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次日上午,萧业已答题完毕,会试共有三日,不能提前交卷,于是闭目养神,暗中思索着武承嗣会以什么手段来对付自己。
思来想去,只有在授官一事上做章。
其实相较于武承嗣,武三思更加隐忍,也更加难缠,不过这两人是有矛盾的,毕竟如太后篡唐,继承人只能有一个,二人谁都想当武家的领头羊,谋取太子一职。
有句话说的好,异教徒比异端更可恨,萧业相对于武家,是外人,有争取的可能,真正水火难容的,还是这两个堂兄弟啊!
昌殿中!
四位考官监视着考场的一举一动。
“诶?那位萧解元答完了。”
陆元方喜道。
他也是吴郡陆氏出身,与陆的关系比之萧业与萧至忠的关系在血缘上更加亲近,因萧业帮了陆一家,又与陆份属好友至交,因此爱屋及屋。
而且作为江东人士,对江东士子有着天然的好感。
“哼!”
李昭德哼了声:“答的快未必答的好,我大唐人才济济,此子不过在区区江东一隅称雄罢了,若放在洛阳,未必出类拨粹。
陆元方面色一沉,便道:“李侍郎,或许某人给过你暗示,但是太后最重人才,并将亲自为殿试出题,故而还是莫要过份,以免累及家人!”
“砰!”
李昭德大怒,猛一击案:“你有话何不明说?谁给我暗示?”
“呵,也许是张三,也许是李四,也许谁说的准呢。”
陆元方呵呵一笑,端起茶盅,老神在在的抿了一口。
“两位,两位!”
崔神基忙打圆场:“两位受太后信任,才得以主持本场会试,人品自然是信的过的,何必为些许末节伤了和气,哈,再有半日就要收卷了,咱们的苦日子也要来啦!”
“来,来,喝茶,喝茶!”
陆元方笑咪咪的招呼。
李昭德却是哼了声,动都不动。
傍晚!
鼓响!
国子监大门洞开,考生们拖着疲惫的身躯,一窝蜂的涌了出去,国子监门外,也早已围满了人。
“萧郎,萧郎!”
殷殷眼尖,欢喜的唤道。
苏月儿美眸带着盈盈笑意,不禁回想了秦淮河画舫上初识萧业的那晚,不觉中,已是一年过去。
这一年里,修为虽未有寸进,但是自己的心境却是越发的圆满,似乎很是沉溺于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小事,不过她的理智提醒她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当情到时浓之时,就是她运转师门心法,以无上毅力,斩断情丝的那一刻!
“叫姑娘们久等了!”
萧业快步赶了过来,拱手笑道。
“萧郎,考的如何?”
张检问道。
萧业摇摇头道:“听天由命罢,索性七日放榜,诶,他们也出来了。”
陆、陈子昂与蒋方结伴而出,陆嚷嚷道:“不谈考题,咱们先找个地方好好吃一顿,娘的,连考三天,嘴里都淡出鸟来了。”
素素笑道:“早就备好啦,已经在归林居订了一间雅间,据说昼夜不休,每晚高朋满座,是由当朝太平公主和她的丈夫薛绍暗中主持,每年能净赚百万两银子呢。”
“嗯!”
殷殷也道:“都说大唐公主拨戾嚣张,可这位太平公主不同,自嫁了薛绍之后,居家相夫教子,从不惹事生非,夫妻恩爱的很呢。”
看着诸女的满满羡慕之色,萧业也不知该说什么好,再有几年,薛绍就该被赐死了,太平公主也将性情大变,虽然薛绍在血缘上是他的姑父,可这不关他的事,他不论对李家,还是对萧家,都不存在任何归属感。
“走罢!”
