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妹妹聪慧,难怪能讨得大王欢心。”姜王后心生佩服,也只有三宫后妃,也只有妲己能猜出纣王心思。
  她倒也不嫉妒,妲己蕙质兰心,深的纣王宠幸却懂得长幼尊卑,从无冒犯之言,更无盛气之举,而且后宫里需要这么个善解人意的妃子。
  “哪有的事。”妲己摇着头:“姐姐贤良淑德,为后宫之主,妹妹还需多向姐姐学习才是。”
  后宫之事自不再提,子受已经入得九间大殿中。
  比干进前,俯伏奏曰:“大王何事旬月不临大殿,日坐深宫,全不把朝纲整理,此必有在王左右迷惑圣聪者,乞大王当以国事为重,痛改前辙,去谗远色,勤政恤民,则天心效顺,国富民丰,天下安康,四海受无穷之福矣。”
  子受心中暗叹,比干还是太委婉了,直接说后宫有妖怪,纣王昏庸无道多好。
  为了树立起昏庸形象,子受挑眉道:“孤闻四海安康,万民乐业,止有冀州逆命,然太师闻仲在旁,不足挂虑,亚相之言甚善,孤岂不知,但朝廷百事,俱有首相代劳,自是可行。”
  听了这话,比干心中更添几分失望,这说的什么话啊!
  也许,子启会是更好的君王。
  商容不言,这些都是计。
  崇侯虎也在一旁看笑话,以此为信号,朝中奸贼误认为纣王昏庸,必然反叛,到时候朝歌恐经战火,自己在哪儿躲一躲比较好呢?
  君臣正言国事,午门官启奏:“终南山有一修士自号云中子恳请见驾,有机密重情,未敢擅自朝见,请旨定夺。”
  来了来了,大臣击鼓鸣钟为见自己一面,一定是要引出云中子,进而让云中子除妖。
  按市井流言来看,人们都觉得把妖妃除掉,纣王便会变回明君。
  开玩笑,我会让你把妲己除了?我会当明君?
  子受已有思虑,必须硬肛云中子,让群臣见到自己的强硬态度。
  让他们明白,纣王真是个昏君,无可救药的那种。
  而且这次落了云中子面子,朝歌城中那些对云中子深信不疑的百姓,肯定也会对自己失望起来。
  昏君,我当定了!
  于是子受道:“宣!”
  云中子进午门,过九龙桥,走大道,宽袍大袖,手执拂尘,飘飘徐步而来。
  左手携定花篮,右手执着拂尘,近到滴水檐前,一些没见过云中子的朝臣也被这一派仙人气质所折服。
  云中子执拂尘打个稽首,口称:“大王,贫道云中子稽首了。”
  子受眼睛一眯,这家伙进殿门先迈的右脚,很好,得治他个罪。
  “云中子入殿门之时先迈右脚,当论何罪?”
  这话子受自己听了都觉得害臊,哪有人因为迈哪只脚获罪?
  因言加罪的君王颇受非议,自己的因步加罪肯定是乱来。
  ……


第31章 朝中之辩
  因步获罪?
  朝臣明白,这是纣王的下马威,表明自己看不上云中子。
  这时费仲出列,有些心虚道:“自成汤先祖以来,朝官尊左,燕饮、凶事、兵事尊右,今鸣钟击鼓,齐集文武,乃朝会大典,非兵事,自当尊左,云中子却先迈右脚,有罪,且其人稽首而不拜,大有慢君之心,罪上加罪,按《汤刑》之律,当断其一臂。”
  这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听起来,还挺合理。
  下方云中子却大笑三声:“天子只知天子贵,三教元来道德尊。”
  子受道:“何见其尊?”
  云中子曰:“但观三教,惟道至尊,上不朝于天子,下不谒于公卿,修仙者骨之坚秀,达道者神之最灵,判凶吉兮明通爻象,定祸福兮密察人心,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书符箓,除人世之妖氛。”
  “谒飞神于帝阙,步罡气于雷门,扣玄关,天昏地暗,击地户,鬼泣神钦,夺天地之秀气,采日月之精华,运阴阳而炼性,养水火以胎凝,二八阴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阳长兮如杳如冥,按四时而采取,炼九转而丹成,跨青鸾直冲紫府,骑白鹤游遍玉京,参乾坤之妙用,表道德之殷勤,比宦者兮官高职显,富贵浮云,比截教兮五刑道术,正果难成,但谈三教,惟道独尊。”
  子受认真听了半天,可惜太文绉绉的了,听不懂。
  朝中公卿颇有学问,虽是听懂了,但面色不太好看,大家都知道你是有道仙家,但你修道之人就比凡人高上一等了?
