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笑傲开始的江湖路-第3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元景笑道:“我这三才清宁圈乃是天府奇珍,岂是你随随便便就能挣脱的?如不是看你忠义,我府邸尚缺一看家护院的神兽,岂会留你?”

    说话间,古神鸩已被这件法宝折磨得奄奄一息。他也不去管,对另三人道:“这两个老妖盘踞在此数千年,也不知有没有什么宝贝留下。我要在此料理地肺中是首尾,三位道友请自便。”

    俞峦一笑,说道:“上次得道友之助脱身,又替我镇压灾劫,并赠送洞府,已经所得甚多,岂敢再又所求,还是两位道友请吧。”

    凌浑哈哈大笑道:“一看俞道友便是个富有的,不似我夫妇两个穷鬼,我可不会客气。”说罢与崔五姑自去寻那藏宝。

    沈元景先将那两釜灯油收起,又取走三个大鼎,这连通地肺的枢纽的一开,果然露出一个大洞,重壤之下的水火风雷少了镇压,止不住的往上涌动。

    他掏出九疑鼎,暗运玄功,那鼎迅速飞到半空,由巴掌大化作桌子大,倒转过来。他又口诵上古灵文,便听万籁叫号,由细而洪,自鼎上发出,汇为繁响,震撼全洞,似欲坍塌。

    接着又飞起千百道五色烟云,席卷而下,落入地肺眼中,只是一卷,便水火风雷拽出,一齐入到鼎内。那地肺之威得了宣泄地方,猛烈上冲,如大江奔涌,势不可决。

    等凌浑夫妇归来,又持续了小半个时辰,沈元景将一座火山中的烟火尽数掏空,才收起九疑鼎,摇头道:“可惜了这一处宝地,以后再无神妙。”

    崔五姑却笑道:“里头风火虽然无有了,可凶戾也随之去除,再将这座古墓推倒,更无阴森。不出十多年,几场春雨下来,绿树高起,繁花似锦,又是一处胜地。”

    沈元景点头称是,含笑问道:“两位回来的如此之快,可有满意的收获?”

    “呸!”凌浑掏出一件古陶器,和两个人高、漆黑乌亮的大葫芦,气道:“只这三样东西,也不知是什么作用。还是当过首领的人,比我这叫花子还穷。”

    三人大笑一阵,才又一齐飞出古墓,再使移山之法,一声迅雷,将全墓穴倒转,霎时山崩地震,万丈红尘蔽日冲霄,声势浩大。

 第58章 旧闻

    四人剑光迅速,很快到了涵虚仙府,坐定之后,司徒平和余英男奉上灵茶仙果。

    凌浑把寻到的三件宝物取出,又将一对金戈、一柄长矛、一把金刀和一张弓放在室内。

    沈元景也把无华氏古墓的两釜三千年灯油、几盏神灯和三个大鼎放在中间,又要取出九疑鼎、昊天宝鉴、万古灯油三样从圣皇陵寝得来的宝物。

    凌浑连忙止住,说道:“当初说好的,圣皇陵寝中说得皆归你所有,就不必拿出来了。我方才看着那九疑鼎已经十分眼红后悔,可不要再刺激我。”

    如今摆在他眼前最要紧的事,当然是立派以完心结,才有可能成就天仙,旁的都要放到一边,怎会愿意背负这么大一个因果。

    一时室内都是笑声,连司徒平与余英男也都捂住了嘴,觉得这位前辈十分有意思。

    等笑过后,沈元景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我得了那古神鸩,还要强过这一地法宝,便不取了,由你们分,如何?”

    凌浑这才不推迟,又止住要说话的俞峦,抢先说道:“我将来还有一件大事要道友你帮忙,今次要是推辞了,叫我如何开口求助?”

    俞峦这才作罢,分到了一个大葫芦、一尊大鼎和一把金刀及一釜三千年灯油、一盏神灯,笑道:“我才说那洞府里头什么都没有,出来一趟就得了这许多宝物,下次凌道友就算是不找我,也要赖着过去。”

    她把那一个大葫芦推到余英男面前,又递过金刀给司徒平,说道:

    “前次来时,两手空空,叫我这做长辈的十分羞愧,今番就借花献佛,把这新得来的宝贝分润给你二人一点,你们大师兄不在,下次得了便宜再补上。”

    凌浑笑道:“俞道友岂止是借花献佛,分明是‘趁火打劫’,花子我好容易得了几件宝物,吃你这样一激,在晚辈面前,还不得表示一二。”

