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送我上青云-第3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看他只是一介长史,不及大都护的品级高,可人家是小皇子的老师呢!

    就冲着这个,也不能小看了他。

    最要紧的是,这位柳大人可是简在帝心,听说不需要通过内阁,他的密折就能直接送达天听,这份儿恩宠,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得罪杨家,可能会惹来谢侍郎的针对,可若是得罪了这位柳长史,指不定什么时候人家就直接把他给告到了御前。

    所以,权衡轻重之后,他还是觉得自己不能糊涂。

    次日,案子再开审。

    昨晚杨家小公子是被关在了大牢里的,而且刘知府下了严令,任何人不得探监。

    这原本也就是规矩,以免有人串供诱供等等。

    昨晚杨家也的确是曾派人想要进去,可惜都被人给拦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杨家人才都急了。

    特别是杨二,昨晚上可是一夜没合眼。

    若是儿子的罪名坐实了,那他这个县令也就做到头儿了。

    七品官,说大不大,可架不住有实权呀!

    况且又是在自己的地盘儿上,杨二的日子不说过地跟土皇帝似的,那也差不多了。



第693章 扒了官皮



刘知府心中有了成算,便不再瞻前顾后。

    次日升堂,各种针对于杨小公子的证据也就出来了。

    意外地,还牵扯出来了杨夫人命人打杀了一名良籍仆妇的案子。

    之所以说是良籍仆妇,那是因为对方是个寡妇,夫君早逝,而她为了给自己的公婆治病,便与杨家签了契约,在杨家做工三年,之后便可自行离去。

    那寡妇也是看中了杨家给出的月钱高,而且因为知道是县太爷家,觉得肯定不会出旁的差错,所以就直接签了。

    哪成想,进府做工不到半年,就意外地被县太爷给看中,然后强行给收了房。

    这件事情,在当时的府里可以说是闹地人尽皆知。

    那寡妇誓死不从,事后杨县令见她如此贞烈,也觉得没有再强求的必要,便命人将他的契约书找出来,又给了她笔银子,决定放她出府。

    结果,这件事情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杨二夫人的耳中,自然就不能轻易放过勾引自家夫君的女人。

    于是,那个寡妇便在离开县衙后没几天,便意外地死在了村外。

    据说死的还很不体面。

    也因为她死的不体面,所以她的婆家竟然不肯让她入祖坟,而是直接将她葬在了村外的野地里,连个木牌都没有,就当时家里从来没有过这么个人!

    这寡妇的娘家人虽然觉得委屈,可是偏偏又觉得理亏,好像是他们家的女儿做出了什么伤风败俗之事一样,最终,也是就当做什么也不知道了。

    这案子都过去五年了,没想到,竟然还会在今天给意外地牵扯出来。

    如此一来,杨家二夫人也被传唤到了公堂。

    因为那恶仆供出了主母的恶行,这边自然也就有衙役前往那寡妇的家中查实。

    结果,婆家那边不肯认,娘家这边的人倒是都来了。

    杨二夫人自然是不肯认,只说是从无此事,至于底下的恶仆做了什么事,她并不知情,最多,她也就是一个管束不严之责!

    没有实质性的证据,那就没有办法定罪。

    要说这杨二夫人也是蠢,扫尾都不知道扫干净。

    如今恶仆听说要被判斩刑,而且还会连累到家中亲人,立马就慌了。

    三下五除二,把杨二夫人以前的一些恶行也都给抖落了出来。

    对于寡妇之死这件案子上没有的证据,可是在其它的人命官司上却有的。

    如此一来,这杨二夫人可以说是百口莫辩了。

    当天后晌,那寡妇婆家这边的族人们也都听说了此事,得知那个媳妇竟然是被县太爷的夫人派人恶意杀害,只觉得头顶上响起了轰雷。

    关于杨小公子的案子,前后不过三天,便已经审理清楚。

    杨家不仅没能救回孙子,还折了一个儿媳妇在里头。

    这下子,杨家老太太彻底地撑不住,晕死了过去。

    虽然没有实证指向杨二,可是他头顶上的乌纱帽自然是保不住了,不仅如此,连同之前的举人功名,也一同被削了。

    这下子,杨家可以说是元气大伤!

