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还没财政大臣、户部尚书之类的职务,毕竟货币都不流通,但只要铜钱推广完毕,就能开设新职位,到时候卖官鬻爵就全靠老赵了。
  这等修道之人肯定不通政事,好忽悠,看他随地捡玉石的水平,多半能挣到钱,挣钱就是好事,建奇观建长城都要钱,好好计划一番,还能树立起一个与民争利、与贵族争利的贪财形象。
  “臣遵旨!”赵公明直接称臣,这个起点他很满意,而且做得是度量衡推广,这样的君王哪里找?
  丝毫不贪墨臣下功劳,别人不知道,他比谁都清楚,这是天大的功德!
  难怪之前与师尊在朝歌一行能看到无数功德金光。
  子受想着新定的度量衡,想着想着,想到了龙吉身上。
  这年头人们对自己的体重都不关心,但他很关心龙吉的体重。
  以前住在山里,被天帝关禁闭,多半伙食不好,现在出来了,每天都吃馒头,吃啥补啥怎么也该更加丰满一点,能够准确掌握龙吉的体重变化情况,也是好事一桩。
  ……


第124章 至宝
  火云宫中只有人族三皇和随侍童子,由于要镇压人族气运,三皇从不离山。
  不过镇压人族气运的并非是他们三人本身,只凭一两人根本镇压不了偌大人族的气运,他们三人所守护人族至宝崆峒印才是镇压气运的关键之物。
  三皇的功德与人道气运相切合,得以进入火云宫中神魂不灭。
  三皇之下还有五帝,但五帝功德不够,虽然能进入火云宫中,却无法保持清醒。
  他们只好将神魂寄托在崆峒印上,以自身功德温养崆峒印,发挥其更大威能。
  此时三皇正围绕这崆峒印而坐,印玺之上有龙凤交纽,印座四面有五帝面容,印玺下则有大道符箓——“崆峒”二字。
  轩辕黄帝拿着崆峒印,开口道:“少昊以凤鸟立制,创文武百官,各司其职,今有始皇封鸡为君,暗合其道,神魂可依。”
  他伸指于崆峒印上一点,印上少昊的面容瞬间隐去,有一光点浮于空中。
  “颛顼创制历法,帝喾订立节气,有后人以颛顼历、节气为基础,制万年历,神魂可依。”
  轩辕黄帝又伸指一点,印上颛顼与帝喾的面容同时隐去,空中已有三道光点。
  他接着道:“尧、舜文治武功俱臻美备,为古昔圣王,以气运存之。”
  五道光点在空中闪烁,光点中隐隐有五个虚影,对着三皇拱手相拜。
  崆峒印成了一方只有龙凤交纽的印玺。
  “人族应天地大劫,此宝当入世相助。”
  三皇对视一眼,将崆峒印往洞府外一扔。
  和三书一样,没有刻意规定目标,这种等级的宝贝会自动寻主。
  三皇都知道商灭周兴,虽然现在更看好商王,却也不会在大劫未起时就出手相助,一切都看商周自身,他们作为人族的代表,不会偏帮。
  毕竟无论是商还是周,都是人族,甚至都是轩辕黄帝的后代子孙,手心手背都是肉。
  至于三书都往朝歌飞去了,那也只能说是朝歌中的商臣更适合三书,三皇根本不管这些,就算得到三书的商臣叛商归周了,只要保证三书在人族之内,他们就不会在意。
  ……
  一道光落在了岐山。
  西伯侯姬昌府上的奴隶正在岐山上寻找奇珍异石,为朝贺时的花石纲做准备。
  虽然姬昌早有反心,但在纣王彻底坏了名声之前,面子工作还得做足,西岐大义不能失。
  一个奴隶偶然见到光芒落下,似是从光芒中见到一只如火大鸟,又似见到蜿蜒龙影,忙去寻找,结果看到了一块石头。
  这块石头平平无奇,就像路边挡路的石头一样碍事,可他分明记得早上来过这块地方,那时这里还没有石头,一定是刚才落下之物,听说凤凰不落无宝地,这石头一定是宝贝,刚才那大鸟肯定是凤凰。
  于是乎,他便抱着石头,往西岐跑去,回到西伯侯府,请求面见姬昌献宝。
  姬昌正因收不到姬鲜的消息而苦恼,本来他计划好,以土方南下逼迫纣王签订不平等盟约为开端,结合鬼方、东夷、百越等方外蛮夷叛乱,来向纣王发难,以此削弱纣王的威望。
  可谁知道,纣王竟然完美化解了土方南下,鬼方更是直接拒绝了使节的要求,食盐、兵刃半分不取。
  “如此一来,只剩下百越与东夷可用……”姬昌皱眉苦思。
  西岐的“翦商计划”蓄谋已久,久到什么时候呢?