    他也将那大葫芦给了余英男,又取了那弓给司徒平。两个徒弟不敢收,只拿眼看向师父。

    沈元景含笑点头,示意二人接了,又道:“司徒平,你且去将那火精取来两朵。”

    司徒平得命而去,不一会捧来两朵炽烈却又生机勃勃的火焰。沈元景给凌浑和俞峦一人递过去一朵,说道:

    “此乃上次同俞道友一起遇到的一个天生火中精灵,我只灭了元神,留下躯壳自有生机,又用吕祖之法养护,如今分出好几朵来。

    此火与这灯油、神灯祭炼在一起,不输天府奇珍,或是照彻洞府、或是护身、或是炼丹、或是伤敌,妙用无穷。”

    三人大喜,更不拒绝。崔五姑和俞峦生怕那火精离了地脉,又伤元气,各自去往静室,当下就祭炼起来。

    ……

    沈元景与凌浑无事,开始推演西崆峒取宝一事。

    本身那宝藏内里许多大雄禅师设下的神禁不说,旁边更有天残地缺二怪盘踞,虽他俩并不知晓此事,可一旦取宝,定瞒不过去。

    再者,西崆峒正道、魔道、旁门高人众多,一个不好,消息泄露,不过一两个时辰,就会引来诸多大敌。

    若说桥山取宝只是后来要承担的压力大,可崆峒取宝,当时定是要凶险得多。

    除去多邀几位帮手之外,也只能细细计较。这时凌浑才感叹道:“亏得陈教主大法,把这天机搅乱,否则我非要依附峨眉,否则哪里有这机会取此等宝物。”

    沈元景顿时来了兴趣,问道:“我出世只十年,正好在陈教主之后,不知他当年使了什么法子,将这天下大势更易,直令天机混乱。

    我也分外好奇,这些年都未有听到他的动向,是承受了天地反噬,还是得了想要的结果,躲在一旁安心修道?”

    凌浑一怔,面色古怪,说道:“原来道友是赶在天机混乱后才出世啊。”心中如何也不会以为他才得吕祖传承,便能有这般剑术,直以为本是隐居以待天劫的修士。

    “亏得沈道友是问我,若是旁人,恐怕还不清楚其中的详情。”他笑道:“你应当也是知晓,这天下本要是北面蛮族起势,夺取天下。

    若说只杀一干领头之人,似乎能更易时局,只是天道之下,即便是虏酋得了大势,一样会有龙气护身,万法不侵。

    寻常修士连进到皇城,便如入牢笼,浑身不爽利,更不用说那飞剑,落到贵人头顶,也要化作顽铁。

    更不用说偏偏此时又正好是神仙五百年大劫之期,我辈剑仙纵然想要相帮前朝,也是一点都不敢动手。阻拦人事更迭,本就是逆天而降,况且劫数到来,天劫之威还要更甚于以往十倍、百倍。”

    话说到这里,凌浑便打住话头,琢磨了一阵,从头开始讲道:“那还是前朝崇祯时候,有一日,京城里头一位达官贵人举办文会,高官在座,名士云集,又有道长师太、老僧老妓,不拘凡俗,不以贫贱,但有几分文采,都可入内。

    众人正颂扬宗师,臧否新进,间或吟诗作赋,饮酒作乐,忽然来了一个年纪轻轻的道人,语出惊人,将当世文宗贬低得一文不值,又批判近年的文章诗作毫无新意,味同嚼蜡。

    在场之人自然是大怒,若非见他风姿俊朗、风度照人,便要以为是疯子一流,赶将出去。年轻一辈火气极盛,口中不饶,不但谩骂不已,还非要他说出个所以然来。

    这道人也不生气,任由考教,显露出了极为深厚的学问。经史子集无一不熟也便罢了,或是天生灵性过目不忘,可于个中之道也理解透彻,发人深省,便是座中几个大宗师也被他一一驳倒。

    更难能可贵的是,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张口成诵,风骨直追汉唐,才气纵横,叫那些年轻士子折服;琴棋书画样样皆擅,把一干女辈扰得心思荡漾;最后更是谈玄说禅、天花乱坠,又把僧道折服。

    一夜之间,京师遍传大名,上至王公,下到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这道人并未趁机邀名,反而是就此消失,再寻不见,让人直以为是仙人偶尔游戏风尘。

