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整个英才榜上,也唯有榜首卿旭宗的王若虚中了,但排在榜尾,根本没法和李弥相提并论。
一时间,陶然居中是往来皆高真,觥筹交错中一片其乐融融。
七天之后,殿试开始。
殿试全通过,只是确定排名,所以到了这一关,九十三名预备役道士都不再紧张,毕竟是从三万道士中杀出来的狠人,其中绝大多数都考了很多届,基本都是中年、老年形貌,如李弥这般风华正茂玉树临风的,当真是万绿从中一点红,扎眼得很。
殿试考场就在天地殿,是大周朝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合,李弥作为会元,座位就在最靠近御座的第一排。
皇帝也出现了,作为一名元婴大佬,寿限至少还有千年,他的统治非常稳定。
李弥在不知多少人暗中瞩目下,在整个人间界权力的最中枢,安静的答题。
这一次,李弥答的是天地之道,同样也是领悟非常深的大道,写起来行云流水,下笔如有神,同样是第一个交卷。
李弥的捷才皇帝早有所耳闻,拿到策文之后,也是连连点头。
对于天地大道的阐述极为精妙,某些层面上甚至对他也有启发,非常难得。
其余道人的策文,就稚嫩浅薄的多,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属于是降维打击。
于是李弥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大周朝最新一任的状元。
换上了由大周提供的崭新的状元红道袍,李弥领衔九十三位新晋道士骑马御街上,享受道真宴,当真是风光无限,赚足了眼球。
管家和护院更是激动的不能自己,大周朝的状元一入朝直接就是正六品道官,而且一般都是非常清贵的职位,自此正六品道官,就足以支持一路修行到金丹境界。
只要能够在中枢存身多年,结交人脉,做出一些成绩,肯定能提升到正五品,要么是中枢实职郎中,要么下方地方担任一府之长,都是非常重的权柄,前途一片光明。
而李弥的官职很快就敲定了,礼部正六品校书郎,参与编纂《太平道典》。
太平是如今皇帝陛下的年号,一用就是上百年,而且肉眼可见的还能用几百年,甚至千年。
大周朝一位皇帝平均在位八百年,而且也不是靠血脉传递,而是从一众一品大员和王爵中竞争得来,虽然有点不合封建传统,但却非常契合三界的权柄之道。
既然还有几百年的太平年号,那么编一部《太平道典》也是显而易见的政治任务。
毕竟在三界之中,所谓的天神和地鬼并不是真正的神仙,最高不过元婴境界,寿限也只有两三千年而已,终究还是要一死。
而李弥会试和殿试之中的两篇策文直接打动了陛下,被他钦点为校书郎,参与《太平道典》的编写工作。
第129章 鬼神图录大成
正六品的校书郎官印一入手,李弥就清晰的感应了权柄之道的存在,只要掌握官印,整个三界的权柄之道都会助益他的修行,速度至少增进一倍,而且还能凭借官印施展许多神奇的道术。
作为校书郎的官印,最核心的道术便是“道妙显化”,效果类似于神笔马良,只要写下的文章和词句,都可以活过来,用来战斗或者日常修行。
属于一种非常奇妙的神通。
而李弥并没有忘了自己的目的,第一时间就在考虑如何借助官印将《天神诀》和《地煞录》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管家在岐山城买下了一处小院,占地大约十亩,是一位外放府台的宅邸,这位新晋府台至少百年内是没机会回返京城了,因此毫不犹豫的卖掉了房子。
价格自然是非常的高,但是此处小院周围基本都是官宦人家,环境和隐私都非常好,加上离李弥的工作地点非常近,于是豪掷千金买了下来。
李弥对于如今的工作还是非常有兴趣的,在《太平道典》的编纂组中,首屈一指的大佬自然是礼部尚书,从一品的金丹真人。
