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能徐徐图之,最直接的昏君方式沉迷美人裙下,暂时实施不了。
“北海急报!”
这时一名传令兵也不知跑死了几匹快马,冲到了大殿上,刚将竹简拿出来,就口吐白沫倒在地上。
“拖下去埋了吧。”子受挥挥手,强忍内心激动,一定是飞廉平叛失利了吧?
就是有点对不起牺牲的大军。
想到这里,子受心情又复杂起来,自己这么做应该吗?为了当昏君,白白葬送了大军性命?
一名亲卫挺着大肚子趾高气扬磨蹭半天,才走到传令兵身边,探了探鼻息:“禀陛下,他还活着。”
子受心情仍旧复杂,想了想,道:“给他修个好点的墓,总归是要死的。”
听听,这是人话?
活人被奖赏了一座坟墓,这行为肯定够得上昏君标准。
传令兵到一旁交给太医诊治,竹简传到子受手上,刚看几眼,手一抖,掉了。
这下他不复杂了,平叛成功,袁福通授首。
里头用词是大胜。
一个文官会带兵打仗呢?
一个文官能一个多月就安排封神演义里闻仲十五年才搞定的袁福通?
竹简滚落到闻仲脚底,闻仲捡起来粗略看了几眼,不出所料,平叛成功。
但让他惊讶的是,飞廉为百名天子近卫所表的功劳。
他们到底有着怎样一种悍不畏死的精神?用生命为主将阻挡敌人?
一瞬间,一切都不重要了。
形象?不重要,步伐?不重要。
天子近卫能悍不畏死的用生命保护天子,这就够了。
闻仲带着惊喜的表情,山呼大王圣明。
将竹简上的内容念完后,文臣武将都跟着山呼大王圣明。
一边的太医也跟着喊了起来。
子受黑着脸,不知道这家伙凑什么热闹,一看,得,传令兵真死了。
第9章 冷静分析
听着一阵阵的山呼,子受心里很不是滋味。
昏庸值跑了,仙丹跑了。
冷静分析,稍加思索。
这里头一定有问题。
子受回忆竹简上的内容,有了,问题出在孔宣身上。
孔宣是谁他当然知道,准圣级的人物,圣人以下无敌手,他出手北海叛军能蹦跶几时?
问题就在于,飞廉那个王八蛋怎么想到把孔宣带去平叛的?
我看过封神演义你也看过封神演义?
不应该啊!
一切只能归功于巧合,以及帮飞廉调走孔宣还不上报的黄飞虎。
要是当时黄飞虎及时上报给自己,自己将孔宣留下,这场胜仗一定能够避免。
不过也好,这就是惩罚黄飞虎的理由,镇国武成王声望很高?我先给你贬个官。
再然后,是那百名近卫。
按照子受的想法,大敌当前,这些人不临阵脱逃都是好的,怎么可能一个个冲在最前头,用生命给主将挡刀?
可他们偏偏就这么做了,于乱军中护住了飞廉,整支平叛大军敬佩不已,连孔宣都甘愿让他们居于首功。
天子近卫平叛首功?
当然是大王训练的好啊!
一个个近卫如此忠肝义胆,帝王又该如何英明神武?
子受甚至都已经想到大军回朝的场面,一定已经在大军心目中竖立了一个明君形象。
近卫是他练的,主帅是他换的,就算想辩解都做不到。
还是教育不完全,跋扈心态没竖立好,大成之前不能把近卫外派了。
闻仲不劝了。
大王这兵,练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闻仲看着子受身边的几名近卫,怎么看怎么顺眼。
肥头大耳又怎样?没有宽厚的身板,怎么给大王挡刀?
形象差点骄横跋扈又怎么样?能吸引刺客仇恨。
黄飞虎也不劝了。
他总不能说大王您别练兵了,赶紧宠信一下我妹吧!
而且子受盯着他的目光,让他有些发毛。
寻思自己最近也没做错啥啊?
很快,群臣就热闹起来。
大抵都是些赞美之词,将近卫将子受夸得天花乱坠,连带着飞廉也成了世之骁将。
飞大夫班师回朝一定能加官进爵,一飞冲天是跑不了了。
商容在文臣之首,眼睛滴溜溜的转着。
北海平叛成功,纣王在军中威望一时无二,加之闻仲回朝,武将必然全面倒向纣王,这样一来,朝中与纣王不对付的势力,就只剩下子启等宗亲与自己等一干把持朝政老臣。
明显势单力薄,而且更重要的是,纣王有了兵权。
反水。
一定得反水。
商容一个激灵,他要投诚。
之前纣王不是用选秀来试探吗?
