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传道从太极拳开始-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弥每到一个世界,必然要抄录当地的《道德经》,哪怕是修行妖魔鬼怪浊气之道的世界也不例外。

    如今这部《道德经》,却有点像前世的《道德经》,讲述起治国之道来了。

    很显然,治国和权柄在三界之中,便是直接和道行挂钩的本源力量。

    李弥读的津津有味,其中道理,尽数领悟。

    在三界中,官位所代表的权柄,就是一等一的悟道之宝,只要拥有了官印,修行速度就能大幅提升,也能掌握许多独特而又强大的道术。

    官印等级是随着官品提升的,整个三界最强大的三个官位,自然是天帝、皇帝和阎王。

    如今的天帝、阎王和皇帝,正是天榜前三的元婴大能。

    怪不得修士们一个个都成了官迷,原来在这个世界,官位就等于力量。

    三年一次的科举,是大周朝最重要的选拔官员渠道,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超李弥的想象。

    只是今年的会试,全国就有超过三万名道人参加,其中不乏屡考不过,考了整整两百年的筑基修士。

    当真是恐怖。

    琅琊山庄中最重要的人便是一位母亲派来的管家,一位父亲派来的护院,都是筑基境界,深藏不漏。

    对于王道公子考科举的打算,两人非常满意,全力支持。

    事实上对于王道这个儿子,父母也算是操碎了心,无论上界还是下界都去不得的情况下,最好的路自然是在人间界发展。

    皇帝之位很难抢,但是一品的丞相、大将军、三公之位,也足以支持修行到元婴境界了。

    历届科举前十道士的策文,加上海量优秀时文,很快就被管家送来,直接堆满了琅琊山庄的书房。

    考大周朝的科举难吗?

    对于普通道人而言,那是真的难,需要背下海量时文,选择对得上考题的,还不能完全抄袭,必须要有独创的原创,像极了大学毕业论文查重的你。

    然而对于真正的大佬而言,大道就隐藏在书中,任何考题,都只不过是从一个层面观察并描述大道玄妙罢了,毫无难度可言。

    而李弥,恰恰就是那个悟性点满,熟读道经破万卷的天才。

    唯一需要补课的,就是读完三界的道经。

    李弥如今神魂修行已经丝毫不亚于寻常筑基修士,因此读书速度极快,历届科举前十道士的策文也就花了七天时间,没什么营养的时文只用了半个月,就全数通读完毕,铭记于心。

    接下来的时间,自然是从海量的道经中汲取知识。

    管家和护院被李弥指使,接连不断的下山前往帝都购买道经,一车又一车的道经不断沿着山路推到山庄,送入书房。

    陷入悟道状态的李弥,几乎是如饥似渴的阅读着一部部道经,而这个状态,也彻底震撼了管家和护院,几十名侍女都成了搬书的工具人。

    终于,八十天后,会试前七天,李弥从书山之中走了出来。



第127章 参加会试



整个琅琊山庄,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图书馆,道经不下十万卷。

    幸好王道的父母位高权重,有的是钱。

    早就帮李弥报好名的管家连忙上前嘘寒问暖,几个最乖巧的侍女上前揉肩敲背,生怕自家公子累坏了。

    这八十天中,李弥的修行也没落下,琅琊山庄中,无论是灵机还是丹药还是资粮,一切都是便宜爹娘提供的最好的,李弥的道行突飞猛进,《长生诀》和《地煞录》各自再开一窍,达到了八窍境界。

    但是接下来就有一个隐患,每个人在开窍境界都只能同时打开九窍,《长生诀》和《地煞录》对应的九窍在三界都是主窍,无法兼容。

    这个问题属于无解,三界诸多元婴大能,也无法解决《长生诀》和《地煞录》同修的困境。

    李弥有了《长生诀》作为参照,倒是有了思路,但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权柄,这个状元,必须拿到手。

    “请公子下山!老奴已经在玉宸院订下了上院,做好了准备!”管家笑道:“公子读书这么用功,考前还是休息一下,缓缓精神。”

