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庄子以后若是由牛二管着,吃苦受罪的还得是这些村民们。
他也不可能一直留在这儿,所以思来想去,还得把牛家两兄弟给提拔起来。
闲来无事时,六郎就到了工地上去看看,然后偶尔手里头还会拿上一本书。
这些日子他也打听清楚了,这个牛二在牛家村的确是有几分的人脉,只是这个人得罪的人也太多了。
但凡是佃了田地的,就没有一个不骂牛二的。
也就是牛二手底下的那些打手们,对他忠诚的很。
说是打手,其实就是一群混子流氓被牛二给串了起来,然后都归在手底下做事。
这些人都被牛二给养地脾气大的很。
除了牛二的话,旁人谁说话都不好使。
要不是六郎这次也带了人手过来,怕还真是震不住这个家伙了。
除了鱼塘,还有作坊的事情也要提上日程了。
因为他能感受得到四嫂对于粮食的紧迫感。
作坊的地址肯定就是要在庄子里头的,而且考虑到用的大多数是女工,所以六郎还得单独弄个小院儿,免得出什么事。
村子里的规矩没有大门户里头那么的严格,可是村子里的流言也是最能害死人的。
六郎考察了几天之后,就觉得牛大勇的娘子不错,三个孩子的娘了,而且干活手脚也麻利,最重要的是,这个女人竟然还能算帐!
这个就太难得了。
村子里头很多男人都不会算帐,更何况是女人了!
六郎觉得自己挖到了宝,写信给京城送去,又琢磨着什么时候可以把自己选定的人都凑到一处,好好地商量一下,如何能让这庄子的产出更多一些。
第621章 求上门来
苏锦绣回到家,好好地歇了一晚上,这才觉得缓过来。
“夫人,高夫人来了。”
苏锦绣愣了一下,“小四一个人来的?”
“带着孩子来的,这会儿估计已经过了垂花门了。”
“那行,去把艾宝喊过来吧,一会儿让她带着弟弟在院子里耍一会。”
“奴婢已经差人去叫了。”
苏锦绣心里头舒坦,有董姨在身边,总觉得自己这脑子能歇一歇。
“小四,我昨儿才回来,你今天就急急忙忙地上门了,说吧,是出了什么事?”
苏锦玉笑地有几分不自在,“阿姐,前两天高慧又回来了。”
苏锦绣挑眉,“夫妻俩又吵架了?”
“这倒不是。”
苏锦玉脸带嫌弃地把事情地来龙去脉都说了。
苏锦绣听着都在压着火,难怪妹妹能这么生气,碰上一个这么扶不上墙的小姑子,的确是让人火大。
“她脑子没毛病吧?这个时候竟然还想着帮那个丁秀才说话?这不是对方跳着脚要纳妾那会儿了,这高慧是只长了一颗向着相公的脑子吧?”
苏锦玉叹了口气,“阿姐,说实话,我也不想让高慧整天往娘家跑,像什么样子?按说她比我还大呢,可是在高威面前就是一个劲儿地撒娇,非得让高威去跟衙门里头的人打声招呼,你说我们能怎么办?”
“有人为难丁秀才,哦,不对,应该是丁参户,有人为难他,那就让他自己找找原因呀,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还是办差不力,总不能事事都要靠着岳家吧?”
这话说地在理。
可是高慧不这么想呀。
在高慧心里头,她是大哥的亲妹妹,如今妹夫遭了难处,那当大哥的就得想法子出头才是。
“高威答应了?”
“高威只说等一等再说,没说帮也没说不帮。”
苏锦绣点点头,让人针对丁参户的事情应该是跟二哥那边有些关系。
高威帮自己妹妹弄了一张承诺书之后,又见丁家送来了不少的赔礼,而且丁夫人还亲自上门赔了不是,也便不好再继续为难他们了。
说到底,还是担心自己妹妹在夫家不好做人。
没想到,高威不方便出手,有的是人想要给丁参户一顿苦头吃。
苏二郎如今虽然官职不算高,可也算是在户部有实权的,再加上来京数年,手里头又有银钱,人脉关系上自是不差的。
只需要请人家喝上几顿酒,再暗示一番,这事情自然就成了。
“那高慧说没说其它的?我的意思是有没有提到咱们家?”
