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农门小辣椒-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可是他想吃他姐的手艺了。

    那边,杨大春也跟在儿子后头连连点头,他也想吃干闺女做的饭菜了。

    说来还是过年吃过,哧溜,那味道,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

 第四百三十七章 香辣石螺

    赵嫂子直接被父子俩给气笑了,索性将晚餐都交给张春桃来做,她打下手。

    张春桃也不客气,先将石螺清洗干净,交代杨宗保,拿了一把剪刀,将石螺屁股剪掉。

    然后准备配料,那卤菜的大料还剩了一些,她都带回来了,姜切片,蒜拍碎,烧开一锅水,将石螺和姜片葱丝,还从杨大春那里讨了一杯酒,倒了小半杯下去,焯水捞出来。

    这样是为了让石螺更干净,一会也更好入味。

    然后起锅烧油,放入姜蒜、还有张春桃送给杨家的豆瓣酱,再有切成段的干辣椒,大料香叶什么的,炒出香味来后,才将螺丝放进去翻炒。

    翻炒得螺丝入味冒出香味后,若是在现代,那就可以倒入啤酒,大火烧开,小火收汁了。

    只可惜如今没有,倒是将剩下的半杯酒倒了进去,再放了半瓢水,然后大火烧开后,就小火慢慢的煮,一边收汁,一边让螺丝彻底的吸收味道。

    一时间,满屋子都是石螺的香味,带着一股辣椒的辛辣,还有其他卤料的香味,十分的馋人。

    在外头院子里的杨宗保已经往灶屋里探了好几次头,都被赵嫂子无情的给赶出去了。

    就连杨大春也吞了吞口水,抱着张春桃送的那坛子好酒,本打算留着以后喝的,可现在看来,今天就可以开封了。

    微风轻拂,将这霸道的香味,送往了隔壁四邻家。

    大家都差不多这个时候吃晚饭,正在院子里要开饭呢,闻着这杨家飘过来的香味,顿时自家的饭都不香了。

    有那实在忍不住的,就趴在墙头问:“大春叔,你家做啥好吃的?怎么这么香?”

    杨大春哧溜一下口水,才咧嘴露出门牙来:“这不我家闺女和小子上山,运气好摸了一点石螺回来,我闺女说晚上要露一手给我们尝尝呢——”

    本来还想着,这要是别的什么,看能不能讨要一点尝尝味道。

    听说是石螺,邻居们也不好意思开口了,大家也知道,这可是好东西,十分难得。谁家碰巧摸到这个,要么招待贵客,要么就是卖到镇上去给富户们吃。

    因此都讪讪然的缩回头去了。

    回去后,家里不懂事的孩子还哭着喊着,让自家爹娘也去山里摸去,他们也要吃。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石螺没吃上,倒是吃了一顿男女混合竹笋炒肉不提。

    因着有石螺,花费的时间长,其他的菜就简单了,炒了一个青菜,再打了一个野菜汤,里面飘着几片腊肉提香。

    又擀了一堆面条放着,锅里烧着热水,等吃的差不多了,就将水烧开,将面条下进去,煮熟后捞出来就这那石螺的汤拌面,也是一绝。

    石螺一端上桌,杨大春先给自己斟了一杯酒,然后,然后就看着不知道怎么下手了。

    张春桃示范了一下,筷子夹起一个,然后放在嘴边一吸,那美味鲜辣的螺肉就到了嘴里,一咬就迸发出肥美的汁水来,比起当年张春桃吃得炒田螺简直好吃一百倍。

    杨家人跟着学,除了杨宗保试验了两次就掌握了精髓外,可怜杨大春和赵嫂子,嘴巴都吸肿了,那螺肉还纹丝不动。

    可即使这般,那汤汁就已经让人拍案叫绝了。

    还是张春桃在院子里现掰了一根树枝,然后削成两根大号的牙签,再示范给杨大春两人看,这下有了工具,两人终于吃上了又辣又鲜的石螺了。

    本来庄户人家做体力活的,口味就重,爱吃咸辣之味,这道菜简直就做到了杨家人的心坎坎上。

    平日里吃饭,庄户人家也不讲究什么食不言睡不语的,饭桌上有啥说啥,正是一家人和和乐乐的时候。

    今天有了这道菜,大家都一致闷头吃螺,坚决不说一句话,就怕多说了一个字,少吃了一个螺。

    小半筐子的石螺,这么一炒也有小半盆子,四个人吃完还都意犹未尽。

    嘴巴都被辣得通红,可是越辣就越过瘾,越开胃想吃。

    见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张春桃就进去灶屋里下面去,等面条煮好捞出来,一人一大碗,拌上那炒石螺的汤,面条筋道爽滑,汤汁香辣浓郁,配上先前显得寡淡的青菜,此刻吃起来,带着青菜特有的鲜甜,好吃到飞起。

