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族人正匆匆备战,可那巨人勇武过人,便是数百人也奈何不得他,而且那巨人战的甚有章法,一旦发现有多人围来,便抽身离去,寻找小股部队肆虐。
伊上斜看的目瞪口呆,这种大汉难道不应该用无比的力量与强硬的攻势杀敌吗?
可那巨人偏偏只通过防守和反击来偷袭对方,果然上有无道昏君,下有无耻将领。
苏全忠挥动方天画戟无人能挡,先锋军齐声喊着——
“犯我强商者,虽远必诛!”
赵丙带着中军掩杀,他麻木的挥动着兵刃,这种风雪阴晦,烽火不接的天气,他们竟然孤军深入,置全军于死地而后寻得土方大帐,达成一次完美的偷袭。
这等绝境,竟然硬生生一路克服过去了。
是夜,大雪满弓刀,土方降。
……
第122章 上一个这么能打的已经扔去北海了
三月柳枝柔似缕,杜鹃啼,叹吾躯,已淘虚。
子受发现,当昏君还是个体力活。
不早朝能睡懒觉,但容易腰疼,尤其是宫里最喜爱的两个妃子,一个是狐妖,一个是天仙,更让人疲惫。
也就自己天赋异禀,托梁换柱天生神力,还磕过系统的丹药,要换做普通凡人,铁定破不了防。
那只被自己养在宫中专门斗鸡所用的朝歌府君大黑鸡,都已经是好几只鸡仔的父亲了,真不知道区区一只鸡哪来这么多精力激情,幸好胡喜媚还在禽房,不然生死难料。
子受也知道年轻人要节制,免得日后空流泪,可他得当个昏君,不当昏君别说空流泪了,根本没有日后,再二十来年就烧成灰咯。
昨天上过朝,今天就不上了,勉强起身在妲己的照料下换好衣物,照常斗鸡踢球,听戏暂时免了,老听麦云刺纣王腻得慌,先让人编些新剧本再说。
戏曲是这三样中推广进展最快的,据说招贤馆里来了个在民间中颇有声望的乐师,那乐师接过推广的活儿,拼了老命似的,带着人在各地演出,还召集一些向他学过艺的弟子,在离朝歌更远的地方都演了起来,听说连南疆百越那边都有。
这倒是好事,现在剧本就一个,在其他地方演出想来也不会偏差到哪里去,一出麦云刺纣王,足够给人们留下负面印象。
至于老百姓们会不会因此认为造反合乎情理,大呼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存在的。
商有九世之乱,延续近百年,直到盘庚迁殷后才最终结束,可乱来乱去,还是兄弟之间的事儿。
周有东西周更替,其实就是废太子不甘心,联合诸侯、外族打自己的爹,可诸侯、外族出力再多,王位还是姬家人的。
再往后的曲沃代晋、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都是诸侯贵族的闹剧。
纵观这段历史,从未有王侯将相无种之事,政权的更迭只是在贵族圈子内流转,大家打来打去,往祖上几代数数,其实和火影忍者一样,牛逼的人都是亲戚。
毕竟规则之下,人的思维已成定式。
当然,子受也不会因此就把百姓们当做昏庸值来源,认为他们不会造反就拼命压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还是主要针对诸侯贵族比较好,按照发展,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要造反的,甚至姬昌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计划了,不欺负白不欺负。
正午吃过紫柰炒鸡蛋后,子受派尤浑去北市招来石矶。
紫柰炒鸡蛋和西红柿炒鸡蛋的差距有点大,唯一的共同点大概是皮都是红的,紫柰并不是现代苹果,但同属苹果科,差不太多。
好在经由妲己之手,味道不错。
朝贺的诸侯是昏庸值大头,但也不能就靠他们,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做。
不一会儿,石矶便进到宫中,身边还跟着个翩翩公子。
子受道:“道长,此前有灌江口晒制的盐运入宫中,朕观之,有些异样之处,还请道长算上一卦,不知这海盐是否对人体有害。”
石矶愣了愣,道:“陛下有所不知,海盐乃社稷之福,民间少盐,多以土法制盐,若是海盐有害,民间粗盐怕是与毒物无二。”
“你算算便是。”
子受摇头,他当然知道也就专供诸侯贵族的河东盐池产盐比灌江口海盐好上一些,可他要当昏君啊!
