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丈夫下乡后-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茗茗就撺掇志斌叔:“继续把扫盲班办起来,问问剩下的知青愿不愿意去扫盲。”
  你们不是说自己没文化吗,干脆就就去读书学认字吧,反正多认点字准没错。
  要不然闲着没事干,也是在家里猫冬或者跑到礼堂去下下棋,甚至不晓得猫到哪间房子里偷摸着打牌。
  志斌叔听取了她的建议,还真就把扫盲班办了起来,惹得这些上了年纪的叔婶们嘀嘀咕咕的,好不乐意呢。
  但乔茗茗是谁啊,再出主意:“扫盲班闭课后有一场考试,第一名奖搪瓷盆子搪瓷杯和蛤蜊油,第二名奖两条毛巾和蛤蜊油,第三名奖两本本子和蛤蜊油。”
  志斌叔:“……为什么都是蛤蜊油。”
  他怪想要烟卷的。
  乔茗茗特懂,悄咪咪说:“嘿嘿,叔你不懂呢,婶子们嘛,都喜欢蛤蜊油。”
  若是发烟卷,婶子们指定不乐意去。可若是蛤蜊油,叔们不去,婶子们就是抬也得把人抬去,而且还会提溜着耳朵逼认字逼上进。
  蛤蜊油难买,这玩意儿在县城里可算个奢侈品,乔茗茗身上有几个,还是姜书记他媳妇送的。
  乔茗茗更喜欢用杨姨做的面霜,干脆就把这几个蛤蜊油贡献出来,当成奖励得了。志斌叔也不亏待她,反手直接塞给她几斤山柚油。
  反正在他们去绵山前,好些村民就去礼堂里上扫盲课了,如今他们都回来了还在上。
  要上到什么时候,得上到二十六号才行,二十六号之后才能放假去忙过年的事儿。
  翌日。
  年底分钱,扫盲班欢天喜地地放半天假,都在礼堂里排队等着分钱。
  每年分钱绝对是绝大多数村民最快乐的时候,这两年明显一年比一年快乐。
  为啥?
  金钱就是快乐的源泉,因为大家都晓得队上有钱了所以才快乐。
  隔壁黄庄和山羊岭的人有点鸡贼,到了这天竟然吆三喝五地来看上阳村分钱。
  他们也想看看这个富裕村到底分了多少,够不够像外头说的隔三差五就能吃肉。
  所以当乔茗茗牵着衡衡,宁渝抱着彰彰来礼堂时,礼堂中满满都是人,就连舞台面上都站着不少人。
  礼堂里闹哄哄的,说话声压根听不见,你声音盖了我我声音盖了你,乔茗茗跟宁渝说话都得靠喊着来。
  “啥时候分钱啊这是?”乔茗茗踮起脚问。
  “哎呦小乔你一家子可算来了!”凤英婶子拉着她笑眯眯道,“还早着呢。”
  乔茗茗就问:“为啥啊?”
  不是都九点半了吗,九点钟就分钱的。
  有村民就得意说:“咱们村里这不是钱多吗?”
  跟钱多不多有啥关系啊,乔茗茗心说,结果还真有关系!
  钱多就要人押运,是的,钱如今存在银行里,上阳村都成为银行行长的座上宾了好吗?
  如今这么一大笔钱要取出来,人银行也不敢直接把钱交给你,万一丢了咋整,所以干脆要发钱的这天由公安和银行一起押运送来。
  啧啧,这阵仗着实惊呆好些人。
  黄庄和山羊岭的村民都看傻了,这辈子没看过这么有排面的事儿。
  谁村钱多到要银行押送,这得多少钱啊?
  是啊,村里人也纳闷,村里又是修路又是修水渠的,今年到底要发多少钱给他们。
  可很快就知道了,外头公安的声音传来,紧接着进来的是周主任,周主任是来维持秩序的,怕志斌叔镇不住这些人。
  志斌叔颇有些诚惶诚恐地接过钱,然后就准备开始分钱。
  银行工作人员和公安坐在一边,主要是为了确保钱不会被抢,以及保证钱是足够的。
  乔茗茗不爱排着队,拉着衡衡彰彰,和苹果芸芸坐在角落里等着。
  她朝着也没排队的牛愣子叔招招手,牛愣子叔过来:“咋啦?”
  乔茗茗眼睛瞧了瞧台上的公安和银行工作人员,说:“叔,你跟志斌叔说声给人家送两杯热水还是啥的呗,他们为了咱们村这么大老远地来也辛苦。”
  外头冷着呢,要不然这三位公安三位工作人员也不会专门挑火边坐下。
  牛愣子懂了,“行!”