当时自己以北海战事为由,劝阻了选秀,而今战事已定,如果重新提起来的话……
有戏!
商容拜倒在地:“老臣商容启奏陛下!北海大胜,国荫天道之眷,承日月之隆,粟积绢垒,以为晟盛。”
“天命阴阳,不可或违,陛下正逢华岁,适值嫔纳,而又承炎黄之训,奉崇孝之节,宜诏四镇诸侯,于每一镇地方,拣选良家美女百名,不论富贵贫贱,只以容貌端庄,性情和婉,礼度闲淑,以充后宫,正隆阴阳,续宗庙之绵延!”
子受一听,这个好。
不管怎么说,先得把名声败下去,大肆选妃就是最好的方法。
依稀记得冀州侯苏护就是不愿意送女儿,来了个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不过子受觉得这个声音有点熟悉,仔细一看,提意见的是商容。
这不对啊!
商容不是个大忠臣吗?还颇有贤名,先王之时更是执掌礼乐的大臣,为什么会提议选秀?
难道……
子受想了想,好像事出有因。
自己因为训练近卫走霸王步,一直没有宠幸后宫,他自己知道是因为刚穿越,不熟不好下手,可别人不知道啊!
如今自己也就俩儿子,其他后宫妃子均无所出,子嗣比之前代帝王,确实少了些。
再三思量,子受同意了。
选秀不一定能带来骂名,让人当他是昏君,但总不可能再给人留下明君的印象。
而且有了新妃子之后,真选来几个漂亮又看对眼的,就能名正言顺从此君王不早朝。
新妃子也不比此前的妃子,大家都是刚认识,可以慢慢熟悉,还能享受一下和美女谈恋爱的感觉。
想明白后,子受便向当驾官传令:“即传孤旨意,颁行四镇诸侯……”
这时候,子受又灵光一现。
这年代没太监,只有阉人。
阉人被用来作“寺人”、“内竖”、“阍人”等职,但是人数不多且地位低下,只是负责杂役、传令等工作,是家臣的一种。
像刚才的传令官就是个阉人,飞廉的家臣,修座好墓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恩赐。
选秀之后后宫妃子会多出不少,三宫后妃总需要人服侍。
此前妃子大多都出身富贵,进宫后从家中自带侍女,但选秀不论贫富贵贱,总有平民出身的美女。
太监就可以顺势而出。
这一优秀职业,诞生了多少奸佞权臣?
这都是子受急需的啊!
而且提出太监这一职业,就足够阴损了,哪个帝王要把你儿子送进宫里阉了,你肯定得骂他。
子受觉得如果太监在自己手上诞生,这个千古骂名算是背定了,北海胜仗根本不算什么。
此外,还能效仿明朝建立东厂,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可谓是最臭名昭著的暴力机构。
想到这里,子受终于舒坦了。
选秀加上宦官,总不至于再捅什么幺蛾子,能顺利当个昏君。
子受都懂。
在这个漫天神佛的封神世界里,人类帝王的力量着实不够看,十有八九会按照封神的剧情发展,大商一路走向灭亡。
系统就是他最大的依仗,如果不多挣点昏庸值换点奇珍异宝造化功法,死了就是真死了,只能像个牵线木偶按着封神大劫走。
子受可不想在鹿台自焚,被火烧想着都疼!还得被烟呛死,多难受!
又过了几个月,北海叛乱彻底平定,飞廉率军回朝。
子受开始思考怎么处理这些立功的将领。
作为一个励志当昏君的帝王,有功,肯定不能赏。
但如果不赏,肯定会有人发问,到时候又该怎么应付呢?
