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有一些抱有侥幸之心的狂妄之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稍后,我会赠你一枚玉符,也算我个人的一点心意。世俗的安宁,最终还是要靠你们守护的!”
虽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可从父亲还有明老这里,已经知晓玉符神奇的陈思远,最终也只能真诚道谢。可他不知道,今日获赠的这枚玉符,往后却令其受益无穷。
早前还羡慕侄女有一枚玉符,没成想只是接个站,却也能获赠一枚玉符。直到此刻,陈思远也真正明白,缘,确实妙不可言啊!
借着闲聊的机会,胡玄宗也很直接的道:“明老,稍后我有一批元明时期的古董,劳烦你鉴定后将其尽快脱手。换来的钱,全部用于收购药材或玉器。
如果你老信我,不妨购买一批玉料备下。也许要不了多久,你们会惊奇的发现,世俗中人追捧的东西,已经从古玩变成了其它东西。原因,不便透露太多!”
“好!此事我会跟老陈他商量一下!听你的意思,稀有的中药材,是不是也会涨价?”
“确实!往后孙老这样的医门中人,或许也会受到更多人的重视。中医之道,乃老祖宗们传承下来的东西。只待风起,相信终会焕发新生!”
只待风起!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令明学礼跟陈思远听出其中蕴藏的潜意。那么胡玄宗所说的风,又究竟是什么呢?又或者说,胡玄宗已经感知到什么了呢?
关于这些,明学礼没好问,怕涉及胡玄宗所说的天机。聊到陈新远亲至,待在房间正无聊的陈思渺,便代父邀请胡玄宗去自家别院游玩,顺便吃顿家常便饭。
而明学礼跟明婷,自然也在受邀之列。先前闲谈过程中,胡玄宗已然知道明婷的身世。看似有家,实则也是与明老相依为命,确实令人心生怜惜之意。
做为陈家唯一不在公门的人,陈新远也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总,钱自然也是不缺的。购买的别墅,也打理的很不错。而其父亲,一直都跟他住在一起。
得知胡玄宗接受邀请,身体恢复不少的陈彪,也特意从医院回来,只为亲自送上谢意。对此,胡玄宗也没拒绝。若非明学礼之邀,此刻陈彪只怕难以幸免!
替其把脉后,胡玄宗也很满意道:“恢复的不错!之前给你老开的那副药,还需吃上三到七天,先前损耗的元气便会慢慢恢复。届时,回家休养也可!”
“谢了!此番若非有幸得遇先生,只怕我也是在劫难逃啊!”
“此事于你而言即是劫亦是缘!只是往后再淘东西,还需擦亮眼睛啊!”
“是啊!谁会想到,区区一个陶罐,却是一件那般凶险的东西呢?不过,能因此结识先生,也算我陈某人福大命大。这样一想,心情就畅快不少啊!”
话中的奉承之意,胡玄宗还是能听出来的。只是相比明家,跟陈家打交道,胡玄宗的顾虑会更多。如需庇护一二,那么陈家未来带给胡玄宗的麻烦,必然会比明家多啊!
第三十三章 小隐于野
望着摆放在餐桌上,陈家精心准备的家常便饭,胡玄宗还是从中感受到诚意。那怕陈家聘请有保姆,可今天餐桌上这些菜,确实都是陈新远夫人亲手炒出来的。
尽管有荤有素,可家常菜最常见的牛肉,在餐桌上并未看到。这说明,陈家在挑选食材时,也有顾及胡玄宗的道人身份。口味其次,这份心意确实难得。
感受到陈家的诚意,胡玄宗也表现的很随意,陪陈家人吃了一顿宾主皆欢的午宴。饭后,也没拒绝陈思远亲自送其回家的请求,一行人在门口随即道别。
临行时,胡玄宗也很认真的道:“有些事强求不来,随缘就好!”
“请小先生放心!若无事,我们一定不会打扰你的清修!”
等汽车再次回到明家,明学礼也没过多挽留,只是表示等下次有时间,一定会去胡玄宗所在的道观看看。对已经退休在家的明学礼而言,他时间还是很自由的。
启程离开时,胡玄宗取出一枚玉符,递到明学礼手中道:“此玉符,烦请明老代为转交给陈老。陈家三子,我也不能厚此薄彼,此符就赠予陈家第二子。
只是有一点烦请转告陈家,这枚玉符最好别让他儿子佩戴。公门中人,有些事需要忌讳一二,尤其他儿子身处那样的位置。至于给谁,我就不过多干涉了!”