    吃完面条,嘴巴还是火辣辣的,再一人来上一碗野菜汤,腊肉提香,野菜清爽略带一点苦味,一碗下去,火辣辣的喉咙和肠胃都舒服了。

    一顿饭吃得是酣畅淋漓。

    杨宗保当场大发感慨:“姐,要不你就别回贺家了!贺家有什么好的?贺家那老妖婆又坏又偏心,你回去就要受气!不如就留在娘家,我挣钱回来养你跟爹娘啊!”

    这样的好姐姐,咋现在才遇上,而且遇上的时候已经嫁到贺家去了!太亏了!要是早认了姐姐,他能将姐姐留到八十去!

    张春桃还没说话呢,赵嫂子一巴掌就拍到了杨宗保的头上,凶巴巴的道:“你想啥好事呢!你姐都嫁人了,你也不盼着她点好?咋滴?放弃你姐夫了,回来专门伺候你,给你做饭啊?我看你想的比那做梦还美呢!”

    “还傻楞着干啥?还不把碗筷收拾去洗了?还等你娘我和你姐来收拾不成?”

    杨宗保忙爬起来去收拾,一边还揉着头,他娘真是下手太狠了,这一巴掌下来,他脑瓜子都嗡嗡的了。

    还好在镇上,张春桃也不惯着杨宗保,她做饭,中午是杨宗保洗碗收拾灶屋,晚上就是贺岩洗碗收拾灶屋,绝对没有说因为他们俩是男人,就该供着捧着百手不伸等着人来伺候的道理。

    反倒因为他们是男人,虽然也许力气还不如她,可家里的力气活,重活那都是交给他们俩去做的,坚决不惯他们这毛病。

    贺岩是在贺家反正孟氏和贺娟也很少管他,他自力更生习惯了,娶了媳妇后,恨不得把媳妇供起来,除了洗衣服做饭,别的活计,只要他会的,不等张春桃说,自己就主动做了。

    至于杨宗保,在外头也是有自理能力的,加上刚跟着张春桃到镇上,那自然要小心行事,被张春桃指使习惯了,也就做起这些活计来,俐落的很。

    就是赵嫂子也忍不住夸了两句,倒是比以前出息了。

    杨大春也跟着点头,两人倒是没有因为自家儿子跟着张春桃,怎么就学会刷碗收拾厨房了而不高兴。

    也没有怀疑说,是不是平日里在镇上就这么使唤他了?

    毕竟他们心里早就有数,这年头,自家孩子跟着人学点手艺功夫什么的,不都得给师父当牛做马么?说是徒弟,实际就是不要钱的长工,好好伺候着师傅,就指望着能学上一点半点呢。

 第四百三十八章 扭丝镯子

    像张春桃这样的,不仅好吃好喝的供着,还给月钱,又给置办衣服鞋袜被褥,这已经是想都不敢想的待遇了。

    也就是姐弟,才对他这么好呢!

    给刷碗收拾灶屋算啥,要是可以,洗衣服做饭干啥都行!

    因此赵嫂子还特意拍着张春桃的肩膀叮嘱:“可别惯着他!有什么事情尽管使唤他,那些力气活累活,不找他找谁?多耗点子力气算啥,睡一夜力气就回来了,最不值钱了!”

    他们夫妻俩也不图别的,就想着将来杨宗保能将张春桃的本事学个两三分,将来自己做点生意也好,还是干点别的也好,总比学武给人押镖,拿命换银子强。

    张春桃也能看得出来杨大春夫妻两人的心思来。

    投桃报李,两夫妻对她是真没话说,亲闺女也就是这待遇了,她也就安安两夫妻的心。

    寻了个机会,将自己的打算跟赵嫂子说了,只说这卤肉方子本是打算卖的,不过在镇上卖不出价钱来,也不敢卖。

    倒是想等贺岩考上了童生了,想法子去县城一趟,看能不能高价出手。

    到时候手头有了银钱,就可以在县城去开个铺子去,她不好出面,这铺子到时候就交给杨宗保帮忙看着,几年功夫,想来杨宗保就锻炼出来了。

    等杨宗保有了经验,她再帮着杨宗保开个铺子也好,还是帮他再寻个生意也好,总归是不会亏待了他。

    赵嫂子听了这话,真是眼泪都出来了!