  还比宦者兮官高职显。
  我等大臣保社稷、思民生、定礼法,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就比你们整天炼丹骑着青鸾白鹤四处旅游的修士差了?
  一丹一符可救一人、十人、百人,但朝中大臣理的是天下万民,怎么还就低道家修士一等了?
  云中子却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元始天尊门下本就孤高,修炼千年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有道真仙,又怎是凡人能比的?
  还是比干打了个圆场:“不知道长何事而求见大王?道其详再行治罪也不迟。”
  云中子道:“贫道采药于高峰忽见妖气贯于朝歌,怪气生于宫中,道心不缺,善念常随,因此特来朝见陛下,除此妖魅。”
  子受乐了,道:“深宫秘阙,守卫森严,非尘世山林,妖魅从何而来!非议宫阙,罪加一等!”
  还加罪?云中子也不恼怒,继续道:“大王若知道有妖魅,妖魅自不敢至,然大王不识妖魅,她方能乘机蛊惑,久之不除,必酿大害,贫道有诗为证,诗曰:艳丽妖娆最惑人,暗侵肌骨丧元神,若知此是真妖魅,世上应多不死身。”
  子受只是摇头。
  云中子见状,揭开花篮,取出木剑,拿在手中,道:“贫道有诗一首:松树削成名‘巨阙’,其中妙用少人知。虽无宝气冲牛斗,三日成灰妖气离。”
  子受好奇,这云中子怎么这么喜欢念诗?
  就因为修道千年活得久?
  子受想了想,不仅不能让云中子除了妲己,还得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不敬仙家道人,于是道:“你这道人,不过是贪得高官厚禄,财帛金银,便污蔑宫中有妖,孤宽宏大量,免去你的三重罪名,来人取金银各一盘,朝歌距终南山甚远,权当诗钱路费。”
  言外之意,就是云中子你一大骗子,我有肚量不予计较,给点钱你快点回家吧!
  群臣听了纷纷皱眉,他们虽然不喜云中子高人一等的态度,但人家的确是有道真修,会仙家术法,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大费周章创造机会让云中子觐见纣王入宫除妖。
  子受见了群臣反应,很满意。
  演义里姜子牙历数纣王罪名,其中有一条就是不敬鬼神,不重祭祀。
  这时候迷信很严重,毕竟封神世界真的有仙佛,自己加罪于云中子、以金银相辱,肯定会背上不敬仙神的骂名。
  反正他也不打算讨好阐教或是圣人,按照他们的算计,自己得身死国灭背着千古骂名去天庭当个连月老都不如处处受人管辖的天喜星,都是什么玩意啊!
  云中子仍是平淡道:“大王不可妄言,切不可被那披毛戴角、湿生卵化之辈蛊惑,纵然机缘巧合窥见大道只鳞片爪,终究出身不正、根基不稳、凶性不净,称不得道德之士。”
  子受冷哼一声,便道:“太古之时,巨神多有异象,其子孙繁衍,或为人、或为兽,合称百灵,彼此并无高下之分,譬如伏羲圣王、女娲娘娘,均是人首蛇身。”
  云中子微微变色,他根本没料到纣王会是这样的反应。
  正常君王,若是听到宫中有妖怪,除了还来不及,谁会鼎力相护?
  偏偏这位纣王不同寻常,听起言语分明是宫中有妖怪还开心得不行。
  哪有这样的?
  云中子辩道:“伏羲圣王女娲娘娘皆是上古神属,岂能和山野妖怪并称!”
  “孤为何人?”子受忽然一声大喝:“我大商先祖乃玄鸟所生,孤亦为玄鸟之后,你且看看孤亦为妖怪耶?”
  群众顿感不妙,今日明明是请云中子前来除妖,怎的和纣王对上了?
  看纣王语气,必不肯善罢甘休,若今日之事流传出去,又会有多少人非议纣王不信有仙长直言,反而亲信妖怪霍乱朝纲?
  要遭啊!
  子受却没有停下,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当朝和云中子作对,袒护妖怪,事情闹得越大越好,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昏庸!