不能让灌江口百姓这么歌功颂德下去,先提出海盐有害,把声音止住再说,这个时机卡的很好,三月份散布流言,让灌江口百姓认为海盐其实是在害他们,撑过两个月,就能到五月一号结算,算上路程,根本没留下多少反应时间。
即使下个结算期就有人明白过来海盐虽有害但仍比平时所吃的盐更好,甚至有人用海盐炼出精盐也没什么,早就过了结算期,已经结算一次。
子受就是打着时间差的主意,反正灌江口百姓好坏都要感谢自己,先散布流言让他们贡献点昏庸值再说。
而且由石矶出马,更加保险,她只要在灌江口摆个卦摊算上几刮,再提出海盐有害,人人都会相信。
石矶算完卦,面色有些复杂,海盐还真对人体有害,可好处大于害处,而且百姓所用的粗盐,更加有害。
她如实说道:“回禀陛下,海盐的确有害,可百姓平日所用之盐……”
“够了。”子受大手一挥:“海盐既然有害,还请道长替朕往灌江口一行,告知百姓。”
“可百姓平日……”
石矶想继续说下去,可子受又是摇头又是挥手,就不让她说出来,别整些有的没的,百姓知道海盐有害就行了!
“贫道明白了。”石矶初一开始还有些不解,身边的赵公明暗中传音,她便明白了。
盐是必需品,对盐最挑剔的人是谁?
诸侯贵族。
灌江口的海盐明显比粗盐好,更洁白,更纯净,诸侯贵族会不想要吗?
诸侯贵族一旦起了心思,他们就会有各种办法,或是直接占地自取,或是巧取豪夺,或是高价购买。
这样一来,灌江口一地的百姓可能是富裕了,可天底下其他百姓呢?
原本灌江口的海盐,能够惠及天下,可因为海盐太过精良,成了诸侯贵族的私用品,反适得其反,百姓仍是没有盐吃。
可如果公布出海盐的害处,爱惜性命的诸侯贵族便会慎重起来,不再大肆购入或占取,反倒是平时只能沾上些许盐味的百姓,根本不会在意好坏,是盐就能吃,说不定海盐还会因此降价些许。
再等一段时间,灌江口产出足够量的海盐后,公布粗盐比海盐更多的害处,就能完成平稳的过度,那时,就是大商人人都能吃上盐的日子。
石矶肃声道:“陛下圣明,贫道即日前往灌江口,为陛下分忧。”
我这什么都没干的就陛下圣明?难道你其实是个大奸之人,喜欢阿谀奉承?
子受有些疑惑,不过没放在心上,他知道石矶和哪吒的那点事,自己用带着石矶法力的乾坤圈砸了哪吒,石矶很感激,说些好话也合理。
石矶又开口道:“陛下,贫道有一事相求。”
“何事?”
“此是贫道师兄赵公明,欲仕官大商,特有一物献上。”
子受看向蹲在地上不知道在干什么的男子,原来这家伙就是赵公明,追着燃灯打的猛人。
同不同意呢?这种人放在朝中很麻烦,上一个这么能打的已经扔去北海了。
第123章 度量衡
子受目光游移不定,先问问他要干嘛。
道门弟子入朝为官也不是第一次,闻仲、李靖上头都有人。
可赵公明不同,仙道有成,何必为了人间之事入朝为官?
赵公明站起身来,刚才所蹲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土坑。
他拿着刚刨出来的石头,道:“陛下,贫道方才被此石绊倒,没想到,竟是一块玉石。”
说着,赵公明稍稍用力,石头外表的风化层瞬间化为齑粉,露出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
卧槽?皇宫里还能挖出玉石?
可再一想,赵公明可是后来的财神爷,这又是封神世界,气运在身能挖出玉石也很正常,在朝歌城里逛一圈,指不定都能捡出一麻袋黄金。
“你便是要献上此物?”
