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农门小辣椒-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饶是这般,贺岩还给了一两银子的生活费,因着他不能上山打猎了,这一两的银子,留着给她们母女平日里打牙祭,买些肉和鱼吃,吃到贺娟成亲前,也是足足够了的。

    古代人出一次门,几乎就是一次搬家,几乎锅碗瓢盆什么都要带上。两个人的行囊,零零碎碎的,雇了两辆牛车,才算将这家当全部装上了。

    东厢房用一把铁将军上了锁,不让人进去。

    出发那日,孟氏赌气没出来送,心里还气贺岩心狠凉薄,倒是还知道找个借口,说吹了风头疼,也不敢出来送,怕舍不得哭出来,倒是不好了。

    大家心知肚明,不过她不出来倒是省事,人人都松了一口气。

    孟氏不来相送,来送的人也不少,贺家叔伯婶子们都来了,别的没有,也都是送些自家的鸡蛋,还有一块腊肉,自家院子的半篮子青菜什么的,多少也都是一点情分。

    杨大春夫妇将杨宗保送来,他一个半大后生,也没多的行囊,也就是赵嫂子给他收拾了两套衣裳,一个包裹就搞定了。

    当然,杨大春夫妇会做人,当着众人的面,也给装了一筐子吃用的,什么米面,还有腊肉腊鸡之类的,很是丰盛了。

    因为贺岩和张春桃嘴严,杨大春夫妻也不是个张扬的,杨宗保去给张春桃要开的摊子帮忙的事情,一句都没露出去。

    再加上杨宗保那个小包裹,大家看了,也只以为是杨宗保跟着去镇上玩几日,倒也没多问。

    在众人的注目下,贺岩和张春桃拜别了贺家人和杨家人,坐上了牛车,缓缓的朝着石桥镇上而去。

    牛车慢,加上东西多,从早上出发,中途还停下来歇了会,生了堆火,烧了热水,烤了馍馍吃了个午饭,给牛也喂了一次干草,才继续赶路。

    一直到下半晌才到了石桥镇。

    镇上到底热闹些,春节的气氛还没散去,孩子们还穿着过年的新鲜衣裳,在巷子里跑来跑去的嬉闹。

    因着刚出了十五,大人也都有些懒懒的,袖着手,依在门口跟对门邻居说些家常话。

    地上还有残余的鞭炮红纸屑,被踩得乱七八糟,街上的铺子开门的不多,就那么一两家,也已经准备关门打烊了。

    这个时候拖着全部家当都两辆牛车缓缓的经过,自然吸引了大部人的注意力。

    本来是闲聊的,都变成了询问,这是谁家搬到镇上来了?

    小孩子们闲着无聊,自然跟在那牛车后头,看着牛车进了贺家的小院子,才四散开去。

    这贺家的院子年前才来打扫过,倒是还算干净。

    柴火什么的也都有,只需要大略的收拾一下就能住人了。

    将全副家当都搬了下来,已经天黑了,张春桃先将灶屋收拾了出来,粮食和菜都是自带了的,焖了一锅米饭,又简单的炖了个腊肉白菜粉条,留赶车帮忙搬家的两个汉子一起吃饭。

    天色也晚了,这个时候回去,到底天黑路滑,索性就留他们晚上住上一宿,第二天一早再走。

    都是一个村的,大家也都知根知底,加上晚上赶路确实危险,两个汉子也没客套,就留了下来。

    人多力量大,很快就将箱笼之类的都搬进屋里,摆放好了。

    贺岩和张春桃还是选了东厢房住着,上房三间还是空着,将西厢房收拾出来,给杨宗保住,晚上那两个汉子和杨宗保一起凑合一宿也就是了。

    到底忙累了一天,将东西大致归置好,也就都爬到炕上沉沉睡去了。

    第二天一早,那两个汉子吃了早饭,也就赶着牛车回去了,留下三个人,细细的将屋里都收拾了一遍,将东西摆放安置好,才算彻底安顿好了。

    等安顿好后,贺岩先是带着张春桃去了马家,好歹也是未来的亲家,搬到镇上来了,肯定要上门拜访一番。

    马家听说了贺岩和张春桃搬到镇上来住的消息,先是一愣,然后听说贺岩要进学读书,马大夫先赞许的点了点头:“当初你爹活着的时候就说你读书有天份,只是不知为何放弃了读书,如今肯捡起来,也为时不晚。你爹若是知道,在天之灵也会欣慰的!”