苏锦玉摇头,“她没提,不过,我瞧着她看我的眼神不太对,似乎是也能猜到是我的家人在为我出头呢。”
“眼神不对?”苏锦绣一听这个就来气!
她亲妹妹都被人推到水里了,他们这些做哥哥姐姐的,还不能替亲妹妹出口气了?
要不是看在了高威的面子上,那丁参户头上的这个七品小官帽都保不住!
还胆敢给苏锦玉脸色看,这高慧的脑子的确是有问题。
“阿姐,我这次来找你其实也就是想请你帮帮忙。你和大哥二哥做什么,怎么做,我都没意见。我就是不耐烦她总来家里头烦我,你能不能帮我想个法子避开她?”
苏锦绣原本还以为妹妹也是觉得他们多管闲事了,所以有一瞬间的不高兴。
可是听完了她的话,立马就喜笑颜开。
“放心,不是多大的事。你要是觉得心里头不痛快,就带着孩子住到娘家去。她高慧能回娘家,你苏锦玉怎么就不行了?”
这话说地太有道理了!
不过,片刻后苏锦绣又觉得不妥,“可是高威怎么办?”
苏锦绣瞪她一眼,“没出息!高威明显是向着你的。只是高慧是他的亲妹妹,而且他们父母早逝,若是他们兄弟几个再不能齐心,这以后日子怎么过?”
苏锦玉撇了撇嘴,没再说话。
“既然来了,今天就在我这里用饭,等到天黑再回去。你也可以跟高威说,就说是你家大郎喜欢跟我家艾宝一起玩儿,而且我出门一趟,身子有些不适,便日日来同我说话解闷儿。”
苏锦玉一拍手,“这法子好!”
苏锦绣怒其不争地猛戳了一下她的额头,“好什么好?这法子再好,也不能天天用呀!最多有上五六日,难不成你真地想着以后都这样?”
苏锦玉做了个鬼脸,又跟当初在她身后做小跟班的样子一模一样了。
“阿姐,我先避她这几天呗。至于高威,正好这几日都要当值,早出晚归,晌午也是不可能回来的。等过几日她再寻上门,到时候再说。反正我是看丁家人都不顺眼。”
“也好。不过你得做好心理准备,这件事情高威肯定是要管的,他之所以没有一口应下来,应该也是猜到了是咱们家的人做的手脚,想着给你出气呢。所以,我估摸着再有上几日,他还是会去找二哥的。”
“找就找呗,让那个姓丁地吃些苦头也没什么不好的。我实在是看不惯高慧那一副脑子进水的样子。她也不想想,她的模样一般,若不是看中了高威的本事,那丁家人怎么可能愿意哄着她过日子?”
“这话有道理。放心吧,二哥心中有数,也不会让高威为难的。”
接下来几天,苏锦玉就天天带着孩子往柳家跑。
高慧去了两趟,家里头没人,连院门都没进去。
高慧原本还有几分地不满,就算是大哥大嫂不在,她也是高家的小姐呀,怎么还不让她进门了!
对此,管家给出的解释很是合情合理,“回姑奶奶,不是不让您进,前些日子夫人受了寒,再后来府里头也有不少人陆续生了病,夫人不放心,所以便天天让人在屋里屋外地熏药草,这会子里头都是味道,不让您进,也是免了再冲撞了您。”
高慧竟也信了。
毕竟大嫂的确是不在府里头,这薰薰艾什么的,也的确是有味道。
“等我大哥回来你告诉他一声,就说我有急事找他。”
“是,小的一定禀报老爷。”
第624章 一千两(四更)
大批的粮食被运到了甘州和卫宁府,赵震和柳承恩先一步得到了消息,自然是颇为高兴。
“柳大人,我想着等粮车进入咱们的地界之后,就直接派人去接,你看如何?”