萧业笑着招呼。
归林居位于城外,洛水南岸,趁着洛阳城门关闭之前,众人总算出了城。
事实上因长安洛阳的坊市制度,城里已渐渐萧条,毕竟太平盛世几十年,官僚权贵,富商巨贾富的流油,有享受夜生活的需要,魏晋南北朝是在自己家里享受,但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宴请宾朋与其在家没人知道,不如去青楼酒肆,大家一起热闹。
而坊市制度源于北周的举国皆兵,早已跟不上时代,隋唐两朝沿用,是发现这种制度有利于管理都城老百姓,纵然有人不满,可没有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提出废除坊市,到时一顶道德败坏的大帽子扣下来谁都吃不消,因此娱乐休闲设施渐渐地迁到了城外。
归林居高达四层,占地数顷,酒楼后面,是沿着伊水建起的一座座精舍小院,安排些歌舞与特殊节目。
萧业等人只为吃饭而来。
酒楼前方的广场上,停满了车马,一名小厮见着萧业一行人,眼前一亮,上前迎接,把萧业等人迎上了三楼。
第一五七章 会元陆文
归林居不愧是太平公主开的酒楼,就一个,贵!
五男六女十一人,吃了千两银子,不过菜式也很特别,很多都是皇家御膳,也就是太平公主敢开这样的酒楼,别人,既便是武三思与武承嗣,都不敢开。
酒足饭饱之后,回了会馆,从次日开始,萧业等人足不出户,每日入定,做好窃取气的准备。
虽然有乡试的经验,考试结果应该在最后一日才能出来,可万一有意外呢。
苏月儿诸女虽然不清楚窃取气的方法,却也是每日守在屋外。
开榜前一日!
夜色已经很深了,萧业四人更是不敢怠慢,全部都入了定。
国子监,昌殿!
“一百零五份试卷已经点出,就按此名单腾抄榜,虽说贡试不排名次,可还是要点也个会元,诸位以为该由哪位担当?”
李昭德喝问道。
陆元方道:“不论经义还是策论,以及那首试贴诗,皆已萧业为佳,自当点萧业为会元!”
“呵”
李昭德冷笑道:“此子虽章做的好,但陷害同科,人品低劣,点他入榜已是朝廷仁至义尽,又怎能担当会元?”
陆元方沉声道:“史家搜出弩甲是真,按朝廷律令,足以定谋反之辈,萧业检举史进莫说不妥,反是我辈当为,你说他因检举史进人品不佳,将来若再有这般谋反事,别人谁敢检举?闹出祸事皆因侍郎此言,我还是那句话,凡事适可而止。”
“少给老夫扣大帽子!”
李昭德不屑道:“周国公已为史进平反,大理寺也改了卷宗,老夫不问缘由,只看结果,希仲陆元方表字兄若是不服,尽请去找大理寺讨要说法!”
“你”
陆元方神色一滞。
其实陆元方还真是冤枉李昭德了,在地球历史上,李昭德有个绰号叫杠精宰相,其为人可见一斑,他针对萧业,不是因为武承嗣的暗示,而是纯粹看不惯萧业以告状的手段坏了一名举子的前程,哪怕被武承嗣利用也在所不惜,凡事只图个心里痛快。
这话落陆元方耳里,明摆着耍无赖,可是在萧业没把史进告倒之前,谁也不能说李昭德是强辞夺理。
崔神基忙劝道:“你两人怎么又争吵起来了?元方兄,不如先听听昭德公欲点谁为会元,再如分说如何?”
“哼!”
陆元方哼了声。
“老夫点陆为会元!”
李昭德微微一笑。
“什么?”
陆元方色变道:“陆之才,哪比得上萧业?”
他也是官场老将,一瞬间就识破了李昭德的歹毒用心。
首先,陆才华章皆不如萧业,这点他承认,如果陆元得了会元,萧业只要心胸稍微狭窄点,都会受影响。
官做到陆元方这个地步,看事情的出发点不完全是现实利益,还有对宗族的长远规划,他是很愿意陆与萧业情同手足,在官场上互相扶持,甚至结为通家之好。
其次,会试之后还有殿试,由太后亲自阅卷,如果陆被点了会元,却中不了三甲,再由有心人推动此事,陆家会处于很不利的境地,即便什么都没调查出来,陆家的名声也会受到影响。
因为他陆元方是考官之一。
“诶”
李昭德大手一挥:“希仲兄莫要妄自菲薄,所谓举贤不避亲,你吴郡陆氏享数百载清名,陆章确是精僻,中个会元名至实归,难道说希仲兄顾忌那小子,连个会元也不敢取?你两个也说说看,陆能否当个会元?”