    李弥点了点头,径直前往帝都岐山城。

    整个岐山城占地极广,足有数万平方公里,城墙之内的面积,超过了蓝星任何一个大城市。

    岐山城中的人口,足有一千五百万,一个基本没有高层建筑的城市,居然能容纳如此多的人口,也是奇迹了。

    岐山城的城墙并不高,只有十丈,几乎没什么防护作用。

    但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帝都之中,官员最多,同时也是高阶修士最多的地方,金丹遍地走,筑基不如狗,一点都不夸张。

    一座岐山城的武力,已经足以镇压整个人间界,除非上界天神和下界地鬼入侵,否则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岐山城负责科举的同样是礼部,今年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钱兴钱真人,金丹真人中顶级的存在。

    考试地点就放在国子监,这里占地极广,堪比前世大学城,足以容纳数万名道人同时参加考试。

    能够参加会试的道人,绝大多数已经是筑基境界,少数开窍境界的,都属于是神童。

    这些道人平均也考了二十届,其中最年长者,居然已经考了八十七届,整整两百六十年,从青葱少年考到大半截入土,堪称恐怖。

    主要还是录取率太低,三万道人参加会试,居然只有一甲三人,二甲三十人,三甲六十人,共计九十三个道士名额。

    帝都居大不易,平时的帝都物价就极高,三年一度的科举时,更是高出天际。

    玉宸院就在国子监对面,极其清贵,历届状元多有居于此地者,因此价格水涨船高,普通单间一晚就要十块灵石。

    是的,三届之中灵机充盈如斯,富含的灵机随着时间推移开始沉降结晶,形成了灵石。

    一块灵石的购买力,基本相当于前世的一百万。

    管家给李弥包下来的是玉宸院中的陶然居,占地三亩,亭台楼阁一应俱全,清净优雅,价格更是宰人。

    不过堂堂逍遥公子,自然是不差钱。

    短短几天时间,李弥在陶然居中就会见了许多进京赶考的道人,其中不少都是英才榜上的同辈。

    诸如王若虚、项云雷之流,一个不少。

    不过受限于年纪,大家对于道经时文的领悟和理解自然远远不如考过几十届的前辈,基本上都是重在参与,不求考中。

    不少同道相约着在岐山城中游览,看一看帝都的繁华,不过李弥拒绝了,时间紧迫,不容错过。

    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主考官钱兴的偏好,当年钱兴中探花时的策文,更是被卖出了高价。

    彼时的钱兴,算是一个愤青,大有澄清玉宇的气势,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不过根据管家搜集到的消息,如今的钱侍郎早已经变得沉稳平静,最喜欢四平八稳的文章。

    李弥对于管家自然非常信赖,对于科举,也非常有信心。

    单论对于道经的领悟,自信不疏于任何考生,甚至主考官钱侍郎。

    这也很好理解,道经时文和前世一样,都是科举的敲门砖,考上道士之后,晋升需要的是道行、权谋和人脉,再也不需要道经时文了。

    不过会试之后还有殿试,皇帝将要亲自主持并点状元,这位可是三界排名第三的元婴大佬。

    正月二十日,会试开始。

    李弥提着文房四宝,在管家殷切的目光下,跟随着人流步入了国子监。

    考试同样是三天,考场布下了法阵,严禁任何作弊手段,一经发现,革除功名,永不叙用。

    如果说在地方上的科举还有作弊的,那么在帝都的会试中,金丹真人坐镇,元婴大佬巡视,想要作弊的可能性太低了。

    李弥直接看了第一道大题,“谷神不死天下有始”。

    好家伙,还是一道截搭题。

    上万道经瞬间于李弥脑海浮现,最终李弥选择的破题,正是“太极,大道之初也。”

    论述混沌无极之后,阴阳万物之前,太极之道的玄妙。

    太极本就是李弥领悟最深的道,此刻当真是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三千言,道尽太极精妙。

    后面的两道大题,对于李弥也毫无难度,三天的考试,李弥用了半天,直接交卷。

    几乎是国子监中三万道人交卷第一人。

    其他道人正在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许多人连第一题的破题都没想好,李弥已然交卷了,这份考卷,自然第一时间送到了主考官钱兴手中。

    “妙啊!此子何人,居然对于太极之道有如此深的领悟?”

