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送到哪儿去了,那牛二就不知道了。
“牛二呀,你的卖身契还在我四嫂手里头呢,你不会不知道吧?”
“是,六爷,您有什么话尽管吩咐。”
“也没别的事儿,就是以后呀,这庄头你是干不成了。现在呢,两条路,要么你留下来做长工,要么就是自己赎身。”
牛二傻了。
之前一丁点儿风声没透出来,就这么利落地把自己给撸下来了?
“六爷,您开玩物的吧?”
“你觉得爷像是在跟你开玩笑吗?这庄子上不需要一个只知道中饱私囊的管事。你以为你联合那个田秀才的事情,我四嫂不知道?还有另外的两个小管事,他们中间昧下了多少的粮食,还需要我再给你捋一捋?”
牛二脸色泛青,到了这个时候,也明白自己是不可能再落着好了。
“六爷,那若是赎身?”
“简单!拿银子就成!赎身的话,你手底下的那两个小管事一人五百两银子,至于你嘛,好歹也是个大管事呢,一千两。怎么样?不算多吧?”
牛二的脸都绿了,“六爷,一千两?您这是要我的命呢!”
六郎轻嗤一声,“少在我面前装惨卖乖的,你自己昧了多少银两自己心里头没数?你想清楚了,一旦那些帐本儿被送到了官府,可就不是一千两银子的事儿了。到时候,再有人施施压,你觉得你还能活着走出县大牢吗?”
威胁!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呀!
可是偏偏,牛二毫无办法。
“六爷,我就算是昧了银子,那也是前东家的,跟现在的夫人没关系吧?”
第625章 拿银子吧(五更)
六郎一听就乐了。
“你的意思是说,你贪的是前任主子的银钱,所以我就拿你没办法了?”
牛二不说话,只是梗着脖子,显然还是打算赌一把。
“我是不是没有告诉你,我四嫂不仅仅是诰命夫人,还是可以直接递牌子进宫的那一种?还有哦,你以为的那位前主子,在我四嫂面前连个屁也不敢放!只要我四嫂一句话,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六郎也是见惯了这种作威作福的人,自然也知道对付他们什么法子最好使。
牛二气得连连喘息,可是心底的不安却在快速地扩大。
“我要是你呀,就老老实实地拿了银钱来赎身,然后再离开这牛家村,重新找一个好去处。当然,你要是舍不得银子,也可以留下来,只是你要想明白了,做长工,你这身子骨,能撑得了几年?”
牛二犹豫了。
他原本也是庄稼汉,自然是有一把子力气的。
可是多年来一直都是只管着动嘴皮子,哪里还能跟那些普通的乡下人比?
真要是让他下地,估计没几天就能把他给折腾地下不了床了。
最终,牛二还是咬了咬牙,把银子交了。
六郎也没为难他,卖身契直接就还他了。
另外的两个小管事早在牛二回去取银子的时候,就已经老老实实地拿了银票过来。
这么些年,他们跟着牛二也的确是赚了不少银子。
一下子拿出五百两来,的确是让他们心疼,可是对比以后的好日子,还是痛快地给了。
毕竟,这还不到自己家一半的家底呢。
若是他们省吃俭用一些,后半辈子啥也不干,也一样能好好地活到老。
等到牛二拿回了卖身契,就想着找那两个兄弟商量一下,怎么着在暗中给东家使绊子。
哪成想,这二人竟然也都一同赎了身。
这下好了,他们再想进庄子,那可就难了。
六郎这里把事情办妥了,苏锦绣那里收到消息,便示意作坊也可以开始张罗了。
这边盖着房子,那边就开始提前放出消息招人手了。
牛大勇的娘子是最先被六郎找上的,表明来意,就是想着让她做这作坊的管事娘子,只是有一条,得先签份契约,否则,他也不敢用。
牛大勇两口子不识字,不过他们的大儿子正在上学堂,所以读了一遍之后,发现没问题,而且待遇还挺好。
“六爷,您这上面写的都是真的?真的是一个月能给五吊钱的工钱?”
