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说来,那便极有可能是与国家社稷有关了。”
这种时候,一个秘书省的监正被罚,思来想去,不可能与西边儿产生联系。
那与国家社稷相关的,还能是什么呢?
苏锦绣的眼皮一跳,“在裴大人被宣诏之前,可是曾有侍讲进出过养生殿了?”
苏久也没料到她会有此一问,但还是十分老实地将高威的话转述了。
“姑爷说是在张阁老进殿之后,侍讲才被打发走的,只是侍讲退出来的时候,有些狼狈,紧接着就宣诏了裴大人。”
如此看来,此事的确是与那位侍讲有关。
苏锦绣又交待了他几句后,这才折回了屋内。
此时,裴夫人已经被安抚地差不多了。
刚刚的慌乱之中,谁也未曾注意到苏锦绣与苏久二人的交谈,自然也不知道还有其它的消息。
裴夫人缓了一会儿之后,苏锦绣才再度落座,“夫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裴夫人神色一怔,没等她发话,裴大郎便打发走了所有下人。
只是苏锦绣仍然沉默着,未曾开口。
裴二郎有些急了,正要问,就被裴大郎给打断了。
“娘子,弟妹,还有妹妹们也都回去吧。如今知道父亲未曾受苦,你们也都回去用些饭。”
裴大郎是家中长子,他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如此,屋内便只余下了裴家母子三人,外加苏锦绣。
“我还得到了消息,裴大人被皇上急诏,可能与一位侍讲有关。”
第629章 您也太实诚了(四更)
苏锦绣低声说出了打探到的消息,“裴大公子应该在翰林院也是有些关系的吧?”
“是,我这就去问,若是知道了昨日是何人在御前讲书,那是不是就能知道我父亲到底所犯何罪了?”
“差不多吧。张阁老那里,怕是不好打探出什么消息来,不过明日我可以上门找张夫人问问看。至少,咱们现在知道裴大人出事,并非是张阁老所为,那么,事情就有转圜的余地了。”
张阁老可是首辅,若真是与他有关,那裴大人必然是得不了好。
现在可以确定皇上震怒,应该是在张大人进宫之前,那么,事情就应该还好解决。
“时辰也不早了,我先回去了。明日我去过张府之后,再派人送消息过来。”
“有劳柳夫人了。这次家父出事,还得多亏了您,要不然,我们都不知道父亲如今安危情况。”
“不必如此见外,当初我家老爷在秘书省当值时,也曾受过监正大人的照顾,如今老爷虽然不在京城,但是我们柳家也当尽一份绵薄之力。若是老爷在,兴许事情的进展能更好一些。”
裴夫人此时已是泣不成声,先前还怀疑人家是故意躲出去了。
如今看来,分明就是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柳夫人,大恩不言谢呀,我家老爷的事情,还得要拜托您多多帮忙了。”
“夫人安心,您且好好休息,待明日得了信儿再说。”
“好,好。”
裴大公子亲自送了柳夫人出门,当然,他也要尽快去几位同僚家中打探消息,至少弄清楚了,昨日的侍讲究竟是哪一位。
“大公子,给你提个醒,问话的时候,最好不要有闲杂人等在场。还有,莫要动手。”
“多谢夫人提醒。”
苏锦绣总算是回了家,这一路上车马劳顿,本就累了,又打起精神去了一趟裴家,更是疲惫不堪。
竟然是坐在了浴桶里就睡着了。
多亏了董姨让人进去喊了她两声,不然怕是要着凉了。
打了个盹儿,再出来这人就精神了一些。
董姨亲自拿了帕子给她绞头发,一边弄还一边劝呢。
“夫人也是太实诚了,这种事情,就算是明日再去裴府也是一样的,您何必非得着急呢?”
“事不关己,自然是不会着急。若是咱们家四郎有什么事情,咱们也不是急地吃不下睡不着的?推己及人,我也是不想让裴家人都太伤心了。你是没见今日那裴夫人的状态,不过一夜之间,似是老了十岁似的。而且两只眼睛都哭肿了,哪里还有平时贵妇人的架子?”