    只握着张春桃的手不放,满口都是好孩子,别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孟氏自从去贺家二叔那里碰了个软钉子回来后,就窝在家里不出门了。

    贺家三姑倒是落了个清闲,她人老成精,看出来这里头怕是又有故事,她再怎么也是个外人,只看着孟氏不出去做妖也就罢了,别的也懒得掺和。

    张春桃也难得清闲了一段时日,每天就带着杨宗保漫山遍野的找些山货,好吃的回来做着吃。

    天天杨家的院子往外头飘香味,隔壁的小孩都馋哭嚎好几回了。

    眼看着杨大春和赵嫂子两人气色好了,脸上也多了肉了,大家嘴上不说,心里谁不羡慕杨家,真是走大运了,认这样一个干闺女,比那亲闺女都还贴心有用呢。

    只是快活的日子过得飞快。

    算着时日,贺岩那边应该已经考完放榜了,也不知道到底情况如何了,张春桃正琢磨着是不是这几天该让杨宗保去镇上看看,看贺岩回来了没有?

    不然等他回来,不管是考试通过了没,还是没通过,回家一看,喔嚯,关门铁锁,老婆小舅子都不见了,也不知道心里咋想呢。

    被张春桃惦记着的贺岩,此刻已经快到石桥镇了。

    他这次运气不错,也多亏得周老秀才的小灶开得好,临时的佛脚也抱对了,倒是刚好通过了。

    他们一行人里,七八个倒是都通过了,因此人人都是春风得意。

    接下来就是五月份还有一场府试,府试通过后,才叫童生。

    就有资格参加三年两次的院试,院试通过,那就是考中秀才,算是有了功名,可以免除差徭了。

    多少人都是童生考试通过,然后院试这一坎就能刷下无数读书人来。

    好多从幼童考到头发花白,都还是童生,没考中秀才的。

    贺岩他们这七八个人里,年轻的十六七八岁,年纪大些的已经有二十五六了。年轻一点的还好,那些年纪大的,家境一般,若是这次童生考试再不过,估计家中再也供养不起了。

    贺岩年纪不大,处在中间,倒是也不显得突出。

    回来自然还是跟着镖局车队一起,镖局听说这些读书人这次县试都通过了,态度倒是都好了不少,连搭顺风车的车钱都给少了几文,也算是结个善缘。

    一路上其他人高谈阔论,个个都雄心勃发,好一副慨然指点江山的派头。

    唯有贺岩,只落在后头不做声,不时摸摸怀里,那里放着他给张春桃精心挑选的礼物。

    上次看到杨宗保拿到月钱了,第一件事就是给张春桃买首饰,他就记在心里了。

    这县城的首饰花样自然比镇上的精巧,加上这次出门,他身上是带足了盘缠的。

    出门在外,贺岩自己并不挑吃穿和住的地方,有周老夫子的指点,他们到县城还算早的,也就租了安静的小院子,七八个人挤在一个小院子里,请了个婆子做饭浆洗衣服。

    因前后不过十天半个月,租金和雇佣婆子的钱都还挺合适的,七八个人一分摊,也没话费多少。

    别的学子还看着县城繁华,忍不住和其他地方认识的学子,去酒楼坐坐,以诗会友,贺岩却从来不参与。

    只管在房里看书,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县试考五场,分别考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策论。

    贺岩别的也就罢了,试贴诗太过中正,属于平平无奇那种。

    不过他倒也不着急,毕竟自己第一次参加,本就是试试身手,感受一下气氛的,倒是心态平和。

    考完也不像其他考生一般,焦虑得不行,在家闲不住,非要出去跟其他学子喝酒,交换一些道听途说不知真假的消息。

    他考完后,才终于得空去了县城最好的银楼。

    银楼的伙计眼睛都尖利的很,见贺岩虽然衣着普通,可穿着直掇,容貌俊美,一看就是来参加县试的学子,也不敢怠慢,将人给迎到了里头,先将那普通的银簪子银镯子之类的介绍给贺岩。

    见贺岩不为所动,甚至还有些不太满意,心里就有了数。

    再拿托盘托出来的,就是做工更精巧的一些东西了,比如银鎏金的簪子和镯子,要么还镶嵌一点宝石和米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