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番夸奖,程英便知他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轻声道:“然则,非有真君庇佑,这些事实难完成。”
沈元景哈哈大笑,说道:“你来此找我,又有什么大事要做了吧?是蒙古国要再次统一了?”
程英也跟着笑了,说道:“果然什么都瞒不过真君法眼,过哥他要北伐了,决意亲自去做,请真君回长安,镇压江山。”
沈元景沉吟一阵,说道:“他已然占了黄河以南,还据有大名府与济南府,人又年少,按道理应该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不过,这楚国江山得来侥幸,少了磨炼,朝中新进大臣还有些南人习气,真有一二十年承平,说不得就是又一个赵宋。
况且军中就那几个大将还有些能看,其余青黄不接。蒙哥和忽必烈又都是一方雄才,统一部族后,自然不会给杨过留时间。若想混一华夏,此时北伐,确实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程英惊喜,说道:“那真君是肯跟我回去了?”
沈元景摇摇头,说道:“我若去,定是到往前线,去什么皇宫?”他伸手止住对方话头,接着说:“你也无须担忧,只要我还在一日,这朝廷上下若还有人敢反叛,绝不轻饶。”
“可是这朝中需要有人主持大局,黄岛主清高,恐怕”程英还是有些担忧。
沈元景“嗯”了一声,说道:“不是还有你么?”见对方不解,又说:“请穆念慈以太后身份监国,你从旁为辅助,在加之黄蓉那丫头,三者合一,名位权谋都有了,我再让李莫愁来此坐镇,制服朝中那些个大臣,有何难度?”
程英思量片刻,知道无法劝服对方,只得答应了,领着郭襄与郭阳,回去长安。
楚国尽起大军八十万,兵分三路,刘整领二十万为东路军,出大名府往河间府攻去;沈元景隐藏起来,与杨过一起坐镇中军三十五万人,走平阳府直奔太原府;郭靖作为西路军指挥,带者二十五万人自延安府攻兴庆府。
蒙哥调集了本部二十万人马,倾了蒙古国大部分兵力,集六十万之数,自己居中,忽必烈、阿里不哥分作列左右迎战。
这是一场大决战,败者不说会立即亡国,可也要失掉精锐,从今而后,只能苟延残喘了。
杨过一路疾行,还是晚了一步,在大同城外,就和和蒙古遇上,长叹一声,退回桑干河的南面。蒙人不擅守城,也出城和楚国隔着河相望,展开野战。
沈元景探营,只见大帐连绵不绝,旌旗无边无际,一时间也数不清有多少人。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想要找处蒙哥的中军大帐,完成刺杀,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也不过是过来试一试罢了,见事有不谐,当即退离。回到主账之后,对杨过说道:“此番大战,双方尽起精锐,奇计小道恐难奏效,还是要以正面相抗为主。你决议先攻,倒也无差,不过须记得见好就收,能下大同,便算是极大的胜利。即便不能,退回太原,与东面连城一片,拒敌与居庸关外,也自可也。”
杨过恭谨答道:“我亦是这般想的,只可惜高估了自家的能力,棋差一着,未能攻下大同,现下两军对峙,恐怕要吃个大亏了。”
沈元景道:“你可是后悔了?”