“好!那我就代老陈跟明远那孩子,替他们谢过小先生了!”
就在胡玄宗准备上车时,明婷突然道:“玄宗,以后我能跟你打电话吗?”
“当然可以!我们已经是朋友了,不是吗?”
“那往后我若有空,能去你那里做客吗?”
“欢迎!时间不早,你们多保重,有缘下次自会再见!”
没给明婷继续说话的机会,胡玄宗直接坐进车内。等到汽车远去,看着心有不舍的明婷,做为爷爷的明学礼心中一叹,却笑着道:“看来我们家小婷,真长大了哦!”
“爷爷!”
被打趣的明婷,也知道先前那番举动,确实显得有些暧昧。只是几次接触下来,明婷真觉得胡玄宗如同谜一般的男孩,让人忍不住想了解更多。
看着脸红跑回屋内的孙女,明学礼却轻声道:“丫头,龙不与蛇居,只希望你将来不要受伤才好。这样超凡脱俗的男人,不会轻易迷恋红尘的!”
做为过来人,明学礼已经看出明婷对胡玄宗起了好感。相比陈思渺对胡玄宗好感只停留在好奇的份上,明婷只怕陷的比陈思渺更深。
最为重要的是,陈思渺心智尚未成熟,一旦注意力被转移,也许很快就会忘记胡玄宗。反观明婷这种善于隐藏心事的女孩,一旦动心再想改变其心意,只怕很难啊!
同样看出一些端倪的胡玄宗,内心也自嘲道:“难道我命犯桃花不成?”
重生归来,刚摆脱青梅竹马的苏洛烟,此番又招惹到明婷。确实不想沾惹这些是非的胡玄宗,也只能告诫自己,往后没事还是少出门吧!
从府城到信江州治下的紫玉县,走高速全程所需时间也不到两小时。根据导航从紫玉县下高速,陈思远直接把胡玄宗送回南山镇的刘家庄村口。
看到通往另一侧的山路,陈思远也很好奇道:“先生修行的道观不通车吗?”
“不通!这样挺好,真要通了车,反倒没了清静!这会山上正在修建亭舍,想必看上去应该有点乱,你要去看看吗?等下次有机会来,也省的走错路!”
“不打扰吧?”
“无妨!正常情况下,附近村民偶尔也会上山进香!只是路有点不好走,你多留心脚下!”
“没事!以前在部队,比这难走的路也走过不少呢!这箱子,我帮你拎吧!”
“算了!拎着这箱子,估计你很难跟上我的步伐,还是我来吧!”
知道陈思远很想帮忙,可这个大行李箱份量不轻。加之山路并不平坦,行李箱只能拎不能推。除非是扛着走,否则陈思远很难跟上胡玄宗的步伐。
清楚这一点的陈思远,看到拎起箱子步伐矫健行走在山路上的胡玄宗,清楚这需要极强的手臂力量。看到这一幕,陈思远内心觉得,他又看到胡玄宗的另一面。
原来胡玄宗不光医术精湛,只怕实力也很强悍。单单这份力量跟平衡度,陈思远觉得警队里那些特种兵出身的特警,恐怕也很难做到跟胡玄宗这般轻松自如。
行走了十几分钟,终于来到五龙岭下,看着正在跟村民打招呼的胡玄宗,还有山上隐约可见的建筑,陈思远知道这应该就是胡玄宗修行的宝山跟道观。
“好像也很平常啊!这山,好像也没想象中那样高。”
内心暗想的陈思远,又继续跟着胡玄宗上山。看着沿山而上的石阶,其中不少石阶看上去,应该也是刚翻修不久。这说明,以前这座道观应该很不起眼。
直到站在修缮完成的道观门前,陈思远觉得这座道观面积虽不大,却胜在环境清悠。走进敞开的道观墙门,整座道观一览无疑。整体看上去,确实简朴的超乎想象。
“是不是觉得,我这道观跟你想象的有些不一样?”
“不瞒先生,确实有点!相比以前我去过的那些道观,先生这座道观,或者才是真正的修行之所。只是先生师徒常年待在这里,不会觉得枯燥无聊吗?”
“修行,本就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习惯了,其实也没什么。事实上,你现在看到的道观,已经是翻修过的。翻修之前,我这道观比你想象的更陈旧。”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相信,此山此观有了先生,未来一定会出名的!”