“自然是真的。不仅仅有工钱,逢年过节,还会有赏银下来,你是管事,这赏银定然也是会比普通人多的。”
牛家媳妇一听这个话可高兴坏了。
这年头,就是稀罕粮食和银钱。
“那成,俺干了!”
双方签订了契约,牛大勇的媳妇就正式地成了作坊的管事。
接下来具体的用工,也都由她负责。
“需要的都是一些女眷,你是管事了,对这里也熟,咱们招人手,最主要的还是要人品好。另外有一点得跟你说清楚了。咱们是作坊,黄花大闺女就别让那里头带了,年岁大一些没关系,能干活就行。”
“诶,成,俺明白六爷的意思。这是不想给自家惹麻烦呢。”
六郎见她心里头通透,更觉得自己看对了人。
“这个,六爷,俺再多问一句,要是年纪小一些的,比如说七八岁的小姑娘成吗?”
六郎皱眉,“这么小的孩子能干啥?”
“哟,六爷,您可别小看这小孩子,我知道两个,这手脚可利索了,一个七岁,一个八岁,都是能干的小丫头。”
牛家娘子讪笑道:“说句私心的话,俺也是瞧着她们两家的日子过地实在是太难。俺知道夫人心好,六爷也是个大善人,要不,我带人到您跟前儿您看看再说?”
六郎迟疑了一下,“好吧,先带过来再说。”
六郎转身走了两步,又折了回来,“对了,忘记跟你说了,招工的时候,一家最多招一个,免得麻烦。咱们作坊晌午是管一顿饭的,所以不允许回家,这事儿你记得说。”
“知道了,六爷。”
牛家娘子这叫一个高兴呀。
晌午竟然还管一顿饭?
那可得敞开了肚皮吃!
最好是一天就吃这一顿,省了家里头的粮食不说,还能赚钱回家呢。
作坊用人的事情暂时也就算是搞定了。
六郎又去了一趟工地,叮嘱工头儿要把房子盖结实还不能拖工期。
牛二娃被安排着去盯着庄子上的播种了。
六郎是打算以后这庄子上也不用那么多的管事,就找一个能带着头干活的是最好的。
牛家村的作坊,主要就是做粉条。
现在粉条的做法还没有公开,所以就等于是只握在了柳家手里。
以前作坊里的管事,都是柳家的下人,而现在牛家村的这一个,则是只签了用工的契约。
当然,契约的时间可不短,长达二十年。
当然,他们也没指着这牛大勇的媳妇能在这里做二十年,毕竟人都有生老病死的。
之所以设这么长的时限,主要还是担心了做法流失出去的事。
虽然苏锦绣以后会公开这东西的做法,可是牛家村的作坊不可能只做粉条这一项。
所以,早做准备还是很有必要的。
苏锦绣又来了一趟牛家村,看了一眼鱼塘,觉得还行。
“还是太小了些。”
六郎瞪眼,“这还小?”
“至少要再扩大一倍。”
六郎的嘴巴半张,只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苏锦绣看到他的表情,只是微微一笑,“按我说的做,那边的地不也是咱们的吗?反正也不能种粮食,地太差了,干脆直接挖了做鱼塘。还有,鱼塘挖好之后,你找专门的人来移植荷花。”
苏锦绣想了想,又补充道:“对了,还得找一些碎石子,最后是要铺在这塘底的,有的鱼有掘土觅食的习性,如果不用碎石隔开泥土,鱼会把底层的泥土搅起来,水会总是处于浑浊状态,严重的把花的根刨起来,把花弄死。”
“哦,知道了,四嫂还会养花养鱼?”
第622章 不开窍的高慧
果然,几天后,高威备了份儿厚礼去了苏家。
苏大郎去了江宁府,苏家的两位长辈又都去了田庄上散心,他要找的人,自然就是苏二郎了。
“二哥,这件事情的确是我们高家有愧,只是这丁家毕竟也是我妹妹的夫家,您看?”