    马母自然也是高兴的,别的不说,若是贺岩真能中个秀才什么的,对他们家也有好处不是?

    因此也是满口子的说好话,还拉着张春桃叮嘱:“以后咱们住得近了,常来常往才好。这镇上我们家多住了些年,也颇认得几个邻居,有什么烦难的,也别外道,来告诉我们就是了。”

    一面又告诉张春桃,在哪里兑米最合适,哪家的菜最新鲜,谁家的肉最好,谁家的日常百货铺子最实惠,谁家铺子东西最时兴。

    这些消息都是马母多年的生活经验得出来的,也是张春桃最缺失的,自然老老实实的都听进去了。

    马母越说越高兴,虽然她生了几个儿子,儿媳妇也娶进来几个了,可都不在身边,她这一肚子的生活经还真没处诉,难得看张春桃听得仔细认真,就恨不得一股脑的都告诉她才好。

 第三百五十七章 安顿妥当

    倒是马远志见亲爹只拉着贺岩怀念当年岳父没死之前,亲娘只拉着张春桃说鸡毛蒜皮的那些小事,急得心里跟猫抓一般。

    怎么就没人告诉他,那贺岩和张春桃两人都搬到镇上了,岳母和娟儿妹妹呢?是不是也跟来了?只是不好意思上门来?

    一时就坐不住了,屁股跟长了刺一样,坐卧不安的恨不得就到贺家院子里去看看去。

    这从贺岩成亲后,他已经两个月没见到贺娟了,心里着实想念。

    不敢去打扰亲爹说话去,只在马母和张春桃身边打转,一脸欲言又止欲言又止。

    若是别人见了马远志这样,肯定要主动开口问他有啥事,可马母太了解自己儿子了,这围着她们打转,就跟那狗围着一桌子好吃的,想吃又不敢,想走又舍不得,只恨不得摇尾巴的样子,看着就贱不嗖嗖的,只让她手痒痒,想抽上两下子。

    这德行,还能为了谁?为了贺家那丫头呗?真是个蠢的,既然这贺岩做哥哥和嫂子的上门来拜访,并没有替贺家丫头和那亲家母,那要么是不想提,要么就是没带到镇上来呗,还有什么可问的?

    更何况就私心来说,马母也不乐意看到贺娟现在搬到镇上来,这要是搬过来了,以自家这蠢儿子心热的模样,只怕天天都要摸到贺家去。

    那贺家丫头也不是个矜持的,真若一个不妨,都快要成亲了闹出什么笑话来,那岂不是马家几辈子的老脸都丢了?

    倒不如留在乡下,隔得远了,反而没有妨碍,到时候一顶花轿接进门来,才是正经呢。

    心里憋着气,马母只做没看到,也绝口不问孟氏贺娟的情况,只跟张春桃说镇上的风土人情规矩。

    张春桃又不瞎,自然也看到了,不过她也难得搭理马远志,他亲娘都装没看到,自己更要装没看到了。

    两个女人心有灵犀的都将马远志给甩在一旁。

    还是马远志实在忍不住了,厚着脸皮插了一句嘴:“嫂子,你跟大哥搬到镇上了,那婶子和娟儿妹妹呢——”

    一句话出口,就收到了马母的一个死亡凝视。

    就连马大夫那边,本来说话的,都打了个顿。

    张春桃笑盈盈的,装作什么都没看到,“婆母年纪大了,舍不得家里的老院子,小妹孝顺,要陪着婆母,所以她们如今留在乡下家里呢。”

    在外头,张春桃自然不吝与说两句场面客套话。

    听起来,也没什么可指责的,老人年纪大了,不愿意离开住了几十年的屋子,这是人之常情。

    小女儿没出嫁,陪着亲娘左右孝顺,也是正理。

    说出来又体面又好听。

    果然马母的脸色就好看了很多。

    倒是马远志忍不住道:“婶子年纪大了,娟儿妹妹还小,留在乡下,万一有个什么——”

    这话还没说完,马大夫先开口呵斥道:“闭嘴!休得胡说——”

    马远志也知道自己一时情急,把话说造次了,忙闭口不言了。

    马母就拉着张春桃赔不是:“亲家嫂子,实在对不住了!我家这个混小子,他这是关心则乱,说错了话,你千万别跟他一般见识——”

    张春桃微微一笑:“伯母说笑了,远志兄弟这是关心婆母和小妹呢。这未来的女婿都这么关心,我们这做儿子媳妇的还能真丢手不管不成?且把心放到肚子里,我们走之前都安排好了,家里粮食肉都不缺,还给了银钱平日里花用,又请了本家的叔伯婶子,还有我干爹干娘一家子照看呢。”

    “再者咱们贺家在杨家村也好几代了,不看别的,就是看在我家大伯的份上,也不会有人为难我家婆母和小妹的!”