李弥的六品在这个编纂组中一点都不起眼,属于是打下手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上面大佬的意见,从浩如烟海的道经之中提取精华,除此之外便是每月一篇道经策文,整体而言非常轻松。
皇室藏的道经,才是整个人间界的精华,平时想买都买不到,如今却能借着编书的机会随便看,那可真是让老鼠看管仓库——爽到家了。
除此之外,李弥对于修行也丝毫没有拉下,位于整个人间界灵机最鼎盛的岐山城,借助官印和灵石修行,李弥的道行可谓是突飞猛进,远超寻常。
最重要的功法融合问题,终于在一年之后得到了解决。
李弥终于靠自己的悟性解析了权柄之道,借助“道妙显化”神通,将《天神诀》和《地煞录》拆借成为两幅图录,最后再以权柄之道糅合,最终达成了完美的平衡。
《鬼神图录》大功告成。
这是李弥真正意义上创造的第一步功法,也幸亏有长生诀珠玉在前,可以借鉴。
《鬼神图录》之中,《天神诀》和《地煞录》的九个灵窍完全相反,却又彼此相合,如同两条衔尾蛇一般,完美的衔接在一起。
成功打破了只能修行其中之一的困扰,整部功法的层次,已经和《长生诀》处于同一水准,远高于《天神诀》和《地煞录》。
最重要的修行和战斗方式便是用浊气和清气刻画鬼和神的形象,并用权柄之道来操纵掌控,化作一卷独属于自身的图录,在战斗之时便可打开图录,召唤鬼神为自己而战。
根据李弥的推衍,修行到元婴境界之后,凭借鬼神图录甚至可以创造出比元婴修士更加强大的鬼神,而且还是复数,战斗力自然远超同辈,属于一等一的斗战功法。
在三界这个灵机充盈的世界中,凭借《鬼神图录》必然能夺取高位,自然而然也有了冲击元婴之上境界的一丝可能。
创造出《鬼神图录》之后,李弥的修行再无任何阻碍,一路坐火箭般突飞猛进,等到三年之期满的时候,已然是九窍齐开,到了突破筑基的时刻。
整个皇宫中的秘藏道经,也被李弥看了个七七八八,大有收获。
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李弥也终于要到了回返之时。
这次三界之行能够有如此一帆风顺的际遇,虽然个人的实力是一部分,但是便宜父母的帮助和扶持也是卓有成效的。
李弥在临走前,也给便宜父母留下了完整的《鬼神图录》修行法,两人一天神一地鬼,可以通过阴阳双修的方式开启《鬼神图录》的修行,最终达到完美的协调。
或许有一天,两人能够凭借《鬼神图录》成为三界的天帝和阎王,这也算是李弥偿还了便宜父母的恩情。
结束悟道之机,再次回返天夏之后,李弥身在密室之中,周身却隐隐有灵光闪烁。
这次三界之行收获太大,以至于反馈给真身的少许,已经非常难以消化了。
绛宫、夹脊两大对应真气神藏的灵窍,已经是蓄势待发,到了打开的边缘。
除了九大主窍,李弥也已经打开了整整三十三处虚窍,功行之深,已经超出了天夏界的所有武者。
更重要的收获是,周天灵窍图完整了。
这是李弥推衍创造数十部功法,经历数十个世界,数十次悟道之机,哪怕不算电影模式,三年模式就有了二十次,意味着整整六十年,二十段完全不同的修行人生。
这对于李弥的道心是极大的锻炼。
或许诸天万界之中,这张周天灵窍图已经穷尽了所有变化,任何一界的“九大主窍”,都逃不过这张周天灵窍图。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加强横的开窍功法,能够同时兼修九大主窍七十二虚窍,将八十一个灵窍尽数纳入其中的完美功法呢?
李弥很想尝试一番。
但是绛宫和夹脊两大灵窍的打开已经迫在眉睫,李弥不得不先开始冲击灵窍的修行。
一个月后。
李弥含笑而立,在灵明丹的帮助下,绛宫和夹脊灵窍壁垒尽数冲开,真气神藏完全打开,自己已经成了货真价实的六窍大宗师!
道行越发精进,天夏这个世界对于李弥而言就越来越小,就像是一口井,快要到了跳出去的时候。
但越是此时,李弥越要沉住气,打好根基。
毕竟自己崛起的时间太短了,才两年多,如果急于“飞升”,那么在天夏打好的根基很可能轰然崩塌。
传道度的获取,是否会受到跨界影响呢?