    杨家上下乱做一团,好在杨老太爷身子骨还硬朗,亲自出来主持大局,倒也没有让下人们太慌乱了。

    杨县令这颗钉子拔了,关于水渠一事自然也就进行的顺利多了。

    到了此时,李幕才明白老师为何会在杨家内宅的事情上耗费了那么多的心力。

    一切都是为了给今日开路。

    “老师,今日就已经开始施工了,能将这两处水渠连接起来,那今年我们就可以引水入渠了。”

    “还得看工期呀。所以说我们现在需要大量的钱粮呀。没有这些,如何能有百姓们愿意做?哪怕只是做苦役,也得让人家吃饱饭呀。没有力气,如何做工?”

    “老师说的是。学生今日又去核实了一遍,两边同时开挖,我们目前共有劳工三千六百余人,此处间隔不足二十里,若是日夜赶工,应该会在冬日前完成的。”

    “日夜赶工?”

    柳承恩摇了摇头,“人手还是太少了。”

    没办法,现在这种劳动力低下的年代,一切都是靠人力。

    若真是日夜赶工,那就得分出早晚班来。

    要不然,等不到水渠接通,这劳工就得死伤过半了。

    “还得想法子招人。咱们的人手还是太少了。”

    “老师,目前的这些人都是甘州和卫宁府的难民为主的,他们不要银钱,只需要一日三餐吃饱肚子就好。若是再招人手,那可能就需要付工钱了。”

    柳承恩沉默了。

    他现在最缺的就是钱粮了。

    上次的一万两,还没怎么花呢,就已经见了底,虽然阿锦说会全力支持他,可是总跟妻子伸手要钱,也着实不像话。

    最重要的是,他是当官的,不是做慈善的。

    不能一出什么事儿,就是掏自己的家底呀!

    那不成渣男了嘛。

    所以,还得想别的法子。

    “三府四州,那就从其它的州府调人,都是服瑶役,如此一来,同样是只管饭,不需要付工钱的。”

    “这样行吗?”李幕有些担心,毕竟以前没这么干过呀。

    清川则是若有所思道:“没问题的。以前老师在北安州的时候也这么干过。主要那会儿比现在还穷,没银没粮的,还是多亏了夫人四处周旋,才能保证了百姓们能吃饱饭呢。”

    既然如此,李幕也不再纠结了,“那成,咱们就按老师说的去传话吧。”

    堂堂皇子,竟然成了柳长史的传话小厮!

    啧,也是有点儿惨。

    这两处水渠的连接,选用了最近最省时也最合理的一条路线,便是直接冲开了杨家的将近两百亩的下等田。

    而且,还离着杨家的良田有数十里之远。

    也难怪,之前杨家会再三地作怪了。

    如今事情已经敲定,柳承恩几乎是日日到工地上去巡视,只是为了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也不能让百姓们出现过劳死的情况。