“这”
敬晖与崔神基相视一眼。
虽然他俩不是武承嗣的人,但是点萧业为会元,显然要得罪武承嗣,能不多事,还是尽量不多事,点陆为会元可以避免恶了武承嗣。
而且二人着实弄不明白,陆元方为何不敢让陆当会元,就算章诗赋稍微逊那么一点,也不是太大问题,毕竟考官也有个人偏好啊。
于是相继点头:“陆可点为会元。”
“希仲兄?”
李昭德笑咪咪看过去。
四个考官,三个点陆,如果陆元方不同意,就只能请太后圣裁,可这种事情闹到太后面前,谁都不知道会是什么后果。
罢了,罢了,小儿辈的事,自有小儿辈理会!
陆元方暗暗叹了口气,便哼道:“既然如此,陆某还有何话可说。”
“吴郡陆,点为会元!”
李昭德转头喝道。
“诺!”
一名书吏提笔蘸了蘸墨,便于黄榜书写!
江南会馆!
轰!
一股浩大的气从天而降!
“来了,来了!”
殷殷忙欢呼。
众女纷纷挤向门口,本以为会元会是萧业,却不料,陆睁开了眼睛,窃取了浩大远甚于举人的气,就觉得头脑无比清明,一念即可翻阅圣人经典,不禁现出了惊喜之色。
可随即,陆神色一滞,萧业与陈子昂都未醒来,蒋方更是不用提。
“这”
陆现出了错愕之色。
固然他自负才学,心里却清楚不及萧业,难道这家伙考砸了?
前两日对了题,自己作的答卷虽也是上上之选,但论起精妙与立意仍稍逊于萧业,不应该啊!
“先出来!”
素素摆了个口型,向陆招手。
陆小心翼翼下床,出了屋子一言不发,怔怔看着屋内。
不片刻,陈子昂也睁开了眼睛,与陆大体相似,先喜后惊,看了看还处于定境中的萧业与蒋方,出了屋,便小声道:“此事不正常,难道武承嗣疯了?”
“再等等!”
陆冷声道。
半柱香过去,第三股气从天而降,萧业总算睁开了眼睛,他本是七品颠峰才气,被这气一冲,瞬间冲入八品!
穿越有了快两年,萧业对于才气多少解些,才气与气在某些情况下可视为一体,分为天地人三级,每级九品。
昌帝君赐予的气最高只是人级九品,而人间没有自行修炼才气的法门,因此人级九品已经是人间的极致,萧业只是个例,不能作为普遍情况。
地级通常都是冥府大能,据说孔子是地级九品,曹子建是地级八品,相对于人级,地级能展现更多不可思议的能力,并且可与神魂相互淬炼,但是只有人间大儒死了后,加入儒家或法家阵营,才有可能习得地级秘法。
天级更神秘,才气一旦冲破天级,可飞升成仙,就目前而言,冥府尚未有举霞飞升的先例,即便是孔子,也久久受困于地级九品,再难寸进半步。
“诶?”
萧业突然留意到,众人看自己的眼神有些奇怪,于是稍无声息下了床,出门问道:“怎么了?”
蔓蔓沉声道:“陆郎第一个醒来,陈郎第二,你是第三,如不出意外,陆郎应是会儿,我们怀疑是武承嗣在里面动了手脚。”
萧业也有类似的想法,可是话不能这样说,于是笑道:“陆郎与我,还有伯玉兄其实都在同一个水平上,发挥的好些也很正常。
陆却是摇头道:“我中会元未必是好事,自太宗年间起,会元基本上都能名列三甲,而我的水平自己是清楚的,二榜进士有余,三甲怕是不足,万一我在殿试时中不了三甲,我陆氏怕是会被人非议。”
第一五八章 又是最后
萧业略微一想,就明白了。
总的来说,大唐的科举还是比较干净,一个人的名次基本上能体现出学识才情,会元作为两千名举子之首,考不中三甲确实会让人非议。
因为会元是四名侍郎合议的结果,而唐代尚书不掌实权,多是加衔虚封,侍郎才是真正的主事人,通常皇帝不会推翻侍郎点中的会元,三甲必有一席,除非殿试发挥大失水准。
武太后能以一弱质女流成为帝国的最高主宰者,显然是极其精英,陆作为会元,章如果达不到三甲的水平,会发生什么事情很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