“要说他们家出事,其实也怪裴家不会做人。您说那位裴大人也是个古怪的,竟然还敢辱骂当朝阁老,他是长了几个胆子,又长了几个脑袋呀!”
苏锦绣笑了,“朝堂上的事情,咱们不懂。咱们以为的敌对,未必就是真敌对。而且张大人也并非是小肚鸡肠之人,若是他有心整治裴大人,何需等到现在?”
董姨换了一条帕子,又嘱咐小丫头去备一个炭火盆过来。
“夫人说的是,大事奴婢们也不懂,只是不忍看夫人如此辛苦。奴婢听说这裴家人求上门,十家里头得有九家不应的,可见这世道人心呀。”
苏锦绣也跟着叹了口气,“是呀,捧高踩低是人们惯有的做法,也没法儿去指摘人家。只是裴家显然还不到没落的地步。我寻思着再有上两日,那裴大人也就要被放出来了。”
董姨的手顿了一下,“夫人说的可是真的?”
“我也只是这么猜疑着。待明日去了张府再说吧。对了,我让人准备的东西可都备好了?”
“夫人放心吧,您交待的事情,哪能不办好?”
说话间,小丫头拿着东西进来了。
董姨也将已经潮湿的帕子放到一边,接过小丫头手里的东西,然后慢慢地在苏锦绣的头顶上来回盘旋着。
这里头放了炭火,把很长,就是专门用来烘头发用的。
“老爷可是说过的,这头发不干是不能睡的,不然以后怕是要落下头疼的毛病。”
“知道了,有您在我身边唠叨着,我得多活十几年。”
董姨笑地鱼尾纹都出来了。
“我原以为夫人得说多活几十年呢,这字一颠倒,意思就不一样了。”
主仆二人边说着话,边弄着头发。
这用帕子绞过了,头发其实已经基本上不滴水了,又用干帕子擦了一遍,再这么烘一会儿,头发也就干了。
次日早上起来,苏锦绣也没太着急,慢条斯理地吃了早饭,又抱着自己的小儿子玩了一会才去了张府。
“给夫人请安。”
“哟,快免了,过来坐。”
“谢夫人。”
张夫人的年纪足以做苏锦绣的母亲了。
不过人家出身富贵,保养得宜,看上去可是比同龄人年轻了不少。
“前几天去了一趟三柳县,这是当地得的一些东西,不算是什么稀罕物,就是特意带过来给您尝个鲜。”
张夫人笑地头上的步摇都跟着晃,可见是真高兴。
“你能来我就高兴,还带什么东西。”
话虽是如此说着,可还是有下人很有眼力地将东西搬走了。
“咱们娘儿俩也不算是外人,你今日来是为何事,我也猜个八九不离十了,听说你昨儿一回来就去了裴府?”
苏锦绣点头应是,知道肯定是瞒不住的。
“昨儿裴夫人去了柳府,只是当时我没在,还是弟妹让人火急火燎地给我送了信,这才知道。想着裴夫人身子骨弱,也不好让她再辛苦,所以便亲自去了一趟。”
“嗯,你有这个心是好的。裴家一出事,多少人都远着他家呢,也就是你,自己还巴巴地凑了上去!”