说到底还是飞廉不当人臣,老老实实大败而归多好,偏要打胜仗。
尤其是那个瞎捣乱的孔宣,这家伙出现在封神前期简直是个bug,圣人不出根本不可能打败仗,太碍事了。
得找个由头给他发配到边疆去。
……
第10章 回家种田吧
平叛大军班师回朝,飞廉和孔宣在前,后头,是仅存的三十余名天子近卫,再后,是疲惫不堪的将士。
殷破败等一干近卫同样疲惫,但霸王步已经刻在了心里,这种容易扯着蛋的走路方式,已经成了习惯。
所以再累,也仍是看起来那么的……
特立独行。
这凯旋之师所过之处,不免许多人欢呼,现在全朝歌都知道,纣王遣帅飞廉击溃了北海叛军,不但保护了疆土,且获得了一场来之不易的大捷。
军民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见过大将军……大将军公侯万代哪。”有沿途的百姓,竟是拜倒在地,朝着飞廉的方向,高声大呼。
“大将军公侯万代!”
许多百姓,纷纷红着眼睛,凝视着飞廉。
飞廉,一脸懵逼。
孔宣面带笑意,他知道百姓为何如此,自然是因为纣王英明神武。
往常大军换帅,不仅有大将出征,还会带上支援的兵力,以及辅兵、粮草辎重。
而这次飞廉换帅,纣王却只安排了近卫相随,并无增援,更没有什么多余的粮草辎重,并且还打了胜仗,不过几月即还。
老百姓们还有什么不乐意的呢?
他们对纣王千恩万谢,作为纣王钦点的大将,自然受欢迎。
他们当然不知道宫中的子受巴不得飞廉打败仗才会半点增援都不派,只道是大王体察民情,为民着想。
宫中的传言早就流传到了民间,传的极为玄乎。
说是纣王在殿中一眼看出飞大将军罡气凛然,头顶上紫气冲天,乃不世出之名将。
现在一看,可不是吗!
这鹰钩鼻,一看就是老谋深算智珠在握,三角眼中更似星光闪耀,无人敢与之对视。
再看那枯瘦如柴的五短身材,分明是沙场名将,这等身材骑在马上,两军交锋间,由于体积小,不容易被流矢误伤,如果敌方大将身高九尺,一刀扫来,还可能扫空。
即使穿上金甲也不够引人注目,敌军想擒贼先擒王,连人都找不着。
天赋异禀啊!
百姓们崇敬无比,发自肺腑。
飞廉开始怀疑人生,我……如此得人心?
实际上,如果百姓们知道飞廉仅用两三个月就平定了原版封神里十五年才打完的叛军,说不准还会给他立个碑供着。
战争时间越长,民负就越重,这道理谁不懂?
给飞廉牵马的殷破败被这一幕场景感动了,他一面牵马,一面抬头对飞廉道:“将军啊,百姓们,现在对将军,对大王可是敬若神明。”
飞廉也忍不住眉飞色舞:“原来如此,可名利只是累赘而已,你且谨记着,大王论功悬赏,尔等亲卫当首功,以后切不可沽名钓誉。”
飞廉说着,朝街边的人招手。
这时意外发生了,几个近卫霸王步迈着迈着,就迈出了军列,哐当一声撞在一个摊贩身上。
可那卖无心菜的摊贩没有怨言,反而紧张的扶起近卫,说是要将菜全都送给军爷。
距离大胜都过了几个月了,谁不知道百名天子近卫的忠肝义胆?
乱军中以生命构筑城墙,护得主帅周全,这样的大勇大忠,谁不拜服?
就连那看似跋扈的霸王步,也越看越舒服。
他们是英雄,他们配得上!
……
大军停驻,飞廉与孔宣率主要将领入宫。
九间殿,子受已召集百官,等候功臣多时。
飞廉带着众将忙是行礼:“臣等……平叛归来,见过大王。”
声音是哽咽的。
他之前还以为自己是纣王表明揽权决心的弃子,细细一想,根本不可能。
得纣王亲自训练的天子近卫总共三百,其中一百予了自己上战场,正是这些忠勇之人,救了他一命。
他飞廉这条命不值钱,可这百名近卫呢?
纣王一手调教,听闻为了训练近卫,纣王连后宫妃子都没时间宠幸,这该是多么珍贵的近卫啊!
飞廉在心里暗暗发誓,自己虽然只是大夫,即使平叛有功得升将军,也绝不会居功自傲,一定要为大商尽忠,殷商在,飞廉在!
子受抬手,众将起身。
他看着黑了不少的飞廉,看着面如冠玉的孔宣,只这一刹那的恍惚,想到昨天才清算不足十点的昏庸值,他的眼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