“有时出名,也并非好事啊!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道观继续寂寂无名下去!”
既然来了道观,自然免不了烧柱香。对此,胡玄宗也没拒绝,亲自替陈思远主持进香仪式。看着一身休闲服,却神情肃穆的胡玄宗,陈思远也觉得气氛神圣了不少。
考虑到陈思远还要返回府城,胡玄宗也没过多挽留,将其送下山,便目送其离开。返回公路的途中,陈思远确实很难相信,胡玄宗在这样的道观修行。
可仔细想想,如果陈思远真在那种名山道观修行,相信那座道观早就出名了。也许只有这样寂寂无名的道观,才会隐藏真正潜心修行的道门中人。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道理,陈思远多少还是懂的!
第三十四章 帮衬一把
尽管外出时间不长,可对回归五龙岭道观的胡玄宗而言,浮躁的心瞬间觉得平静了下来。这种心安的感觉,令胡玄宗很沉醉其中,也知道他此生很难离了这方水土。
下山到刘波家吃晚饭时,胡玄宗也挑了一些京城发生的事,跟这些好奇的乡亲讲述了一下。得知刘波就读的学校环境那么好,众人都觉得不愧是顶级学府。
唯有刘冬生笑了笑道:“光学校好也没用,最终还要靠那小子会不会争气。真要到了大学就马放南山,读大学又有什么用呢?会赚钱,那才叫有本事!”
凡事向‘钱’看,这种心态在农村并不少见。尽管很多农村人,都会想尽办法培养孩子读大学。可归根结底,他们都希望自家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怎么才叫更好的生活呢?
开豪车、住洋房、娶城里姑娘,那就叫有本事。谁家儿女能做到这些,乡亲就会觉得他们过上了好日子。但在胡玄宗看来,这或许也是农村日渐荒废的原因所在。
趁着吃饭的功夫,有村民随口道:“听说兰花打算让大女儿出去打工,那丫头才多大?都还没成年吧?这么小的孩子,不读书能做什么?”
“唉,那也是没办法啊!就靠地里这点收入,又在伺候猛子爹娘,还要拉扯三个都要读书的丫头。原本大丫头的成绩不错,这次怎么就考差了呢?
猛子媳妇不是不让她读,只是供不起啊!要是那丫头有考到免费的,肯定会让她读。谁叫她自己不争气呢?要是让她去读高中,剩下两个丫头怎么办呢?”
村民口中的猛子,便是前几年不幸出意外去世的刘猛。想到距离开学没两天,吃过饭的胡玄宗,很快来到刘猛家中,看到正在院中劈柴的三姐妹。
“玄宗哥哥,你怎么来了?你不是跟波哥去京城了吗?”
听着其中一个丫头的称呼,胡玄宗差点误以为陈思渺那丫头来了,走进院中道:“下午刚回来!小悦,你妈跟爷奶呢?”
“奶在屋里,爷跟妈去地里了。有几亩地缺水,他们去放水了。燕,去给玄宗哥拿把椅子!玄宗哥,你是有什么事吗?要是着急,我让小琪就喊我妈回来!”
“也没什么大事!说起来,自从我去城里读书,你们三个丫头都很少来山上了。要不是先前听人说,你这丫头真打算不读了?你才多大,不读书你能做什么?”
“啊!是不是又有人说闲话了?我读不读书,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面对胡玄宗说出的话,自尊心比较强的刘悦,表情多少显得有些气愤。农村人爱八卦更爱家长里短,类似刘家这种情况,自然从来都少不了话题。
看着身形单薄的刘悦三姐妹,胡玄宗也很直接的道:“刘悦,老实交待,这次没考好是不是故意的?你成绩我知道,考县一中应该不是问题。”
“没有!就是没考好,我不想读书了!你不是也不读了吗?”
不敢直视胡玄宗的眼神,低头的刘悦还是咬牙说出这番话。听到这里的胡玄宗,多少有些哭笑不得道:“傻丫头,还真是长大了。好的不学,就学这个啊?”
“读高中太花钱,奶奶这两年身体也不好,经常要看病吃药。小琪跟小燕的成绩很好,我要是去读高中,她们将来怎么办?我是姐姐,我不能太自私!”
说出这番理由,胡玄宗听的又心疼又怜惜,想了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