“非也。”赵公明摇头,随手将玉石仍在地上,取出一把尺子道:“此乃乾坤尺,有丈量天地之用,可丈量事物长短……”
赵公明吹嘘着乾坤尺,意思是,我专门来制定度量衡的标准。
其实哪怕在神话世界里,度量衡的起源也是老祖宗的智慧,而非什么仙家法宝。
黄帝创立了度、量、衡、里、数,舜冬巡时协调各部族统一度量衡,夏禹则使用规矩准绳治理水患,并以自己的身长体重作为长度和重量标准。
这都是人族先祖的功劳。
不过法宝的确能起到制定标准单位的作用,像夏禹时制定的长度、重量标准,过了几百年,早就变得乱七八糟。
毕竟铜尺、木尺、石尺,乃至商朝现在所用的骨尺,都很容易磨损。
现在别说各地诸侯,就是以朝歌为中心的河南一地,度量衡也普遍不统一,各处都有长尺短尺,有的还是祖传的,有着百来年的历史。
铜钱出现后商业发展虽然开始,但仍旧缓慢,其中原因就有度量衡不统一,买菜卖菜都论捆,奸商能随意注水。
秀完乾坤尺之后,赵公明又拿出一个青铜斗:“此为量斗……”
然后他又拿出一根光滑的棍子、一个勾东西的钩子,以及用来提的绳子和一个铜锥事物,组装在一起。
“贫道将之称为秤,分为秤杆、秤绳与秤锤三部分。”
“这衡乃是度量衡之中最难测定的,为了将秤的准星找准,贫道费了不少功夫。”
赵公明拿出一颗珠子:“此为定海珠,重达一斤。”
然后他将定海珠用绳子捆绑一下,挂在秤钩上,一手拎起秤上的绳子将定海珠拉离开地面,另外一只手拨动挂在秤杆上的秤锤。
直到秤杆变得平稳之后,赵公明将秤杆拿到子受面前,不多不少,刚好在一斤的刻度上。
然后他又拿出其他定海珠,与第一枚定海珠一同依次挂在秤钩上,两斤、三斤、四斤……
一丝不差。
赵公明得意道:“贫道所献之物,便是这度量衡,只需按照这三样宝物仿制,并推广开来,便能让天下人都使用同一种度量衡,此外,只需每年核对一次,便能确保不再有误差。”
他相信,没有哪个君王能拒绝度量衡的诱惑,制定度量衡的黄帝、舜、禹,都是万人称颂的明君。
纣王接受度量衡之后,一定会感念他的功劳,封赏高官,这样一来,他的仕途就有了一个极高的起点,而且还有统一度量衡的功劳在身,只等封神结束,便能获取大量功德,功德正是截教最缺的东西。
也不枉他追着燃灯跑了大半个月,乾坤尺有功德燃灯自然早就知晓,但燃灯不是截教中人,元始天尊也不像通天一样敢赌,他可不敢将法宝压在人族王朝身上,一个不慎,不仅功德没得到,还会被反噬。
子受看着赵公明洋洋得意的表情,有些无语。
这东西要造他早就造出来了,只要见过秤、量斗,想仿造很容易。
最多也就是基础单位有偏差,但他是老大他说了算,基准度量到底是长还是短,根本无所谓,夏禹都能指着自己的身高体重当单位,他就是指着圆滚滚的殷破败说老殷只有一百斤也没有任何问题。
不列颠的英寸英尺和公制单位差远了,也没影响他们造出蒸汽机和无畏级战列舰,保证一个标准就不会出问题。
子受正要出言拒绝,忽的无意间看到刚才赵公明丢下的玉石,改变了想法。
路走窄了。
统一度量衡固然会被称赞,可统一的人又不是自己,别人要赞也是赞赵公明。
而且统一度量衡后,好处大大的。
首当其冲便是针对诸侯的花石纲。
刚定了度量衡,一切标准都由朝歌说了算,西伯侯的石头太长了,不合格,南伯侯的石头太重了,不合格,这么一来,不是更方便吗?
而且随着自己酒池肉林铺张浪费的行为传播出去,需要有一个更直观的单位让人们了解到到底花费了多少。
肉林一天花费XXXX肉,朝歌人民知道得花费好几十头牛几十只羊,传到北海,重量单位不统一,XXXX以北海度量来看来也就一只鸡的重量,岂不是还会感叹纣王节俭?
这不行啊!
“有劳道长,朕得道长,犹鱼得水也!”
子受顿了顿,这句话以前好像对谁说过,不过问题不大,养小金鱼都要换水的。
他接着道:“朕欲派道长与萧道长、曹道长一同推广铜钱、度量衡,不知道长意下如何?”
现在还没财政大臣、户部尚书之类的职务,毕竟货币都不流通,但只要铜钱推广完毕,就能开设新职位,到时候卖官鬻爵就全靠老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