  久到上一代恩怨就已经开始了,那时商王文丁猜忌姬昌的老爹姬历,以封赏为名,将姬历召到身边,名义上进行封赏,实则软禁了一段时间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那时,姬昌与他的母亲太姜就开始策划翦商,收拢民心,以图大事。
  文丁之后帝乙继位,为了缓和双方关系,将妹妹嫁给了姬昌,这才让双方关系不至于那么紧张,可姬昌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计划。
  姬昌捋着长须,喃喃自语道:“不过纣王多有荒谬之举,更有封禅之事,想来定能引得各路诸侯不满,加上蛮夷之乱,依然能够趁机发难……”
  有人来报,一个采石的奴隶有要事求见。
  姬昌让奴隶进来,其实他挺看不起奴隶,这时代诸侯贵族对奴隶都是这样的看法。
  姬昌的贤名在于爱民,比起寻常诸侯来,更善待百姓,可奴隶在他心里连民都不算,虽然他拒绝了纣王调动奴隶修长城,却不是心疼奴隶在北疆受冻,而是西岐同样需要奴隶的劳动力。
  “有何事?”
  奴隶跪在地上,将石头捧在手上:“此石从天而降,又有凤凰栖落其上,必有奇妙之处。”
  姬昌皱眉接过,左右看了半天,怎么看都只是一块普通石头。
  再看看低贱的奴隶一脸献媚的样子,不由得一阵厌恶,这样的奴隶他见得多了,路边捡到石头都觉得是宝物,想献上讨好自己,从而获取更好的待遇。
  此时,又有人来报,负责姬鲜与西岐的人回来了,姬鲜久无音讯,恐怕已遭不测。
  姬昌大怒,他虽有百子,但真正在意也就那么几个,姬鲜正是其中之一,不然也不会将联络方外蛮夷的重任交给他。
  而今自己看重的儿子生死难料,又怎能不怒?
  姬昌看着手中的石块,又看着唯唯诺诺的奴隶,怒从心起,这时候竟还有人以石块消遣自己?
  什么奇石,分明与普通石头无异!
  姬昌将石头一掷,不巧砸的奴隶头破血流。
  往常他不会这么失态,但今天,又是计划不利,又是姬鲜遇险,实在是心烦意乱。
  望着地上的血,姬昌稍稍冷静下来,于是和颜悦色道:“本侯听闻爱子遇险,悲痛至极,既然此石乃宝物,便赏赐与你,来人,将他带下去治伤。”
  那奴隶抱着青石,还想说什么,可额间的鲜血流到嘴边,嘴里一股血腥味,登时整个人晕晕乎乎的。
  已有侍卫进屋将他带下去疗伤,几个路上侍卫还不停说笑着,夸赞侯爷仁慈,奴隶以青石谎称宝物,以下犯上,竟也有如此厚待。
  姬昌在侍卫们离开后,望向窗外。
  “东夷善射,陈塘关一地兵马,守关万无一失,却无力平乱,战乱必将维持一段时间,百越之地地势复杂,大军无法进驻,兵戈一起,非数年不得平。”
  “只需再数年谋划,纣王必失天下之心,无道昏君,当倾力伐之。”
  姬昌看着窗外的云彩感叹道,当今纣王有明君之姿,可惜想法太过天真,过于理想化的君王,只适合活在民间的故事里。


第125章 乱世出英雄
  海波难平。
  东夷是对东部诸夷的统称,由莱夷、鸟夷、湡夷等数个部族组成,不相统领、互相争斗,后来的夫余、高句丽,都算东夷。
  就如姬昌所想的一样,东夷给大商东疆带来了极大困扰,李靖虽有心杀敌,但东夷势大,分裂的各部族竟然联合起来一同西进,守倒是守得住,却是无力进攻。
  东夷战斗力相当强,正儿八经的历史上,纣王攻伐东夷,商军主力被牵制,姬发就趁此机会偷家,一举灭商。
  不会游泳的水师提督晁雷正在船上晃悠。
  一条大船,数条小船,就是他们一千二百人水师的交通工具。
  行至半途,晁雷撑着身子,在船沿上高喊,试图鼓舞士气:“大丈夫当朝碧海而……”
  “呕……”
  话还没说完,就吐了一海。
  被呕吐物一膈应,剩下一同从朝歌而来,百名不会游泳的家将,也吐了起来。
  呕吐声此起彼伏。
  “报——”
  一名蟹将横着走到东海龙宫,侧正身子后,焦急的看向敖广。
  “何事?”敖广自从送了万龙甲之后,每天什么事都不干,就盯着龙族气运。
  而龙族气运也很配合,和他所想的一样,应和着大商气运一涨再涨,敖丙和小龙女都投了商,虽然还没被重用,但想来也只是时间问题,等到两人立下功劳,龙族气运还能增长不少。
  当然,前提是商始皇的气运足够旺盛。
  “海面有船行过,似有人投毒……已经有几十个弟兄被熏晕了。”
  敖广大惊:“投毒?”
