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送我上青云-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苏大郎和苏孝二人带着一眼望不到的粮车进入定西府,一下子就引起了百姓们的围观。

    卫宁府和甘州的人都过来等着了,知道这粮食是给他们筹措的,原本还在担心等入冬了会不会饿死,如今看到了这些粮车,心里头别提多激动了。

    现在卫宁府还好些,城里的商铺也有米粮售卖,就是价格高地离谱。

    而甘州,呵呵,便是他们城内,如今也只有一些粗粮在售卖,而细粮,那是根本就找不到的。

    听说连知州大人本人吃的都是粗粮,而且还是一日两食,就是为了节省粮食。

    粮车分成了两队,然后继续浩浩荡荡地前行。

    而苏大郎和苏孝则是被请进了都护府喝茶。

    李知府率先将自己的打算说了,然后又推荐道:“我们现在的沙枣树虽然还少,可是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多,产出越来越高。早就听闻两位都是经商的奇材,相信你们一定有法子可以让这些东西变换成银钱的。”

    “我们甘州的条件虽然不比卫宁府,可是也愿意效仿李大人,只是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第695章 植苗移栽



最终,在柳承恩和赵震的斡旋下,双方达成了共识。

    甘州让出一千亩的沙枣林供两家驱使,当然,目前这土地上还没有种那么多的沙枣树,而且很多现在也只是沙枣苗,不过这些土地,就都划给了他们两家,由他们自行分配,而且知州做出承诺,十年内不会跟他们要税赋。

    当然,若是这地是挂在了苏二郎的名下,那也是不需要缴税的。

    而知州所说的十年内不缴税,还包括了他们名下的其它产业。

    比如说商铺、作坊之类的。

    说到底,这看似是官府吃亏了,实际上,则是他们占了大便宜。

    这等于是变相地招商引资了。

    卫宁府比甘州还要更大方一些,除了一千亩的沙枣林之外,还有五百亩的半沙地,目前种植着一些向阳花和沙棘,当然,也没种满,想要完完全全地有收成,估计也在两年后了。

    不得不说,这两人还真地是一个比一个奸诈。

    这等于是变相地把植树造林的差事给分发出去了。

    另外,卫宁府还划出了二百亩的良田,离水渠很近,这些地是原本杨家的地,因为杨二出事,又有上面的一番运作,所以这二百亩地被收了回来,正好,这就用上了。

    乍一听,这个一千亩那个五百亩的,好像是苏大郎和苏孝都占了大便宜。

    可是实际上,这些土地上还空着大半呢。

    所以,这就是一种变相地分任务呢。

    苏大郎现在已经不是商籍了,而商铺这里很多的名字都挂在了苏瑾行和虎子的名下。

    虽然是在他们名下,可是相关的契书都在苏大郎这里,虽然都是族亲,可苏大郎还是要有所防备的。

    表面上看,官府让出的利益好似得有二三万两了,可是实际上,真正的价值不过是数千两,而且,后续还得让他们自己来找人修整。

    怎么看,其实都是坑。

    只是柳承恩点了头,他们二人自然也不敢有二话。

    待跟着柳承恩回了柳府之后,苏锦绣这才将一切点破。

    “咱们前期的确是还得往里头掏不少银子,这一点,待回头你们与官府做契书的时候,可以写明了,这上面现在有多少地是长着东西呢,多少是荒着的。待真地能将这林子给打造起来,那么后续咱们的收益就稳了。”

    “可是四郎也不可能一直在这里任职,到时候总归是有些麻烦。”

    苏孝也赞同这一点,“是呀,夫人。正所谓人走茶凉,若是老爷被调任,那咱们在这里的一切不就都白费了?”

