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笑傲开始的江湖路-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眼入秋,蒙古人这才动了起来,前脚赵昀才密令水军将领,依照计划行事,后面沈元景就要他下诏,派出余玠、吕德等,伺机北伐。此为约定过的暗号,黄药师得了,自会依计而行。

    赵昀冷笑一声,道:“他二人都不受朝廷调令了,何必多次一举,难不成真君也想要个忠君爱国的名头?”

    沈元景道:“他们为何如此,你心里就没有思量过?至于下不下诏,全都随你,反正天下议论,丢脸的也不是我。”

    赵昀脸上阴晴不定,虽然余玠等常常先斩后奏,可毕竟承了朝廷的名义,若他不肯配合,撕破脸来,对方不过失了一层罩在外面的大义,可于他而言,便是实实在在的颜面扫地,恐难以约束其他别有用心之徒。

    他硬着头皮下诏之后,心里始终有疙瘩,忿忿不平的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何至于要做反贼?”

    沈元景依旧平淡的说道:“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你待其人如何?况且柴荣视赵大如手足,也未见他欺负柴家孤儿寡母的时候手软。”

    赵家得国,纵然不似司马家那般龌龊,可也为天下英雄不耻。赵昀无可辩驳,闷声道:“毕竟都是汉儿,不能同心协力,共抗胡虏,反自起纷争,便宜外人,何其不智?”

    “那为何不是你退让一步,交出江山?”沈元景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非你赵家独有。仁义不施,自会有人取而代之,世间王朝,或长或短,皆逃不出此理。我今尽起刀兵,替汉家再续一命,免于神州陆沉,也算替你赵家挽回颜面,省却了你往后千百载丢土于胡虏的骂名。”

    “如此说来,真君分我大宋疆域,拥兵自立,我反倒是要多谢你维护了?”赵昀气得浑身发抖,怒喝道:“若使无你,我君臣上下一心,如何不能励精图治,重整山河?”

    沈元景道:“西夏、金人、蒙古占你疆域,也不见你赵家有甚作为;内里有人要奋发图强,你便看不过眼了?若是无我,余玠暴卒于川中;刘整北投之蒙古;吕德病逝于襄阳;李庭芝死难于扬州如此种种,不说都是你一手造成,也难逃干系。”

    “这这”赵昀似信似不信,强压下心中不安,辩解道:“都是你一家之言,装神弄鬼,岂能骗我。”

    沈元景答道:“骗你做甚?你此时还能翻过天去不成?我若是你,当下最要考虑的,是如何才能避免做亡国之君。”

    赵昀瞪大了眼睛,哆嗦着手指向沈元景,说道:“朕继位以来,革除党争,亲擢台谏,澄清吏治,兴学崇道,如何能够是亡国之君?”

    “若是承平之时,稍显平庸也不妨事,可如今乃是大争之世,鼎革之时,无有奋发之心,自顾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以至生死国灭,便觉无辜?李后主何其不幸也。”

    沈元景觉得赵昀这些年的表现大异于史书,其帝王心术、施政手段倒也算合格,只是生错了时代。

    赵昀闻言踉跄几步,思及这些年来,未尝没有耽于声色犬马,存了偏安之心,反思良久,沙哑的说道:“若此时奋发,还能有作为否?”

    他话语里面,还有别的意思,沈元景道:“箭在弦上,不可不发。此时回头,余玠等人既恐又忧,必然会失了心气,数年苦功,定将毁于一旦。非但保不住你赵家江山,神州也要尽没。”