  这时巡海夜叉也上前禀报:“并非投毒,只是一群商军水师将士驭船而行,似乎是要走海路,从东海偷袭东夷各部族。”
  “商军水师?东夷?”敖广思索一番,东夷是最接近东海的人族,他在将龙族气运与人皇相连之前,曾考虑过东夷,如果东夷各部族能统一为战,也算实力不俗,有一定气运。
  可惜东夷各部族之中没有一个如当今纣王一样的明君,根本做不到统一融合。
  很快,敖广就做出决定,龙族已经梭哈大商,当然要竭尽所能帮一把,封神未开,还不能直接用法术,可也有其他取巧的办法。
  “着虾兵蟹将举船而行,助商军水师一臂之力。”
  敖广很机智,水师的船太碍事了,将船一举,则是名正言顺的让水师上岸,避免更多虾兵蟹将被熏晕。
  船上的晁雷吐着吐着,就不晕了。
  船速好像加快了许多,也更稳当了。
  渐渐地,莫名其妙到了鸟夷部族所在。
  晁雷没有急着上岸,虽然如同计划一样,直接来到了东夷腹地,但他们最大的优势是大船,能够在海上来去自如,而不是硬拼。
  “传我命令,遣三百人上岸搜集干柴,散布流言,以船为营,引夷人来攻。”
  很快,他就定下了计策。
  东夷各部族联合,倾巢而出,此时部族中只有老弱妇孺,他们如果趁机袭杀,哪怕只有一千二百人,也能有极大斩获。
  但这样没用,西进的东夷军队仍旧在大商疆界劫掠。
  可如果大剌剌的在东夷腹地生火做饭,偶尔打一打杀一杀,让前线的夷人主力顾此失彼,急于回防,便能减轻李靖方面的压力。
  而那三百人正是九湾河下游收来,连生计都成问题的贫苦之人,别的不太会,嘴皮子一流。
  第一天,水师俘虏了许多靠近海滨的夷人,打了一顿后,放掉了。
  第二天,东夷各部族之间开始流传,奸诈的商军跨海来袭。
  第三天,谣言继续,阴险的商军正在各部族中劫掠。
  第四天,鸟夷首领的家人被捉,狡猾的商军正式发起进攻。
  第五天,鸟夷献金于晁雷,换回首领家眷,谣言四起,传言大商将士收服了鸟夷。
  第六天,无事发生,但谣言扩张的更为迅速,据说文武双全的水师提督晁雷率有百万勇卒,前线已经溃败。
  第七天,部分东夷将士得到消息匆匆回援,可他们发现,部族中人人都认为前线失利,各部族首领已经归降了英明神武的纣王。
  夷人将士焦头烂额,信息传输不便,仅仅七天,竟发生了这种事情,他们首先要解决的不是水师,而是谣言。
  等到处理完毕,着手准备打退水师的时候,夷人们懵了。
  “汝无故犯我大商疆界,商王命我将百万水师直抵东夷腹地,灭汝种族,然尔等献金投诚以求全,既如此,我等暂且退兵,回复王命,是生是死再做定夺。”
  晁雷放下狠话后,载着满船奇珍异宝果断跑路。
  夷人没船,追不上。
  ……
  麦智、麦云到了南疆后,凭借曾为大商上大夫的过硬智商,勉强得存。
  偶然间,他们看到了从朝歌流传出来的戏曲,剧目正是麦云刺纣王。
  从朝歌到南疆,剧目变了不少,好在由于纣王的把控,精髓丝毫未变,传达着麦云的忠义形象。
  麦云看着看着,就哭了。
  子启死时他没哭,行刺纣王时他没哭,被擒关押时他也没哭,可看着戏台上被刺的纣王,他哭了。
  这到底是怎样的君王?
  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麦云脸上都没有任何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