    苏锦绣笑道:“就算是四郎调任了,也只会是越升越高。而且卫宁府的李知府也算是自己人,他是绝对不会做出失信之事,况且,有契书在,他也不敢。至于甘州,那就更不用担心了。就算是有了咱们的齐心协力,甘州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完全地摆脱穷困。所以,你们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

    苏大郎仍然皱眉,总觉得这事情心里头没底。

    柳承恩知道他们会谈及利益,也会担心将来。

    “此事大哥不必担心,目前来看,就算是我两三年内调回京城,赵震也会留守此处。大都护是一个公正刚直之人,他会护着咱们的产业的。再则,如今已是秋季,咱们现在除了将相关文书弄好之外,还是要尽快地招揽人手,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

    苏大郎和苏孝同时出声,皆是有着怀疑的表情。

    “对,就是植苗造林。植苗造林可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为清明至谷雨,秋季为霜降至立冬,但以春季造林为好。在地下水位不超过十丈的沙荒滩地或丘间低地上造林,不灌水也能成活、生长。所以,咱们的运作得快些,还要找一些老农人帮着,他们有经验,能精准地判断出地下水的深度。”

    这下子,就连苏锦绣都不淡定了。

    她以往只知道春季方能栽树种树,没想到秋天也可以?

    “四郎,你说真的?这秋天也能植苗?”

    “自然是可以的。旁的我不知,这沙枣是可以成活的。咱们既然被以这些荒地做报酬了,那就让它们尽快地实现其价值,咱们也能早些安心。”

    这话倒是有理。

    苏大郎不禁感叹,任何时候,这位妹夫都是冷静理智呀。

    苏大郎和苏孝因为这半沙地的事,又在这里多停留了半个月。

    直到都找好了靠谱的管事,又找了不少的农人干活,这才回京城了。

    苏孝回去处理一些事,很快也就会来这里,走之前还特意请示了夫人,要不要再派几个懂行的庄稼人过来。

    “不必了。这里是半沙地,咱们的人都是在普通田地上种庄稼的,来了估计也没有什么好法子,还不如找当地的人来干,至少他们有经验。”

    苏孝一想也是这么个理儿,只是这么多的地,总得有人管着。

    “你把铁蛋给我调过来吧。”

    苏孝心思转的快,“夫人是想要在这里再建作坊?”

    “嗯,沙枣和向阳花的用项都不小,我得找个可靠的人盯着。铁蛋这两年在京城也历练地差不多了,那边的铺子原本也不多,索性就都交到了六郎手上管着也是无碍的。”

    “夫人说的是,那小的回去就安排。”

    “我这里也买了些人,现在都在府里头教规矩呢,等你带着铁蛋回来了,你再看着安排吧。”

    “是,夫人。”

    沙枣和向阳花都是好东西,可是这东西虽好,却不是那么好养活的。

    而柳承恩之所以选择了现在植苗造林,也是知道了在这种地方树木的成活率低,所以干脆就一年种两次。

    苏锦绣这里买下来的,都是一些日子过不下去的穷苦人家。

    当然,也有几个是犯了事,被牵连的富贵人家的孩子。

    若是做管事,还得是这些人。

    因为他们识字明理,而且见识多,遇事也不会太慌乱了。

    想到了之前柳承恩提到的沙枣花,苏锦绣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

    “来人,将这封信给北安州的白少主送过去,务必交到他本人手上!”



第696章 说干就干



这段时间,除了柳承恩跟她普及了关于沙枣的一些知识之外,苏锦绣自己还特意地去请教了不少人,也翻阅了不少的典籍。

    得知这沙枣若真地是可以建造成林,的确是可以起到防沙的作用之后,自然是就开始盘算了。

    时间不等人,不管是做什么,自然是越快越好。

    而且苏锦绣知道,这沙枣根蘖性强,能保持水土,抗风沙,防止干旱,调节气侯,改良土壤,不仅可以用来营造防护林、防沙林、用材林和风景林,还有着极高的各种价值。

    这沙枣的果子、叶子就不说了,便是一些枝干也是可以当柴用的。

    还有,这沙枣的花可提芳香油,作调香原料,用于女子的脂膏、皂用香精中,不仅味道好,而且功效也会很明显。

    这沙枣树亦是蜜源植物,若是种地多了,自然就能如柳承恩所说,引起一系列的良好反应。

    而且沙枣树的木材坚韧细密,可作家具、农具,亦可作燃料。

    这沙枣树原本在当地的百姓家中,就是燃料的主要来源之一。

    如今大规模的种植,自然也是有好处的。

    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苏锦绣想到的,是一旦这沙枣林形成了规模,必然会给甘州和卫宁府带来极大的好处。