    “唉!”赵昀长叹一声,径直去了,暗道完颜守绪已然陷入绝地,犹要孤注一掷,博出一条生路来,大宋较之金国,境况还是要强上不少,自己如何能够心灰意冷。

    其后他突然奋发,勤于国事,封赏李庭芝,诏令其稳固两淮;遣李应庚率军秘密渡过淮河,到金国指定位置等候;指挥荆湖南路,暗中集结大军,以应大变。

    如此种种,可谓尽心尽力,一些老秀才激动得热泪盈眶,直道山河重整有望。

 第79章 楚兴而宋灭

    这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在这样一个节点,竟然真的完成了。

    愿意跟随完颜守绪开拓新土地的,和沈元景预料的差不多,百多万人,其中三成为青壮,其余是妇女儿童,那些个老人享受了中原花花世界的好处,心存侥幸,不愿离去。

    蒙哥和忽必烈得到消息,果然如同沈元景所料,并未有过多的阻拦,把全副心思都放在了夺取开封城上面。

    此时完颜守绪除了遭遇大风大浪,损失了三成人马之外,其余的都顺利到达了扶桑,便传回命令,让手下让出开封城,投往杨过。

    可是人走茶凉,他既然离开了,其余人自然不会再听从他的命令,留守的大臣根本不愿意交出开封这块肥肉,更不愿意屈居一个小儿之下。

    有机灵的,早就里通蒙古,北上做了带路之人;那些个异想天开的,打着替大金国延续国祚的名义,竟然自立为帝。

    一时之间,小小的开封城里面,要过皇帝瘾头的人,足足有三个;其余地方也不乏有人称王。

    赵昀大骂完颜守绪背信弃义,却又无可奈何,除了朝着沈元景抱怨之外,只得下令让李应庚加速前进,早日攻占开封。

    好在杨过等人也算守信,上前延缓蒙哥的大军,使之在太原府耽搁下来。这时候贵由并不攻击,乐得见这个和自己争夺汗位的堂兄弟吃瘪。

    只是宋军太过无能,走了许久,连路上几个城池也攻不破,杨过顶不住压力,在接收了金国半数人马之后,便不敢停留在黄河对岸,退回了潼关、长安一带,固守地盘,抵抗接下来贵由的攻击。

    大战一触即发,沈元景即刻离了临安,奔赴前线。

    大宋与蒙哥交战于开封城外之时,赵昀暗里下诏,让荆湖南路出兵攻往荆湖北路,再直扑襄阳。

    可郭靖早有准备,江陵一战,将之击败,占据鄂州后又顺势往下,沿着长江直落洞庭,再到湘水,将宋廷势力尽数驱逐。

    赵昀震怒,欲要尽起大军讨伐,可李应庚在开封城外惨败的消息传来,朝中上下,一时失声。他怒火中烧,恨不得将李应庚拖出来凌迟处死,可这人已经死在当场,又不得不捏着鼻子追封。

    自此以后,他再无雄心,整日的醉生梦死,不理朝政,只对固守两淮的李庭芝不断加官进爵笼络,哪怕引得朝中大臣尽皆不满,也在所不惜。

    等沈元景到了长安,才知这场大战已然接近尾声。蒙哥的大军攻下开封,洗城三日后,并不往西,而是命令忽必烈一直打到蔡州,朝东扫荡。他自己领军返回大漠,准备接收蒙哥大汗的位置。

    贵由见杨过大军人员齐整,准备充分,一直未敢进攻,生怕折损了实力,再无翻盘的机会。等到沈元景到来,更加害怕,不得不退军离去。

    两路南侵的大军在途中撞见了,蒙哥志满意得,叫来贵由一同北上,两人同帐而眠。第二日,贵由暴毙身亡,和当年托雷死在窝阔台帐内的情形一样。

    由是两部蒙古大军分裂,回到大漠之后,纷争不断,蒙哥急忙调回忽必烈,用了数年功夫,才勉强平息。

    ……

    武当山里面的一座无名山洞外,程英慢慢拿出食盒,里面是一些个糕点和小菜,异常精致。旁边还放着时令瓜果,红艳绿翠,分外诱人。

    她招呼边上一男一女、两个十多岁的孩子过来,说道:“襄儿、阳儿,这是你们母亲做的,快来尝尝。”

    她又亲手捧了一碗羹汤,双手托举,送到一旁,说道:“真君,这是郭夫人调制的冰糖雪耳莲子羹,通气润肺,清爽解渴,你尝一尝。”

    沈元景顺手接过,轻啜一口,点点头道:“未意她这些年来忙于军政之事,又要教导子女,手艺倒是没落下。”

    程英笑道:“真君既然喜爱,何不出到山外?哪怕是不愿去长安皇宫,也可入华山大殿,何必守着这荒郊野岭的。别说我那个孩儿想见你不得,连带着襄儿和阳儿也跟着你受苦。你看他们这般年纪,沉稳得像个大人似的,哪还有一点活泼劲头?”

    “沉稳?”沈元景哑然失笑道:“你且问问山上樵夫、山下农户,武当地界的混世魔王是哪一位?”

    程英愕然,回头看向郭阳,见他憨憨厚厚的,和郭靖如出一辙;再挪到旁边,郭襄半低着头,小口吃着糕点,分明一副乖巧模样,可不时往上瞟的眼睛,显出并不是那么老实。

    沈元景接着说道:“我听闻年前杨过纳了郭芙为贵妃,她外公乃是当朝太傅,父亲爵封鄂王,官至太保,手握重兵,镇守开封。如此深厚的背景,你就不怕她来夺你皇后的位置?”