    过得几月,几个倾慕仙道的少年攀上一座名气不大又十分凶险的荒山,却在高峰上头寻见一座茅草屋,里头便是这道人,才知他甘于寂寞,竟是一直隐居于此。

    其后因高山险阻,来请教者虽不多,却也常有。道人博览古今,天文地理全都了若指掌,来者但有疑惑,归时定是得解而归。于是名气愈盛,就是深宫大院里头的皇帝也知道了。

    崇祯皇帝爱才,多次延请,却不奉诏,无奈打听到他一心向道,才从内孥中挤出一点银钱,就近找了那仰山,建了个道观供奉。

    本以为过于简陋,不得其心,孰料道人不同凡俗,反倒认为他心诚,进宫见了皇帝一面。

    崇祯得了他几个主意,果然把朝廷要事办得井井有条,于是更加渴求,可道人清高,并不理会,只愿半年一来,偶尔吐露只言片语,也够崇祯受用。

    如此三年过去,多番赏赐,无论金银还是加封的真人称号,通通不要,到最后实在拒绝不了,才勉强提了一个要求。”

 第59章 秘辛

    看似对方把话题扯开,实则沈元景亦知他说的是陈教主事迹,也不打断,到了此时,凌浑又换了转回来,问道:“沈道友对那虏酋与前朝李姓将军的关系,可是知道?”

    沈元景点点头道:“略知一二,似乎义父与义子、主人与奴仆。”

    “正是。”凌浑说道:“便是有这重关系,才让陈教主找到突破口,牵扯出一条线,能将胡虏一网打尽。”

    “愿闻其详。”沈元景坐直了身躯,听得对方继续道:“俗语有言:‘天下无不忠孝的神仙。’仙人尚且如此,人间帝王也高贵不到哪去,虽万法不沾,一样要受制于名分。

    陈教主所请,便是要崇祯皇帝将李姓将军的坟墓移动。问其缘由,只说有一亲朋与之有仇。这将军虽已经身死,可也不愿见其仍旧占据宝地,福延后代。

    崇祯本有些不愿,恰逢此时有蛮寇犯边,贼人叛内,无奈有求于人,便听从其意,另择了一处安葬李将军。李家自是不满,远在边关的七子如梧,更是一怒之下,投了蛮庭。

    这可惹怒了皇帝,将李家一家尽数召回,幽禁在了京城中。”

    凌浑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慎重了一些,道:“如此又一年单三个月,忽然蛮庭大乱的消息传来。旁人不解,连佛道高人也都算不明白,于是我一位朋友亲往查探,才弄清楚其中缘由。

    原来陈教主替李将军选的那处移葬之地,乃是九幽阴气汇聚,新尸埋入其中,不出三月必化为僵尸。

    李将军死去多年,肉身本已消散,吃这阴气一冲,枯骨本也要化作虚无。只是他身前显贵,崇祯皇帝又觉对他不住,特意赐了宝剑金印陪葬,其中蕴含的龙气,竟生生把这阴气逼入体内,先生白骨,而后返肉。

    一年三月,重新凝结出一点意识,化作厉僵,循着本能要害了李家全部,才能从后裔血液中获取一点阳气,有望修行。

    只是陈教主早有准备,让崇祯将李家众人召回京城。那僵尸尚且不成气候,如何能够入到这王气笼罩的所在?不过他另有第七子在北,便一路摸寻过去。

    此便是关键处了,陈教主赶在前头,将他儿子抓住塞入虏酋墓葬地宫。虏酋也有龙气,若是旁的僵尸自然是入不到里间,可这一位毕竟为父为主,毫无阻碍。

    它先将七子吸血而死,得了一缕阳气,头脑一清明,立刻想到,若能得了眼前龙气,便可横行无忌。于是入到棺醇之内,将自己一身阴气散开,把两具尸骨消磨。

    七日之后,两具尸骨化粉,又重新聚合,成了一具一人半高的金僵。它身披龙气,是以天劫不落。只是它仅吸食了一位后裔血液,温阳不足,难竟全功。

    好在此身乃是二人合一,近前还有另外一家。它已生出神通,循着血脉,先将那虏酋在侧的儿子一一咬死。

    诸子中命格不高的那些,全都丧命,其余皇次子、皇十二子、皇十四子、皇十五子高贵,却得了造化,竟然死而复生,且蛮力大增。

    他们本因争位与虏酋继位者皇八子有仇,便一起商议,靠了这血气造就一支僵尸大军,横扫天下。于此四人发难,将皇八子打得节节败退。

    皇八子大怒,探明原因,也甘心放开龙气,让虏酋所化金僵咬死。因他龙气更甚,非但同样复生,且更加厉害,将手下尽数化为僵尸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