  “先贤教治国安民之法,唯言善恶是非,不曾问人妖之分,孤坐享四海,自有百灵仰慕,前来投效,其中多有忠诚能力之士,若是只问跟脚,不问才干心迹,恐伤其心,亦损孤之明!”
  为了当昏君,为了修仙,为了打穿封神,子受决意跟云中子硬肛到底。
  云中子一挥袖袍:“除妖正道,此乃天命!”
  子受一听,天命?
  天命就是周室当兴,殷商合灭?
  天命就是为避补足天庭人手,定下封神榜引起世间战乱?
  天命就是阐教十二金仙有红尘之厄,要在人间行走用人族顶灾?
  天命就是截教再立‘地水火风’,换个世界,左右众仙俱赞,把三界五行之内的凡人当空气?
  天命就是我注定要鹿台自焚?
  最后一条最不能忍,大家都是穿越者,别人吃香喝辣成圣做祖,自己要被烧死?
  子受都气笑了,当即起身下了王座,向前几步,立于殿前与云中子对视。
  “何谓天命?”
  ……


第32章 何谓天命?
  “何谓天命?”
  子受声如洪钟。
  云中子凛然道:“天命不可知,天命不可违,天道主宰众生命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子受背着手:“既是如此,修道之人可窥得天命,亦不可违?”
  云中子摇头道:“非是我等修道之人窥得天命,而是天命选择了让我等一窥半点,自不可违。”
  子受语气忽然急促,道:“有一地遭逢水涝旱灾,百姓该如何?天命如何?”
  云中子不知为何如此提问,只是按照常理道:“水旱使百姓饥饿,天命如此。”
  “天命如此?”子受加重语气:“若孤从朝歌调去粮草千车,天命亦是如此?百姓仍受饥饿?”
  “……”云中子说不出话。
  子受又问道:“有一人天生体弱,其人寿数如何?天命如何?”
  云中子还是正经答道:“体弱之人则早夭,此天命也。”
  “天命?”子受轻哼:“若此人衣食给养齐备且活动适时,天命亦是如此?堪可延寿数载?”
  见云中子没有回应,子受继续问道:“卜筮鬼神不足以推断战争胜负,星象变化不足以决定战争结果,然而恃之,此大愚耶?”
  这次云中子反应过来了,道:“天命不可改,旱涝受饥是天命,若调粮赈灾不再挨饿,亦是天命,体弱早夭是天命,若养备动时而延寿,亦是天命,战争胜负天命早已注定,并无更改。”
  不管是什么结果,云中子都说是天命如此,不在于过程,一切本就是该这样,都是天命定好的。
  这很赖皮,毕竟谁也不能让一件事同时有两个结果并以此来反驳。
  不过子受不急,继续发问:
  “既如此,洪灾人祸可谓天命?”
  “是也。”
  “禹王治水乃逆天而行耶?”
  “海难而亡可谓天命?”
  “是也。”
  “精卫填海乃逆天而行耶?”
  “天有十日可谓天命?”
  “是也。”
  “裔射九日乃逆天而行耶?”
  云中子淡淡道:“人祸、海难、十日具为天命,然其人亦具天命。”
  子受笑道:“既然具为天命,孤言宫中无妖亦是孤之天命,道长又何苦逆天而行?”
  云中子有些懵,怎么转来转去自己成了逆天而行的了?
  片刻后,云中子不再纠结,只是道:“大王慎言,须知言不可妄,行不可隳,命不可忽,天不可违,如此戏言,实非天子所为。”
  子受道:“天子可是天命之子?”
  云中子点头:“天子当承天命。”
  “为何禹承天命而治,桀承天命而乱?”
  “天命自有定数,一切早已注定。”
  子受问道:“孤亦承天命?”
  云中子道:“自是如此,大王承天之命,理当恪谨。”
  子受叱喝道:“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我祖成汤驱良车七十乘,领勇士六千人,与桀战于郕,入宫门,行仁慈之事以恤百姓,反桀之事推举贤良,顺民所喜,远近归之,故王天下,此乃先祖德行,于天命有何干?”
  “先祖用师于夏,除民之灾,改换正朔,变化服饰,区别称号,以示不相沿袭,然天子一号沿用至今,今日孤便废天子之号,不承天命,只承大商国运,以人王而称!”
  废天子之号?
  还不等云中子回应,大臣们便一阵惶惶,却又不敢出头劝谏。
  废天子之号比羞辱有道真修,言语不信天命更为不敬,毕竟前面只是口头言语,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