苏二郎示意他喝茶,面色温和道:“妹夫放心,我这个人向来是对事不对人。想来这二十余天,那丁参户也受到教训了,知道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不能惹了。只要他好好做事,丁家人也不再故意为难我妹妹,我自然是都好说。”
听这意思,就是已经松口了。
高威抱拳连连道谢。
毕竟,若是他的亲妹妹被人推进水里生了病,他也得想法子报复回去。
所以,他不认为苏二郎这事办地有什么不对的。
相反,若是换了他,只怕会做地更过分。
事实上,这次丁家闹着要纳妾的事情,高威之前就曾跟高慧谈过,想让她和离再嫁。
高威觉得哪怕是妹妹不再嫁人了,以他的本事也足以养活她了。
可是偏偏这个高慧是个死心眼儿,一个劲儿地念叨着出嫁从夫,若是真地和离了,那孩子怎么办?
将来若是丁家再娶一房继室,那女儿不得养在后母膝下?
那得吃多大的苦头呀。
对此,高威甚至是想出了帮她将女儿要到身边的主意。
可偏偏高慧就是不点头。
高威也是没办法了,这才在气头上弄了那么一纸承诺书。
虽然是有这承诺书在,只是明眼人都知道,若是高家失势了,或者是高威不在了,这就等于是废纸一张。
到时候,高慧还不是由着丁家搓圆捏扁了?
说到底,还是妹妹不开窍!
高威将事情解决了,便让人给高慧送了个信儿,他自己甚至都不愿意再见到这个妹妹在自己面前抱怨了。
你说你既然这么委屈,那当哥哥的给你谋划好了出路,你又为什么不乐意呢?
你说你日子过的舒心吧,又三天两头地往娘家跑,上次还闹出了那么大的阵仗。
总之,高威对这个妹妹还是有几分失望的。
可能是因为高威自己是武将,再加上自己接触多的几位女子,都是敢做敢当且有勇有谋之人。
比如说苏锦绣,当初在北安州那是何等的睿智?
再比如说柳小莲,当初苏锦绣生病或者是外出,府中里里外外都是她在打理,而且事事井井有条。
再看人家如今成了婚,那小日子过地可以说是蜜里调油。
在当时来说,柳小莲还算是高嫁了,怎么不见人家林涛闹着纳妾呀?
听说现在身边就只有正妻一个呢!
这一样都是女人,怎么这日子过地就这么天差地别的!
高威在公事上,心思还算是细腻,可是在生活上,远没有苏家人心细。
不过,高威在细想了苏家的种种之后,倒也在讨好妻子上花费了一些功夫。
比如说某天下值了,会去买些京城里头有名的点心给妻子。
外头的应酬,也是能推则推,一个月里头至少有二十多天都是在家里吃晚饭的。
这一点,可以说是让苏锦玉满意地不行。
只要男人着家,那就什么都好说。
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苏锦绣一连收到了几封信,都是从西边带过来的。
柳承恩的书住里照样是报喜不报忧,对于粮食紧缺的事情,也只是草草几句便过。
可是清川和李幕的信里头写地可就详尽多了。
柳承恩的信中大部分都是家常,比如说换季了,妻子有没有生病,孩子们有没有不适应,还有小三现在多少斤了,胖没胖。
苏锦绣看罢信件,这几日的好心情又烟消云散了。
她知道四郎在那边的难处。
这次只是寥寥几句,她能想像得出来,下次再来信,必然就是想让她帮着采购粮食了。
四郎的性子她知道,若非是到了非她不可的地步,他并不愿意让自己出私银来帮他。
苏锦绣在回信中提到了户部对于西部的重视,还直接告诉他,自己已经拜托大哥和苏孝先一步去江南筹粮了。
只是听闻江南那边今年也有地方遇到了灾情,这粮食的筹备,未必能顺利。
不过,还是在信中提及了他们名下的几个庄子的长势都不错,今年的收成应该会好。
苏锦绣虽然是做了官夫人,可骨子里还是乡下长大的普通百姓。
她总觉得家有余粮,心中不慌。
所以家中的粮仓可是有不少的储备粮。
“实在不行,就把那些粮食选去过去,等这边收了,再晒干了之后再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