  还是小乔考虑得周到,分钱关头,谁还有她这种眼色劲儿。
  志斌叔特别忙,被一堆人围着问七问八,牛愣子叔挤不进去,就去找周主任。
  他这话一说,周主任一拍脑袋,懊悔:“我这脑子,都给忘了。”
  紧接着急忙道:“你去我家,平安应该还没出门,让他拿三包奶粉来,再抓点茶叶和糖,带个炉子,再拿几只碗,然后去茗茗那边的火堆边煮些奶茶。”
  深受乔茗茗的影响(荼毒),刚刚富起来丁点儿的上阳村村民们,包括周主任在内的村民们都有了奶茶瘾,皆觉得奶茶这玩意儿是好东西,比糖水还好的东西,一般客人来还不给招待!
  罪过罪过,如今村里小孩一头疼脑热,就得哭着闹着要喝奶茶才行。
  而“罪魁祸首”的乔茗茗还在心想她要不要搞些珍珠出来,没珍珠算什么奶茶啊。
  牛愣子叔很快来,也很快把奶茶煮好给公安和工作人员。
  而钱呢,也开始分了。


第109章 年底分钱
  分钱是件喜事; 村里人恨不得在礼堂门口放鞭炮。奈何村里有外人,只能忍下冲动,决定今年过年时放个够。
  志斌叔坐在台上,身前是一个大桌子; 桌子上就放着一沓沓的钱。而程会计坐在旁边; 今年又添了一个人核对钱数; 所以这一条长桌子旁总共坐了三人。
  排在第一位的是今天早晨四点半就起来,然后抓几个红薯直接就来排队的周志强。
  周志强腿脚不好,一直跟舅爷在猪圈里边干活; 老父老母早年间都去世了,他也没什么亲兄弟姐妹。家里只有妻子和一对儿女; 妻子是饥荒那几年父母花了五十斤的地瓜买来的; 当时志强婶跟着村里人逃难出来,身边只有爷爷和弟弟,爷爷就做主把她卖了。
  不过她心倒是宽得很,最近几年总说她那糊涂爷爷卖她也是为她做了件好事儿。
  周志强叔很勤劳; 一年365天中得有360天都是待在猪圈里勤勤恳恳的干活。
  志强婶也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她连修水渠都能修,有时候能挣整整八个工分; 比有些男人挣的还多。而两人的大儿子和小女儿都会去割草,亦或者是去帮忙捡石头修路。
  总之一家子都是勤快人,即使家里人不多没有老人帮衬,但今年却足足拿到425块钱!
  要知道他家真正来算只有两个壮劳力; 儿子闺女都是十岁多的年纪,只能干些松快活; 但这一家子平摊下来一个人挣了一百多!
  所以当志斌叔喊“周志强家; 425元”时; 所有人大惊。
  像是被掐住了喉咙,惊讶得整个礼堂瞬间安静,似乎是落针可闻。
  紧接着,“哄”了声。
  “什么,425块钱?”
  “我的天爷,多少,志强家多少?这这这,娘嘞那我家嘞!”
  大多数人家家里人多,那会有多少钱呢?
  就连在一边端着碗慢悠悠喝奶茶的公安和银行工作人员都抖了抖手。
  有个银行里的小年轻恍恍惚惚,嘀咕:“这可比我挣得多了。”
  是了,这比县城里好些工人挣得多。
  县城里的开销还大,反正比乡下大,一片菜叶子一个鸡蛋都要钱,然而这些在乡下都是自家就有的。
  除此之外,今年更重要的是除了发钱还证。
  一袋袋粮食运到粮站,会发粮票,而花生和大豆运走后也会发油票。而村里的甘蔗是糖票,等山柚油送到厂里送到供销社中时,这些厂这些供销社也会给不少票证。
  所以除了钱外,今年的票也多了。
  志强叔和志强婶这对憨厚的夫妻,黝黄的脸上不禁出现激动的潮红,愣是把手放在衣角上搓了搓才接过钱票来。
  他们此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原来勤劳是真能带来财富的。
  接下来就想:我们家也能盖房了。
  看看,房子就是根的观念几乎刻在每一位国人的心中。
  接下来就是同样早早来排队的村民,连续好几个400多给出去后,村里人丝毫没有麻木的心态,反而愈来愈激动。
  甚至在畅想着明年另外一批山柚油成熟了,那么明年这时候是不是能拿到更多的钱。
  “老范人嘞,范六山386元,懒得出奇,分钱也磨蹭得要命,干啥呢……”
  “杨六妹,513元!不错啊,今年可得把钱放好了,别再借出去了……”
  “田三花,334!呦,你田家今年是大丰收了,往后还嫁啥人啊,往后你娘家来喊你改嫁你就把人啐出门,让他们给你找一家能一年挣500的再说,低于500的都让滚!”