    这等好处,不亚于当初在北安州推广的种植药材那样,一定会让当地百姓们有其它挣钱的路子的。

    苏锦绣给白少主写信,就是想要跟他商量这新方子的事。

    早做准备,一向都是苏锦绣行事的准则。

    这沙枣的果实、叶、根可入药,果汁可作泻药,果实与车前一同捣碎可治痔疮,根煎汁可洗恶疥疮和马的瘤疥,叶干燥后研碎加水服,对治肺病、气短有效。

    所以,苏锦绣已经开始和苏孝商量着,如何能将沙枣林的产业最大化了。

    所谓的最大化,就是指的利益最大化,当然,种植面积也得是最大化的。

    因为半沙地,能种的东西实在是不多。

    想要在这里种小麦?

    做梦呢!

    秋天,同样是风沙频发的季节,所以天一转冷之后,柳承恩就叮嘱了家里人尽量少出门。

    待在家里,就算是偶尔天色暗一些,也总比在外面吃沙子要好。

    柳承恩在此前已经命人织了不少的渔网,从苏锦绣这里拿走的银子,在这上头可没少花钱。

    起初他要弄这个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不理解。

    这里三府四州,哪里真能有让人随意网鱼的地儿吗?

    就算是之前建了不少的鱼塘,可是如今这鱼苗还小着呢,哪能捕捞?

    柳承恩也没有多做解释,让人按他给出的尺寸来织。

    这两天,柳承恩就带着人在黄沙镇那边忙活呢。

    “好,就是这个距离,你们拿布尺量一下,记好,然后吩咐其它的几组人照这个样子去弄。”

    “是,大人。”

    渔网什么颜色的都有,基本上都是灰扑扑的,偶尔也会看到不一样的颜色,不过是相当地稀少。

    说是渔网,其实也不怎么准确,因为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的网都是用麻绳编出来的。

    真要是用这个打渔,只怕是不行,太粗了,而且也不结实。

    “大人,我们这边已经弄好了,您看要不要继续往南走?”

    “嗯,你们做的很好,现在带上家伙和人手,你们去卫宁府那边,所有的沙地,特别是临近植被的沙地,都按这种法子来弄。”

    “是,大人。”

    “注意距离和方法,那木棍钉进去的尺寸不能做虚的,不然风一吹就都白费了。”

    “是,下官即刻去办。”

    柳承恩对于身边有王录事这样一位下属,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才华有限,可是做事踏实,而且平时的话也不多,至少不会在他面前搬弄是非,如此,他就觉得耳朵清静,舒坦!

    官做的越大,越是觉得身边可用之人太少。

    很多事情,是不能只靠着自己的家仆去做的。

    特别是官场上的一些事,更是不能由自己家的仆从去办,那既是对朝廷的不尊重,也容易引起底下人的不满。

    这个王录事用着也顺手,柳承恩已经在考虑着要不要等以后再调职的时候将人给带走了。

    当初身边的高威也不错,可惜了,一回京,人家就又被皇上给收回去了,而当初的李信,如今的北安州知州,人家也是管辖一方的官员了,所以,柳承恩越发觉得身边可用之人太少了。

    倒是李幕身边的孙旗,还能时不时地被柳承恩借用一下。

    主要是特别关键的东西,派别人去他也不放心。

    防沙网弄好之后,一场大的雨黄沙就来了。

    自入秋之后,也林林总总地刮过几次风,不过都不是太大,所以定西府这边也没有什么察觉,主要还是离得远一些。

    而这一次,哪怕是苏锦绣在府内,也能感觉到了雨黄沙的恐怖。

    天色暗沉沉的,苏锦绣站在了二楼,看向甘州方向,那里的天色明显就已经是呈了土黄色。

    “这天地似乎都连到了一起,整个甘州更像是处于了一场混沌之中。也难怪这里的百姓日子会不好过。”

    他们远在定西府,都能感觉到风过时那种沙粒感,更何况是甘州和卫宁府了。

    “夫人,这里风大,您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