,“阿娘先前不是对着四郎说我给他娘做了一身衣裳吗?这,话说出去了,总不好食言。”
苏杨氏一拍脑门儿,咋把这个茬给忘了!
“行,那你做吧。这给你未来婆婆做衣裳,可得小心一些,不能让人挑出毛病来。”
“知道了,阿娘。”
苏锦绣的手快,不过两天的功夫,一件女式的外衫就做好了。
苏锦绣的手艺好,还特意在领口和袖口都绣了花,并不太张扬明艳,反倒是让人有一种低调中带着几分清秀的感觉。
苏锦绣做好了这件,又选了一块青色的布,给柳四郎做了一件长衫。
读书人大多偏爱青色或者是蓝色,所以苏锦绣才会选了一匹青色的布,正好能给二哥和四郎各做一身。
苏锦绣估计了一下面料之后,总共裁出来两件长衫,两件短打的上衣,再余下的,便给阿娘也做了一件外袍。
之后就没有多少剩余了,零碎的布头,倒是可以给小孩子做衣裳,或者是做成了荷包类的。
苏锦绣把衣裳做好之后,就托了大哥去柳家村送东西。
苏大郎接过包袱,打趣了一句,“绣儿,你啥时候也给我做一身?”
苏锦绣红了脸,“有大嫂在呢,哪里用得到我?”
苏锦玉是个好动的,再加上年纪小,便硬跟着一起去了。
“这丫头,真地是越大越野了,可得好好地束着她,不能再让她这么乱跑了。”
“阿娘,玉姐儿还小呢,再说了,她这一阵子一直乖乖地学着做衣裳呢,就让她出去透透气也好。”
儿媳妇都这么说了,苏杨氏也不好再唠叨。
苏锦绣则是回屋琢磨着,不能只指着这点儿绣活赚钱,二哥以后若是中了秀才,再往上考的话,需要的银钱更多,不能因为没银子就断了科考这条路。
可是手上虽然有些银子,却是不能光明正大地拿出来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