杨过摇头道:“有何可悔的,若不趁其内乱,攻其不备,恐怕黄河也过不来。立国之初,不能奋发往前,那后辈自会有样学样,生出倦怠,偏安一隅,难免重蹈南北朝旧事。我欲效仿唐太宗皇帝旧事,开疆扩土,海纳天下,纵然唐国之运或只两百余年,其凛凛神威,也能照耀千古。”
沈元景击掌而叹道:“好孩子,你有此志,才不愧是混世魔王,应此世天命之人。”
杨过笑了笑,说道:“真君又拿当年在华山上对我娘亲说的话来哄我,可知我娘信以为真,见我逐鸡撵狗、偷摸些桃子杏儿就忧心忡忡,生怕我走了邪路,祸害天下。虽不曾打我,可骂是没少挨的,至今她一开口,我都犯怵。”
沈元景道:“她再气再怒,也不曾打你贬低你,还替你请了老师,你能自立,又放手让你去做,已经是极好的母亲了。”
杨过接过话头,若有所指的说道:“是啊,她可是极好的女人了。”
他看了旁边一眼,对方依旧是面无表情,似乎完全听不懂一样,心底暗叹一声。
第81章 橘生于南北
初战,楚国领军之人乃是南宋人降将,曾在李应庚账下,吃过蒙古人大亏,心里畏惧,被蒙哥从高丽、西域纠集起来的仆从军击溃,狼狈逃回。
这人到了大帐里头,心中忐忑,战战兢兢的述说败军一事,请求治罪。杨过语气温和,说道:“胜败兵家之常事,夏将军不必在意。我军千里奔袭,一路劳顿,蒙人坐镇此间,以逸待劳,此战乃是我轻忽了,与将军无由。”
其余南宋投降之人尽皆松了口气,齐齐跪地山呼万岁,杨过好生安慰,一时大帐里面君臣相和。
二战,乃是金国遗留的汉家军出阵。他们和蒙古相抗多年,虽总在颓势,但也瞧不上西域诸国和高丽这种软骨头,奋勇杀敌,将之杀得狼狈而逃,扳回一阵。
双方试探性的攻了两次,便摆开阵势,第三次碰撞更为庞大。这次是杨过在陕地拉起的百战义军为主,辅以其他,对阵蒙古本部。
双方从早杀的晚上,尸体遍布几近干涸的河床,血液流淌,如湾湾溪流,汇聚一起,注入桑干河,竟将河面抬高半寸。下游零星居民,亲见长河腥红一片,以为老天震怒,将河神诛杀了。
杨过忧心忡忡,他亲手拉起来的队伍固然能打,可较之蒙哥精锐,还差了一着。虽然楚军人数为多,可即便是能拼个惨胜,对方只需退守大同,他们便无能为力。
双方僵持许多时日,偶起战端,互有胜负。东西两面的战事也无有太大变化,刘整与胡比例小心试探,并无大的冲突;西面郭靖的才能虽然胜过阿里不哥不少,将之赶出了河套,颇有战果,可并未能取得决定性的优势。
眼见着天色越来越冷,蒙古人自然不惧,可楚军南人颇多,不耐严寒,杨过见久攻不下,恐隆冬来临,就起了班师回朝的心思。
若是降下大雪,非但楚人不适应,战力大损,还会导致后方粮草运送不来,只需几天,这几十万人都要交代在此,那楚国二十年间,非但无力反攻,便是要守成,也变得极为困难。
只是他想要退,可蒙哥亦是领军大才,眼光毒辣,只要他一有动作,便展开猛攻,如此拖了半月,逼得他心急如焚。
按着去年时间判定,一月之内,将有大雪,必须退走,迟则生变。于是杨过强装镇定,一面和蒙哥交战,一面尽心竭力,盼望雪落之前,寻到离去时机。
可惜事与愿违,纵然是沈元景也未能料到,今年的冬天来得如此之早,此时未及九月,临近清晨,天空竟然积满了厚厚的云层,狂风大作,一夜变天。
纵然出发时候,楚军就有准备些物资,可大多数人依然冻得瑟瑟发抖。杨过大惊失色,匆忙找到沈元景,询问解决之法。
他苦笑着问道:“真君,我听说当年你就是作法降下一场大雪,在三峰山将托雷冻住,才有了金国大胜,多得二十年国运。现下你老人家发发慈悲,叫这老天不下雪吧。”
可如此天威,岂是沈元景能够改变的,说道:“为今之计,只能是断尾求生了,你领军先走,我留此断后。”
杨过脸色大变,急道:“那如何使得?天下无有杨过,不过少一昏君耳;无有真君,置百姓于何地?”
沈元景笑道:“你多虑了,我要逃走,何人阻拦得住,快些走吧,不要耽搁时间。”
杨过也跟着笑道:“真君不走,那我也不走,若狼狈逃回长安,苟延残喘,只做个偏安皇帝,我不取也。幸得楚国江山乃是真君授予,若要换人来坐,也不会有人不服。”
说罢,也不等沈元景多说,大声吟诵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他奔到中军帐内,迎着满脸惶恐的将军们,喝道:“慌什么,我还在此。”高坐上位,沉声道:“大丈夫生死有命,何必如稚子一般,遇事慌得似个没头苍蝇,成何体统。都站好了,听我号令!”