说话间虽然是有几分的不满,可并没有指责她的意思。
而且裴夫人说话时,脸上还带着几分的笑意,分明就是很看好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晚辈。
“是,都是锦绣欠考虑了,只是一心想着以前四郎也曾受过裴大人的照顾,不忍裴夫人伤心之余还四处奔走罢了。”
“你呀,我说不过你,既是为了裴家的事情来的,那便与你直说了吧。”
第630章 不长心的东西(五更)
张夫人也不是一个喜欢拐弯抹角的性子,况且这几年,苏锦绣但凡是琢磨出点儿什么好东西,一定会在上市前先拿过来孝敬他们。
而且这几年下来,每年的果子酒、雅宝酱、还有冬天的一些蔬果,苏锦绣都没少让人送。
东西都不是多值钱的,非金非银,却是实实在在地一份儿心意。
最主要的是,这么久了,人家也没有那种非得攀附张阁老,然后想着一飞冲天的意思。
也因此,张夫人也就更喜欢她了。
“这件事情大概就是这样了,说到底,裴大人这也算是遭了无妄之灾。现在皇上还在气头上,所以老爷也不好劝地太多了。等过几天,皇上气消了,估计那位裴大人也就会被放出来了。”
“原来如此,多谢夫人告知了。我还以为是裴大人自己说错了话,没想到竟是一本书惹的祸。”
说是没想到,其实也想到了。
只是在人前,不想表现地太聪明了。
况且她一介内宅妇人,若是被张阁老知道了她竟然还能猜到宫中之事,怕是要对她生厌了。
“谁说不是呢!罢了,好在老爷后来又看过了,那书的批注时间久了,少说也得是十年前的事了。如今虽然是已经无从考证,不过铁定与裴大人无关也就是了。”
苏锦绣点点头,“这件事情,还是得张阁老帮忙呢。说起来,昨儿我去了一趟裴府,裴夫人还在抱怨裴大人,说他平日里就不该饮酒,总是管不住那张嘴。”
有些话没有必要挑明。
大家你知我知,也就可以了。
当初裴大人喝多了,出言讥讽了张阁老几句,不知怎地传出去,便成了裴大人辱骂张阁老了。
也亏得张阁老大度,而且也不是那种人云亦云之人,否则,裴大人早就要被教训做人了。
“呵呵,裴夫人这话倒是没错。祸从口出呀。这里是京城,人多嘴杂,就算是你什么都不说不做,还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就拿我们家老爷来说,别看顶着个首辅的职位,人前光鲜亮丽的,可是谁知道这背地里头有多少人等着拿他的错处呢?”
苏锦绣也跟着长叹一声,“是呀,张阁老也是不易。以前也听四郎说张阁老勤于政务,常常半夜才能入睡。有好几次,四郎提到了让我给张阁老送些药酒,其实就是担心他的身体呢。”
张夫人经她提醒,自然也想起来那些个泡着蛇胆或者是人参等各种珍稀药材的药酒了。
“对了,今年你送过来的那支参,看起年份不大,怎地想着送到这里了?”
张夫人这话没有明说。
一般情况下,这参都是送一些百年老参,如此才显得珍贵。
就算是没有百年老参,也会送一些长了几十年的那种。
怎么苏锦绣却送了一枝看起来年份浅的很的参?
“夫人有所不知,这是当初我和四郎在北安州亲手种的。这参长了六年,也便可以采摘了。虽然年限短,可是该有的功效也都有了。而且这种年限短的参,夫人可以用来煲汤或者是做成参茶,不会补过头,刚刚好。”
张夫人拉着她的手,哈哈大笑。
苏锦绣就差直接说了,这种小参,就是用来您平时的膳食中用的。
因为年限短,不会让人担心补地太旺。
而且以他们现在的年岁,喝鸡汤的时候里面有这种参片,既滋养了身体,又不会担心补地火气大了。
“真是个心思聪慧的好孩子。你说我怎么就没有那个福气,把你给收在身边儿了。”
“夫人这话说的,您要是不嫌弃,我天天过来给您请安!”
“罢了罢了,我还不知道你?听说你可是忙地很呢。这是又出去筹措粮食了?”
苏锦绣的笑淡了下来,“是呀。朝廷送去了不少的粮食,只是我听说那里的土壤贫瘠,这秋收,估计也不会好。”
“都是这鬼天气闹腾的。我是没去过那边,只是听老爷提过一句。十几年前,老爷去那边宣过旨,听说也是赶上了一场雨黄沙。好在当时他们中有人有经验,匆匆地选了一处民宅落脚,等到这雨黄沙过去,那马腿都被埋了半截呢。”
苏锦绣听着,顿时也是倒吸一口凉气。
“唉,老天爷不给饭吃,咱们也没法子,只能是另辟奚径了。”
“放心吧,南边儿受灾的地方不大,今年的粮食应该还是很有富裕的。朝廷虽然刚出了不少的粮食,可是最多到了月底,就能又有几十万石的粮食入仓呢。”
苏锦绣却没有她那么乐观。
税粮是收上来了。
可问题是还有边关的军粮呢?
难道那些人不用吃饭吗?
又坐了一会儿,苏锦绣便告辞了。
知道了裴大人究竟出了什么事,这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