    鉴于此,大都护还特意加派了人手巡查,避免出现虐待劳工的事情出现。

    这一文一武,配合地是越来越默契了。

    另一边,造纸坊的第一批成品,也被浩浩荡荡地送往了京城。



第694章 以地换粮



这东西一问世,那销量是绝对地火爆。

    因为考虑到了气候原因,所以如何储存,如何运送,李幕和清川都下了不少的功夫。

    这厕纸在达官贵人们看来自然是极好的,干净又卫生。

    只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还是不会选择用的。

    毕竟厕纸再便宜,也是需要花铜板去买的。

    饶是如此,这造纸厂的生意也是火爆地不行。

    柳承恩知道,若是做好纸,那可能有些难度,可是这种草纸,却是再容易不过。

    所以,很快就会出现其它的作坊来做这个。

    他不需要考虑其它的,只要保证了在定西府就只有这一家便成。

    毕竟大兴朝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的富贵人家,也不是他们一家就能供应得过来的。

    不过,他还是嘱咐了两个孩子,只要他们将北方的市场稳定住就好。

    杨家因为杨二的落马,一时间行事也低调了起来。

    不过,杨家最得力的是他们的大儿子和女婿,只要这两个人没事,那么杨家自然也就不会败了。

    而对于定西府的一些官员来说,他们现在可不想得罪那位谢侍郎。

    毕竟,谢侍郎在吏部,而且背后又有谢家人撑腰,他们且有得等呢。

    柳承恩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水渠上,心中有些焦酌。

    因为他现在还不能确定在上冻之前,这水渠可以连接成功。

    早早地连起来,那么就能解决西部大部分的用水问题。

    西北的水渠那是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

    每年都会干上几个月。

    也就只有去年柳承恩来了之后,才开始加长了期。

    这原本就是当初皇上拨款要重点修建的水利工程,之前的安西都护府也曾兼管此事,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早早地完工。

    眼看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而他们目前储存的粮食还不够,柳承恩和赵震自然是最为焦急。

    先前因为种了一批番薯和苞米,所以大大地缓解了他们的粮食问题。

    可是这只是一季的粮食,再加上这里雨水少,产量低,所以根本就不足以支撑百姓们过冬的。

    苏大郎和苏孝上个月已经有第一批粮食运过来,都被妥善地保管了起来。

    第二批粮食也很快就会到位,只是甘州和卫宁府的帐上都没有银钱了,所以如何购买,还是个问题。

    “实在不行,就赊欠吧。”

    赵震听得立马就喷了一口茶出来。

    “你说什么?”

    “他们两处官府都没有银子了,本来就穷,咱们之前也跟上头上了折子,可是户部拿不出这么多的银子来,咱们能怎么办?”

    事实上,先前朝廷拨下来的银钱,他们也都用来买粮了,可是底下几万人吃饭,哪里能有这么多的银钱呀。

    “这怕是不妥,传出去了,有损朝廷的威名。”

    柳承恩沉默了,他知道赵震说的都是实话,可是现在他实在是想不出来除了这样,还能怎么办。

    难道真让苏家和柳家白出粮食?

    这一次他们运过来的粮食可不少,粗略估计,应该也在白银两万两以上了。

    再加上了运费和人工等等,这么大的数额,总不好真让人家白出了。

    赵震也是有些头疼,他是武将,对于这一类的事情,也的确是不擅长。

    不过,再不擅长,他也不可能真地就让这两地的府衙去打欠条。

    这要是被皇上知道了,估计能骂死他!

    很快,甘州的知州以及卫宁府的李知府,都被叫到了定西府来商议粮食事宜。

    李知府倒是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大人,咱们卫宁府的情况要比甘州稍微好一些,您看这样如何,在卫宁府选出一片地来,我们就做为报酬送给苏家和柳夫人,苏家和苏大管事都是以经商谋生,若是他们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免他们几年的税收,另外在其它方面,也做到全力扶持,您看如何?”

    柳承恩挑眉,这法子是真不错,他还真没想到李知府能想出这样的主意来。

    另一边的甘州知州一听,也觉得不错。

    只是甘州的情况比卫宁府要差一些,而且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算是土地,说实话也没人稀罕。

    因为产出太低,没法儿比。

    柳承恩考虑了一下,“这样吧,过两日苏大爷他们一行人就会随着粮食一并过来,到时候咱们再面议。你二位的想法也可以再仔细地完善一下,回头再送来与我和大都护审阅。”

    “是,大人。”

    赵震也觉得这法子可行。

    毕竟这两地儿是真没银子了。

    可是这也不能真地就让人家白花银子。

    赵震都让人打听过了,他们先前送过来的粮食,都是以原价卖给了地方官府,便是运费和人工,都是人家自己出的。

    原本每一趟就要赔上上千两的银子,如今这是连粮钱也给不了了,的确是有些寒酸。

    况且,若是这次真地不能想出万全之策,那明年后年万一这两地再遇到了难题,还如何有脸面请人家出手帮忙?

    等到苏大郎和苏孝二人带着一眼望不到的粮车进入定西府,一下子就引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