众人心内稍安,点头称是。杨过大声道:“今日之祸,乃是我妄自尊大,小觑了天下英雄。上不知天文,下不识得地理,选了这么个地方,又不知进退。不过现下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我决议趁着大军士气尚在,敌人也无有万全准备的时候,先行退军,保全元气。”
账内之人都送了口气,要让他们在这个天气和蒙古人打,实在有些为难。接着又听他说道:“我也不耽搁时间了,你们赶紧下去,收拾一下,先行离开,我来替你们断后。”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大变,纷纷跪地,大声喊道:“陛下,不可!”最早跟着他的心腹一脸求肯道:“陛下万金之体,岂可行此危险之事,让我来吧。”
大家纷纷请战,杨过全都拒绝,他们苦劝不得,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那前次兵败的夏将军突然膝行几步,叫道:“陛下亦曾说胜败兵家常事,何至于此?且无论何人殿后,也不该是陛下。罪臣自归降以来,身无寸功,却窃居高位,前次兵败,幸得陛下宽宥,得免一死,如今正是我辈报效之时,请陛下予我这千古留名的机会。”
杨过摇头道:“勿须如此争执,我意如此,不得有违。”说罢,便要转出帐外。
夏将军厉声喝道:“陛下是嫌弃我等降人不堪大用乎?”又一转为悲愤道:“还是要让我二次抛弃人主,背千古骂名?”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杨过仰天长叹一声,叫道:“罢了,夏将军听令,着你立即带上兵马,随我在河道前部下阵势,拦截敌人;剩下的赶紧走,不得违令。”
夏将军轰然应诺,其余人等含着热泪,去往各地布置。
……
蒙哥尚在酣睡,被匆匆赶来的部下吵醒,得知天气大变,喜出望外,急忙招来大将,准备过河攻敌。
大帐里面也是炒作一团,人人奋勇争先,都想要拔得头筹。他略一思索,便点了自己最为亲近的部族,令其为先锋,攻打楚营。
北风呼啸,不一会儿,桑干河上不深的河水全都结起了冰,蒙古骑兵早就做好准备,飞快的冲了过来。
杨过寻了沈元景不见,便无法再顾及其他,领着亲卫和夏将军的兵马,迎接上去。
那些个投降过来的士兵,出战时候十分有勇气,可面对轰隆隆的马蹄声,顿时两股战战,手都抬不起来,一触即溃。
夏将军见了,涨红了脸,提起大刀,大吼一声“随我来”,带着心腹,往前冲去。
他颇有些武艺,上前一刀劈死了两个蒙古前锋,又左右横扫,砍杀不停,引得周围楚兵士气一震,稍稍挽回局势。
只是其余地方,全是一边倒的局面,很快蒙古将领,就发现了这里情况,增多兵马过来围剿。
夏将军不管不顾,大声呼喝道:“南边的儿郎们,岂能给北地蛮子看扁?随我杀敌!”奋不顾身,扑入蒙古军中,挥刀乱砍,杀伤一片。
他杀得多,蒙人补位过来的更多,渐渐气力不济,刀慢了下来,自知今日难逃一死,可心底毫无惧意,反而哈哈大笑起来,舞动长刀,只觉平生从未如此快意过。
第82章 霸临于古今
杨过叹息一声,往前一挥手,身后又一直队伍奔了出去,杀到蒙古前锋之中,救了夏将军出来。
他瘫坐在地,气喘吁吁,几番挣扎,还是起不来身行礼,面现惭色道:“陛下,老将无用,带的这些个兵也是一般,偏要逞能,险些误了大事,请陛下责罚。”
杨过说道:“将军甘冒奇险,奋勇杀敌,何罪之有,且安心休息。”他在高台之上,见着楚军节节败退,而蒙古前锋之后,又有大军攻来。
他哈哈一笑,对夏将军说道:“我常以唐太宗为鉴,可平生实最敬佩的,依然是清微真君。他老人家于万军之中,纵横来去,斩胡虏首级如探囊取物,我这点末微伎俩,比之自然是萤火于皓月,可身为他的传人,总是忍不住去追寻。”
说完,他从高台上一跃而下,落在战马之上,一鞭抽下,这马唏律律的一声嘶吼,驮着他奔向前头。
夏将军大惊,连滚带爬,到了高台边缘,只见杨过一挺长枪,犹如蛟龙出海,其势腾空,又似三月飞花,落英缤纷,枪头一动,就有一敌人丧命。
他手法极快,如繁星点点,散落满天,周围蒙古人被一下子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