“可以。”
这批粮食来地太及时了,也太珍贵了。
这里的气候恶劣,所以百姓们家里头的余粮一般都很少。
就算是往年风沙小的时候,他们能勉强撑到新粮下来已经不易了。
而这一次,显然是撑不到了。
有些地方的百姓,已经开始有乞讨的迹象了。
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整个甘州就得乱成一团。
再有本事的父母官,没有粮食,也是白搭。
好在粮食来了,这里的百姓们有救了。
赵震的心情也是相当复杂的。
他为将多年,很清楚,国内一旦发生叛乱,除了那些纂权的乱臣贼子之外,一般就是民乱了。
而民乱,说到底十次里面能有十一次都是因为百姓们吃不饱饭,活不下去。
所谓的官逼民反,那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而这里的百姓们一旦都饿起肚子来,早晚会有出事的那一天。
到时候,谁还能保证自己手底下的兵,能顺顺利利地活着回乡?
若是死在了边关,死在了与敌国对战的战场上,那不算是委屈,那是一种壮烈,一种死得其所!
可若是死在了自己国家土地上的内乱之中,难免有几分地不值。
甘州原本种了不少的果树的,是他们这里一种很独特的果子,别的地方好像都种不活。
可惜了,在几次沙尘暴的肆虐下,那些果树如今还能成功地挂果的,估计连一成都不到了。
“都护大人,粮食到了,咱们接下来就要考虑一下分配的问题了。首先都护府的粮食不能断,其次甘州和卫宁府,您觉得这两地要如何分配?”
“这个事情,我还真不擅长。柳大人对于这两地的灾情都比我熟悉,依柳大人之见呢?”
“甘州地方小,人口也相当对地少一些,而卫宁府人口多,且此次受灾的面积也最严重,所以下官的意思是卫宁府先多分一些粮食,最起码可以先安一安民心。”
“好!就听柳大人的安排。”
柳承恩知道这位赵都护不是一个会治理地方的人,毕竟是武将出身,带兵打仗,那绝对是头一号。
可若是有关民生的事情,那就差了一些。
“都护大人,这两处的粥棚,咱们还得派人过去盯着些,虽然两地的父母官都为人正直清廉,可难保不会有闹事的刁民。”
“此言有理。”
接下来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交给柳承恩去安排了。
他曾任地方知州,主政一方,在这方面也算是有经验了。
“老爷,这是夫人给您的信。”
柳承恩接过来,看到对方的手里还有,挑眉看他。
“哦,这是给川少和幕少的。”
柳承恩摆摆手,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儿。
自己媳妇儿干嘛总是关心别人呢。
再仔细想想吧,好像也不能怪她。
看完了信,柳承恩的心情肉眼可见地好了起来。
另一边,估算着粮食应该送到了,苏锦绣的心里头还真有几分的紧张。
不知道四郎的信何时才能送回来呢?
六郎这里则是紧盯着地里头的收成呢。
牛二这些日子也老实了。
因为他发现不仅挖了鱼塘,而且主家竟然还重新选了一处地方建房子。
这是想要有大动作呀。
这会子牛二已经打探到了消息。
京城里头姓柳的大官儿,原本就少,再加上了那位夫人看着年轻,所以牛二打听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得知那位夫人身上竟然还有诰命,这牛二就吓得冒虚汗。
再三回想着自己到底说没说过不着调的话,生怕对方一个不高兴就把自己给处置了。
因为建鱼塘,所以牛大娃就被安排在这里做了一个小头头,主要就是盯着这里的进度。
原本牛二还有几分不乐意,可是又想着自己是这里的大管事,总不能天天去日头底下晒着监工吧。
而且这会儿又要开始收麦子了,所以鱼塘那边基本上也就没什么人了,都下地了。
这收麦子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大雨大风。
所以,一旦发现这麦子能割了,大家伙就一齐抄家伙下地了。
忙活了八九天,这地里的麦子基本上都收了。
再之后,就是还要再耕田,然后要种苞米或者是番薯了。
等到租子都收齐了,六郎便即刻差人将粮食送走了。
至于送到哪儿去了,那牛二就不知道了。
“牛二呀,你的卖身契还在我四嫂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