    “郭姐姐苦心痴恋过哥,忍受谣言多年不嫁,一直守到云开见月明,也她是应得的。”程英盈盈一笑,语态轻松道:“我出身微陋,本就无有见识,这皇后之位原不该我得,只是皇帝他念在我跟随多年,才让我暂代,我其实也当的勉强。”

    沈元景道:“你却是看得开,不过你已有子嗣,无故他也动你不得,只是你这孩子,将来是要继承大宝,若郭芙无子还好,否则就有些曲折了。”

    程英抿嘴一笑道:“真君多虑了,在后宫之中,要说谁的背景深厚,还有比得过我的吗?我可是真君你承认过的婢女,连太后她老人家,都不曾有此如此殊荣。”

    沈元景笑了一声,说道:“你可太抬举我了,自打杨过去了北面,可算是历练出来了,他手握大军,抗蒙灭宋,正是意气风华的时候,如何看得上我这方外之人。”

    前些年蒙古内乱的消息传来,杨过当机立断,决意攻宋。此时赵昀成日花天酒地,荒淫无度,甚至还做出招妓入宫的荒唐事来,短短一年,便暴病而去,总算没有做亡国之君。

    太子赵禥刚刚继位不久,奸臣贾似道独揽朝政,将与自己有矛盾的两淮守将李庭芝下狱,国中再无名将。

    这厢吕文德、余玠与郭靖均不愿意攻打旧国,杨过亲率大军,顺着长江而下,一路势如破竹,连占安庆、建康,此时宋廷如梦初醒,放出李庭芝,可淮上军队多受新来之人欺压,愤而杀之,投降了杨过。

    贾似道慌忙裹挟赵禥出逃,一行人乔装到了牛角村躲避时,被村民张三发觉,暗中报信,天亮后被杨过一网成擒,南宋由是灭亡。

    其后杨过定国号为楚,先以鄂州为都,后迁移于长安。登基之后,大封功臣,称沈元景为天帝,自己为天子。

    沈元景在宋国灭亡之后,就隐居不出,先在华山,等杨过迁都之后,又归武当,几次都避而不见,让其甚为遗憾。

 第80章 乱平则兵兴

    这次程英求了黄蓉,通过郭襄和郭阳,才找了沈元景隐居的地方来,见对方似乎真的无意出山,不由有些急切,说道:

    “真君,过哥对你老人家,可是真心尊崇。大臣们上书,让他追封三代,他以先祖杨邦公、杨再兴公都是宋廷忠臣,岂可污了名节为由,不肯行事;又道父亲杨康认贼作父,大节有亏,更是不可,连累得杨铁心公也是一样,还令太后生气了许久。

    而对真君,言必称为我朝之祖,虽不免是要收敛余、吕、刘等人之心,可对你老人家的一片丹心,也是天日昭昭的。”

    沈元景笑道:“果然是过了门的媳妇,就成了别家的人。当日我同黄药师商议起兵,你也是在旁边耳闻的,那时便有了最坏的打算,现今他可和善许多,怎会去怪他?

    他做的很好,将我供在上头,借着大义聚拢旧部,确实是一着妙棋。更不用说善待赵家之人,非但未杀赵禥,还请了赵与訔这等前朝宗室为相,一招便化解了所有抵挡,让东南面免于战火,也算是功德无量了。到底是十几年历练,成长起来了,开国之君,当是如此,方能复兴汉家。”

    程英这才放心,说道:“开国之君如何轮得到他?明明是真君见世间疾苦,有心解天下倒悬,才成就了今天这般模样。他不过是个幸运的小子罢了,换成李过、王过,有真君扶持,一样能有此成就。

    是以他也有自知之明,不敢妄自尊大,常对我言:我朝实建于真君,如汉高之于前汉,我不过坐享其成而已。待得百年之后,若能得太宗庙号,也能含笑九泉了。”

    沈元景笑道:“原来他是想要做唐宗,你夫唱妇随的,是否也想做个德皇后?”见对方坦然点头,他接着道:

    “杨过倒也有李世民的几分风采,身先士卒,周旋于三国冲突之地;当机立断,吞宋廷于不备;笼络故交,赦免旧臣;他趁着蒙古内乱,尽起三路大军,从西而东,将北虏赶出中原,足见决断智谋了。”

    这一番夸奖,程英便知他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轻声道:“然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