  志斌叔这个沉闷的队长少有的多话起来,他越发钱心情就越好,恨不得每个人都叮嘱过去。
  不过到目前为止,没发到哪家有上千。
  为啥,因为今年好些人分家了,去年年底有钱后就给儿子分家了。就连程会计家和周队长家都给分了个彻底。
  房子虽然还没盖,但宅基地已经分好,只是因为还没把房子盖起来所以暂住在家而已。
  分家不离家是乡下分家的特色,因为好些人就等着今年发钱,然后明年开春建房呢。
  很快,就到了知青院这一伙人。
  他们都是单人单户的,所以金额立刻下降不少,但也让人能特别直观地看出这上阳村里一个人到底能挣多少钱。
  多少?
  “项琪,182元!包括菌菇种植补贴和扫盲班补贴,千万收好。”
  又是一阵沸沸扬扬的哄闹声,谁能想到这个知青院的人都能分到这么多的钱。
  一位老公安都忍不住凑了过来,就见这个账本上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工分142,菌菇补贴28,扫盲班补贴12。
  紧接着:“吕原,146元,你粮票不多,看看要不要和人换换粮票,然后再寄回家。”
  志斌叔晓得吕原家里贫困,所以特意在众人面前叮嘱他一句,也好让别人能跟他换。
  果然,话音刚落,就有不少村里人过来说可以跟他换粮票了。吕原手里的工业票没什么用,就直接换了粮票。
  他对志斌叔认认真真鞠个躬,然后走开。
  老公安格外服气,回到座位上感慨道:“这村子里厚道人很多,都说家和万事兴,村子也是,整个村子和了,万事才能兴。”
  能对知青都这么厚道,可见村里的风气得有多好,惹得他都有点眼红这里的生活了。
  知青院三十多人,很快分完。
  孔老师他们也在乐呵呵地看着这场热闹,他们是没有工分的,可今年村里也补贴给他们不少粮食,足够他们吃饱,不需要日日用红薯垫肚子。
  很快,中午即将到来。
  乔茗茗和宁渝这种在床上窝到天光大亮才磨磨蹭蹭起来的依然是排到最后。
  等到宁渝时,志斌叔的声音沙哑了,喉咙已经要冒烟了,连杯子里的水都不晓得喝下去几杯。
  乔茗茗就是个暖宝宝贴,一听到人家的声音不对劲,立刻让乔小弟去给人家泡胖大海。
  杨姨那里好似什么草药都有,胖大海更是多得要命。
  于是乔小弟揣着他的120元钱走了,他心里如火似的,砰砰砰跳个不停,在这冰天雪地里整个人都热腾腾的,半点不觉得寒冷。
  钱要怎么用?
  乔小弟已经想好了,拿50给姐姐,再拿50给家里。自己剩20块钱,今年回家也好给侄子侄女们包红包!
  他心里直冒热气泡,咕噜咕噜的,想到这儿就兴奋得要跳起来!
  他拿着胖大海来,给志斌叔泡了胖大海,然后很快就轮到他姐夫。
  到了宁渝时,全村人都关注着。
  因为谁都晓得,今年赚大钱的山柚油和山葵是小乔两夫妻搞出来的。
  “小乔和宁渝家……”志斌叔认真瞅了瞅,“848元。”
  然后用力道:“收好。”
  宁渝笑了笑:“知道的,叔。”
  他转头,只见他家茗茗“腾”一下站起来,然后满脸震惊,乳燕投林般跑了过来。
  “多少多少!”乔茗茗要跳起来了。
  宁渝牵着她,笑笑:“848,其中大部分都是你挣的。”
  目前为止,848是最好的。
  礼堂里的声音再次沸腾,简直要达到最高峰,好些人呼吸都急促了,瞪着眼睛老半天没反应过来。
  848元是什么概念,或许私底下能在县城里买套小院子。
  在村里也能盖个大房子,还能开好几个窗户,然后装满玻璃窗,用水泥抹墙铺地!
  老公安嗒吧嗒吧抽着烟,这次烟卷都掉落到地上了,直接不管,再次忍不住围过来瞧,上头写着:工分130,山柚油补贴320,山葵补贴220,果树补贴50,外派补贴25,外村指导补贴25,化肥补贴46,养鱼补贴32。
  这对夫妻的补贴是最多的,一串字几乎写不下。
  众人不禁聚集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