李弥也不知道“飞升”之后的上界是何等模样,但是一般而言,在古代背景的社会,传道度的获取是非常艰难的,根本不可能有现代传媒这样恐怖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
所以天夏对于李弥而言,就属于是开局的一块初始基地,必须要夯实基础,绝对不能动摇,源源不断为自己提供传道度。
第130章 半招
当李弥从国子监中走出来时,大街上并没有多少人。
毕竟还是第一天,谁也想不到这么快就有道人交卷,也太不重视科举了吧?
对于修士而言,就算什么都不会,一动不动坐三天也根本没有任何难度。
直到李弥回返陶然居,才被管家惊讶的询问道。
听到李弥自信的回答,管家心中叹息,少爷还是太年轻气盛了。
不过也还好,只是第一次会试而已,今后有的是机会,只希望这次挫折能够让少爷成长起来。
第三日,会试结束,国子监大门洞开,三万道人涌出,半个帝都都热闹起来。
这一次,李弥跟着大家游览了岐山城,毕竟等到放榜之后,很多人就没心情了。
岐山城不愧是有着一千五百万人口的大周帝都,整个人间界的特产应有尽有,繁华到了极致,让人看花了眼。
与此同时,国子监中,批卷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
每三年一次的会试,从数万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中选拔出九十三人成为道士,每一个都将成为大周帝国的一名官员,不可谓不重要。
毕竟殿试只排名,不淘汰,因此主考官的权柄非常大。
但是无论从什么角度来排,李弥的策文都毫无疑问是最闪耀的,其中蕴含的思想几乎可以和最重要的道经相提并论,远超同辈。
于是最终的结果毫无悬念,李弥被定为会元,三万道人中的第一。
金丹真人们阅卷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只用了三天就直接放榜。
整个国子监大街,足足百米宽,却被道人们挤得密不透风,千分之三的录取率,足以让绝大多数道人绝望。
但是来都来了,考都考了,怎么能不看一看成绩,说不定就中了呢!
只要中了道士,就直接可以成为大周帝国的一名官员,手握官印开始修行,从此走上一路顺风的道路。
虽然宦海浮沉,但只要不参与党争波折,混混日子还是没问题的,帝国疆域如此广阔,足以安插无数官员,不用担心被免除官职,追回官印。
而在三界中,散修想要成就金丹真人还有一丝希望,想要成就元婴,绝无可能。
权柄之道,才是三界最核心的法则。
“逍遥公子王道,高中会元!”
随着唱名之人的高呼,整个玉宸院都热闹起来。
多少道人辛辛苦苦考了几十届,甚至上百年,始终没有中道士的希望,结果王道一个才21岁的小娃子,初次科举,居然也能直接中会元?
许多落榜之人纷纷聒噪起来。
礼部早有准备,直接放出了中举九十一名道士的策文,尤其是李弥的那篇,更是印了上万张,全部散发出去。
还未起势的骚乱瞬间平息了。
都是熟读道经的道人,对于一篇好的策文还是有鉴赏能力的。
李弥的这篇太极之道的论述毫无疑问的顶中顶,足以令所有人闭嘴。
“我家公子居然是天纵之才,果然不愧是老爷和夫人的血脉啊!”管家喜极而涕,本以为今年科举只是下场一试,增加些经验,却没想到直接高中会元,已然预定了一个官职。
李弥在陶然居中设宴,招待一些好友和同年。
此外整个英才榜上,也唯有榜首卿旭宗的王若虚中了,但排在榜尾,根本没法和李弥相提并论。
一时间,陶然居中是往来皆高真,觥筹交错中一片其乐融融。
(重复章节,不要打开重复章节,不要打开重复章节,不要打开重复章节,不要打开重复章节,不要打开重复章节,不要打开重复章节,不要打开重复章节,不要打开重复章节,不要打开)
殿试全通过,只是确定排名,所以到了这一关,九十三名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