    “更何况,等贺大哥放假的时候,我们肯定也要回去探望,要是这样都能有万一,那就是我们在乡下,只怕也逃脱不了呢?”

    话虽然是笑着说的,可这话里的意思可不客气。

    不过马大夫和马母都没生气,这要怪也要怪自家儿子说错了话,还没成亲呢,就插手岳父家的事情,换做那脾气暴躁的,捶自己蠢儿子一顿,你都得老老实实的受着。

    更何况只是听两句不软不硬的话呢,也算是贺岩和张春桃够给面子了。

    马母还要给自家儿子圆上两句:“这话说得,你们小夫妻一贯是最稳妥的人,自然要安排得稳当妥帖了才会出来,都怪我家这混小子不会说话,你们消消气,中午婶子给你们做好吃的,算是接风——”

    贺岩和张春桃自然推辞,只说才搬来,家里乱糟糟的,还要回去收拾,而且事情也多,要寻夫子,还要安顿下来,等闲了再来。

    马母苦留不住,只得将人送了出来。

    回家就拎着棒槌在自家院子里将马远志捶了一顿,马远志也懊恼不已,深悔自己情急之下说错了话,倒是老老实实的领了揍,不敢有半句不是。

    拜访了马家后,张春桃就留在家中收拾,准备,又去拜访隔壁的邻居嫂子,说以后就要常住在这里,跟大家做邻居了,还请多关照之类的话。

    邻居的嫂子们听说她要常住,也挺高兴的,又知道她是陪着自家男人来读书进学的,那更是高看了一眼,邻里关系更甚之前。

    贺岩先带着杨宗保去见了他在镇上关系不错的朋友,还有些地头蛇之类的,也算是认认人,过个明路,以后张春桃出摊子,也免得有不长眼睛的来收保护费或者寻事。

    然后杨宗保就拿着张春桃画出来的推车图样,去了贺岩介绍的木匠那里,盯着木匠将推车给打出来。

    至于采购各种零碎需要的东西物件,就不用贺岩了,张春桃揣着马母传授的一肚子的经验,带着杨宗保去买就是了。

    杨宗保也是个机灵的,跟着张春桃出去买了几次东西,就将谁家菜好,谁家肉便宜,谁家东西实惠都记在心里了。

    见家中安顿妥当了,贺岩才放心,托了人,去寻镇上坐馆最好的那个老秀才去了。

    说来这老秀才在镇上还颇有名气,在县城里的书院里当过夫子,后来年纪大了些,在县城居住大不易,索性搬回镇上老家住,开门授馆,收几个学生贴补家用。

    他虽然自己科举之路不咋顺利,可他教书的运气倒是不错,这些年,收的学生里倒是考出了一个秀才两个童生。

    在这石桥镇上,已经是极为难得的好夫子先生了,这附近十里八乡,没有实力将孩子送到县城书院的,基本都是挤破脑袋要将孩子送到这老秀才这里来,也巴不得能沾沾运气,考上个童生或者秀才。

    老秀才的名声打响后,束脩涨了,收徒弟也颇为挑剔了些,资质普通的都不要了,都是选些好苗子。

    可即使这般,想被他收下读书,也还要颇为一番功夫。

 第三百五十七章 面试

    贺岩所寻的中间人,自然是一个极为妥当,在老秀才这里说话还算有几分分量的人。

    过了两日,就带着贺岩去见过那老秀才,让那老秀才考察了一番。

    老秀才姓周,如今也有五十了,头发半百了,看着就是一个极为严肃的人。

    先是问贺岩四书读到哪里了?然后又抽出其中几段来,让贺岩背诵,最后还让贺岩提笔注释了一篇文后,才算勉强点头,同意收贺岩入门下了。

    不过最后还是敲打了两句,只说贺岩也就基本功算扎实了,注释解意之类的还欠缺。

    贺岩自然知道自己的弱项,他这些年来,四书五经是倒背如流,只是策论什么的确已经丢下多年,重新捡起来,没有夫子指点,确实有些吃力。

    见老周秀才一语中的,不仅没觉得难堪,反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