    其他同考官也纷纷阅卷,赞口不绝。

    “琅琊山庄王道,英才榜上的第九名?”

    “我记得才21岁吧,小小年纪,怎么对于大道有如此高深的理解?”

    诸位金丹真人直接检索了理解考题时文,发现根本和李弥的考卷对不上,属于独一份的全新理解。

    “真是异人,天生近道者啊!”

    一众考官纷纷感慨道。

    虽然只是会试的第一天,但是王道这份考卷,基本内定了会元之位。



第128章 高中状元



当李弥从国子监中走出来时,大街上并没有多少人。

    毕竟还是第一天,谁也想不到这么快就有道人交卷,也太不重视科举了吧?

    对于修士而言,就算什么都不会,一动不动坐三天也根本没有任何难度。

    直到李弥回返陶然居,才被管家惊讶的询问道。

    听到李弥自信的回答,管家心中叹息,少爷还是太年轻气盛了。

    不过也还好,只是第一次会试而已,今后有的是机会,只希望这次挫折能够让少爷成长起来。

    第三日,会试结束,国子监大门洞开,三万道人涌出,半个帝都都热闹起来。

    这一次,李弥跟着大家游览了岐山城,毕竟等到放榜之后,很多人就没心情了。

    岐山城不愧是有着一千五百万人口的大周帝都,整个人间界的特产应有尽有,繁华到了极致,让人看花了眼。

    与此同时,国子监中,批卷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

    每三年一次的会试,从数万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中选拔出九十三人成为道士,每一个都将成为大周帝国的一名官员,不可谓不重要。

    毕竟殿试只排名,不淘汰,因此主考官的权柄非常大。

    但是无论从什么角度来排,李弥的策文都毫无疑问是最闪耀的,其中蕴含的思想几乎可以和最重要的道经相提并论,远超同辈。

    于是最终的结果毫无悬念,李弥被定为会元,三万道人中的第一。

    金丹真人们阅卷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只用了三天就直接放榜。

    整个国子监大街,足足百米宽,却被道人们挤得密不透风,千分之三的录取率,足以让绝大多数道人绝望。

    但是来都来了,考都考了,怎么能不看一看成绩,说不定就中了呢!

    只要中了道士,就直接可以成为大周帝国的一名官员,手握官印开始修行,从此走上一路顺风的道路。

    虽然宦海浮沉,但只要不参与党争波折,混混日子还是没问题的,帝国疆域如此广阔,足以安插无数官员,不用担心被免除官职,追回官印。

    而在三界中,散修想要成就金丹真人还有一丝希望,想要成就元婴,绝无可能。

    权柄之道,才是三界最核心的法则。

    “逍遥公子王道,高中会元!”

    随着唱名之人的高呼,整个玉宸院都热闹起来。

    多少道人辛辛苦苦考了几十届,甚至上百年,始终没有中道士的希望,结果王道一个才21岁的小娃子,初次科举,居然也能直接中会元?

    许多落榜之人纷纷聒噪起来。

    礼部早有准备,直接放出了中举九十一名道士的策文,尤其是李弥的那篇,更是印了上万张,全部散发出去。

    还未起势的骚乱瞬间平息了。

    都是熟读道经的道人,对于一篇好的策文还是有鉴赏能力的。

    李弥的这篇太极之道的论述毫无疑问的顶中顶,足以令所有人闭嘴。

    “我家公子居然是天纵之才,果然不愧是老爷和夫人的血脉啊!”管家喜极而涕,本以为今年科举只是下场一试,增加些经验,却没想到直接高中会元,已然预定了一个官职。

    李弥在陶然居中设宴,招待一些好友和同年。

    此外整个英才榜上,也唯有榜首卿旭宗的王若虚中了,但排在榜尾,根本没法和李弥相提并论。

    一时间,陶然居中是往来皆高真,觥筹交错中一片其乐融融。

    七天之后,殿试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